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37200000012

第12章 棕皮手记(12)

世界3的写作。波普尔也有世界1,世界2,世界3.他把世界分为物质世界1,精神世界(精神活动、潜意识等等)2,精神产品知识(图书馆、作品等等)3.与中国道家的一、二、三不同,在道家那里,一,不仅仅是物质世界,它还有“生”这个东西,一个无但可以生有的东西。所谓物质世界是西方思想传统把世界对象化的老生常谈。一,乃是“在着”,是动词也是名词,在“道体”中,道体从来不是被当做一个对象来谈论的。二,是有,是说出,道出,就是象。三,我以为与世界3有相似之处。3是世界的产品,在波普尔看来,3,也是一个自主的世界,因为产品也是有生命的,它也可以影响人们对世界1和世界2的看法。但世界3的写作会遮蔽了道法自然的写作。我并不否认从世界3开始的写作可能已经是当代写作的惟一出发点,在产品中写作,这时代的宿命,因为“我们居住在世界3中”(波普尔)。我们是世界3塑造的。学校、教育无不是世界3的工具。但世界3的本质乃是无。它并不是世界的体,诗人存在的必要,就是他们与其他人不同,他们从来不会忘记这一点。芸芸众生早已在世界3中“此间乐,不思蜀”了,但诗人不能忘记世界乃是道法自然的结果,创造的结果,生的结果。世界3只是产品。世界3的写作意味着我所理解的诗已经死亡。袁羽说“诗有词理意兴,南朝人尚词而病于理,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汉魏之诗,词理意兴,无迹可求”,“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晋以还方有佳句。”这里说的就是世界3的写作,因为器之用进入了诗歌,已经不是道法自然的混沌气象了。

所以诗歌的方向应该从世界3后退,反抗世界3的暴力。这种反抗的活力来自“道法自然”,只有“道法自然”,诗才会获得创造的冲动,生殖的冲动。世界3的价值其实依然在于它在何种程度上“法”道。放弃了世界的意义所在乃是“道法自然”这一基本的东西,世界3就只是一堆语词的喧嚣。恍兮忽兮,其中无象。

世界3的诞生在于道法自然,但世界3的存在对自然却是一个最大的威胁,它是大地的产品,但它的存在却是对大地的毁灭和打击。这是我们时代最荒谬的处境。

世界3的写作,就是没有身体的写作。无体写作,乃是这个时代写作的普遍趋势。这种趋势的形成,与二十世纪的历史有关。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在我看来。乃是一场镇压身体的革命。在这场革命中“志”获得了空前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地位至今依然牢固,余孽辈出。在革命中,身体,以及它所赖以生存的大地、日常生活、日常语言(口语)无不遭到粗暴的镇压。在1966年,一把梳子都可能成为罪行,一只避孕套就可能是被流放的原因。我曾看到《南方周末》关于演员赵丹的报道,这位中国著名的电影演员在“文革”中身陷囹圄(不是隐喻,就是关在监狱里)的时候,由于在口袋里被搜出一个两分钱的硬币,就被迫就这两分钱的动机、立场、倾向、灵魂深处、思想、精神境界……等等与“志”有关的形而上部分写了数次检查,被看守打骂,身体受到最低贱的对待。

1966年的革命最成功之处,就是使“身体”以及它所依附的一切都成为使中国人谈虎色变的贬义词。日常生活、世俗、性、小家庭、小市民、吃穿玩乐、口语。在这场革命的正面,这场革命是没有身体的,它大量造就了没有身体的群众。在这场革命的背面,是被折磨的像鬼魂一样的身体。

中国古代诗歌是非常肉感的。它的来自音韵的快感并不亚于文字的意思所传达的快感,并且所指传达的快感也首先是快感,是所指的愉悦,而不是深度。意思的深刻并不重要。“漠漠水头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可以说没有什么意思,就是描写一种情景,但语词产生的愉悦是很强烈的。它给读者的感受是直接的,不需要形而上的思考就可以直接感受到。

现代诗歌则是一种智性的诗歌。它不是肉感的,而是智性的。说什么比如何说更重要,说什么,就是“要有出处”。它是“意义的游戏”“深度的游戏”“机智的游戏”“思辨的游戏”。“蒙太奇式的语词积木组合游戏”,“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逐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

我以为,现代诗歌应该回到一种更具有肉感的语言,这种肉感语言的源头在日常口语中。“我手写我口”(黄遵宪)。口语是语言中离身体最近离知识最远的部分。但是,不能迷信口语,口语不是诗,口语决不是诗,但比起书面语,它的品质在自由创造这一点上更接近诗。“口语诗”的说法是错误的,其结构和“诗言志”一样,先有一个东西,然后诗来过渡,对于诗来说,口语是一个志,其实今天许多所谓的口语诗,是把口语作为一种“志”来利用的,它的平民性啦、世俗性啦、后现代性啦……不都是“志”么,口语对诗的真正启示,自由的、充满活力的、富于创造性和生殖力的,非历史的,无时间的、自生自灭的等等这些方面倒往往被忽略。口语只是一片丰富混乱的语言沼泽,它显然比已经以“载道”自负,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书面语更具有活力,不道德的、无耻的、生殖的、没有规则的,毫无意义的音节,人们肯定是在口语中性交而不是在书面语中性交,在口语中出生、过日子而不是在书面语中出生、过日子。口语是一种最容易唤起我们生命本能和冲动的语言。但不要忘记,我们是在世界3中写作,我们的口也是世界3的产品。口语只是一种记忆兴奋剂,复苏我们对身体、自然和母语的记忆,它的功能和性一样,它并不是诗本身。口语是不确定的,混沌的,对于词典来说它常常是非法的,词是产品,口语则是一个生殖过程,它可能会成为词,也可能自生自灭,它在已经明确了所指的词和黑暗的无言之间,它还有着生殖过程的不确定性,言说快感、无意义,这些特征正可以激发诗人的创造冲动。

但诗,如果像口语那么直截了当,了无牵挂、清晰、生动、那么毫无意义,那么,它肯定是好东西。

虚构。诗本身就是虚构的。诗就是虚构之象。这虚构其实就是对道的一种虚拟。因此诗应该直接就是。它无所谓客观的主观的。在客观和主观的区分上,强调所谓“站在虚构的一边”这是修辞学。王国维说有我之镜,无我之境,是从读者的角度说的,那是世界3对诗的认识。产品的产品。有我无我容易生出是非,而道是无是非的,诗是无是非的。

诗歌中始终存在着两种倾向的斗争。古代亦然。诗歌之身与形而上的“言志”倾向的斗争。歌德所谓生命之树和理论之树的斗争。天才的诗人写作和读者的知识写作的斗争。有性的,生殖创造着的身体写作和无性的,只是对知识的形而上体系加以修辞式证实的写作的斗争。后者的力量更强大,它有着体制、制度、现时代、图书馆和历史造就的读者的广泛的支持,前者是孤独的、自生自灭的、非时代、非历史的,它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呈现自己。它会被历史选择,但更会被历史埋没。非历史是它的力量之源,但进入历史或被历史遗忘都由不得它。

诗歌之身代表的是诗歌与世界开始的关系,与大地的关系。而形而上代表的是诗歌进入历史和文明的愿望,成为知识的愿望。诗歌总是从身体出发,然后向知识上升。诗歌必然是上升的,它要进入历史,在历史中发言,它就要上升。但这有一个限度,越过了限度,它就成为脱离大地成为知识。诗歌的位置在大地和知识之间,它启发知识,但不是知识,它立足大地,但不是沉默。它是说,但不是形而上的说,而是有身体的说。它不是语言的寺庙,但它会给人以神圣的印象。这不是由于它说了什么,而是这种方式。这种只有少数人能掌握、又为多数人可以倾听的方式。

此时代的情形依然是,“诗言志”是教材、大学诗歌教授和批评家的“诗歌制度”,而在诗人们的写作中,“诗言志”已经式微,它只是劣质诗歌的标准。诗歌和所谓诗歌标准背道而弛,诗歌受到冷落,因为它完全偏离了读者们习惯的“诗歌制度”。

在中国古代诗歌精神中,重视的是“诗关别材”,中国诗歌推崇的是天才,天马行空,悟性。“工部明密有法可寻,青莲兴会标举非学可至。”(袁羽)天才,就是说,他的灵光来自生而知之,妙悟,而不是来自学习、启蒙。知识只是用,进入世界的工具,不是本,诗歌不是为了证实知识、历史,而是通过知识进入世界,是创造那种会被知识和历史整合的东西。诗歌是一种“非历史地感受事物的能力”(尼采)在中国诗歌中李白总是第一等的风流人物,诗人写作。“问君何来太瘦生,只为平常作诗苦”的杜甫则是集大成的世界3的写作。

我深知我是在杜甫中写作。但这不是可以停止创造的借口。“杜甫”的意思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因此,我可以把世界3的写作加以区分,“在杜甫中写作”和“知识写作”。在这个时代,杜甫就是“诗关别材”。杜甫的世界3不是无象的,他有一个现实世界,与李白的“道法自然”不同,但杜甫还是象,而不是凭空想“象”。世界3的写作是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必须“道法自然”,在世界3中创造,这创造可能不是存在,不是“已经如此”而是“被如此”,但对具体于厉史中的个人来说,这个“被如此”依然是“已经如此”。它的立场已经无法是“顺应”,无法“顺应自然”,因为那是一个被异化了的东西,因此,世界3的写作它必须有一种反讽的姿态,否定、批判而不是顺从的姿态。但对于世界3,杜甫的写作,本质还是道法自然,他才有体。诗人应该记住这一点,世界3并非本源性的世界。世界3“道法自然”必然对这个反自然的世界3的乐观主义持坚决的怀疑态度。

与古代世界存在的写作不同,我们时代写作的创造活力只来自批判。有价值的世界3的写作只能是批判的写作。

世界3的写作就是解构的写作。但它解构的是世界3.通过对世界3的解构回到世界1.其创造过程不同,但是还是要“道法自然”,归于“一”。解构世界3的时间性、历史性,回到非时间的、非历史的状态。

中国诗歌潜意识中总是认为李白那种“非学可至”的东西才是第一流的。这与英语诗歌不同,英语诗歌的出发点不是道法自然,而是把诗歌作为认识世界和真理的一种特殊的语言方式,因此英语诗歌在开始的时候就是长于思辨、叙事、机智。“诗人是自然的解释者和判断者,能教人神圣之理和人生之理,也是行为之师”(英国诗人琼生语)那种把诗歌视为“把玫瑰不是作为一个概念而是一种感受的”(艾略特)的写作却是后来才出现的。而“红杏枝头春意闹”这种感受方式是中国诗歌的基本东西。西方把诗人视为知识分子,更重视知识写作,而不是天才写作这个传统一直潜在,像艾略特,庞德、博尔赫斯都是知识写作。荷尔德林也是知识写作,只是他的知识是来自上帝,我们感到神秘,把这种神秘当做天才罢了。狄金生、佛罗斯特是天才,但他们的影响力肯定不如艾略特,庞德。金斯堡是有身体的大诗人,但却要庞德承认他的地位。通过知识来扩大诗歌版图,这是庞德诗歌的一个特点,《比萨诗章》是知识野心(志,志在必得)的膨胀,诗没有多少。云南丽江,对于庞德来说,只是一个无,但他通过《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洛克博士的探险记,写了丽江的诗,俗烂的意思,套在一个陌生的地名上,经验却是美国西部的风光得来的。中国古代诗歌则讲究“象”,象是一个具体的具象,诗歌的限制,王夫之所谓“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因为中国诗歌强调的是道法自然。英语诗歌强调的是人,人可以征服一切,想象一切,那是一种前进的,指向未来的诗歌。汉语诗歌则朝向过去,大地、自然、一切过去的过去。二十世纪受西方影响,知识写作盛行,所以汉语诗歌的非主流传统――诗言志(它的影响主要在诗论,而不在创作),得以大行其道。

就诗歌的现实处境说,我可以说我主张的某些东西有着俄罗斯“阿克梅派”的色彩,在此文完成时,我在《阿赫玛托娃传》(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中首次看到了阿克梅派的诗歌纲领,“阿克梅艺术的首要条件就是它对世界看法的清醒性,合理的现实性。……象征主义们所特有的那种朦胧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和语词的变化无常,应当被语词意义的清晰和确定性所代替,语词的含义就应当是它在现实人们中使用的实际语言的含义:具体的对象和具体的属性”。“在阿克梅派诗人那里,玫瑰以其花瓣、芳香和颜色而显示出自己的美丽,它的美不再借助于神秘的爱情或其他什么臆造出来”。象征主义可以说是一种“无象的写作”,阿克梅派强调的是方法,但我以为这后面也有与诗歌本质有关的东西,就是诗歌的“其中有象”,诗言体并不否认那种“恍兮忽兮’’的无”“不可知”,但要其中有象。

诗歌乃是生而知之者的活计。但这一真理已经被知识写作遮蔽起来。这个世界是知识在统治着,知识就是阶级,就是成功、就是财富。因此需要那些生而知之者发言去告诉世界,还有知识无能为力的东西,诗歌是一种语言的巫术,不是靠“学而时习之”可以获得的。你可以通过博士论文成为博士,但你不能通过同样的东西成为诗人。“当代诗歌是在学院”,是对诗歌的本质无知者的痴人说梦。

二十世纪是一个“维新”和“拿来主义”的世纪。“拿来”和“新”的意思,就是要进入“尺规”,“大地上是否有尺规,绝无。”(海德格尔)这是所谓“从善如流”的时代,已经有一个“善”在那里,知识分子做的事只是“从”罢了。所以诗言志,志就是善,就是无邪,就是知识。诗言志导致了我们时代盛行的知识写作。

其实这是一个敌视诗歌的时代。因为诗歌拒绝从善如流,她是一个母的,她要生自己的,她拒绝计划生育。

如果从善如流,那么从善就是了,要诗歌干什么。“资源共享”?人家创造,你来共享,你享就是了,要诗人干什么?美国维尔?杜伦把中国历史分为三个时代,哲学家的时代(先秦、两汉),诗人的时代(唐宋),艺术家的时代(明清)。如果还有些道理的话,我以为今天则是知识分子的时代,读者的时代。那三个时代共同的特征是,它们都是创造的时代,道法自然,抱一。三个时代是一。知识分子的时代则不然,这是三的时代,其特征不是创造,而是拿来。把已经造出来的东西“拿来”。“有福共享”。对于俗人这无可厚非,对于诗人这是耻辱,这个“福”并不是你创造的。

知识,就是那些已经造出来的东西,尺规。“拿来”,就是知识时代的特征。丧失了造化之功,散失了创造力,诗不再是母的。花言巧语就是要把“一”遮蔽起来。

接轨,就是已经先有一个轨,然后接上去,其根子在诗言志。技巧,诗艺,已经遮蔽了一。三被当成了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用字必有来历……”问题比严羽的时代严重得多,这种倾向已经成为时代精神,因为这时代的出发点不是造化,而是拿来。本本主义不是什么左派的特点,而是这时代所有知识分子生存的基础。

知识写作其实就是“诗言志”的写作,无非把那种“歌功颂德的志”换成了国际标准的“志”,而“国际标准”就像“共和国标准”在1949年使艾青、冯至这样的诗人都放弃了诗歌而投奔那样,对过去二十年的写作者,尤其具有魅力,他们可以在这个“志”中做他们的“世界公民”之梦。

“拿来”还是一个老实的说法,承认这个动作,我没有我拿人家的,因为人家用我没有的东西欺负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比偷要老实。到“本本主义”已经骨头发软了,改祖换宗了。到“资源共享”、“接轨”、复制盗版一流,就等而下之了。拿来主义固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它也开始了中国思想害怕创造的历史。中国的传统本就有迷信历史的一面,虽然那历史的活力都是来自非历史的力量,但拿来把中国这种向后看的传统中的后,换成前,西方虽然是当下的,手边的,但我们却把西方当做“六经”、历史、知识,尺规,而不是非历史的态度,创造的态度。而是把西方像一个经典的“古代”那样“拿”。而忽略了西方文化的前瞻性,不确定性,实验性。二十世纪西方已经出现了像尼采、海德格尔这样的对西方的实验和“未来主义”表示否定的哲学家。但中国对历史的迷信并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他们怀疑的东西我们并不怀疑,因为说到底,他们的说法在中国乃是无象的。

诗歌一旦意识到它离大地太远,开始飘起来,不再是上升。(上升是气的结果,但飘则是形神俱散)它就应该向下,努力回到大地上,这是诗歌内部的一种斗争。飘决不是上升,飘的动力来自虚无,但上升的动力则来自大地,来自身体。“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曹丕)。

隐喻,进入历史的欲望就是成为隐喻,上升就是进入隐喻。

成为象征、符号。隐喻的终点乃是词的死亡。隐喻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普遍的,诗歌就是“道法自然”的生殖和创造导致的一种喻体,喻的意思是“法”,在这里,喻不是进入历史,而是脱离历史,反抗历史,从知识的水泥中长出芽来。这是诗歌的最原始的喻,对生命、身体的喻。但一旦它企图进入历史,成为所谓符号的一部分,那么死亡就开始了。在这里,隐喻有两种用法,它是一个动词,它是一个有生命的状态。一种状态。另一用法,符号的,名词的。它是一个完成式。定格。

诗歌的崇高使命,就是要反抗尺规,包括诗歌的尺规。诗歌的世俗使命,才是维护美、高雅等等美学史总结出来的“尺规”。

反抗尺规就是回到大地,回到道法自然。创造体。

诗歌的速度是步行的速度,没有时间的速度。大地上最初的速度。它不慢也不快。但在今天我说它是慢的,与这个高速的时代的普遍速度比较,诗歌的速度必然已经变成了慢的,因为它拒绝跟着时代和时间前进,它依然是步行的速度,赤脚在大地上抚摩的速度。诗歌的速度是万物开始和生长的速度,一条鱼在深水中的步行,一头豹子的步行,一朵花向着开放走去的速度。诗歌的速度是对此时代的普遍速度的反讽,悖谬,因为它依然是世界的先知。

这是知识而不是造化的时代。因此在此时代谈诗,只是在谈论过去时代存在过的一个对象,进人诗,要从三回到二,体悟一。去弊,后退,反抗知识的暴力,这需要方法,后退、去蔽要有方法。拒绝隐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不是命名的时代,而是释义、正名的时代。

诗以自己的身体说话。在这个身体上,不需要另一个自我表白的舌头,诗自己直接呈现在语言中。

诗是没有舌头的自言自语,诗不思考,它自身就是一切。

我不是要标新立异,不想自圆其说。我只是在用我自己的舌头重申某些常识。

恍兮忽兮,其中有象,这就够了。

2000年3月-12月底

同类推荐
  • 关河诗绪

    关河诗绪

    本书稿是诗集,内容共分为五辑。第一辑“潼关吟”,第二辑“四季风”,第三辑“秦岭行”,第四辑“黄河情”,第五辑“观我心”。全书稿基本上是描绘歌颂风景的诗篇,潼关吟赞美了大川、高山的雄姿,也表现出了作者强烈的山河潼关梦。四季风则描述赞美了一年四季之景,有花有木,生动灵巧。秦岭行,句句空灵拔翠,气势非凡。黄河情,行行皆语出灵台,情深意切。作者看似简单随便的寥寥数语,却透出达观、超然、热爱生活的态度与情怀。
  • 新揭“红楼”隐密

    新揭“红楼”隐密

    本书作者以《红楼梦》文本和史料为基础,以独特事件为切入点,将《红楼梦》文本中的“真事隐”难题视作“红学”中的“哥德巴赫猜想”,推理、论证、揭示、破解了这一“猜想”,部分破译、解读了曹雪芹的写作密码。
  • 贵平吟草

    贵平吟草

    主要包括:无题;登庐山感赋;清明扫父墓;寻诗;七回乡偶书;重走砍柴路;重游黄龙寺;三过双井村(三首);读《石湾诗草》(两首);一二怀乡;赠妻;修江月夜等。
  • 此生未完成

    此生未完成

    这是一本记录关于生命与生活思索的书,写给内心柔软却迷路人间的你: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一再提醒我们的,就是好好把握当下,以不会令自己将来后悔的方式去生活。书中收录了作者癌症治疗的经历、对人生的理解、对自己忙碌前半生的一些回忆与反思。以及关于故乡、关于亲情等的深切感悟。在病隙日记中,作者反省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细节,以生死经历总结出许多富有哲理的人生观点,以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不断与命运抗争,令人重新审视“活着的意义”,理性看待死亡,珍惜生命,珍惜感情,珍惜生活。
  • 女人独自上路

    女人独自上路

    燕燕的这些文字,既娟秀,义透出刚劲来;既有细腻的抒情笔触,又有理性的顿悟;既有从自已深切感受到的困顿乃至痛苦中,流露出的淡淡的悲凉,同时又足那样坪阔明朗,充溢着作者对生活永不更改的浓烈的热爱和激情。这此文字里,没有的是:媚俗和虚伪。
热门推荐
  • 陪嫁丫头

    陪嫁丫头

    她是一夜崛起的江湖奇女子,她是纯真善良的邻家姐姐,她美得不食人间烟火,她为朋友甘做陪嫁丫头,??????,宫廷深深,究竟是默默守候的平凡侍卫,还是恩宠万千的当今皇上,真情与皇权之间,她该何去何从???????
  • 不枉年少本非鱼

    不枉年少本非鱼

    长生,无数人所渴求,而大多数人不过将此作为茶余饭后的笑谈罢了,少有人决心于此。可在这个世界中,却有一个组织将此作为追求,甚至有心力有财力来追求。为达目的,求实不切实际的传说。组织代号,L。林西,其父盗取一颗传说中入水可溶的宝石——耶和华时因阻碍组织的计划被组织杀害,据说宝石化水人饮后即可长生。母亲也因是首屈一指的发明家被组织招揽,而父亲的逝世,让其母悲愤不已,故意弄错实验数据和实验方向被组织发现后杀害。组织为除后患,将未曾进行人体实验的致死药物让年仅十七的林西服下。但却阴差阳错让林西回到了小学三年级的模样。被其父的管家收养。而林西也从父亲的管家口中得知部分实情,在她扮演父亲引出组织成员后,得知真相,决心在组织之前夺取宝石并将组织摧毁。林夏,组织查阅古籍,通过特殊方法捕捉的一只人鱼遗孤。因人鱼能生存近三百年,被组织进行秘密实验。却在运送过程中连同关乎人鱼的古籍,机缘巧合下被林西一并带走。了解实情后,林西决定“收养”他,并取名林夏。PS:作者柯南迷,女主原型疑似基德柯南灰原哀结合体,咳咳。【本书纯属虚构。】
  • 九灵归元录

    九灵归元录

    一段被隐藏修仙时代一段传奇的登仙传说阳光少年的追寻之路在我们面前慢慢展开
  • 妖精花园

    妖精花园

    「突如其来的异兽打破了我们和平安稳的日常,它们的存在,使曾统治过地球的人类过得很狼狈」透过培养皿的玻璃,她能看见犹,犹也能看见她,她就是那个被人类创造,已经拥有了当今人类能给出的一切的机械生命。犹将手张开,轻轻按在了玻璃罩上,她也好奇地将自己的手按在了同样的位置,犹笑了笑,轻声呢喃着,就像是在做一个无人见证的约定。「请让我们见证」「请接下我们的传承」「请作为...我们的延续」-----------新人,勿喷。
  • 四十自述(精装)

    四十自述(精装)

    胡适先生回顾自己人生前四十年的经历,从他的信仰、母亲的订婚、慈母的教育、三岁入塾、叫局吃花酒到醉酒打巡捕、闭门读书考上庚款留美、至 “逼上梁山”的文学革命,完整地讲述了自己成长、学习与突破的根源与历程。胡适是当代中国学术、思想、舆论界的领袖、宗师,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论影响力无人能出其右。胡适的才华、思想、品德的形成都与他童年、少年与青年时期的成长与所受教育密不可分。这部自传不仅完整地呈现了他40岁及以前的生活、思想与事业,也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他的家乡、他求学的上海、留学的美国、活动最多的北京,在此都有描述,这些成为了解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政治、舆论界的状况......
  • 异界之三生石

    异界之三生石

    逻辑思维天才、18岁便挑战全球逻辑思维界成名已久的大师,也就是本书的主人公——承骏。他酷爱探索各种不解之迷,并获得成就。并且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得到了一个黑黝黝的东西。承骏酷爱魔术,对其的十分好奇!在一次金字塔考察时,一时间“急”,去解“急”时,顿悟,明白了金字塔不解之谜的最终答案,还未来的及便被天雷砸中~~~~“啊!我终于知道了———————”就这样稀里糊涂的穿越了~~~就这样,我们的主角承骏带着魔术穿越到了异大陆,会掀起怎样的风雨呢?敬请期待ing
  • 重读苏轼

    重读苏轼

    读诗使人怡情,读史使人明智。把两者结合起来读会是怎么样呢?苏轼历经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徽宗四朝,他面临过北宋乃至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政治变革——王安石变法,他生活在牛人辈出的年代,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小时候砸缸的那个)、曾巩(散文八大家之一)、沈括(大科学家,有著作《梦溪笔谈》)、张先(词人一曲新词酒一杯)、秦观(词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黄庭坚(自称是苏轼的弟子,诗写的很好)等人都与苏轼有过来往。苏轼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朝代,和这些人匆匆碰面,又匆匆分别,坎坎坷坷地走完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旅程,然而他步履坚定,正如他诗中所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飘渺轮回之冥动天下

    飘渺轮回之冥动天下

    笑傲九天断神魔,恒动天下屠山河;这是一个真正的传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