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70300000009

第9章 人最害怕的不是已知的,而是未知的

作家石勇说:“人类有一个铁的心理法则为:如果一个人知道未来要发生什么,他还可以把握,可以控制,可以应对。但是,如果他不知道,对可能要发生什么没有一个预先的心理防护,他就只能被焦虑和恐惧所淹没。”也就是说,他最害怕的不是要发生什么,而是不知道要发生什么。我们要克服这样的恐惧,就要学会去调整自我心态,在接纳事物未知性的同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

你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我们跃跃欲试但始终不敢行动,是因为害怕失败,我们承受不起失败的后果。对此,要去调整自我心态,就要如卡耐基所说的去做:“你若已经接受最坏的,就再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即指用最坏的打算去对待结果,结果只会比这个好,就不会再有什么令人害怕的事情了。

只有预先接受了最坏的结果,我们才能从容地面对一切,敢于去放手一搏,应对每一个不测事件,并且始终做到情绪平稳,不会焦虑,不会失控。

事实上,做最坏的打算并非一种消极的心态,而是一种对恐惧的最好的防守和准备。当做出了最坏的打算,为最坏的结果制定了防御或拯救方案,那么,我们已经在一个“无论多么艰辛都不会死去”的背景中生存,那么一切可能的危险、机遇,都将遵从于这个核心。如果做了最坏的打算,那么人就会克服内心的恐惧,会大胆地放手一搏。

艾米尔是加州人,一家电子商务公司老板,大众眼里的成功人士。还不到50岁的他已经拥有上百亿的资产,旗下经营着几十家连锁电器超市、数码店,还有一家国际电子商务网站。

有人向他探寻成功秘诀,他自嘲地说:“我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每天早晨出门前,都会告诉自己:你,今天可能失败,而且是非常惨重的失败,甚至可能失去一切,你做好准备了吗?然后我会站在阳台上抽根烟,想象一下自己会怎么失败:破产?负债多少亿?还是为此家破人亡?这些情况万一发生了,我怎么办呢?我就设计各种拯救的办法,想想我有什么资源可以弥补损失,有什么方法可以东山再起。最后,我会带着满满的自信出门。”

这就是艾米尔成功的心理准备,由于他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因此在创业过程中,无论遇到了多大的困境,他都能够爬起来,去解决各种问题;选择方向时,他充满自信,比别人多了几分淡定,也极少焦虑。

他曾对朋友笑着说:“我14岁时卖鱼,高中还没毕业就开始做生意了,后来便跑到休斯敦做文化用品的销售,积累了第一桶金。在我24岁时,我接了一个亿元的大单,结果失败了,生产无法继续,导致贷款危机。这是我挺过的第一道坎儿,因为我之前做好了预备,所以动用备用资金,把问题解决了。我还炒过楼花,炒过股票,都输得一塌糊涂,直到我进入了数码产品的市场,开始做电子商务,开电器超市,才找到了我这辈子的方向。但我仍然有这个准备:如果突然有一天,末日来了,我如何应对?”

怀着这种危机意识,时至今日,艾米尔的生意如火如荼。他从容淡定地面对未来,始终怀着一种平和的心态,无畏任何突如其来的危机。

有句话是说,人最害怕的并不是要发生什么,而是不知道要发生什么。做最坏的打算就是对这种害怕做出的一种心理防守,也正如卡耐基所说:“当你学会接受了最坏的结果,你才能把专注力放在当下不计结果地努力,这样得到的结果往往是最好的。”所以,当我们因为害怕失败而迟迟不敢冒险前进时,那么先对自己的行动做一次预测吧,做出最坏的打算,那么所有的心理障碍都能得以解开。

人真正的力量是从内部产生的

很多人在沮丧、失落和绝望时,总是会渴望他人的鼓励或者渴望随便来个什么人来解救自己,甚至有时还会对陌生人产生一种“为什么不帮我”的怨气。事实上,只有经历过打击之后,我们才能明白,外部的呐喊、打气甚至帮助,很少能带来真正的救赎——遇到问题,我们还是会害怕。

对此,卡耐基说,人真正的力量是从内部产生的,或者说,是需要自己从内心去唤醒的。

约翰·伍登是加州一所中学的篮球队教练。在他40年的教练生涯中,他所带领的高中和大学球队获胜的概率都在80%以上。在全美12年篮球年赛当中,他所带领的球队曾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赢得十次全国总冠军。如此令人骄傲的成绩,使伍登成为大家公认的有史以来最称职的篮球教练之一。

曾经有记者问他:“伍登教练,请问你如何保持这种积极的心态?”

伍登很愉快地回答:“每天我在睡觉以前,都会提起精神告诉自己:我今天的表现非常好,而且明天的表现会更好。”

“就只有这么简短的一句话吗?”记者有些不敢相信。

伍登惊讶地问道:“简短的一句话?这句话我可是坚持了20年!重点不在于简短与否,关键是在于你有没有持续去做,如果无法持之以恒,就算是长篇大论也没有帮助。”

伍登教练不仅在工作中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在生活中他也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例如有一次他与朋友开车到市中心,面对拥挤的车潮,朋友感到不满,继而频频抱怨,但伍登却欣喜地说:“这里真是个热闹的城市。”

朋友好奇地问:“为什么你的想法总是异于常人?”

伍登回答说:“一点都不奇怪,我是用心里所想的事情来看待,不管是悲是喜,我的生活中永远都充满机会,这些机会的出现不会因为我的悲或喜而改变,只要不断地让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我就可以掌握机会,激发更多的潜在力量。”

爱默生曾说:“人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过去的人,一种属于将来的人;一种是维持现状者,一种是改变现状者。”维持现状的人满足于现阶段的状态,而努力改变现状的人每分每秒都在为更好的未来做准备。

有一句格言:“只因准备不足才导致失败。”这句话可以写在无数可怜失败者的墓碑上。积极的心态能够催人上进,激发和唤醒其内在的力量。所以,我们学会时刻鼓励自己,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有助于我们走出困境,驱赶恐惧,让我们走出困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葛尔曼在20岁时就被医生确定为残疾人,如今的他已在轮椅上生活了近20年。

他整天坐轮椅,觉得此生已经完结,有时就会借酒消愁。有一天,他从酒馆中出来,照常坐轮椅回家,却遇到了三个劫匪,动手抢他的钱包。他拼命呐喊、拼命抵抗,却触怒了劫匪,他们竟然放火烧他的轮椅。轮椅突然着火,葛尔曼忘记了自己是残疾。他拼命地跑,竟然一口气跑完了一条街。

事后,葛尔曼说:“如果当时我不逃走,就必然被烧伤,甚至被烧死。我忘记了一切,一跃而起,拼命地逃跑,直至停下脚步,才发现自己能够走动。”如今的葛尔曼已经在奥马哈城找到一份工作,身体健康,与常人一样能够走动。

卡耐基说,人内在有强大的生命力,外人给你的力量和帮助会慢慢地消失。但当我们被逼到绝境,被时间施加重压之际,这些内在的力量、梦想、壮志、勇气,都会被唤醒、被激活。的确,人内在的生命力永远不会被重压所杀死,相反,它就像弹簧,越是重压到极限,越可能带来巨大的反弹,这是那种虽然无望但绝不放弃对抗的挣扎存在的原因。内心的力量被困住,使劲冲撞,如果你能信赖它,它就会迸发出来,那一刻,你就会唤醒属于自己的强大的内在力量。

你所担心的事,99%是不会发生的

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谁也无法预料,再多担心都是多余的。而且,很多时候,我们所担心的事情99%都不会发生,因为大多数事情都是自己毫无根据地假想出来的。这些超乎现实的想象会让自己害怕面对明天的生活,甚至因为那些假想让自己陷入恐惧泥潭中无法自拔。

罗莉身体状况不太好,结婚后一直没要孩子。吃中药调理一年后,她终于怀孕了。消息一传出,全家人都乐坏了,她一下子成为全家的特级保护对象——老公整天围着她转,婆婆整天变着法儿给她做好吃的。

然而,在大家都高兴的同时,罗莉却陷入了深深的不安中。她总是莫名其妙地做一些怪怪的梦:今天梦见自己生了一对连体婴儿,明天又梦见自己的孩子是个兔唇,或者多个手指头……醒来后,她又会挖空心思为孩子的畸形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以前经常用电脑;用手机接了几次电话;吃了几个烤串;刚怀孕时没补叶酸;自己虽然算不上是高龄产妇,但丈夫却已经36岁了;好像还隐约记得自己似乎还因为感冒吃过几粒双黄连片……有了“理由”,她又会顺着梦中的思路往下想,越想越害怕。

为了缓解她的精神压力,丈夫陪她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显示胎儿的各项指标都很好。但她还是不放心,担心大夫也许有些项目没有检查到,担心检查仪器刚好出了故障,担心有些毛病在胎儿小时根本检查不出来……

她整天“疑神疑鬼”,胆战心惊,经常独自发呆,还忍不住问丈夫:“我会不会生个三瓣嘴的孩子?要是痴呆儿可怎么办呀?”

怀孕五个月了,她心中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几乎每晚都会从噩梦中惊醒。

事实上,大多数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有类似的担心,比如,很多人时常会怀有被人舍弃的担心。很多人在中年之后会害怕受到配偶离弃或子女的轻视,所以一遇到家庭成员对自己态度不恭,反应就会很敏感。

这些担心虽然不无道理,也不是没有必要,但过度的担心只会徒劳地增加自己的心灵负担。因为你所担心的事情中,有99%根本就不会发生。

戴尔·卡耐基儿童时代是在密苏里州的农场里度过的。有一天,在帮母亲摘樱桃时,他哭了起来。

妈妈问他:“戴尔,你到底在哭什么?”

他哽咽地回答说:“怕会被活埋。”

那时候,他的心里总是充满了忧虑。暴风雨来时,他担心被闪电打死;日子不好过时,他担心东西不够吃;他怕死了之后会进地狱;他怕一个名叫山姆·怀特的男孩会割下他的两只大耳朵;他怕女孩子在他脱帽向她们鞠躬时取笑他;他怕将来没一个女孩子肯嫁给他;他甚至为结婚之后他该对太太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而操心——他想象他们会在一间乡下的教堂里结婚,会坐着一辆上面垂着流苏的马车回到农庄……可是在回农庄的路上,他怎么才能一直不停地跟她谈话呢?他该怎么办呢?

他在犁田时,常常要花几个小时时间来想这些在他看来很“了不得”的事。

除掉田野上杂草最好的办法是在上面种上庄稼。我们与其在心烦意乱中饱受精神折磨,不如静下心来做好自己每天的工作。

事实上,我们的心灵也是一片田野,要想赶走负面的信息,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加正面信息。假设自己的恐惧根本就不存在,想象一下自己下个月一定会拿到奖金,想象一下老公下个月的订单会签得很多,想象一下自己下周一提出的建议得到了老板的肯定……让这些积极的消息充斥我们的大脑,就好像阳光洒满我们的整个心房。

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所有的担心都是徒劳的、毫无意义的。而且,我们在精神紧张和恐惧的情况下产生的担心都是非常夸张的,所以根本就不会真的发生。请放下担心的包袱,好好地把握现在。无论压力有多大,摒除浮躁和杂念,静心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这才是最重要可行的。

你立即行动,所有恐惧就烟消云散了

强有力的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方,而犹豫、拖延将不断地滋养恐惧。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派克说:“人大部分的恐惧都与拖延有关,我们常常会害怕改变,其实都是因为自己太懒了,懒得去适应新的环境,懒得去学习新的知识,涉足新的领域,但如果总是这样的话如何能让自己成熟起来呢?”可见,拖延是恐惧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舒克是纽约市一家证券公司的市场部经理。

他曾经生动地讲述了拖延的心态:“这就像一个跳得很高的跳高运动员。你训练了几个月,在身体和精神上已经调整好了自己,一遍又一遍地尝试跳过横杆并打破纪录。然后,当你终于下决心开始跳了,新的担忧和恐惧马上袭来:如果我跳得比之前高了,别人会怎么做?他们会不会把横杆升高?……当诸如此类的担忧越来越多时,拖延自然成为必要的第一选择。从拖延到恐惧,到痛苦,一直恶性循环。”

要克服这种恐惧、害怕和担忧,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行动之前必须充分地酝酿,一旦下定决心,就应该果断地行动,当你越是积极地行动,就越能够驱散内心的恐惧。

玛丽是一个家庭主妇,在上个月,她刚开了一家书店。作为一个拖家带口的人,在这个时候开一家书店,很多朋友都是不认同的。她的朋友们都认为那简直就是逆天而行的行为。也有人十分羡慕地表示,这也是她们的理想,但怕不赚钱怕做不好,就没有行动。

就在昨天,当她丈夫威廉问她为什么这样做时,玛丽说:“首先,我承认我开书店是带着情怀和理想的成分,但我并只是觉得好玩,而是有十分详细的思考和运营策略的。并且,在这之前,我也给自己设置了最好的结果和最坏的结果的场景,最好的结果是让这家书店的生意火爆起来,我作为商业领袖被人采访,享受属于我的荣光。最坏的结果就是亏钱,亏多少我也是早有预算控制。所以,当我发现了某个场地极好时,就在第一时间将书店开了起来。”

玛丽的行为才是不拖延的特征,也就是不害怕失败,也不恐惧成功。她能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不害怕改变,她能把控失败。事实上,能够审视和接受其某些行为带来的改变,都是对付拖延的最好的办法。

但凡在某个领域做出重大成就的人都是货真价实的行动派。他们从不屈从于惰性,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雷厉风行。比如,高产作家威尔斯成功的秘诀就是有了灵感立即记下来,绝不让自己思想的火花稍纵即逝,即便到了深夜,只要大脑在电光石火的一瞬涌现出了灵感,他也不会因为想要睡觉而把将其诉诸笔端的工作拖到第二天,而会马上打开电灯,拿起放在床头的笔,马上记录灵感,然后才肯就寝。

伟大人物会因为及时行动而获益,普通人也会因为及时实践自己小小的想法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保险业务员曼利·史威兹有两大爱好——钓鱼和打猎,他喜欢带着钓竿和猎枪走进森林深处,有时一连在森林里待上好几天,尽管又脏又累,可是回家后却感到无比快活。钓鱼和打猎占用了他很多时间,每次离开宿营的湖边,即将投身到保险业务工作时,他都感到无限眷恋——在大自然中自由畅游的感觉是多么美好啊,他真不愿意抽身出来。

突然,他的脑海里闪现出一个想法:在荒野里宿营和打猎的人也需要买保险,他清楚有不少人喜欢在森林中探险,那是一个庞大的潜在市场,如果他能把握机会,完全可以边狩猎边工作。阿拉斯加公司的员工、居住在铁路沿线的猎人和矿工都能成为他未来的客户。

曼利·史威兹说做就做。制订好计划后,他一点时间也不愿耽搁,立即启程前往阿拉斯加,沿着铁路步行,广泛接触沿线居民,人们送给他“步行的曼利”的称号。

曼利·史威兹深受那些潜在客户的欢迎。他经常到他们家里做客,与其建立起友好的关系。

一年以后,他签下了大量的保单,销售业绩一路猛涨,获得了不菲的收入。与此同时,他还能继续在森林里钓鱼和打猎,工作、生活两不误,过上了人人羡慕的美好生活。

无论我们追求什么,总是要付出成本的。计划再完美,如果迟迟不去行动,只会颗粒无收。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不要羡慕别人,也不要将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明天。从今天起,从此刻起,只要下定了决心,就马上去行动,别让拖延成为滋生恐惧心理的温床。

永远不要低估自己改变未来的能力

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总会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恐惧,觉得自己的前途一片黯淡,自己无力改变命运。人们总是习惯用过去和现在来推演明天,仿佛一切都是预先安排好的。而事实上,我们对未来感到恐惧是因为它是个未知数,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我们的推演和猜想都未必会变成事实。也许我们现在没有做出任何成绩,拿着微薄的薪水,扮演着小职员的角色,朝九晚五,默默无闻,想要安家只能望楼兴叹;想要大展身手,又觉得自己没机会,即便有了机会,又怀疑自己没有真本领,总之不满现状,又不相信自己能改变现状,觉得眼前的一切将会定格成永远。

事实上,我们在低估自己改变未来的能力,现在没有出头,不代表将来也不能出头,更不意味着一辈子都出不了头。世间万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我们不应该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也许觉得自己的今天和昨天并没有什么不同,可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同理,未来的我们必然不同于现在的我们,只要我们不相信宿命,努力改变命运,就能开启崭新的人生。

特莱艾出身于非洲大陆的一个贫穷的小村庄。因为当地重男轻女,她只读了一年小学就辍学了。父母只愿供哥哥上学,特莱艾小小年纪就成为家里的劳动力,负责各种家务活。

她的人生可能像无数无知的非洲女性那样,一生贫苦,毫无指望。但是,特莱艾不甘心成为母亲那样的人,她希望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每天哥哥放学回家,她都偷偷地让哥哥把从学校里学的知识教给她。她在平时做功课的石头上,用一张小纸写下了自己的四个梦想:出国留学、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她按照当地传统把纸条装进了一个瓦罐里,并把它埋在了石头旁边。

11岁那年,父亲把特莱艾嫁给一个有严重暴力倾向的男人。十多年之后,特莱艾陆续有了五个孩子。她已经三十多岁,生活贫困,家庭不睦,过得和其他的非洲妇女没什么两样。

后来,一个国际援助组织的志愿者来到她生活的村庄。特莱艾向一位志愿者吐露了自己的四个梦想。

面对这个只有小学一年级文化的非洲妇女和她那近乎异想天开的宏大梦想,志愿者并没有嘲笑她,而是鼓励她去实现自己的梦想,靠自己的努力改写人生命运。

特莱艾抓住了这个可以改变人生的机会,开始积极参与国际援助组织的工作,用赚来的工资攻读函授课程,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文化课的学习。随后,在国际援助组织的帮助下,她进入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学习,攻读本科。

怀揣着求学梦,特莱艾带着女儿和丈夫来到美国。他们变卖了家里的牲畜,带着换来的4000美元开始了新生活。为了省钱,一家人挤在冰冷破旧的车式房子里艰难度日,没钱买饭,就捡邻居丢弃在垃圾桶里的食物果腹——这样的生活简直就像一场噩梦,甚至比非洲人的生活还要糟糕。

丈夫受到恶劣环境的刺激,脾气变得更加火爆,经常对特莱艾拳打脚踢。特莱艾一边忍受着家庭暴力,一边还要打工和学习。她缺少睡眠,神经高度紧张,总是饥寒交迫,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她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因为交不起学费,特莱艾差点被学校开除,好在她的坚强和执着打动了一位学校的官员——他发动广大师生为她施以援手,解决了学费问题。当地的慈善组织和好心的超市员工为她提供了食品。就这样,特莱艾在社会各界力量帮助下,成功完成了学业——她不但获得了学士和硕士证书,还攻读了博士,实现了自己儿时写下的四个梦想。

特莱艾的人生跌宕起伏。作为一个出生在非洲贫瘠大陆的农家妇女,她的未来几乎一片黯淡,如果换作别人,恐怕会相信自己的人生在出世那一刻已经被命运安排好了,早就放弃了一切改变命运的努力。特莱艾却从来都不肯屈从命运,在失学的情况下,坚持顽强自修。在长期贫困的生活状态下,她坚持刻苦学习,最终靠知识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未来未必会按照既定的轨道发展,如果你选择提前放弃,那么你的人生便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其实,未来是可以改变的,不要低估自己改变未来的能力,未来就在你手中,把握好每一个今天,明天会更加美好。

在尝试中寻找信心,在冒险中寻求突破

自信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尝试和体验中获得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过一些冒险的体验:婴幼儿时期,我们敢于冒险站起来学习走路;年纪稍大时,我们冒险学骑自行车或者尝试其他运动;长大之后,我们冒险学习开汽车,甚至学跳伞……

在一次次冒险尝试中,我们奠定了对自己的信心。从这个角度来说,冒险有助于我们增长自信。然而,有的人缺乏勇气和冒险精神,一生只做有把握的事,由于过度谨慎和保守,错失了很多大好机遇,非常遗憾。

其实,人生处处都有风险,成与败本是一线之隔。敢于冲出那条分割线,我们就能找到人生的重大突破;反之,我们的人生就有可能永远停滞不前。

比尔·盖茨一手打造了自己的微软帝国,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缔造了属于自己的传奇。在总结自己成功的秘诀时,他首推的是冒险精神。比尔·盖茨认为,任何伟大的事业都离不开冒险精神,如果一个机会没有伴随任何风险,那么这样的机会通常不值得耗费心思去尝试和把握。他坚信有冒险的机会才能使事业更上一层楼,而挑战风险也会使人生更加有趣味性。

比尔·盖茨是一个天分极高,热爱冒险,自信心很强的人。正是基于这种特质,他在电脑技术领域取得了无可匹敌的地位。

事实上,比尔·盖茨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冒险精神。他在读哈佛大学的第一年制定了一个学习策略,多数课程都逃课,临近期末考试时再努力恶补知识——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测试如何花更少的学习时间拿到最高的分数。后来,他把这套策略运用到商业运作上,发展成用最少的时间和成本获得最快最高的回报。

比尔·盖茨致力于培养自信好斗、敢于冒险的性格。长大以后,他成为令所有竞争对手都害怕的人物。因为他善于把握机遇,不惧风险,不服输、不退缩,不达到目的不罢休,所以一个个对手都败给了他。比尔·盖茨从来都不安于现状,即使多次蝉联世界首富,依然野心勃勃地驱使自己继续冒险事业。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我最害怕的是满足,所以每一天我走进办公室时都自问,我们是否仍然在辛勤工作?有人将要超越我们吗?我们的产品真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吗?我们能不能再加点油,让我们的产品变得更好呢?”

在生活中,比尔·盖茨同样是个爱冒险的人。他喜欢速度超快的游艇和汽车。他通过这些刺激运动,来锻炼自己冒险的性格,因为那风驰电掣的速度不仅能给他带来快感,而且能激发他的无限潜能,使其不断超越自我,完成一项项个人壮举。比尔·盖茨经常一个人驱车到荒凉的大漠旅行,一个人架着飞机飞越崇山峻岭,一个人驾驶游艇在茫茫大海上航行。他时时刻刻都在磨炼自己,所以他总能在新的冒险中实现自我突破,成为商场上不败的神话。

风险和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是呈正比的,只有敢于冒险才能获得机遇的垂青。敢想敢做的精神会赋予一个人热情、活力和信心,畏首畏尾什么都不敢做的人,永远都不可能树立自信心,事业也不可能有新的进展。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风险的环境里,想要百分之百地摆脱风险几乎是不可能的,有时候不去冒险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风险。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狭路相逢永远都是勇者胜。作为年轻人,不能过于保守和怯懦,而要该出手时就出手,果断地抓住机遇,在尝试中寻找信心,在冒险中寻找突破,迎难而上、砥砺风雨,铸就属于自己的辉煌。

有一种状态叫“恐惧成功”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讲过一句话:“世界上有一种恐惧,叫作‘对不可预知的成功的恐惧’。我总是在一件事情快要成功时,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情绪和理由让自己放弃,或者亲手把已经做出的成绩搞砸,然后‘理所当然’地放弃。”这样的人,与其说他是因为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感到害怕,不如说其是因为对成功之后随之而来的压力感到恐惧。

对此,卡耐基讲了他的经历:

最近,我打算去做一个成人励志演说家培训,先针对某地区去做了一天的市场调查,结果还不错。第二天,我再去做市场调查时,突然间便有了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不敢再去调研,内心有一种莫名的情绪催促自己去放弃。

当我发现调研得出的结果不错时,心中便产生了这类的想法:如果调研反映不错的话,我就需要去找投资商,去找合作伙伴,我从未和人谈过合作,如果我表现不好,被对方取笑该如何是好呢?即便找到了合作伙伴,并与其达到了一致的协议,如果我的演讲内容没有研究好,被听众取笑该如何是好?让投资商受损或失望怎么办?……这些想法突然从我的脑中跳出来,阻止我继续调研下去。

同时,这种行为也表现在我追求女朋友上。每次当双方发展得极顺利,快到进行质的变化时,我就不自觉地给自己找理由减少和对方的联系,比如“今天很忙,明天再联系她”之类,一拖就是一个月。然后,我就会对自己说:“已经一个月没联系了,对方肯定已经不会再搭理自己了!”

或者,快到质变时,自己的信心便开始动摇,原本那果断、自信、幽默、主导一切的气势便会消失,开始变得缩手缩脚、瞻前顾后,让对方原本跟自己在一起的那种安全感消失……

一个人对“成功”感到恐惧,是因为他们根本无法确定“成功”会给他们带来什么。他抗拒成功,其实就是保护他在内心里根本不想改变的“现在”。比之“成功”后所带来的种种改变,风平浪静的“现在”最能让自己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今年26岁的艾米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毕业后,到华尔街一家金融企业工作。在公司中,她结识了一些年龄相仿的同事,相处得非常融洽。由于自身条件比较优越,再加上丰富的学识,艾米很快就从同事之中脱颖而出。公司的领导私下里告诉她,上面已经决定准备给她升职,让她担任部门经理。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并没有让艾米兴奋不已,而是令她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中。“如果我做得太顺利,每个项目是否真的能按时完成,是不是要被领导安排更多的任务?我一个无经验者,能带好一个部门吗?我以后会不会也像我的前任上司那样成为一个日理万机的人,陪客户、带员工……这些事我能应付得来吗?我是不是会忙得没有自己的休闲时间,不能看电影、看书、周末去爬山、和朋友聚会……”这种担忧令她很想去和领导商量,是否另选一个人去担任部门经理。

对很多人来说,与不可预知的成功相比,“现在”的状态是最安全的。从实际上来讲,这样的人对“成功”并没有真正的自信,对事情万一搞砸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

另外,还有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样的人并没有真正想清楚,他要做的那些事情是不是他想要的。如果他尚存犹豫,在他快要做成时,内心的声音就会阻止他,使他恐惧于“成功”的到来,从而找各种理由放弃。

对此,要克服这种恐惧心理,我们就要坚信自己,同时要摒弃那些消极的意念,并按照计划,去将自己的工作做得尽量完美。要相信,那些成功者在任何时候,都是专注于当下,在关键时刻敢于承担责任的人。

你要勇敢地跳出属于自己的“舒适区”

内心怯懦者因为对外界心存恐惧,总喜欢躲在没有压力的舒适区里生活,这种做法会让人丧失证明自己的机会,也不利于其摆脱怯懦的个性。对此,要想改变对自我的看法,我们就必须去尝试,勇敢地走出“舒适区”,在行动中渐渐地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今年24岁的爱莎本来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开朗大方的人,社交恐惧这辈子应该与她无关。可没想到,加州大学硕士毕业参加工作后,她就不敢再说这样的“大话”了。

爱莎被一家外资企业的企划部录用,工作没几个月,就得知公司要开年会,而且外方大老板及七位董事都将飞来纽约来参加年会。

爱莎心情异常激动,因为“接近总裁”的机会终于要来了!可是,在兴奋过后,她又不免觉得越来越“心慌”,毕竟是自己第一次遇到这么大的场合,过去在学校的那些“演讲比赛”、“联欢会主持人”的经历,到了现在都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了。

爱莎急忙请教资深同事,问她们在年会上该如何装扮。但不知怕“撞衫”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没有人肯透露自己准备在年会上穿什么衣服。

那天到了会场,爱莎一看,穿衣打扮最“老土”的就是她和另三位新人。整个会场大厅处处衣香鬓影,人人都打扮得华贵入时。这样的场面搅得爱莎她们四个人头昏脑涨。

在这种情况下,别说和外方董事打招呼了,就是待在大厅里都全身不自在。她们只有躲在角落里拼命灌饮料,不时去洗手间透透气,以此来逃避“无所不在”的压力。

突破心理舒适区,克服冒险的恐惧感,是逐渐让我们强大和成熟起来的根本。其实对于爱莎来说,只要事先将无用的“杂念”从头脑中驱除,再勇敢地站出来,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呈现出来就可以了。

卡耐基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什么积极的行动都不敢尝试更糟糕的事了。”的确,没有变革,就没有进步。试着跳出舒适区,勇敢地做一次冒险家,也许一次小小的改变,就能像星星之火一样,很快发展成燎原之势,甚至彻底逆转你的整个人生。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年轻时穷困潦倒,迫切需要一份工作。为了谋生,他浪迹巴黎,希望父亲的朋友能够帮忙为自己谋一份差事。

父亲的朋友想知道他都擅长些什么,便问他:“你精通数学吗?”大仲马立即摇了摇头。

父亲的朋友知道理科非他的强项,又换了个问题:“那么你通晓历史和地理吗?”大仲马又摇了摇头。

“那么法律知识你总该懂些吧?”父亲的朋友又问。大仲马还是摇头。

父亲的朋友不死心,又接连发问。大仲马羞愧地说自己什么都不会,一无所长,说完就窘迫地低下了头。

父亲的朋友见这位青年对自己的评价竟是毫无优点,也实在想不出什么能帮助他的办法,就让他把住址写下来,以便日后联系。

大仲马写完住址后转身欲走,父亲的朋友却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叫起来:“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啊!这就是你最大的优点啊!你不该随便找一份糊口的工作。年轻人,你将来一定会有一番作为的。”

大仲马大受鼓舞,开始尝试写小说。数年后,他终于写出多部享誉全球的优秀作品,成为法国家喻户晓的著名作家。

自卑的大仲马认为自己没有一点长处,最初的目标仅仅是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因为这样他就能躲在心理舒适区里安静地生活——这种心理状态和众多自卑者是完全一致的:胸无大志、小富即安,找一份难度不大的工作,勉强维持生活就完全满足了。假如大仲马当初没有在父亲朋友的鼓励下突破心理舒适区,那么世上就少了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多了一位被自卑折磨一生的失败者。大仲马最初尝试写作时,也必然承受过巨大压力,但是他在跌跌撞撞中走出来了,闯开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成功了。

《阿甘正传》里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个吃到的是什么味道。”人生确实充满了不确定性,只有勇于体验,方能解其中味,也方能战胜自卑带来的恐惧感,成为真正的强者。

同类推荐
  • 超神奇的催眠术

    超神奇的催眠术

    催眠术不是巫术,不是超自然现象。它揭示了人类内心最伟大的秘密,展示了人类生理和心理最神奇的机能。
  • 心理学让你内心强大

    心理学让你内心强大

    本书运用心理学理论,悉心对读者进行心理指导,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养成习惯,掌 控环境,激发潜能;帮助读者修炼心灵,摆脱束 缚,做内心强大的自己,活出精彩的人生。
  • 心理学常识速查速用大全集:案例应用版(畅销5版)

    心理学常识速查速用大全集:案例应用版(畅销5版)

    在京师心智编写的《心理学常识速查速用大全集》中,有从生活场景角度分类的家庭心理学、职场心理学,告诉您生活和工作中那些神奇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反应;有从人生发展阶段角度分类的成功心理学和人生阶段心理学,帮助您在人生不同时期都能洞察七情六欲;还有从社会群体角度分类的大众心理学以及灾难心理学、犯罪心理学,让您对于社会事件发生的心理机制了如指掌。
  •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

    书中总结了管理、经济、投资、消费、人生、教育、事业、家庭、感情等方面经典的定律、法则和效应,交给我们一把又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点亮一盏又一盏指路的明灯。掌握这些定律,对于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乌合之众》是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最重要作品,该书首次出版于1895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大众心理学的开山之作,已被译成二十多种语言。书中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群体的种种特点以及群体心理的成因,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与性格,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勒庞在书中以预言家般的洞察力,成功描述了此后一百多年间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和众多民主革命或群众运动等几乎所有震荡世界的重大事件,深刻影响了弗洛伊德、荣格、托克维尔等学者以及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等政治人物,至今仍在国际学术界有广泛影响,是群体行为研究者的必读经典。
热门推荐
  • 若晚皇后

    若晚皇后

    温若晚出生在贫困家庭,有一次皇宫选秀,温若晚并不想参加,可是她娘非让她参加所以她就决定参加了,面试的时候皇后对她非常不满,而皇上却看中了她,皇后一直设计陷害,可是最后皇后被打入冷宫,而温若晚成了人人尊敬的后宫皇后。
  • 修神在异世

    修神在异世

    一个北漂的音乐少年,阴差阳错,穿越到了一个修神世界,在全新的世界,他会不会有什么奇遇?他能否融入这全新的世界?能否在这个修神的世界当中,有他的一席之地...?
  • 穿书后我成了末世大佬

    穿书后我成了末世大佬

    被大货车撞飞的沈清穿越到了末世文里面,成为了里面一个黑化的女配反派,为了改变女配悲惨的命运,她决定从这天起就离男主远远的。穿书的第一天,家中就闯入了丧尸,母亲死了,弟弟也被咬伤了。为了保住弟弟的性命,沈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穿书的第二天,空间异能觉醒了!穿书的第三天,男主盯上她了!穿书的第四天,不行,必须离男主远远的!
  • 南有乔木北有禾

    南有乔木北有禾

    “阿禾,别吃冷的,生理期趴在我怀里哭的是谁……”“阿禾,你鞋子呢,女孩儿的脚最是娇贵,怎么跟个孩子一样……”“阿禾,我错了,我不应该凶你的,你就让我进去吧……”江乔木对着自己的亲亲老婆,真的是一点气都撒不出来,没办法,谁让这事他自己宠出来的呢。自己老婆就是要上天,你也得扶着梯子啊……
  • 豪门甜宠:老婆你别跑

    豪门甜宠:老婆你别跑

    本以为被渣闺蜜害死,谁知竟被神秘人所救?那人还说他是自己孩子的父亲?苏婉儿摇身一变,成了渣闺蜜顶头上司的老婆!于是,苏婉儿过着虐渣打脸爽歪歪,调戏总裁羞答答的幸福生活。某天,总裁将她一把搂入怀里:“亲爱的,我们来生包子吧!”苏婉儿震惊:“大仇还没报,怎么生?”总裁邪魅一笑:“当然是,关上灯,盖上被子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仙册

    天仙册

    这里不会同情弱者,这里弱者的眼泪是最不值钱的东西。持赤龙刀,撑控天地。屠万物生灵,傲三界之间。谁能与吾相抗?!
  • 当你所害怕的变成你唯一能依靠的

    当你所害怕的变成你唯一能依靠的

    正式:为什么人类对于蛇类有天然的恐惧,是因为不怕蛇的人在几万年之前就已经死了。恐惧是进化的根源,恐惧是凌驾于基因之上的情绪,那么一个无所畏惧的人怎样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生存呢?简述:我,无所畏惧,求捶!
  • 边台

    边台

    八年后的禹知白成了八年前的观沧海遇到了,自己。八年很长,改变一个人绰绰有余。那么,这个八年后的禹知白成了八年前观沧海,遇到的这个同是八年前的禹知白,算什么?仇恨从回忆中升温,蔓延进更为荒唐的现实和更真实的梦境。怪诞的是生活本身,不懂得都活个动物性。
  • 别再假装爱我

    别再假装爱我

    我全部的人生都在十八岁遇见他时发生了巨大变故,父亲出轨、母亲自杀,喜欢的他竟是小三的儿子。我开始演戏,勾引他,玩弄他,假装爱他,无知无觉中却将一切弄假成真。等我终于被他感动,放下仇恨捧出心给他时,却换来他的不耐烦和一句“可以补偿一切,唯独除了感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韩少宠妻有点儿甜

    韩少宠妻有点儿甜

    韩宇渊191厘米,二十三岁。性格:高冷腹黑,忠犬一枚。(作者爸爸:不食人间烟火的……仙男!)相貌:咳咳,不可揣测!仙男!仙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