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宣王十一年(前817年)春天,鲁武公敖带着长子括和少子戲(xì)一起来朝拜周宣王静。静很喜欢戲,想立戲为鲁国太子。周大夫樊仲山父(fǔ)劝谏说:“废长立少,不顺;不顺,必然触犯先王的命令;触犯先王的命令,必然受到诛杀。所以发布命令不可不顺。令之不行,政之不立;行而不顺,民将弃上。下事上,少事长,这样才会顺。现在天子建诸侯,立他们的少子,这是教给百姓叛逆。如果鲁国顺从王命,诸侯就会仿效这种做法,先王的命令必然壅塞难行;如果鲁国不顺从王命,那就是自己废除先王的命令。到那时,诛伐鲁国是错误的,不诛伐也是错误的,王还是慎重考虑为好。”
静没有听从劝说,他终于立戲为鲁国的太子。这年夏天,敖返回鲁国以后,就因病去世。戲继位,这就是懿公。
戲即位以后第九年,括的儿子伯御就和鲁国人一起攻杀了戲,立伯御做鲁国国君。伯御在位十一年,静就出兵讨伐鲁国,杀死伯御。他询问鲁国公子中谁贤能适合做国君,樊仲山父说:“鲁懿公的弟弟称,他庄重恭谨地侍事鬼神,恭敬地侍奉老人,处理事务执行法规时,必定咨询先王遗训,利用以往经验,不干犯先王遗训,不抵触以往经验。”
静点点头,说:“好吧,这样才能训导治理百姓。”
就这样,他在夷官把称立为鲁君,这就是鲁孝公。从此以后,诸侯中违抗王命的现象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