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历元年(公元698年)三月初九,武则天假托庐陵王有病,派遣职方员外郎瑕丘人徐彦伯召庐陵王和他的妃、儿子们返洛阳治病。
庐陵王李显为唐高宗的第七子、武则天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刚出生那年,武则天荣升任皇后,因为这一年为显庆元年(公元656年)父亲高宗给他起名为“显”。
上元二年(公元676年),二十岁的李显被父亲封为道行元帅,领左卫大将刘审礼等四十二总管抵御吐蕃入侵,打了几次胜仗,赶走了吐蕃。
唐高宗大为高兴,认为此子是可塑之材,次年,封其为英王,并赐名“哲”。
其实,李显性格懦弱、人品平庸、才能低下,根本负担不起高宗对他的爱。这次迎击吐蕃的胜利,全是手下将士们的功劳,李显本身什么也没有做,只是木头人一样,走走过场,仅此而已。
同在这年(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李显聘长安赵氏为妃,生了一个女儿,聪明伶俐,深得高宗所喜。然而,武则天不知出于什么心态,找了个茬,把赵氏囚禁在内侍省,并且将囚房的四面用木板钉死,不透一点儿光亮,活活将赵氏关成了一具干尸,死在了里面。
对于爱妃的暴毙,李显噤若寒蝉,屁也不敢放一个。
立了李显为太子,高宗才慢慢觉察出李显的低能,为了帝国稳定发展,高宗赶紧对李显进行强化训练,让他进入国学学习系统的治国修政知识,提前让他担任“监国”,直接参与朝事的处理,又将李显的儿子——只有三个月大的李重润立为皇太孙。
但这一切均不能援救李显被废的命运。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月高宗病死,李显屁颠屁颠地继承了帝位。但,继位才短短三十六天时间,就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
被废的表面原因说来巨搞笑。李显登上了皇帝宝位,忘乎所以,似乎不知道自己是姓什么的了,以为老子天下第一——正常情况下,皇帝,的确是老子天下第一的人物,但李显不是,绝不是。因为,他上面还有一个蛮横霸道的母亲,而且,这个母亲还是有强烈的权力欲的。李显要任命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裴炎坚决不同意,李显赌气说:“我就是把天下交给韦玄贞,又有什么不可以呢?难道还吝惜一个侍中的职务?”你这么拽,你母亲知道吗?裴炎大怒,将李显的话一字不漏地转述给武则天。武则天正愁没有借口废李显,一听,乐了。
那天,武则天把朝臣召集至乾元殿,指挥军队入宫,下令废现任皇帝为庐陵王。李显委屈万分地说:“我有什么罪?”武则天气势汹汹说:“你想把天下交给韦玄贞,还敢嘴硬?!”
李显遂于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四月被流放到房州(今湖北省房县)。
这个房州地处僻壤,异常荒凉,大唐刚开国那会,将州郡设在竹山,到了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才置房州,总辖房陵、永清、竹山、保康四县,全境人口不过才七万多人,且有治无城。
李显到了房州,无处安歇,只得留工匠建“庐陵王城”,自己领着妻小恓恓惶惶地迁往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暂住。就在前往均州路途中,“安乐公主”出世,由于事先没有任何准备,李显只得用自己的衣服充当婴儿的襁褓,因此,安乐公主就得了个“裹儿”的小名。由此可知李显的落魄境况。
“庐陵王城”建好后,李显又命人在城中修建了一座高达百丈的“望北台”,每日黄昏,李显登台北望京师,以慰乡思。
在房州的日子,李显每每想到两个哥哥的惨死和自己不幸的遭遇,就对母亲的凶残不寒而栗,忧惧万分,有时,夜半在梦中惊醒,汗水湿透脊背。
所幸,妃子韦氏善解人意,一直不离不弃地跟着他,安慰他。
听说职方员外郎徐彦伯来访,神经质的李显以为是母亲派来索要自己性命的使者,吓的要上吊自杀。韦氏抚着他的背脊说:“祸福无常,不见得就一定是赐死,何必如此惊恐。”李显才诚惶诚恐地接见了徐彦伯。
听徐彦伯说明了来意,夫妻俩这才放下心来,知道要苦尽甘来了。
不过,庐陵王入京之事朝廷百官和武氏诸王均不知晓。
武则天召李显上殿,藏于垂帘之后,再传狄仁杰入宫,语带威胁地说:“之前卿所议之事,非比寻常,朕经过反复权衡,最终觉得卿所议为上,但忠臣事主,必须一心一意,不能存有他心,今日请卿再来商议,天下之位全于爱卿一句话,符合朕的心意便罢,若不符合朕的心意,则诛杀不赦。”
狄仁杰察言观色,知武则天乃是色厉内荏,早猜出了几分,胸有成竹地答道:“以臣所知,天下之位乃太宗皇帝之位,陛下岂能得而专有!太宗平定天下,就是为了子孙能够继承社稷,岂是为了武三思等人!陛下身为大帝皇后,大帝患病,令陛下暂时监国;大帝崩后,天子之位应归大帝嫡子。陛下取得帝位,十有余年。今日商议皇位承继之事,理应归于李氏子孙,岂可更生异议!”狄仁杰短短数语,说到后来,竟然情不自禁,慷慨激昂,老泪纵横。
武则天大受感染,也是呜呜流涕,泪湿衣襟,颤巍巍地站起,抚狄仁杰之背,哽咽着说:“卿非朕之臣,乃是大唐社稷之臣也!”命左右卷起珠帘,唤出李显,一字一顿地对狄仁杰说:“今日即还卿储君。”
狄仁杰抬眼一看,李显赫然就在眼前,不由喜出望外,拜伏称贺。
武则天回头对李显说:“还不赶紧拜见国老?尔且听着,尔得为天子,全赖国老所予!”
狄仁杰一听,觉得言重了,吓得免冠顿首,久久不起。
按照狄仁杰的意思,庐陵王还都,外人并不知晓,只道他尚在房州,如若即日公布已在神都,不免惊骇人心,臣民疑虑,不知真假。不如,先安排其暂停洛阳南龙门石像驿,以百官具仪仗隆重迎入宫中,方显郑重其事。
武则天点头称是。
李显回京,李显的弟弟李旦再笨,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赶紧向母亲武则天辞让皇嗣之位。
李旦是唐高宗李治最小的儿子、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六月一日出生于长安城含凉殿,最初的名字叫做“旭轮”,之后去旭叫做“轮”。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徙居洛阳,改名旦。
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二月,武则天将刚刚登上帝位的李显废掉,考虑到自己的政治经营还没有达到足以改朝换代的火候,就将李旦推向了前台。
武则天宣布立豫王李旦为皇帝,王妃刘氏为皇后,长子永平郡王李成器为太子。废皇太孙李重照为庶民,改年号为文明。
于是,李旦取代了皇兄李显的帝位,成为继李显之后的唐朝第五任皇帝,时年22岁,与高宗登基时的年龄一模一样。
李旦被立,却不能在正宫上朝听政,且只能居住在别殿,武则天则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李旦实际上只是个傀儡皇帝。
同年,武则天又改元为光宅,一年用了三个年号。
可以说,武则天除了没有改朝换代以外,在政治上已经为所欲为了。
不过,随着徐敬业扬州兵变和宗室越王贞等人的起兵,武则天在动用武力疯狂镇压的同时,又从政治上攻心,释放出要还政于李旦的空气。
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正月,武则天果然真的下诏复政于李旦。
李旦知她也只是说说而已,也就做戏做全套,坚定不移地拒绝,武则天也就借坡下驴,继续临朝称制,把持朝政。
武则天看李旦这么上路,转过年来的春正月,就把李旦的几个儿子都封为亲王:如李成美为恒王,李隆基为楚王,李隆范为卫王,李隆业为赵王,似乎把李旦的帝王之尊抬得无上高大。
这,就让年轻的李旦错误地认为母亲是可能是真对自己好,于是就和宰相刘祎嘀嘀咕咕起来,考虑着要不要过问一下朝政。
刘祎是个忠义正直之人,就想办法帮李旦造势。他先是试探着和凤阁舍人贾大隐商讨:“太后既然废昏立明,就没有必要再临朝称制了,应该早还政于天子,以安天下人之心。”
贾大隐和刘祎不是一路人,将刘祎的话像传声筒一样转给武则天邀功。
正野心勃勃要登上皇帝宝座的武则天气坏了,立刻把刘祎抓起来,免官治罪。
李旦还不知好歹,上疏替刘祎求情。
刘祎本来只是惨遭免官而已,因为李旦的求情,彻底激怒了武则天,被武则天赐死家中。
李旦也因此遭到了软禁。
武则天一步步地走上自己的政治峰巅,去摘取那原本只属于男性的帝王权杖,谁也不可阻挡。
李旦只能仰望着她的背影,枉自嗟叹,无力回天。
永昌元年(公元689年),武则天开始使用周历。同时,改元为载初元年(公元689年)。这一年,武则天开始使用了自己的新名字——曌。从此,为了避讳,发布的诏书就改称“制书”。为了配合武则天的政治改革,不久有数万人上表请愿,请求武则天实施改朝换代。
朝不保夕的李旦,已经相当圆滑和聪明了,赶紧上表请求母后荣登大宝,并恳请赐自己武姓。
虽说李旦此举纯属自我保全的需要,却也给武则天的改朝换代留了一个台阶。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武则天兴高采烈地接受了儿子李旦和群臣的请求,并于九月九日改唐建周。李旦被降为皇嗣,赐姓武,改名为“武轮”,徙居东宫,待遇和规格和皇太子相当,但是不再给他皇太子的名分。之前的皇太子李成器也就成为皇孙,皇后刘氏也从降为妃。
尽管作为皇嗣,李旦的危险也并未解除。
武则天宠信的户婢韦团儿居然看中了这位过气的皇嗣,频频向他发起******。
李旦的日子过得如履薄冰,怎敢节外生枝,造出事端?他不冷不热地拒绝了团儿的求爱。
这,让团儿因爱生恨,暗中在李旦的妃子刘氏和德妃窦氏的住所埋了一个木头人,然后诬告她们行厌蛊妖法,诅咒武则天。
她们真是不想活了!武则天听了团儿的诬告,不加分辨,于嘉豫殿将刘氏、窦氏就地处死,并秘密地埋在宫中,时为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正月二日。
两位皇嗣的妃子,就这样人间蒸发了。
李旦不敢过问,在武则天面前,该吃吃、该睡睡,泰然自若,好像从来都没有发生过什么事。
即便如此,又有人告发李旦的窦德妃的母亲庞氏行为不轨,庞氏被判处斩,差点丧命。而出面替庞氏洗刷冤情的御史徐有功,也被加上“阿党恶逆”的罪名,被判了绞刑,险些搭了一条性命。
这是一段多么暗无天日的日子啊。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武则天又将李旦的几个儿子爵位全部降为郡王。李成器本为皇太子,武则天称帝时降为皇孙,因为武则天不爽了,现在又被降为寿春王;李成义则被降为衡阳王,李隆基降为临淄王,李隆范降为巴陵王,李隆业降为彭城王,悉数被囚禁于宫中。
为了防范李旦,武则天又严令凡公卿,未经其本人允许,谁也不准私自拜会。
前尚方监裴匪躬和内常侍出于同情,偷偷去看望了一下李旦,武则天得知,二话不说,下令将此二人腰斩于市。
从此,文武百官噤若寒蝉,谁也不敢走近李旦半步,生怕稍有不慎便招致杀身之祸。
李旦被彻底孤立,生不如死。
有奸邪之辈为了迎合武则天,干脆诬告李旦有异谋。
武则天马上立案,并钦点得意杀手来俊臣经手查办此案。
来俊臣雷厉风行,遍捕李旦王府的人员,严刑拷打。
太常乐工安金藏为李旦说了两句公道话,结果被来俊臣拷打得皮开肉绽、生不如死。
安金藏被拷打得急了,将心一横,说:“你既不信我的话,我可以剖腹取心以证皇嗣的清白!”说完,用利刀自剖其腹,将五脏掏出,鲜血满地,在场的人无不触目惊心。
此事惊动了武则天,其体内残存的一点点母爱被激发,命人放过了李旦,并派人救治安金藏。
庆幸的是,当时的医学水平已经相当发达了,安金藏的五脏被重新放回原位,医生用桑皮线缝合肚皮,安金藏终于死里逃生,从阎王殿逃了回来。
武则天见到病愈的安金藏,还颇有感触地说了一句人话:“吾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
现在,被废黜为庐陵王的哥哥从房州回来了,而自己又不是母亲看好的儿子,只要能保存性命就不错了,还多想什么呢?于是,李旦称病,一口咬定自己年幼,力求按照长幼次序逊位于兄长。
但是,这皇嗣的位子,又岂是你想让就能让的?武则天虽说已经接李显回来了,但心里始终放不下那些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武家子弟,还没下定最后的决心呢。
就在这个关头,又发生一件事,终于让李显登上了太子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