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族民间社会中,说唱艺术不仅仅是语言与音乐、舞蹈的结合,其实它还是回族民众传递宗教文化、寄予民族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这一点,反映在回族民间说唱艺术形成过程中,回族民众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说唱艺术时,还会根据回族的音乐和口头文学的表达方式,对原有说唱艺术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加工、改造,使之具有了回族文化的元素,由此,丰富和发展回族民间说唱的艺术形式和内容。尤其是回族民众对河州打调、数花与对花的改造、加工最能反映他们的创作成果。
一、回族打调
打调又叫“打搅儿”、“尕干淡”等。主要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地区的回、保安、东乡、撒拉、汉等民族中的说唱艺术。据说,打调最初只是一种在演唱长篇曲目时,中场穿插的“打搅儿“。因为,早年的“打调”表演长篇曲目时,中间都要歇息一下。特别是演唱悲剧情节时,听众也被感染的泪流满面。这时艺人便说:“打一个搅儿吧!”然后演唱一些节奏明快、逗趣儿的小段儿调节听众的情绪,缓和一下气氛。接着再长篇曲目。久而久之,这些“打搅儿“的曲目逐渐增多,也有了自已的风格,才形成了一个新的曲种。回族打调主要在宴席上的徙歌表演,日程生活中也有即兴的演唱。回族打调是以插科打诨、滑稽逗笑为特征。因此,民间也叫做说闲话、惹笑话。
(一)回族打调的表演形式
打调是用汉语演唱,主要是用地方方言,如甘肃河州方言、青海方言、宁夏方言等。打调的歌手被称为“调把式”。打调的曲文结构由三部分组成:起头语、正文、结尾语。起头语也叫衬腔曲头,起着一种承上启下起韵的作用,多用“哎哟”起声,然后再唱正文;正文是以叙述故事或即兴创作为主。一般是二句或四句交替演唱;结尾也称“三朵莲花”,是众人和声应唱“三朵莲花”。各民族的打调在演唱上对这结构的处理上也有差异。回族、东乡族注重起头、正文、结尾的整体展现,而保安族、撒拉族则常以简化、省略结尾的方式演唱。再加上,各民族的演唱风格各有不同,唱腔、唱词也有变化,因此,形成各具民族特色的回族打调、东乡族打调、保安族打调、撒拉族打调、汉族打调等。比如回族打调:
哎哟——得勒一个了了(嘛)了,
小曲子们(哈)唱完了。
我打调的是头一遭,
请各位乡亲不要笑。
一脚(呀)蹬倒了王大(的)嫂(呀),
众和——三朵花儿开呀,两朵的金花(咿呀啊),
曲子有了再(呀)续上,(燕麦花)
咳咳莲花花儿梅花落呀。
青海南部地区的打调主要是吸收了当地的“越弦”、“大莲花”的曲调形成一种变调。而河州的打调主要吸收了当地的财报神、秧歌以及河州小调、河州平弦等曲调。再经过回族民众的改造、融合,“变成了强调正词、突出衬腔的新曲调。”
一般情况下,打调在宴席场上是为了调剂气氛、烘托喜庆场面的。所以,“技艺娴熟的调把式上场时先客气一番:‘哎哟——老哥的曲子唱完了,/尕兄弟的干淡上来了,/不打个调是不热闹/众位的牙日们嫑见笑。’紧接着进行自我介绍,调把式将自己的村庄、姓名即如何赶来参加演习场的经过唱给大家。唱词多有自嘲自讽、自吹自擂之意,常常引得满院大笑。调把式乘着人们笑声不绝的时机,高声唱起尾曲【三朵莲花】,众人齐声帮唱,洪亮雄壮的歌声,掀起演习场欢乐的波澜。调把式乘机退场,早已准备好的宴席曲舞又上场表演了。”打调的演唱比较随意,调把式的演唱大都是根据现场当场编词,即兴表演。而且调把式们竞相比赛,轮番上阵,高潮迭起,难分胜负。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些调把式的演唱类似快板书、顺口溜一样非常流畅,犹如江水一泄千里。再加上使用的地方方言,押韵灵活,民间把这样演唱叫做“倒江水”或“倒浆水”。
除了在婚礼上表演,在日常的生活中,如节日活动、亲友们聚会及劳动休息的场合,调把式们也会打调逗唱、表演一番。日常演唱的曲目大都是一些生活化的,具有讽喻性的。其中《尕老汉》、《尕里郎》、《脚户哥》、《大烟鬼》等曲子,是以生活中的吝啬鬼、奸滑者、懒汉、奸猾刁钻的人为对象,讽刺他们的所作所为,告诫人们要引以为戒。由于,日常生活中的打调表演是一种纯粹的自娱性演出,调把式可以自由发挥,不受束缚,所以,演唱的曲目多以短小精悍、一事一曲为主。表演起来既风趣、诙谐,又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二)回族打调的类型
回族打调的曲目十分丰富,唱本的数量也很多。这些曲目、唱词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回族民众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相关的民俗事项。如果按照打调曲的内容来分,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宴席曲类;二是诙谐曲类;三是现代新编打调曲。
宴席曲类只要是在回族婚礼上表演的夸赞曲、表针线、恭喜曲等。这类曲目有《进门曲》、《夸东家》、《夸新姐》、《说新客》、《说厨子》、《尕兄弟人前打个调》、《奴家院子里说麻来》、《恭喜恭喜大恭喜》等,如《进门曲》:
来了(呀)来了(的)客来了(吔),
东家的大门口我来(吔),
东家的院子是四四方吔,
金盆里养鱼(者)好地方(吔),
(呀嘛者一声好呀)(噢呀)!
诙谐曲类主要是以诙谐逗趣、嘲讽暴露的演唱风格揭示一些生活现象,嘲讽哪些吝啬、贪婪、懒惰无能以及军阀、财主、不法商人欺压、压榨下层民众的种种不良行为和残暴统治。如《韩启功抓兵》、《打财主》、《尕苍蝇叼走了一页饭》、《大烟鬼》、《狠汉子上口外》等,如《大烟鬼》(节选):
芽芽儿发是芽芽儿翠,
我给你们说个大烟鬼;
鸦片烟好像是害人的鬼,
谁沾上它了谁倒霉。
从前有一个马二虎,
吃了五谷想六谷;
吹了手抓想脆骨,
旱烟水烟的烟葫芦;
吃罢了头茬想二茬,
吃了个三茬丢不下;
越吃越香的瘾越大,
拆了锅头卖沙啦(炕的围栏);
烟瘾犯了是砝码大,
心急火燎第拔头发;
家里的东西往外拿,
一心里想的是飞机(哈)驾(吸大烟);……
你说是大烟鬼们活着哩,
好像是亡人们躺着哩;
你说是大烟鬼们死者哩,
两个的尕眼睛挤着哩;
媳妇们守开活寡了,
这们的男人白嫁了;
娘老子后人白拉了,
尕孙子们没有阿大了。
杨柳的叶叶是尖对尖,
各位的牙日们听我劝;
鸦片烟的行道里你嫑钻,
个家的尕光阴们弄干散。
《大烟鬼》以劝诫的口吻讲述了马二虎迷恋鸦片,毁家败业,祸害家人的故事。以此警示人们要远离毒品、珍爱家人。打调的唱词通俗明了,演唱也活波、流畅、自然,很受回族民众的认同和欢迎。另外,还有一些回族打调是以日常生活有趣的事物为题,用风趣、幽默的语句;或者用猜谜、问答的形式,概括出事物的特征和现象。这类打调讲究句句有笑话,偏重娱乐性。无论是在回族婚宴宴席上,还是日常生活、节庆活动中,这类打调最受欢迎,如《捉虼蚤》、《大脚婆娘》、《怕老婆》、《说一个谜了你猜端》等。
现代新编打调主要是指在新中国成立后,以歌颂新生活、新事物为主题,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打调。如回族打调艺人马古白(1941——)演唱的《妇女掌起了半边天》、《抗美援朝得了胜》、《尕江青》、《******》等都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打调歌。还有《党的富民政策好》、《改革开放人活了》、《尕锣鼓响得地动弹》等。
(三)回族打调的艺术特征
回族打调是一种民间说唱形式的诙谐歌。它在婚礼宴席是起垫场穿插作用,在日常生活表演时也是起着调剂大家情绪、愉悦精神的。回族打调表演以打比方、说笑逗趣、讽刺不良社会现象为内容,语言生动、幽默风趣,民间就有“你唱个曲子我打个调,不打个调是不热闹”的说法。打调多由一人表演,曲调多为短小活泼的方整行两句式结构。回族打调的表演形式简易、淳朴,曲词平白,近似口语化,通俗易懂。这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极少有雕琢的痕迹,轻松、朴实、自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回族数花与对花
数花与对花主要流行于宁夏回族聚居区,它们都是以说唱为主,兼有舞蹈并伴有音乐的民间说唱艺术。表演时,歌手们要历数出一年四季的各种花儿名称,或者二人对唱,一问一答,载歌载舞。两种说唱艺术的表演形式轻快活波、欢快自然,很能调节气氛。由于它们的表扬形式、曲式曲调也相同,所以,人们就将两者合称为数花与对花,或单称数花、对花。数花与对花原为宁夏说书开场或中间垫场时表演的一种曲调,一般用宁夏方言演唱。20世纪60年代时期,回族民间艺人们又在宁夏境内广为流传的山歌、山调里的“采花”、“对花”、“十对花”等山曲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并赋予新的思想,使这种旧的艺术获得新的生命力。
(一)数花与对花表演形式和结构特点
一般情况下,数花在演唱时,每段唱词常由花名起兴,引出歌唱内容,结尾再回到花名上来。而对花是以问以花起兴,答以花首尾。数花歌唱时通常先领后合,对花一般男女对唱,两者的曲调也有不同,但表演形式大同小异。比如,对花表演者手执拍板,边舞边唱。如流传在宁夏西吉县的《织手巾》和流传在同心县的《十对花》:
石榴花(子)开花叶叶(子)青,头一年栽花风(呀)没有开。
第二年栽花花成了,我打发小兰把匠人请。
把匠人请在咱家(的)坐,准备上茶饭待匠人。
把匠人请在织机子上,我三妹带来绣花针。
上织天来下织地,再织日月和星辰。
单织双来不织单,就织你三尺三寸三。
先织白兔沿山走,再织喜鹊叫山林。
先织野鸡穿岭过,再织上黄莺站山前。
上织老艄公船舱里坐,再织橹橹把船撑。
手巾子三天织成了,我三妹收拾谢匠人。
十对花(节选):男唱:我唱一个一,
谁能对上个一?
什么花开一月一?
女唱:你唱一个一,
小奴家对上个一,
迎春开花一月一。
男唱:迎春花开开哥哥妹妹笑,
花开上层层有多大?
女唱:花开花落雨点大,
小妹妹要戴迎春花。
男唱:我唱我的二,
谁能对上个二?
什么开花二月二?
女唱:你唱你的二,
小奴家对你的二,
马莲开花二月二。……
合唱:巧巧的妙妙对上了。
从以上两种说唱艺术可以看出,数花调的结构比较单纯,一般每首数花调的句数不固定,但都要在句首加一句固定的衬句,句首衬句要以某种花为衬花,如“胡麻开花一片蓝”、“山丹丹开花香天下”、“家油菜开花开白花”等。句尾也要加一句衬句“花儿开(呀)花开叶叶落”。数花调演唱形式自由活泼、曲调优美动听,曲词内容多以表现男女真挚爱情以及百姓生活疾苦的。对花主要是男女对唱,或者多名男女对唱,最后众人合唱。比如《十对花》中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从一月数到十月,历数各月的花儿名,情趣盎然。数花与对花的曲调抒情、流畅,具有民歌的易解、动听的特点。
(二)回族数花与对花的艺术特征
回族数花与对花的结构比较灵活,歌词的韵律、音节、长短以及情绪的发展变化而自由的伸缩增减。其中数花唱词一般是六句一一段,每句七或八字。全篇不局限于八小节一个乐句的“方整体”结构,但乐句多以四个音节构成,最后一句由两个五字的小短句组成。20世纪60年代后,数花和对花经过改编后,在演唱形式上更为丰富多样。既可以一个人演唱,也可以采用领唱加伴奏,还可以从头到尾的咏唱,还可以在中间插以快板式的数白,使它显得更为活泼生动,情趣横生。
回族民间说唱艺术非常丰富多样,近些年,随着国家对各少数民族曲艺挖掘、保护的进一步加强,一些回族民间曲艺被挖掘出来,并登上曲艺的舞台。2010年7月,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上,福建省晋江陈棣镇的回族弹唱表演《归巢》让人耳目一新,成为这次展演的亮点之一,并荣获表演二等奖。晋江回族弹唱是流行于闽南泉州湾******的一种曲艺形式,吹拉弹唱一应俱全,主要在回族的各种节庆中表演,它以泉州南音为主要基调,融入阿拉伯文化的元素,深受泉州回族民众的喜爱。总之,回族民间曲艺艺术的种类非常丰富,由于回族分布在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居住相对分散,有的回族民间曲还没有被发现、被挖掘,有的回族民间曲艺正面临人亡歌歇的状态,因此,抢救、保护回族民间曲艺艺术是一项十分繁重的工作,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