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讲,欧洲的风俗画,是从荷兰开始的,16世纪的伯吕盖尔,就是这一样式的先驱。而维米尔则是17世纪风俗画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城市中平民的生活片段为题材,和谐、温静,有一种朴素而亲切的情趣,折射出荷兰人民对于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的眷恋与珍视。
维米尔(1632-1675),生于德尔夫特,一生生活十分拮据,据说常常要以自己的油画来偿还面包铺的债务,但是从他的作品中,却看不出这种生活的无奈和重压,而是把中产阶级舒适、安闲的家庭生活作为表现对象,用一两个人物和简单的道具,经过严格的推敲和仔细的打磨,构成一个细腻、精致的形象体系。他擅长用蓝色和柠檬黄两种颜色组合,形成和谐的视觉效果,画面散发出珍珠一样的光泽,呈现出一种宁馨、温暖的抒情诗一般的意趣。
在《读信的少女》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少女简约的侧影,而真正具有迷人魅力的,则是她专注而又复杂的神情。明净的玻璃窗上,隐约地反映出少女的面容;帘布、瓷盘、水果等被用最简洁的方式予以表达,整个画面被处理得详略得当,虚实相生。
《倒牛奶的女仆》典型地显示了维米尔对光和色的敏感。白昼柔和的光线从玻璃窗照射进来,流泻在人物身上,反射出微妙的变化,银灰色的冷光不仅带有清澈的透明感,而且在物像上折射出瓷器一般柔和、细腻的光泽。厨娘的黄上衣和蓝围裙的鲜明对比构成维米尔的典型色调体系,而墙壁、地板、竹篮等物件,又以不同的偏黄色彩连成了一片轻盈的浅黄色调,将沉郁、稳重的蓝色衬托得非常鲜明。陶罐、牛奶、粗毛料衣服的配合,亦形成一种质感的节奏。厨娘的表情恬静、温顺,有一种寻常女子质朴的美丽。
《戴珍珠耳环的女孩》是维米尔肖像画的代表作,它的画幅非常小,但是笔调十分细腻,就连耳环上珍珠反射的高光点,都反映出室内窗户的映像。女孩的表情温和、恬静,既有凡间女子的朴素,又有天使一般的圣洁,像一泓秋水一样,给人以清澈、安宁的感觉。
荷兰画派朴素的现实主义风格,不仅体现在人物画上,在一些风景画和静物画当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林荫路》是荷兰着名风景画家霍贝玛(1638-1709)的作品,现在已成为古典风景画的经典。画面的主体,是一条极为普通的村路,因为泥泞,上面印着许多深浅不一的车辙。小路两旁,是疏疏朗朗的树木,参差错落,对称又有动感和变化。画面的透视焦点正好在林荫路的中间,为了使画面避免因对称造成呆板,画家故意将林荫路稍稍向左移动,有效地避免了过分的平衡,因此,一个非常简单的构图,显得生动、活泼、摇曳多姿。
偏低的地平线,给天空留出大片的位置,使画面显得辽远、开阔。
荷兰静物画的代表人物是海达(1594-1680),他被称为17世纪最富诗意的静物画家。他的静物题材比较稳定、单一,总是围绕着几样简单的物品——金属与玻璃器皿、酒水和食物,因此也有人称他的静物画为“早餐画”。他的静物画往往于平易中显示出其精细的运色能力,银灰、绿色和棕黄水乳交融地融合在一起,柔和得看不出界限。海达对物体质感的还原,是非常传神的,液体的清澈、流动,玻璃器皿的坚硬、清亮,以及银器的光亮和韧性,台布的柔软,都带给人一种强烈的真实感,而这种被创造出来的真实,能够给人以巨大的审美愉悦。酒杯外形饱满的弧线与底座的直线构成有力的对比,倒下的高脚杯的椭圆形与另外两个盘子平放的椭圆形在对比与变化中相互呼应,错落的器具前后掩映,造成视觉上的节奏感,显得十分活跃。另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海达的静物画中,人们还能隐隐感受到“人”的存在——也许水果被削了一半,也许高脚杯倒在了桌面上,这样的细节给冷漠的静物带来了人的温暖。
(第四节) 洛可可和18世纪法国美术
当时光进入18世纪的时候,欧洲艺术的中心转移到了法国,其标志就是洛可可艺术的兴起。
洛可可的本意是“旋转的螺贝”,顾名思义,就不难想见这一形式的本质特征。
它首先诞生于法国,后来波及整个欧洲。在主题上,它带有极强的贵族阶级享乐主义倾向;在形式上,追求华丽、工巧,具有极强的装饰性。洛可可的风格是从巴洛克风格演化而来的,但是,洛可可已经完全没有了巴洛克风格的宏大气势和强烈动感,而显得柔弱和充满脂粉气。
洛可可产生的时代,是法国皇帝路易十五统治的时代,因此洛可可美术有时也被称为路易十五式。路易十五时代,是一个享乐主义的时代,路易十五就曾有一句名言,叫作“我死以后,哪管洪水滔天。”这种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就成了洛可可美术的心理背景。
洛可可美术的总体特征是:轻盈、华丽、精致、细腻。洛可可绘画的特点,则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从主题上讲,洛可可的作品呈现的都是贵族的趣味,或是为贵族服务的,这些主题可大致分为国王和贵族的肖像、求爱式主题、牧歌式主题;从绘画技巧上看,追求一种平面化的光影效果和柔和、妩媚的曲线;在色彩的运用上,排斥浓重、艳丽的色彩,而喜欢采用银色、不鲜明的金黄色、白色等温和、宁静的色彩,以构成一种淡雅、温静的风格。
华托(1684-1721)是公认的洛可可绘画的奠基人,他擅长描述宴饮游乐、谈情说爱、歌舞弹奏的情景,并喜欢表现戏剧化的场面。他少年贫穷,曾靠给画商临画而维持生计。直到创作了《发舟西苔岛》,才出现了事业上的转折。他的作品以杰出的色彩而着称,他继承了提香、鲁本斯的色彩表现力,擅长用沉重的底色衬托鲜亮的暖色,使画面形成一种富丽而又沉稳的效果,因此,被称为“敏感的色彩诗人”。
《发舟西苔岛》表现的是一群年轻的恋人,在丛林中等待渡船,准备前往传说中的维纳斯居住之地——西苔岛的情景。作品构图豪华,人物在构图中形成洛可可式的螺旋曲线,曲线的终点,连接着云雾缥缈的远方,充满神秘温柔的情调。玫瑰色的天空中,闪烁着银色的反光,衣着华丽的贵族男女,正在小爱神的引领下准备登上那金色的小舟。众多的人物中每一对男女的情状,都分别代表了恋爱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从右至左分别为“求爱”、“相持”、“犹豫”、“欣然接纳”,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带有一种舞台化的效果。华托年轻时曾为意大利喜剧演员们画像,也曾结交了很多戏剧界的好友,这样的生活经历,对他作品的风格形成了比较大的影响。和其他的洛可可画家相比,华托的作品没有完全地沉溺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乐之中,而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看待这些生活,小心翼翼地保留着与它的距离,在豪华的背后隐匿着一缕淡淡的无奈和感伤。正是这种高贵的忧伤,使华托的作品既有视觉上的流光溢彩,又不耽于空洞的形式主义,显示出画家对生活的认知。他的作品优雅而不萎弱,明丽而不轻浮,格调较高,耐人寻味。
布歇(1703-1770)是法国洛可可绘画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被誉为“神童”。
他一生春风得意,是路易十五最宠爱的画师,这种优渥的生活境遇给他的作品很自然地镀上了一层甜美、艳丽的色泽。他的作品多取材于神话故事中的爱情片段,但故事情节本身并不重要,他所关注的,是在爱情场景中的女子细腻、娇艳的肌肤和华贵、锦绣的绸缎。
《狄安娜出浴》是布歇的一幅代表作。狄安娜是宙斯的女儿,与阿波罗是孪生兄妹,在希腊神话中,是一位严肃、矫健的猎神,被视为“贞洁”的化身。而在布歇的笔下,这位颇具阳刚之气、英姿飒爽的少女,却变成了一个娇艳欲滴的贵妇,她纤弱、柔腻,珠环翠绕,带有扑面而来的脂粉气,很明显,这样一幅作品,并不是以刻画人物为目的的,而是以某个人物来满足观者特定的审美需求。它细腻而艳丽的风格贴切地体现了洛可可画风的装饰趣味。
《狄安娜出浴》尽管是柔媚而苍白的,但不管怎么说,它还算是布歇作品中比较高雅的一幅,而《莫尔菲小姐》显示出来的,却是一种近乎颓丧、委靡的香艳之气。
据说,这位莫尔菲小姐,是一位有爱尔兰血统的出身寒微的女子,14岁时开始给布歇作模特,16岁时成为路易十五的情人。画家以她为模特,创作了一系列人体作品,集中地体现出一种近乎放荡的审美趣味。画面中的莫尔菲小姐脸朝下趴卧在松软的床榻之上,双肘支在枕头上,表情里散发出一派慵懒的诱惑。她那肆无忌惮的姿态和画面中温暖的色调,共同烘托出一种香艳而肉欲的氛围。
弗拉戈纳尔(1732-806)诞生在香水之都格拉斯城,他既从师过布歇,也向现实主义画家夏尔丹学习过绘画,创作风格曾游移于二者之间。弗拉戈纳尔的笔法轻盈敏捷,善于以明快的色彩、轻捷的笔触描绘理想化的贵族生活场景。例如,舞会的间歇,一位少妇与情人躲到侧室中匆匆偷吻;青年贵族用梯子爬到阳台上与恋人幽会等。《秋千》展现的就是这样一个情景:一位贵族小姐正在花木扶疏的花园中快乐地荡着秋千,就在秋千飞扬至最高点的刹那,她的高跟鞋飞了出去,草丛中的一个贵族青年兴奋地起身准备去接住那只绣鞋。画面中洋溢着一种欢乐的气氛,而这种快乐是苍白的,它所掩饰的是内心的空虚和软弱。
对于洛可可式的浮华,哲学家和美学家狄德罗是十分不齿的,他曾对布歇的作品提出过一系列尖刻的批评,他曾写道“我敢说,高雅、正直、真纯、朴素等观念,对他几乎已经是生疏了。”而他所赞美和肯定的那种真纯、朴素的风尚则在同时代的另一个人的作品中得到了完善的体现,他就是夏尔丹。
夏尔丹(1699-779)是18世纪法国画家中,对抗洛可可风格的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他坚持一生的思想立场和艺术理想就是,做一个代表法国平民利益的、有民主意识的、反对贵族风尚和洛可可作风的艺术家。他出生在巴黎的一个木匠家庭中,对下层的平民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善于以沉着、朴素的色彩,荷兰画派的抒情格调,描绘以市民生活为题材的风俗画。他的静物画,则在一种沉穆、凝重的气质中,流露出一种明净、真纯之美。
《餐前的祈祷》,通过一个贫寒家庭中平凡而朴素的餐桌和主人公虔诚宁静的表情,表现出普通人安详而乐天知命的朴素情感。画面不以戏剧性取胜,吸引人的,是一种恬和、宁静、平易、温馨的家庭气氛。画面以温暖的褐色作基调,深蓝、红和白色之间的柔和对比,把一种温柔的家庭气氛恰切地凸显了出来。
《购物归来的女佣》是夏尔丹市民风俗画的另一幅代表作。女佣拎着从菜场买回来的食物,回到厨房,好像忽然感受到了什么似的,转头环顾四周。她和谐的姿态和安详的表情,显示出一个劳动妇女对于辛勤劳作的习以为常,以及在这种平凡中孕育出来的朴素之美。这种对生活细节的精确捕捉和细腻再现直接源于画家对生活温厚、平和的态度和真挚的情感。
夏尔丹的静物画也是登峰造极的,一位法国评论家认为“在夏尔丹之前,法国只有静物,自从有了他,才开始了‘静的生命’。”在他的画面中,从不展现精心描画的野味或奢华的餐具,他是通过普通人家厨房中的寻常器物,来表现出生活本身的质感的。
《鳐鱼》是夏尔丹最成功的一幅静物画,画面表现的是厨房的一个角落——桌面上摆满了锅盘等器皿,占据画面中心的,是一条被剥了皮的鳐鱼和几条小鱼,桌面的左角点缀着几只牡蛎,鲜亮的美味引来了馋嘴的猫咪,正悄悄地靠近这些食物。画面色彩淡雅,光影清晰,使人看到的不仅仅是陈列的静物,更是与这些静物紧密联系的家庭生活,它唤起的是人们对这样生活的情感和幸福联想。曾经有一位画家认为自己之所以能画好画,是因为他善于使用颜色,夏尔丹严肃地对他说“谁说画好画是靠颜色的?画画靠的是感情,颜色是为感情服务的。”用感情创作,这或许就是夏尔丹的作品最具魅力之处。
思考题:
1.巴洛克风格的特征是什么?
2.鲁本斯作品的风格特征是怎样的?
3.试述荷兰画派及伦勃朗对世界美术发展的贡献。
4.试比较巴洛克美术和洛可可美术风格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