中共宜兴市委书记蒋洪亮
古老而年轻的宜兴,位于江苏省的最南端,距沪宁杭三大都市各约160千米,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中心腹地。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居住在这块2038平方千米上的世代宜兴人,写就了令人称奇的华美篇章。在百万宜兴人豪迈地行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中,市档案局编纂出版了《宜兴历史上的今天》一书,这对于鉴古知今、继往开来、激励斗志、开拓创新,创造宜兴更加美好的未来,有很大裨益。
《宜兴历史上的今天》一书,选材真实可信,是一部值得一读的认识宜兴历史的工具书。宜兴历史悠久,大约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称荆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始置阳羡县,是江苏省内仅有的几个秦县之一。汉代以前属会稽郡、吴兴郡,晋怀帝永嘉四年因表周圮三兴义兵之功而扩改为义兴郡,延至隋文帝开皇九年废郡改为义兴县,唐高祖武德二年改为鹅州,七年改为南兴州,旋废,仍为义兴县,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时讳义而改称宜兴县,元世祖至元十二年改为南兴军,几经立废,自明称宜兴县,清时宜、荆分治,至民国初,乃合为宜兴县。沿用至1988年,国务院批准撤县设立宜兴市。两千年沧海桑田,先辈们留下了无数的精彩和辉煌。近二十年以来,宜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位居前列,是江苏省规划重点建设三级Ⅰ类中心城市。千年江南古邑已成为长三角腹地的耀眼明珠,令所有宜兴人倍感自豪,在“十一五”期间,宜兴完全有条件、有理由建设成为太湖西线的第一城。
《宜兴历史上的今天》一书,内容翔实丰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了解宜兴全貌的百科书。该书简略描述了宜兴境内独特的山水和自然资源禀赋,记录了山水之间宜兴人的勤劳和聪慧。宜兴矿产丰富,除多种陶土以外,还有大理石、铁矿石、煤炭等等,出产的紫砂陶器。誉满天下,使宜兴成为举世无双的陶都。中部自西向东的古荆溪把宜兴大地一分为二,南部是浮玉般的天日山余脉,北部是典型的江南水网地带。这青山绿水和肥沃土地造就了宜兴的富裕,历来盛产大米、毛竹、茶叶、溪蟹和太湖鱼虾,使宜兴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鱼米之乡。这四季分明的气候和南山北水的地貌,也给宜兴人民带来过不少苦难,洪水、干旱曾经困扰着宜兴人民,筑水库、修堤坝,让自然和我们的生活相处得更和谐。今天的宜兴已经是山水相依,宜人宜居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山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园中,山、水、城融为一体的“生态宜兴”,使得这座古城越发迷人。
《宜兴历史上的今天》一书,人文精神突出,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感受宜兴精神的教科书。宜兴历代英贤蔚兴,人文荟萃,一直延续着士尚儒术、民重耕稼的传统美德。西晋周处斩蛟射虎,忠君孝亲,英名卓著,周圮三兴义兵,为国分忧,功勋永在。明末名将卢象升血洒疆场。万世敬仰。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学士也在宜兴留下众多的美丽传说,南北朝著名文学家任防曾任义兴太守,廉洁爱民,留下了十大钓台之一的任公钓台。闲云野鹤的茶圣陆羽,曾到宜兴南山采茶,使阳羡茶名重天下。苏轼陶醉阳羡美景,在此置田求舍,课童传道。还有陆龟蒙、陆希声、李纲、岳飞等等,都为宜兴留下了许多胜迹和传说。自古以来,区区宜兴一邑,就诞生过4位状元10位宰相,1300多名进士、举人。近现代,宜兴更是人才济济,走出了21位两院院士,80多位国内高校校长,现在乃有8000余名教授副教授活跃在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教授之乡,名不虚传。徐悲鸿、钱松嵒、吴大羽、吴冠中等大师,写就了宜兴地灵人杰的光辉篇章,使得宜兴自然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称甲江南。
浩如烟海的历史,记录着宜兴的光荣与自豪,传承着不朽的精神与梦想,昭示着诱人的未来与希望。《宜兴历史上的今天》选取的仅仅是宜兴和宜兴人在上下2000多年的发展进步过程中的几个精彩瞬间,从另一种角度浓缩地记述宜兴的人文和历史,真实反映宜兴和宜兴人前进和奋斗历程,是一部丰富实用、喜闻乐见的爱国、爱乡的好教材,相信所有关心、热爱宜兴的同志都会喜欢。通过这本书,广大读者对宜兴的历史和现状会有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翔实的了解,对宜兴的发展和未来会更加关心和支持。所有宜兴人对家乡会有一个更加深刻、更加理性的认识,对自古以来宜兴大地所产生和凝聚起来的不畏艰难、善于创新、勤劳聪慧、好学上进的精神,会有更加亲切的体会,对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会更加充满信心和斗志。
我们相信,美丽的宜兴和勤劳的宜兴人绝不会辜负大自然的天赐禀赋,绝不会辜负前辈们的努力和期望,面对国际资本产业向长三角加快转移、国家对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规划正在启动、宁杭城市带迅速崛起的千载难逢的机遇,宜兴将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抓住机遇、凝心聚力、团结一致、蓄势腾飞,瞄准建成宁杭带新兴中心城市、太湖西线第一城的宏伟目标,打造富裕宜兴、活力宜兴、生态宜兴、文化宜兴、和谐宜兴,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国际化水平较高、和谐优美的中心城市,让这片人杰地灵的宝地焕发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