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青鹤观战斗1934年11月8日凌晨,中共陕南县委、陕南县苏维埃政府机关驻地青鹤观(今镇巴赤南乡平落村)被镇巴县民团包围,县委书记潘天成指挥机关干部和游击队员同民团激战竟日,终因力量悬殊,青鹤观失守,中共陕南县委宣传部长陈文先和赤化区委书记陈忠瑞牺牲0(5)陕南战役1935年1月下旬,中共中央青鹤观战斗遗址电令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配合长征途中拟从黔北入川的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一面命令红三十一军进行渡江准备,一面集中红4、红30、红9军进攻陕南,调动敌人。2月3日晚,红军进攻宁强县城,4日拂晓,攻克宁强县城,消灭国民党军三十八军独一旅二团一、二营;同日,在阳平关战斗中,消灭该团三营。2月5日,红军向阳平关、宁强东北推进,于8日秆灭十七路军孙蔚如部第十七师四十九旅大部。随后,红军占领勉县,围攻褒城,直抵汉中近郊。胡宗南和川军邓锡侯部急将主力调往陕甘边境。红四方面军见调动国民党军队的目的已经达到,遂于2月中旬回师川北。陕南战役历时10多天,在军事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在政治上破坏了汉中谈判与十七路军达成的互不侵犯协定。
4.红四方面军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及其旧址遣址
(1)陕南县苏维埃政府1933年1月初,红四方面军第十师一部在镇巴长滩坝(今赤南)建立了区苏维埃政府,下辖长滩、桃园子、南沟等3个乡苏维埃政府和18个村苏维埃政府。5月26日,红四方面军一部又到镇巴县瓦场坪一带活动,成立了坪上、后河等村苏维埃政权。9月16日,红4军12师一部经过长期艰苦工作,解放陕西镇巴南境,在坪落青鹤观(今镇巴赤南乡平落村)成立陕南县苏维埃政府,选举康洪礼为主席,辖2个区苏维埃政府,16个乡苏维埃政府,54个村苏维埃政府。农民在歌瑶中唱到高山打锣响得远,红军队伍到川陕,苏维埃设在青鹤观,石板搭桥万万年。”①后人在《赤南苏维埃》一诗中写道:
“烽火当年青鹤观,山林血染万人坑。前人魂在后人志,峻岭长溪可证明。”②(2)简池区苏维埃政府1933陕南县苏维埃政府遗址年3月,红四方面军二十九团一部在镇巴县简池街建立了简池区苏维埃政府,属赤北县,下辖窑罐厂、雷公田、蒿坪寺、田坪等4个乡苏维埃政府,11个村苏维埃政府。
(3)楼房坪区苏维埃政府1933年2月7日,红四方面军第十师二十八团一部在西乡县楼房坪成立了楼房坪区苏维埃政府,属赤北县,辖5个村苏维埃政府。
(4)核桃村乡苏维埃政府1933年2月,红四方面军第七十三师二一九团三营在镇巴县核桃村建立核桃村乡苏维埃政府,属赤北县长坪区,辖5个村苏维埃政府。
(5)文家坪乡苏维埃政府1933年4月,红四方面军第十师特务团三营到镇巴县文家坪、苏家坪一带发动群众,进行革命斗争。22日,民运股主持成立了文家坪乡苏维埃政府,属赤北县钢溪区,下辖4个村苏维埃政府。
(6)坝溪区苏维埃政府1933年1月,红四方面军第七十三师二一七团在色蕉坪、坝溪一带领导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剿匪反霸,建立起乡村苏维埃政府。4月,成立中共坝溪区委和坝溪区苏维埃政府,属红江县,下辖程家坝、朱家坝、马巷子、碑坝、坝溪、西河秦家湾等6个乡、29个村苏维埃政府。
(7)宁强县苏维埃政府1935年2月4日,红四方面军解放宁强县城,1935年2月下旬,召开宁强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宁强县苏维埃政府,农民沈连章当选为主席。在建立县苏维埃的同时,全县建立了一个宁强市镇和城关、高寨子、回水河、大安、关口坝、二郎坝、胡家项、唐家琐等8个区,下辖30个乡、86个村的苏维埃政府。
(8)阳平县苏维埃政府1935年2月5日,红四方面军解放阳平关,并设立阳平县,抽调宁强县委书记龙国元任阳平县委书记,成立阳平县委员会。2月9日,成立阳平县苏维埃政府,选举阎如裕为主席,下设一个阳平市镇和阳平关、燕子砭、代家坝、黑水等4个区,辖10个乡、42个村。
(9)勉县苏维埃政府1935年2月9日,红四方面军解放勉县,2月11日,成立勉县苏维埃政府,杨芝林任主席,下辖青羊驿、阜川、旧州、黄沙、柳树营等5个乡苏维埃政权、65个村苏维埃政权。
(10)南郑县苏维埃政府1935年2月9日,红四军政治部与中共南郑县委研究决定,在新集镇召开南郑各界代表会议,成立川陕省南褒县革命委员会。12日,红四军政治部和南褒县革命委员会在新集镇柴集坝召开群众大会,成立南郑县苏维埃政府,杜明德为主席,下辖黄官、新集2个区、16个乡、23个村。
5.陕南特委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及其旧址遣址
陕南特委建立后,在成立武装力量和领导根据地武装斗争的过程中,把苏维埃政权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在根据地内建立了马儿岩乡工农民主政府,主席陈明伦。工农民主政府成立后,领导农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斗争。农民在歌谣中说“太阳一出红山岩,马儿岩建立苏维埃。均田又均地,分粮又分衣。地主发了抖,n天不敢走。”①此外,还建立了8个村的工农民主政府:张家坝工农民主政府、红庙河工农民主政府、让小田工农民主政府、罗家坪工农民主政府、安沟工农民主政府、何家沟工农民主政府、雍家岩工农民主政府、八海坪工农民主政府。
6.纪念馆、名人故居、陵园
(1)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创建于1980年5月,原址在南郑县城关镇南大街,1990年迁往南湖湖心岛。川陕革命根据地是1932年12月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主力自鄂豫皖根据地战略转移,突破重围,自陕入川后在川陕边党组织和川东游击队配合下创建的,1933年成立了中共川陕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被毛泽东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疆域”。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陈列共分为5部分:徐向前、李先念等革命老前辈为该馆的题词、题诗共19条;中共陕南地下组织当年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遗物;巴山游击队,红二十九军,红色交通线的活动史料;革命英烈生平事迹介绍;红四方面军在陕西留存的石刻标语拓片。
(2)镇巴县革命烈士纪念塔镇巴县革命烈士纪念塔是陕南最大的烈士纪念塔,塔区东面半坡建有革命烈士陵园。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时,在镇巴县境内留有许多重要遗物及革命斗争史料、文献,为妥善保存各个时期先烈们的重要遗物和史料,2001年修建了占地800余平方米的“革命历史陈列馆”,馆内收藏的革命文物有400余件。
(3)陈浅伦故居陈浅伦生于西乡县私渡镇竹园子村,1925年春考人汉中省立第五师范学校,1927年春在西安中山学院农民运动班学习,11月回西乡县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丨928年冬加人中国共产党,1929一1930年在上海参加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1931年11月,任中共陕南特委书记,在西乡马儿岩一带组织武装斗争。1932年10月,领导鸡公田武装起义,建立了川陕边游击队。1933年2月,领导组建红二十九军,任军长;1933年4月1日,马儿岩事变中牺牲。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的傅钟评价说陈浅伦同志的英雄形象,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伟大气质的体现,也是陕南党和人民英勇不屈的化身。”
二、鄂豫陕省委、鄂豫陕特委创建鄂豫陕根据地陕南苏区的斗争及其革命遗存
(一)鄂豫陕省委领导的武装斗争
1934年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河南光山县花山寨召开了第十四次常委会,确定以平汉铁路以西鄂豫边界的桐柏山区和豫西的伏牛山区为战略转移的初步目标。在战略转移中,发现桐柏山区群众斗争及地理物质条件都不适宜建立根据地;伏牛山区地域狭窄,是豫西“内乡王”别庭芳的势力范围,①反动统治严密,红25军刚进内乡,别庭芳就派其手枪队队长别岳甫率重兵阻拦。面对这种情况,鄂豫皖省委决定继续西进,进入陕西省南部。经过20多天的实地考察和艰难行军,1934年12月10日,红二十五军到达陕西洛南县,省委在庾家河召开第18次常委会,会议通过了建立鄂豫陕省委,为创造鄂豫陕苏区而斗争的决定。
红二十五军长征人陕后,国民党先后调集了30多个团的兵力实行围追堵截,企图趁红军立足未稳将其消灭于商洛地区。鄂豫陕省委决定以武装斗争为先导,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发展和壮大自己,为开辟和扩大根据地创造条件。省委领导红二十五军和地方武装,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时而集中兵力聚歼敌人,时而分兵出击,纵横驰骋于鄂豫陕边的广大区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第二次“围剿”。继三要司、庾家河战斗胜利后,1935年1月8日,攻开镇安县城,31日,攻开柞水县城,打开监狱,放出被押的“抗捐犯”;2月1日,在柞水县蔡玉窑打跨陕军四十二师一二六旅2个营,歼灭1个营;2月5B,在蓝田县葛牌镇文公岭再歼陕军四十二师一二六旅5个营;2月上旬,中共鄂陕特委、鄂陕游击司令部在今山阳县杨地镇店垭子成立,郭述申任特委书记兼游击司令部政委,陈先瑞任司令;2月27日,攻开宁陕县城,据城3日,打土豪,分粮食;3月4日,攻开佛坪县城,没收敌县政府和土豪的粮食分配给贫苦农民;3月10日,在洋县华阳镇石塔寺设伏,打垮陕军警备第二旅5个多营,俘团长以下官兵400余名;中共鄂豫陕省委在洋县华阳镇召开会议,提出仍“坚持在鄂豫陕边区建立新区的任务不动摇”;鄂豫陕省委率红二十五军从华阳地区东返,4月初抵达蓝田县葛牌镇,4月中旬在此召开扩大会议,会议进一步坚定了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决心,改选成立了新的鄂豫陕省委。1935年4月下旬,中共鄂豫陕省委在庾家河宣布成立了中共豫陕特委和豫陕游击师;4月14日,攻开洛南县城,打开监狱释放了因抗捐税被捕押的贫苦农民,处决了10余名土豪劣绅;6月初,在商县夜村、丹凤县商洛镇毙伤敌一一师、一二九师团长以下200余人;6月14日,攻占商南县富水镇,俘敌四十四师营长以下170多人;6月16日,袭占鄂豫陕交界的荆紫关,取得了鄂豫陕根据地军民第二次反“围剿”的第一个大胜仗;7月2日,在山阳县袁家沟口全歼陕西警备第一旅,俘旅长唐嗣桐以下1400余人。
在发展正规红军,主力部队开展武装斗争的同时,中共鄂豫陕省委还十分注意建立和发展地方武装,红军派出部分干部和部队发动组织群众,帮助建立地方武装,仅几个月时间,地方武装力量就有长足发展。成建制的,在豫陕边,有陕南抗捐第一军,豫陕游击师所属第一、二、三、四游击大队;在鄂陕边,建立了第九、六、五、三、四、七等6路游击师。分散的,有华阳、茅坪等游击队,以及县、区、乡苏维埃政权所属游击队、赤卫队等。这些地方武装曾发展到3700多人,相当于红军在根据地的人数。游击师是红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红军和游击师互相配合,紧密协作,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在鄂豫陕省委的领导下,经过红二十五军和地方武装的艰苦斗争,逐步形成了以商洛为中心,包括今湖北省的郧西、郧县,河南省的卢氏、西峡、淅川,陕西省的商州、洛南、商南、丹凤、山阳、镇安、柞水、蓝田、长安、佛坪、洋县、宁陕、旬阳、石泉、汉滨,汉阴等县(区)全部或边界地区的大块根据地。
(二)鄂豫陕特委领导的武装斗争
红二十五军离开后,1935年9月9日,鄂陕、豫陕两个特委在商南县梁家坟村召开会议,决定成立鄂豫陕特委。在中共鄂豫陕特委领导下,1935年10月6日,豫陕游击师各大队,鄂陕第6路、第7路游击师,山阳西区游击大队,集中在商南县梁家坟乡碾子坪村,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十四师。红七十四师的成立,是红二十五军北上后取得的具有重要意义的胜利,粉碎了敌人妄图将我军各个击破的阴谋,从思想、政治、组织上保证了陕南革命斗争的继续发展。
红七十四师成立后,在中共鄂豫陕特委领导下,从1935年10月至1936年12月的15个月里,在鄂豫陕苏区的广大区域内,由东到西,由西到东,由北到南,由南到北,打了5个来回,打了一个又一个的胜仗。1935年11月8日,袭占佛坪县城袁家庄,发动群众没收分配了土豪劣绅的财物;12月6日,在镇安县青铜关打跨敌四十军一个营;12月27日,攻占宁陕县城,处决了敌县长,惩办反动分子,成立宁陕县土地委员会,没收豪绅财物,分给贫苦农民。1936年1月23日,翻越秦岭,夜袭户县,打土豪,分浮财;3月22日,攻克丹凤县龙驹寨,没收反动地主财物,布告军民保护邮政通讯;4月上旬至豫陕边,在峦庄、官坡等地歼灭民团200余人;5月中旬特委将部队编为第一、第五、第六3个团进行游击活动,在3个月中,所到之处都给敌人以沉重打击;9月,为策应红二方面军北上会师,特委又集零为整,将3个团集中起来活动;10月初,袭占镇安县云盖寺,歼民团100多人;11月15日,在商南县富水关杆灭敌公秉藩部100多人;12月初,进人蓝田县境,歼徐家庙民团120余人,并派少数部队登上华山,搅得敌人四处告急。
西安事变爆发后,为促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根据中央指示精神,红七十四师停止活动,原地待命。12月22日,中共郑豫陕特委在蓝田县灞龙庙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了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根据会议精神,会后于12月24曰成立了鄂豫陕边区军政委员会,红七十四师改编为抗曰南路军(对内仍称红七十四师),军长陈先瑞,全军共1700余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37年2月8日,抗日南路军对外恢复原来红七十四师番号。1937年4月,红七十四师奉命撤出鄂豫陕根据地,移住长安县大略口进行整训。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七十四师奉命从大峪口开赴三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一五师留守处,参加抗日战争。
(三)鄂豫陕根据地陕南苏区的革命遗存
1.主要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