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机遇
记者尚书权邸亚宾
质量事故使机械厂从厂长到员工陀螺般转动起来。
井场样品连夜运往哈密进行拉伸试验。
涂料油管车间,前所未有的震动。许多职工查看丘陵现场后彻夜难眠,天刚透亮便来到冷冷清清的工房。“产品如人品”,回想起现场的情景,这句话鞭子一样抽打在心上。青年工人顾华说:“车间停产是我们的耻辱,也是我们抓产品质量的巨大动力。”11日,油管车间15名职工手持螺纹检测仪,顶着烈日,一根一根地检查4万多米库存油管。整整10天,直到存在飞边、弯曲,甚至细小缺陷的油管全部找出来。车间领导让大家喝口水,职工没有一个人响应。他们说,这种时候怎好意思喝水。许多职工的感受是,这10天让他们知道了什么叫度日如年,他们不知道从脸上淌下的是汗水还是泪水。
质量科负责人许静不分白天黑夜忙着对比分析国内外油管材质性能。质检部门亮起“第三只眼”,优选原材料供应厂商,加密批次检验,绝不让“先天不足”的原材料进入产品机体。
主管销售的副厂长刘延成说,从现在起,产品开发人员要把生产现场当做第二设计室,最大限度地满足现场生产需要,使产品带有浓厚的人情味。
8月23日,油管车间提出的整改思路送给厂长闫少魁,得到的回复是:不满意。他说,措施不具体,力度不够大。他的想法是,要从每一个螺丝钉做起,扎扎实实,卧薪尝胆,决不能把事关生死存亡的质量问题再喊在嘴上,要扑下身子抓精品,创名牌。
几天来,厂领导班子深刻反思了几年来机厂走过的路:重视了产品开发,忽视了跟踪研究;重视了内部管理,忽视了对供货商的控制;重视了项目投资控制,忽视了系统配套;重视了发展速度,忽视了企业潜质的提高。
这种反思是理性的、深刻的。
这是从源头上抓产品质量的最好机遇。
这也是最后一次机遇。
(原载2001年8月27日《吐哈石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