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想,并从对方的观点去看事物的趋向,如果你从书本学到的是这样的一件事,那就不难成为你一生事业的一个关键。
要说服对方赞同你的观点,你必须与说服对象站在一起,两者的关系越融洽,说服越容易取得成功,这是因为人类有一个共同的天性,即喜欢听“自己人”说的话。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哈斯也说过:“一个酿酒专家也许能给你许多理由来解释为什么某一种牌子的啤酒比另一种牌子的要好。但如果是你的朋友,不管他对啤酒是否在行,教你选购某种啤酒时,你很可能听取他的意见。”
另一位心理学家莫恩在加利福尼亚州一个海滩上搞了一个传播训练公司。在培训过程中,他发现,最佳商品推销员都能模仿顾客的声调、音量和言辞,表现顾客的姿态和情调,甚至还能下意识地在呼吸动作上与顾客相协调,好像是顾客的一面镜子,把顾客发出的每一个信号反射回去。
毋庸置疑,这种在具体行动上,甚至是些很微不足道的方面表现出来的在感情上与听众的亲近感与认同感,往往会使你得到巨大的感情回报和共鸣。而一旦建立了这种感情共鸣,就不需要任何苦口婆心地劝诫与说服。
抛出诱饵,先诱导,再说服
相信你一定经历过在说服别人或想拜托别人做事情时,不管怎样进攻或恳求对方,对方总是敷衍应付,漠不关心。这时,你首先要消除与对方心理上的隔阂,然后再说服诱导。在推销方面,推销员为了唤起顾客的注意,并达到80%的购买率,往往是先诱导,后说服。
在英国工业革命方兴未艾时,以发明发电机而闻名的法拉第,为了能够得到政府的研究资助,去拜访了首相史多芬。
法拉第带着一个发电机的雏形,非常热心并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这个划时代的发明,但史多芬的反应始终很冷淡,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事实上,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因为他只是一个政客,要他看着这种周围缠着线圈的磁石模型,心里想着这将会带给后世产业结构的大转变,实在是太困难了。但是,法拉第在说了下面这段话后,却使原本漠不关心的首相,突然变得非常关心起来,他说道:“首相,这个机械将来如果能普及的话,必定能增加税收。”
显而易见,首相听了法拉第所说的话后,态度突然有了巨大的转变。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发动机将来一定会获得相当大的利润,而利润增加必能使政府得到一笔很大的税收,而首相关心的就在于此。
是的,通常我们行动的目的都是“为自己”,而非“为别人”。如果能够充分理解这一点,那么,想要说服他人就有如探囊取物般容易了。只要了解了对方真正追求的利益,进而满足他的欲望,便可达到目的。但是,将这条最基本的条件抛于脑后的却也大有人在。他们没有满足对方最大的利益,一心一意只是想要满足自己的私欲。例如以下这个故事:
某酒厂的负责人成功研发了新水果酒,为求尽快让产品打进市场,于是,他决定说服社长,批准进行大量生产。
“社长,又有新的产品研发出来了。这次的产品是前所未有的新发明,绝对能畅销。连我都喜欢的东西,绝对有市场性。我敢拍胸脯保证。”
“什么新产品?”
“就是这个,用梨汁酿制的白兰地。”
“什么?梨汁酿的白兰地?!那种东西谁会喝?况且,喝白兰地的人本来就少,更甭说用梨汁酿的白兰地……就是我也不会去喝。不行!”
“请你再评估评估,我认为很可行。用梨汁酿酒本来就不多见,再加上梨子有独特的果香,一定很适合现代人的口味。”
“嗯,我觉得还是不行。”
“我认为绝对会畅销……请您再重新考虑一下。”
“你怎么这样唠叨?不行就是不行。”
这样的劝说不仅充分显露了不顾他人立场的私心,还有打算强迫他人赞同自己的意见的倾向。
“好歹也要试试看才知道好坏,这是好不容易才研发出来的呀!”
“够了,滚吧!”
最后,社长终于忍不住发火了。这位负责人不仅没能说服社长,反而砸掉了自己的名声。
碰到这种自私自利、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别人只会感觉:“瞧他的口气,根本就是个主观主义者,只会考虑自己,还想把个人意见强加于别人!”如此一来,怎么可能赢得说服的机会呢?因此,无论如何,你都应该考虑以对方利益为出发点的劝说方式。
引经据典,让事实帮忙做说客
以史为鉴,于人可以知得失,于国可以知兴替,小到立身,大到治国,历史都是一面镜子。因此,在辩说中引用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作为论据,极富说服力。
11937年10月11日,罗斯福总统的私人顾问亚历山大·萨克斯受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委托,在白宫同罗斯福进行了一次会谈。会谈的主要目的是,要求总统重视原子能的研究,抢在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
萨克斯先向罗斯福面呈了爱因斯坦的长信,接着读了科学家们关于发现核裂变的备忘录,然而,总统对这些枯燥、深奥的科学论述不感兴趣。虽然萨克斯竭尽全力地劝说总统,但罗斯福在最后还是说了一句:
“这些都很有趣,不过,政府若在现阶段干预此事,似乎还为时过早。”这一次的交谈,萨克斯失败了。
第二天,罗斯福邀请萨克斯共进早餐。萨克斯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决定再尝试一次。
一见面,萨克斯尚未开口,罗斯福便以守为攻地说:“今天我们吃饭,不许再谈爱因斯坦的信,一句也不许谈,明白吗?”
萨克斯望着总统含笑的面容说:“行,不过我想谈一点历史。”因为他知道,总统虽不懂得物理,但对历史却十分精通。
“英法战争期间,”萨克斯接着说,“在欧洲大陆一往无前的拿破仑,在海战中却不顺利。这时,一位年轻的美国发明家罗伯特·富尔顿来到这位伟人面前,建议把法国战舰上的桅杆砍断,装上蒸汽机,把木板换成钢板,并保证这样便可所向无敌,很快拿下英伦三岛。但是,拿破仑却想,船没有帆就不能航行,木板换成钢板船就会沉没。他认为富尔顿是个疯子,把他赶了出去。历史学家在评价这段历史时认为,如果拿破仑采取了富尔顿的建议,19世纪的历史将会重写。”
萨克斯讲完后,目光深沉地注视着总统。他发现总统已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罗斯福平静地对萨克斯说:“你胜利了!”萨克斯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明白,胜利一定会属于盟军。
萨克斯的借古谏君术大功告成。
2杜坦是西晋名将杜预的后代。西晋末年,中原战火四起,民不聊生,杜家为避战乱来到河西,投靠了前凉张轨政权,后来前凉被苻坚攻灭,杜氏又辗转于关中一带。
公元417年,宋武帝刘裕灭后秦,杜坦兄弟便随即渡江,来到南方。当时,南方实行士族制度,渡江较早的,地位极高。晚来的士族,尽管其祖辈在北方是名门世家,但朝廷也不给他们优厚的待遇。他们之中的杰出人才,也不可能进入上流社会。
一天,宋武帝与杜坦在一起闲谈,武帝说:
“可惜呀,现在再也找不到像金日磾那样的人才了!”杜坦答道:“金日磾生于今世,也只不过能养马,怎会被委以重任呢?”
宋武帝闻听此言,马上变了脸色:
“卿为什么把朝廷看得如此之薄?是说我不重视人才吗?”
杜坦说:“那就以我为例吧。臣本来是中原的名门,世代相承。只不过因为南渡较晚,便受到冷遇,更何况那金日磾是胡人,在汉朝时只不过是一个养马的人呢?”
宋武帝一时无言以对。
3唐朝的尉迟敬德依仗自己是开国重臣,骄狂放纵、盛气凌人,招致了同僚的极为不满,甚至有人告他谋反。
李世民知道后,问尉迟敬德这些事是否当真,敬德回答:
“臣跟随陛下讨伐四方,身经百战。如今幸存者,只有那些刀箭底下逃出来的人。天下已经平定,怎么反而怀疑起臣下会谋反呢?”
说着,他把衣服脱下扔在地上,露出身上的累累伤痕。李世民感动至极,只得以好言好语安慰一番。但是,敬德的骄纵狂妄却一点也未有所收敛。
一天,尉迟敬德在太宗举行的宴会上与人争论谁是长者,一时火起,居然打了任城王李道宗,弄瞎了李道宗的一只眼睛。皇上见敬德如此放肆,十分不悦。
事后,李世民单独召见了敬德,语气严厉地告诫他:
“朕的确想和你们同享富贵,然而你却居功自傲,多次冒犯别人。你难道不知道古时韩信为何被杀吗?在朕看来,那并不是高祖的罪过!”
敬德这才害怕了,以后做事便虚心、本分了许多。
引用史实可以充分发挥历史事实、典故无可辩驳的说服力,生动形象而且引人入胜,有助于人们从中得出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所用事例要避开那些已被广泛应用的材料,因为那样会让人觉得平淡无味,丧失兴趣,当然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戴顶高帽,先抬高对方再说服
给人一个超乎事实的美名,就像用“灰姑娘”故事里的魔法棒,点在她身上,会使她从头至脚焕然一新。
从孩子的天性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点:当我们称赞夸奖他们时,他们是何等高兴、满足。其实,他们并不一定具有我们所称赞的优点,而只是我们期望他们做到这点而已。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戴高帽”做法。在我们办事求人和与人交往时,何不效仿这一做法呢?因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他们都喜欢别人给自己一个美名。如果他们没有做到这一点,内心里也会朝此目标努力,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美名,获得他人的赞许。
假如一个好工人变得消极散漫、不负责任,你会怎么做?你可以解雇他,但这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你可以责骂那个工人,但这只能引起怨怒。
亨利·汉克是印第安纳州洛威市一家卡车经销商的服务经理,他公司有一个工人,工作每况愈下。但亨利·汉克没有对他吼叫或威胁他,而是把他叫到办公室里来,跟他进行了坦诚的交谈。
他说:“希尔,你是个很棒的技工。你在这里工作也有好几年了,你修的车子也都很令顾客满意,有很多人都称赞你的技术好。可是最近,你完成一件工作所需的时间却加长了,而且你的质量也比不上你以前的水平。也许,我们可以一起来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希尔回答说,他并不知道他没有尽到职责,并且向他的上司保证,他以后一定改进。
他做了吗?他肯定做了。他曾经是一个优秀的技工,他怎么会做些不及过去的事呢?
包汀火车厂的董事长撒慕尔·华克莱说:“假如你尊重一个人,这个人是容易被诱导的,尤其是当你显示你尊重他是因为他有某种能力时。”
总之,你若要在某方面去改变一个人,你就把他看成他已经有了这种杰出的特质。莎士比亚曾说:“假如他没有一种德行,就假装他有吧!”给他们一个好的名声来作为努力的方向,他们就会痛改前非、努力向上,而不愿看到希望破灭。
对于那些地位显赫、有权有势的人,想要说服他们,更要学会先抬高、后说服的策略。
古代,有位宰相请理发师给他修面。那理发师修面修到一半时,忽然停下刮刀,两眼直愣愣地看着宰相的肚皮。
宰相见理发师傻乎乎发愣的样子,心里很纳闷:这平平板板的肚皮有什么好看呢?就问道:
“你不修面,却看我肚皮,这是为什么呢?”
“听人们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大人您的肚皮并不大,怎么可以撑船呢?”
宰相一听,哈哈大笑,道:
“那是讲宰相的度量十分大,能容天容地容古今,对鸡毛蒜皮的小事从不斤斤计较。”
理发师一听这话,“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着说:“小人该死,方才修面时不小心,将大人您的眉毛刮掉了,万望大人大德大量,恕小的一罪!”
宰相听说自己的眉毛被刮了,不禁怒从心起,正想发作,可转念一想:刚才自己还讲宰相的度量很大,我又怎好为这小事给他治罪呢?于是,只好说:“不妨,用眉笔把眉添上就行了。”
聪明的理发师以曲折迂回之法,层层诱导宰相进入了自己早已设定的能进难退的“布袋”。
软磨硬泡,穷追不舍说服法
在处理问题时,西方人喜欢用快去快回的交涉方法,他们对谈判缺乏耐心,希望将事情快点解决,然后就去忙别的。而东方人却喜欢马拉松似的车轮战,问题一个接一个,且非谈出个满意的结果来不可,有时又会像棒球投手利用迅速而又毫无意义的虚晃动作来干扰击球者一样,以期把对方弄得晕头转向,再慢慢解决问题。以20世纪70年代的巴黎和谈来说,一开始,越南代表就在巴黎租了一个别墅,签下为期2年的租约,而美国的代表却只有里兹的旅馆,订下了一个按日计算的房间。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耐心,也不认为交涉会拖得很久,即使美国人过去有过韩国板门店谈判3年的教训,但仍然不习惯作长期交涉。
事实上,正如越是嘈杂的机器,所获得的润滑油就越多。如果能有坚韧的耐心,不厌其烦地把许多问题和资料搅和在一起,让对方不仅为目前的问题苦恼万分,还要忍受不断的轰炸。等他疲劳之余,正想撒手放弃,而你却缠着不放,做地毯式的攻击,伺机向对方提出“最后通牒”。对方在不胜厌烦的状况下,一般都会同意看来还算合理的条件,以彻底摆脱烦恼。说服最忌讳的就是遇到困难就退缩的态度,或没有耐心、速战速决的方法。有很多事情,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可以解决的,你要找出问题的症结,了解对方冒险的程度、考验对方的实力、找出对方的弱点、知道对方的要求,或者要改变对方的期望程度,等等,甚至应该知道对方处在压力下会做出什么选择,这一切都是需要时间的。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毅力,是不会达到你理想的目标的。
欲速则不达,要说服成功,一定要周密策划,沉着应付。对方施硬,你就来软;对方转软,你要变硬;应该讲法时,对他讲法;应该说理时,和他说理;应该论情时,与他论情;应该谈利害时,向他谈利害。并用各种方法来轮番“轰炸”,始终坚持,绝不妥协。在说服过程中,耐心是最强而有力的武器,尤其是当对方已经感到厌烦或放弃与你争论的时候,只要你再做最后的坚持,不利的形势就会好转。越南就因擅长此策,因而以一个小小的国家,竞拖住美国8年,进而取得最终的胜利。
另外说服中的步步紧逼还表现在穷追不舍上。面对敏感的问题,有时说服对象的表达出现了障碍,说服者无法获得满意的答复,然而,这一答复对于说服者又至关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有经验的说服者会设计出一系列问题,或纵向追问,或横向追问,从而“挤”出一种明确的答案,搞清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