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间文学?民间文学这一学术名称是从国际术语“Folk-lore”发展来的。Folk-lore的原文意思是“民众的智慧、民众的知识”。至19世纪中后期,这一术语又被民俗学使用,有“关于民众智慧的科学”的含义。
Folk-lore有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之分。广义的概念是指凡是民间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如宗族与家族制度、婚丧嫁娶、衣食住行、节农牧和手工生产与技艺、民间宗教信仰以及民间文艺等,都属于民俗学的范畴。狭义的概念,就是专指民间文学,即民俗学中的口头文艺的部分。所以,“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的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人们的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历史、科学、宗教以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一、回族民间文学的性质
一般来说,回族文学的存在方式有二种,一种是书写的,一种是口头的。回族作家文学属于书写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族民间文学属于口头文学,流行于下层民众之间的“粗俗文学”。与其他民族的文学起源所不同的是,回族作家文学从“一开始便站在中国主体民族的文学发展的历史舞台上,开创了自己民族的文学创作发展道路。”因此,回族作家文学不是回族民间文学孕育而产生的,它是回回先民入居中国后,逐渐接受了汉族文化,并使用汉语,采用汉族作家的文学形式,创作出来的。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回回诗人、词人和剧作家,如李彦升、李珣兄妹、蒲寿窚、高克恭、萨都剌、马九皋、丁鹤年、阿里西瑛、兰楚芳、沐昂、海瑞、李贽、马世俊、丁澎等的作品。其中,李彦升是目前有记载的回族先民中最早的诗人。五代时期著名词人李珣(字德润)是出生在中国的波斯人后裔。所著《琼瑶集》被王国维称之,“当为词人专集之始”。李珣的词“集中笔墨将南国山光水色、风俗民情写入词中,这在词的发展过程中,无疑是一个创新。”回回先民的文学创作已成为中国文学史最重要的部分。
与回族作家文学不同,回族民间文学自始是由回族先民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带入中国境内。其中一些阿拉伯、波斯以及西域的神话故事被汉族知识分子记录下来,保留在汉文文献中,而另一部或是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或是依然保留在回族民众的口头上。因此,回族民间文学的萌发之初,就与回族作家文学相去甚远,互为独立发展,各不相属。回族民间文学极少为人关注,直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回族民间文学才得到应有重视。
在大多数情况下,回族民间文学的创作主体和客体是难题分离的,即回族民间故事的讲述者或歌手,既是创作者,也是接受者,还是民间文学的传承者。他们的创作离不开自己的生活环境,更离不开本民族独有的文化。所以,回族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学创作,也是一种生活活动,它具有文学和生活的双重属性。所以,“(与作家文学相比)民间文学以内涵的审美意识和外表的生活方式形成它的双重复合,这是一种审美性的生活,生活化的文学活动。”表现在创作上,回族作家文学强调的是个体的审美活动,而回族民间文学是群体的在场情境的审美活动,而且,回族民间文学是一种重复经历的审美体验,这种审美体验是融入了生活过程本身,是与生活一体的。
回族民间文学是回族民众的一种生活样式,回族民众又是一个及其特殊的群体。回族民族分布的特点“大分散,小聚居”,几乎遍居于全国各地。他们“以******教为纽带,以清真寺为中心,集中聚居,团结在清真寺周围,成为相对独立的小聚居区。”清真寺既是回族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他们世俗生活的中心。“每逢节日庆典和主麻日聚礼时,阿訇就要用阿拉伯语颂念《古兰经》,而后还要用汉语说一些故事讲经布道,俗称‘讲瓦尔兹’。平时,老年回族穆斯林也常用一些故事或传说现身说法地对青少年子女进行宗教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而“《古兰经》故事是回族民间故事得一个重要来源,也是传播民间故事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回族的口头创作与传承中,形成了二种形式:一种回族民众不自觉的口头创作和传承活动;另一种是宗教人士通过“讲瓦尔兹”的形式为民众宣讲宗教故事或世俗故事,这是一种自觉的创作活动。因此,“回族民众”的涵义不仅包括下层民众,也应包括******教的宗教人士。由于他们的参与,一些回族民间文学作品才得以保留和传承下来。例如《银川民间故事集》就收录了覃文章、马义轩和马光美四位阿訇讲述的回族民间故事20多例。所以,把回族民众宗教生活中的“讲瓦尔兹”活动也纳入到回族民间文学中,会极大地拓宽其研究的视野,同时也能从宗教意义上,进一步解析回族民间故事内涵。
二、回族民间文学学科的任务
回族民间文学既是其民族特有的文化呈现,也是中国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民族的姿态展示其民族特有的发展历程和丰富多姿的民间文化的形态。因此,其任务有二方面:一是抢救性搜集整理正在回族民间社会中流传的口头文学作品。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扩大,城镇化发展的加速,动摇着回族民间文学赖以生存在的基础,使回族文化的生存环境不断被侵蚀,各民族民间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回族口头文学传承的困难加大了,口传文学的生存问题受到巨大的挑战。因此,抢救性的搜集整理正在消失、或将要消失的回族口传文学迫在眉睫。二是进一步开展回族民间文学研究,扩大学科影响,为回族民间文学的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提供支持。同时,通过强化学科建设研究,促进民间文学学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