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强
《安康百业史话》、《安康龙舟文化》(第二版)、《安康老城漫步》、《安康历代名人录》这四本安康地情资料书,是安康市地方志办公室和陕南民问文化研究中心筹划已久的研究项目。2009年,在安康市市长方玮峰同志的关心和支持下,于今年陆续出版。
《安康百业史话》是安康业余作者张会鉴、李厚之先生继《兴安谭丛》(四本)、《安康宗教文化》(佛、道)后的又一力作。《安康百业史话》一书中的部分内容,曾陆续在《安康日报》上发表过,反响很好,对推动安康地域文化研究,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在。按传统经济的分类办法,基本以产业属性与行业系统梳理章节。编辑成书。期望读者通过阅读此书,能够对安康有文献记载以来农耕文明、近代经济发展和码头文化形成的大致过程。有所了解。凡熟悉汉江流域近代发展史的读者,在阅读此书时,就能发现: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安康与上下游依靠汉江水运为主要交通运输形式的中小城市相比,除了农耕水平因自然条件之差异,相对较低外,机械加工技术和手工业水平以及商业贸易的繁荣程度,大致无异。只是进入70年代后,安康的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造成了相对闭塞,因区域封闭导致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不足和经济模式的相对保守。自2008年起,安康在陕南突破发展中活力释放,成绩显著。以交通、中心城市、生态环境为发展重心的三大建设,以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生物医药、安康丝绸、生态旅游为发展支柱的六大产业,正在书写安康经济发展史的精彩华章。此时,出版此书,对安康读者正确认识市情,坚定发展信心,大有裨益。该书已于今年5月由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
《安康龙舟文化》一书是安康业余作者周邦基先生的处女作,该书出版后,在安康及省内反响不错。随着以汉江竞渡、屈原祭祀、地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安康汉江龙舟节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节庆”后。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声名远播。影响日隆,成了安康一个文化品牌,作为与之匹配量身定做的《安康龙舟文化》专著。在内容和形式上。承载起解读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民俗文化内涵的功能。
《安康老城漫步》中的大部分内容是作者周邦基先生先后在《安康文化》上发表过的文章。《安康文化》由安康学院和安康市地方志办公室合办。该刊是专事安康地域文化研究之内刊。一年四期。原为安康学院汉水研究基地期刊,自2010年起。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期刊。周邦基先生是一个比较勤奋的业余作者。也是《安康文化》地情研究栏目的专栏作者。他先后以“安康旧城门探幽”、“安康城中的会馆”、“话说安康城中的旧街巷”、“安康寺庙文化漫谈”为题,发表在《安康文化》上,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其对安康老城主要文化元素的研究成果,是不可多得的重要地情资料。城市是一个区域的中心。安康老城1983年“水毁”前的城廓面积(环城墙)不足一平方公里,却依旧发挥着安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历史上。从文献记载来看,自明以降,历朝执政者,除了躲避水患暂驻新城外,其为官府设衙之所在。研究老城的街巷及城堤变迁。就是研究安康城市的建设史;研究老城会馆,就是研究安康移民活动和商贸活动的重要内容;研究寺庙及庙会文化活动,就是研究安康先民精神层面及民俗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也许,作者在分篇创作时,尚未意识到诸篇之间的内在联系。其实,将“街巷”、“会馆”、“寺庙”、“城堤”及后来补充入书的“庙会”,用编辑技术连缀起来,进行二度创作,不就是一本反映安康城市发展与市民构成简史的有趣读物吗?有鉴于此,安康市地方志办公室和陕南民问文化研究中心及时建议并指导作者完成了此书的再创作。我们相信,当安康城区东西大街和背街小巷改造完毕时,当安康城市的旧轮廓消失在新街区的壮观和现代建筑的宏伟中时,这本书的史料价值更显珍贵。该书巳于今年6月底由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
《安康历代名人录》由李厚之、张会鉴、郑继猛三人合作纂辑。李厚之和张会鉴二位先生是安康文坛上的高产作者,也是出了名的“黄金搭档”。为了编著此书,他们查阅了大量史籍,搜集了很多史料,作了多年的资料准备。其实,他们在参与编辑《安康历代小说笔记选注》、《安康历代散文选注》、《安康历代诗词点校》和合作编著《安康宗教文化》(佛、道)诸书时,就已与安康历代的众多名人有了心与心的沟通。因此说,能以历史时空为序,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秉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观为甄选标准。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指人物主要活动时间断限)有正史可考的安康历史名人。根据文献进行实录,成书出版,是遂了他们一大心愿。当然,历史人物书籍的出版,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一部比较规范、完整的地方历史人物书籍,应该是能够比较准确反映该地域重大历史事件甚至是重要历史脉络的作品。其对当地历史的参照作用不可低估。所以,编撰历史人物书籍的作者除了要有忠于历史、遵循体例的严谨态度,更重要的是设定出既符合学术规范,又符合安康历史实况且取舍得当的编撰“凡例”。李厚之、张会鉴二位先生,在纂辑此书时所持的严谨态度,令人钦佩。该书初稿出来后,二位先生在安康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协助下,先后以初稿清样送请阅读的方式,分别征求了安康文史界专家和学者的宝贵意见。面对诸位专家和学者所提出的大量修改意见,二位先生既为大家在修改意见中表现出的高度社会责任心和历史责任感所感动,又为面临的大量修改工作深感精力难济。于是,诚邀安康学院中文系讲师、文学博士郑继猛先生。从修改伊始就直接介入该书的凡例修订、目录编排、人物考证、史料甄别和电子编辑中。郑先生曾从事20多年的基础教育,先后在华南师大、陕西师大攻读硕士和博士,师从著名教授霍松林先生攻读唐宋文学,是位受过良好学术训练、学术成果颇多的青年学者。郑先生的积极介入,使该书的学理规范性和资料权威性,有了更为可靠的保证。
需要在这里说明的是,以上四本书的作者,除郑继猛先生外。都已年过六十,是退休干部,应该享受含饴弄孙的休闲时光了,却为把自己浸润了多年心血搜集来的史料(有些资料来自于口耳相传的田野调查),编撰成书,奉献读者,传承于后人,仍埋首在寒冬酷暑爬格子,翻资料。他们人生境界之高,文化责任心之强,令人敬仰。但是,他们毕竟是业余作者,论著书立说,与受过科班教育专门训练的专家学者相比,确实非其所长。因而对这四本书在史料的运用上,编撰的方法技巧上,若从学术规范上来要求,肯定会存在一些不足或失误。希望读者在体谅他们的同时,提出宝贵的意见。
最后,我们谨向对这几本书出版给予了很大支持的方玮峰市长和西安地图出版社、三秦出版社及责任编辑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0年7月1日
凡例
——本名录收入人物约1000余人,时间上限为周代,下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
——人物中的历史纪年,循一般习用的旧纪年法,即帝号系年,如“康熙十四年(1675)”夹注括号内概不写“公元”和“年”字样。
——收录人物包括安康本籍以及宦于安康、流寓安康的官吏、文士、艺人、商贾等政绩卓著、文名显赫、才艺超凡、功德垂于后世者。
——入物取材于廿四史、陕西通志、地方志乘、出土文物及书传碑版,凡历史传说人物,因无从考校,皆不录入。
——明清以后有著作者,悉以录之,并列其著述名目及前人评述。
——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如贰臣、农民起义军首领,旧地方志一般未收录,本书摘其在安康影响较大者酌录之。
——所收外籍人物,取有关资料原来译名,一概不署外语原文,亦不改作今天的译名。
——历史人物事迹入廿四史者,酌按其列传节录之,略作删削,并注明“节录”于某某。事迹散见于史籍、碑版者,注明“纂”于某某。
——名录人物按历史年代编排,如:周、秦、汉、唐等,同一年代期间编排顺序主要以人物在安活动时间为准。附录人物表以音序检索,同一姓氏亦按活动时间顺序编排,便于查阅。
——近现代人物以出生年排序,出生年不清者以其在安活动年月为序,事迹跨建国后之人物,摘其事迹突出者酌录之。
——历史人物传略后所注资料来源,只标名称,如《晋书》、《新唐书》、《陕西通志》等,其版本来源皆见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安康各县新修县志。则一概注明出版社和出版日期。
——名录文字风格,基本与原始资料文字风格保持一致,不追求全书文字风格的统一。仅对生僻词汇,略加说明,或作文字变通,以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