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自私是一种无法做到的理想:我们总是在做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从这个角度而言,每个人都是自私的。自私是人类谋求生存的一种本能。自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私欲太盛,利令智昏,时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以损公肥私和损人利己为乐事,一切围着自己想问题,一切围着自己办事情,在满足其一己之私的过程中,不惜损害公益事业,不惜妨害他人利益。
自私是人的本能,很多的行为便是以此为中心点而形成的;而依性格、教育及生活经验的不同,自私表现在行为上也有不同的形式。
一种是“善”的形式。“善”的形式是利人又利己,例如上班,一方面为老板做事,间接服务了消费者;一方面赚了钱,可以养活自己及一家大小,满足生存上的需要。不过,也有一些人只求利人而不求利己,像有些传教士深入不毛之地,为的只是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而自己的生活不但谈不上享受,甚至可说是自我虐待。在只为自己着想的世人眼中,这种人实在值得钦佩。
另外一种形式则是“恶”的形式。这种形式的自私是只求利己而不求利人,如果只利己但也不伤人,那么,这种自私还不算是“恶”。有一些人的自私是通过“伤人”来“利己”,这才真的是“恶”!这种行为譬如抢夺、欺诈、陷害、背叛,更严重的还杀人放火,危及他人的生命。
危及生命的事你大概不会碰到,但人的自私行为你却不时会碰到,你不必对此在意,反而要有这样的想法:我要如何应对这些自私的行为,以营造双方和谐的关系,或得到他的协助与合作?
答案其实很简单,满足对方的自私就是了。这里所说的“满足”并不是任其予取予求,无限制地满足他。你如果这么做,反而会害了你,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那么,该如何去做呢?
消极地不去剥夺对方的利益,不管他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些利益,你若剥夺了这些,他是会跟你拼命的。
积极地给予对方利益,只要他肯接纳,那么,他绝对会听你的。有很多皇帝要用重金笼络臣下;大老板要发奖金给部属;而力能扛鼎的勇士,为了钱甘愿为手无缚鸡之力的主子卖命。除了金钱之外,职位也是一种利益,所以“升官”也可以收买人心,因为你满足了他的自私!
不过,你也要注意两件事:
(1)不能一次就给对方充分的满足。你可以由少而多,逐渐增加,但切不可由多而少,否则对方不但不感激你,反而会怨恨你。
(2)要不时丰富你的资源,让对方认为你还有很多“好处”。这样,他们才会为了那些“好处”和你维持良好的关系,一旦“好处”没了,他们大概也就离你而去了。如果真地碰到这种情形,你也不必慨叹,因为这是人性的必然。看看那些没落的贵族、失势的政客、潦倒的商人,有谁会理呢?
此外,你也不能忽视人们在精神、心理层面的“自私”,也就是说,人都喜欢被尊重,你尊重他,那么一切都好说!
但如果你私心过重,人们见了你就如同遇到瘟疫一般,唯恐避之不及;怕的人多了,也就如过街老鼠一样,人人见之喊打。这样的人即便是比别人多捞取了一些利益,也不会从社会的意义上获得真正的幸福。如果说,他们也奢谈什么成功,是充其量不过是鸡鸣狗盗的成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点燃别人的房子,煮熟自己的鸡蛋。”英国的这句俗语,形象地揭示了那些妨害他人利益的自私行径。
自私自利者不管是偷盗、贪污、索贿或挪用等手段把公共财产或他人的财产变成自己的财产,还是以权势捞取地位和荣誉,在别人看来,无疑都是不光彩的。尽管他们有时利用平时通过卑劣手段捞取的财、权来给某些人送人情,买人心,使这些人不得不感谢和感激他们,但更多的人却是瞧不起他们的。尽管他们中还有些人用那些不义之财做本钱,开公司,搞生意,挣了大钱,成就了事业,有的还笑眯眯地做一些慈善之举,但他们仍然是不光彩的一族,别看法律未审判他们,但受害的广大群众却在感情上给他们判了刑、定了罪。
你如果是这样的一个人,则你的心灵是不会安宁的,你所拥有的人生便是一个卑鄙的人生。
你在损公坑人的时候,只是在物质上、权势上和声誉上肥了自己,暂时得到了一点实惠,而你付出的却是人格和灵魂的代价。由此,你失去了纯洁美好的心地,你从本来美好的人生境界跌到了一堆垃圾上,你将不时嗅到发自你灵魂深处的臭气。这是你的根本性的损失,永远无法挽回的损失。即使你以后觉悟到了而迷途知返,但那心灵上沾下的污点是永远抹不去的,它将伴随着你的终生,你终归是得不偿失的。
你无法否认,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性的存在并不是这副躯体外壳的存在,而是人之为人的精神、德行、人格的存在。抽去了后者,人与动物也就没有多大区分了。
所以,自私者的算计和耍弄小聪明到头来仍是卑鄙和愚昧的。
自私者损人肥己式的小聪明,是一种卑鄙的聪明。是那种打洞钻空了房屋,而在房屋倒塌前迅速迁居的“老鼠式的聪明”;是那种欺骗熊为它挖洞,洞一挖成便把熊赶走的“狐狸式的聪明”;是那种在即将吞吃猎物时,却假装慈悲流泪的“鳄鱼式的聪明”。
诚然,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每个人都处在一个独一无二的点上,而每一个人又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关心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我,是每个人的追求,这没有什么不合理的,是无可厚非的。
如果一个人的神经正常,没有人不关心自己,不希望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切可谓人之私欲使然。没有私欲是不正常的,有私欲而无度则更是不正常的,不损人利己,不损公肥私,这是最基本、最道德的私欲标准。
清理空间,抛掉无谓的忧虑
忧虑是身体给我们的一种提示,它说明我们已不复平常,正尝试某些新的东西——也许我们正在冒一定风险,也许我们正试图推陈出新。我们时常会感到忧虑,担心自己无法完成某些新的尝试,担心自己会以失败告终。
人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忧虑这一问题,忧虑其实是生命中不可回避的事实,我们可以想办法控制它。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注意,看看能从忧虑中学到些什么东西,判断还有什么东西需要我们重新学习。
我们常常会感到忧虑——当我们出错时,当我们无法有效利用时间时,当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和选择时,当我们将要取得成功时,当我们在发生改变时,当我们与人相见时,当我们在公共场所做演讲时,当我们成为企业要员时,当我们幽处独居时,当我们与人共处时,凡此种种,忧虑都可能会突然袭来。有些忧虑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忧虑则是在我们冒险尝试时不期而至的。恰当地说,忧虑是人们思想中的某些因素作祟而导致的,对此,我们称之为期望模式。比如,人们在做某件事时,应该这样想:“我希望我能把它做好”,而不是认为“我已经试过好多次了,只能如此”。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比如,初出茅庐、颇具实力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参加大型比赛时,面对众多的摄像机镜头,开始时动作还能挥洒自如,可当他滑行到场地边,看到摄像机正记录着他的一举一动时,竟不敢相信自己正在和一群顶尖选手同场竞技、共同角逐。面对无数注视的目光,顿时间,他脑中空无一物,把技术动作忘到了九霄云外,只会感到不断有忧虑袭来。又如,长期参加训练的网球手在练习时会打得很棒,但如果参加正式比赛,动作往往会因怯场而发僵,在场上变得很紧张,既不知道该怎样发球,也不知道该怎样接球,更不用说得分了。再如,长期被挫折困扰的游泳运动员在游到池边的转身处时,会突然想起以前的痛苦经历,转身后,动作接着就会发生变形,从而无法游出好成绩。
由此可见,对成绩的担忧,对自身技术能力的怀疑,对比赛结果的过分关注,往往会妨碍运动员发挥水平。这些运动员脑子里充斥着怀疑、忧虑、焦躁和担心,必然会使他们的肌肉变得紧张,无法像平时那样正常做动作。比赛前,正常范围内的忧虑都能使人感到不适,想要呕吐,而如果发生上面的情况,必然会使他们无法应对比赛。
“我感到忧虑,是因为我不想比赛呢,还是因为我练得还不够?今天,我是不是最好不要做比较难的跳跃动作?”这是一种提醒方式,此外,你也可以这样提醒自己:“我感到忧虑,是因为我缺乏信心,还没有准备好比赛呢?还是因为我害怕失败?”更为关键的是,你必须反省自己:“是不是我对忧虑的认识不正确,我有没有必要调整和转变自己的观念和看法?”这种对忧虑的重新阐释就如同在一幅已做好的图画上添入一些其他的色彩,重构整个画面,就会形成一幅新的图画。
假如调整是必须的话,你要有意识地作些改变,重新思考你对忧虑的认识和理解。否则,你将为忧虑所困,无法取得你所想要的那种成功。你可以设想你正驾驶一架飞机飞往另一座城市。当你飞行到一半的距离时,突然遭遇一个向下的俯冲,飞机开始下坠。这时,你仔细检查了飞机的各种仪表,在排除了机械故障和燃料不足等问题后,你断定是超重导致的,因为你装了太多的包裹行李。这时,你必须果敢地做出决断,将包裹扔出舱外,只有这样,你才能化解这场危机,飞机才有可能安全地飞向目的地。
其实,你的思维空间就常常被这些累赘的包裹所充填,它们拖累着你,影响你取得成功。大多时候,你并不需要学更多的东西,而只需要将那些妨碍你不断向前发展的过时信念、态度和想法祛除。其中,在你思想中最难铲除的就是忧虑。如果你内心深处感到忧虑,你的生活就会为忧虑所困扰,你的行为就会为忧虑所拖累。是的,如果你思维的文件柜中不作任何改变,那么,你还是原来的你,不会取得任何进步。
历史上曾有过很多经典案例,它们告诉我们失败是成功的必由之路。也许你未曾耳闻,但你可以回想一下,即使是最优秀的职业篮球队,也会每隔三分钟就出现投篮未进的情况。本·霍根是一名优秀的高尔夫球手,他说过,在一场18洞的比赛中,通常只有2到3次击球是如自己所设计的那样精确无误,大多时候,偏差总是存在的。一名毕业论文只得到“C”等成绩的大学毕业生,其所勾勒的商业计划书却构成了联邦快递公司的雏形;同样,3M公司也经历过许多失败,可是今天,它却收获着数以亿计的美元。
我们需要倾听我们内心的悸动,我们需要湮灭我们思想中的不安,我们需要克制我们的忧虑。请记住,思想是我们行动的同盟,是我们恒久的伙伴。正如前面所谈到的,我们可以构建我们的思想,我们能按我们所想要的方式感知事物,我们也能按我们所希望的那样付诸行动。我们可以将我们思想中的忧虑转变为信心,其实,选择的权力就掌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
对成功的忧虑是一个不容易理解的概念,但它确实存在,是会形成某种潜意识,使我们付出高昂代价,却无法接近成功。我们内心隐藏着的忧虑会使我们的生活遭受创痛,与成功无缘。例如,经营人员可能会拒绝晋升,因为接受这一职位就意味着负更大的责任,过更为奔波的生活。运动员可能会忧虑成功,因为他不可能始终不败。在某种意义上说,失败意味着终结,因为为了成功,我们必须始终保持住既有成果。有时,成功带来的压力会比从未取得成功时更令人难受。
征服忧虑的一种办法是把任务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单元,看看你在每个单元中能做些什么。如果你只盯着整个的宏大目标,难免会感到任务艰巨、无从入手,但如果你把注意力停留在某个具体环节,自然会更容易处置。你可以试着每天做一点,日积月累。比如,跑步时你可以试着先跑200多米,滑冰时你可以试着先完成半周跳。你应该把赶超的目标定在比你略强的人身上,超越之后再定下一个目标。
每一个想要取得成功的人都会忧虑前进路途上的各种问题。但是,只有那些对付忧虑越来越得心应手的人才会取得非凡的成就,因为他们深深知道,成功是一个不断向前的螺旋,总会有各种困难需要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