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谢安等41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流觞曲水,饮酒赋诗,51岁的王羲之于酒酣之时,用蚕茧纸、鼠须笔趁兴疾书,写下了《兰亭序》这篇传颂千古的名篇。全文共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势纵横,变化无穷,如有神助,充分体现出行书起伏多变、节奏感强、形态多姿、点画相应的特点,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在章法、结构、用笔上都达到行书艺术的高峰。其特点主要是:天然的布白。《兰亭序》采取纵有行、横无列,行款紧凑,首尾呼应的布局形式。凡二十八行,行的疏密大致相等,偶有宽密。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不求划一,长短配合,错落有致。保存了起草时随手书写的自然姿态,颇得天然潇洒之美。
多变的结构。《兰亭序》的结构可以说极尽变化之能事,它不求平正,强调欹侧,不求对称,强调揖让,不求均匀,强调对比。结体或修长或浑圆,突破隶书扁平方正的形貌。特别是文中字有重复者,则转构别体,无一雷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二十个“之”字,写法个个不同,或平稳舒放,或藏峰收敛,或端整如楷,或流利似草,变化不一,尽态极妍。变化多端的用笔。《兰亭序》的用笔,看似无法而万法悉备:笔画的提顿导送、使转运行具有上下起伏的节奏感,给人以浑然天成的感觉,如“暎”字;点画中以露锋入纸,凌空取逆势,而且取势快,笔意活泼生动,可谓笔画粗细并出而锋芒特见,如“阴”字;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呼应,使点画之间脉络相通,意气流动,其牵丝带络,揖让挪移,则又气脉贯穿,俯仰有情,如“茂”字;线形多变,于不经意中,涤尽隶书逆入平出波发高的笔意,可谓入古出新,戛戛独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