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教士家庭里。他的父亲虽然身在宗教界,却喜欢读非宗教内容的书刊,为此被当地的教徒们指责为“自由思想家”。
但父亲的嗜好却给他的孩子们树立了好榜样,父亲的破书架成了巴甫洛夫接触社会与自然知识的起点。父亲支持儿子广泛浏览,但规定每本书必须读两遍,读后要能够提出问题,给出答案。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巴甫洛夫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养成了独立思考与钻研的习惯。
15岁那年,巴甫洛夫在父亲的旧书架上翻到了英国生理学家路易士的一本着作《日常生活的生理学》,这本书写得通俗易懂,一下子就把巴甫洛夫吸引住了,激发起他对生理学的极大兴趣。巴甫洛夫日后能和生理学结下不解之缘,就起因于这本小书,所以他将这本小册子像宝贝一样珍藏了一生。
巴甫洛夫在家乡读的是神学院,但随着眼界的开阔,他对神学那一套越来越不感兴趣了,打算改学生理学。这一天,他找到父亲,把自己的想法跟父亲说了。父亲建议他神学院毕业了再转学,巴甫洛夫却低声而肯定地说:“我不能浪费时间了,爸爸。我有很多事情急需知道。”
父亲问道:“你急需知道些什么呢?”
“我特别想知道人体的构造是怎样的。我要使人类变得更健康,又聪明又幸福。”
父亲不禁为儿子的理想所打动,但还是有些担心地问道:“你很有胆量,你也很敢想,但是你能实现你的理想吗?”
“我已经下定决心了,爸爸,我会下苦功夫的。”
父亲尊重孩子的兴趣,也看得出儿子的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于是站起身来,高声说道:“好吧,我祝你成功!”1870年,21岁的巴甫洛夫带着一张贫困证明书,进入了圣彼得堡大学攻读生理学。经过四年的刻苦学习,他毕业时获得了金质奖章。毕业后他出国深造,有幸与当时最杰出的生理学家们在一起从事研究。回国以后,他进入圣彼得堡军事医学院任教,并在这所学院中度过了40多个年头。
在大学读书期间,巴甫洛夫就选择了研究消化系统的生理状况这个课题,开始长时间地观察动物体内的消化活动。要想做动物实验,首先就得有动物,巴甫洛夫想用狗来做实验,却买不到狗,就决定自己捉野狗。野狗跑得飞快,很难抓住,就是抓住了也会被咬得鲜血直流。于是巴甫洛夫就开始每天练习跑步,结果练成了短跑健将,再去抓野狗就容易多了。
从1888年起,巴甫洛夫开始做着名的“假饲”实验。为了观察狗的消化过程而不影响狗的正常生理活动,他绞尽脑汁,设计出了巧妙的瘘管法:把狗的食道在颈部中央割断,然后小心地将割断的两端都引出体外,并缝在皮肤上。他先让狗饿上一段时间,然后把狗拉到实验室里,在它面前放上一盘鲜肉。饥饿的狗一见到鲜肉,便贪婪地大口吞进去,咀嚼了几下就咽下去了。当然,这些肉进不到它的胃里,因为它的食道已被切断了,不一会儿,咽下去的肉又掉到了食盘里。
这只狗徒劳地吃了四五分钟后,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从通向狗胃的一根橡皮管子里流出了大量的胃液。这个实验充分证明,当食物还没有进入胃的时候,胃就具有分泌胃液的机能了。
20世纪初,巴甫洛夫又开始研究高级神经活动,还是拿狗做实验。他给一条狗动了手术,在它的腮上开个小孔,把一根细细的导管安在它的唾液腺上。当狗吃东西流唾液的时候,一部分唾液就通过导管流到了外面。
巴甫洛夫发现,只要食物落到狗的口中,它就会分泌出唾液来。如果食物是湿的,分泌的唾液就少些;如果食物是干的,分泌的就多些。这种反射活动不仅狗有,一切动物生来就有,巴甫洛夫称它为非条件反射。
在后来的实验中,巴甫洛夫又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除了食物刺激口腔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以外,其他的刺激,比如光、声音等的刺激,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因为这种反射是有条件的,所以巴甫洛夫称它为条件反射。
为了通俗而形象地说明这种现象,在一次实验时,巴甫洛夫举起一只柠檬,对观看实验的学者们说:“诸位都知道这是柠檬,我不准备把它送到你们口中,只是让大家看一看……”
说到这里,所有在场的人的口中都流出了口水,许多人不自觉地咽了一下,还笑出声来。
巴甫洛夫接着说:“诸位并没有吃到柠檬,却流出了口水。这是因为诸位以前都吃过柠檬,知道它很酸,所以一见到它就流出了口水。”
巴甫洛夫的发现看似简单,却经历了漫长而又艰苦的实验过程,而在当时,很多人对它的原理和意义还不了解。一次上课时,一个学生突然举手起立,朗声问道:“请问巴甫洛夫教授,什么是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轻轻地笑了一下,给大学生们讲了一个他小时候的故事。当时梁赞城里有户人家养了一条狗,主人怕这条狗乱跑,就用一根很粗的锁链把它锁了起来。这一天,巴甫洛夫和几个小伙伴从这户人家门口经过,那条狗拼命地冲着他们狂吠,孩子们远远地躲了起来,谁也不敢接近它。巴甫洛夫却没有跑,而是慢慢地靠近那条狗,还把它的锁链打开了。奇怪的是,它不仅没有咬他,反而温顺地摇着尾巴,接受巴甫洛夫的抚摸。
巴甫洛夫讲到这里,略微停顿了一下,向大学生们问道:“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们摇摇头,瞪着眼睛,静等教授的下文。
“当时我也不知道原因,现在我才明白了。套上锁链,对那条狗来说是一种刺激,也就是一种条件。这种条件引起了它保护自己的反射,因此它就变得异常凶恶。一旦打开锁链,消除了这种条件,不再引起它保护自己的反射,因此它就变得温顺起来了。”
巴甫洛夫关于条件反射的研究,使他在心理学界获得盛名,但是他从心底反感当时的心理学,认为它研究的都是仅凭主观臆断推测出来的东西。他甚至威胁说,如果有谁胆敢在他的实验室里使用心理学术语,他将毫不留情的开枪将他击毙。直到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地声称自己不是心理学家。尽管如此,由于他在心理学领域里做出的重大贡献,人们还是违背了他的“遗愿”,将他归入了心理学家的行列。
巴甫洛夫对于学术研究十分专心,从来不饮酒,不打牌,不应酬,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科研中去。当年他结婚时,就同妻子做了一个约定,家里的事情他一概不管,而妻子不能干涉他搞研究。但他也不是那种不懂生活的老古董,每年暑假他都要陪妻子到乡下度假。
退休后,巴甫洛夫仍然每天乘电车上下班,有一次电车尚未停稳,他就从车上跳下来,结果跌倒在地。路旁的一位老妇人认出他来,不禁惊叫道:“天啊!看这位天才的科学家连电车都不会搭!”
科学家逸闻
珍贵的宝石
巴甫洛夫曾经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天夜里,一位巴格达商人正走在黑漆漆的山路上,突然,一个神秘的声音传进他的耳朵:“弯下腰,请多捡些小石子,明天会有用的!”那个商人将信将疑,但还是弯腰捡起几颗石子,装进口袋里。到了第二天,他从口袋里掏出“石子”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昨晚捡的“石子”竟是一块块亮晶晶的宝石。商人后悔不迭:早知道这样,昨晚为什么不多捡一些呢?
讲完这个故事后,巴甫洛夫意味深长地说:“教育就是这么回事——当我们长大成人之后,才会发现以前学的科学知识是珍贵的宝石,但同时,我们也会觉得可惜,因为我们学的毕竟太少了!”
科学家逸闻
巴甫洛夫很忙
巴甫洛夫病入膏肓的时候,他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忙着写遗嘱,分财产,交代后事,而是在密切地关注着自己越来越糟糕的身体情况,不断地向坐在身边的助手口授生命衰变的感觉,他要为一生至爱的科学事业留下更多的感性材料。一些好友知道巴甫洛夫病重,都争着来探望他,却被他不近人情地拒之门外。他吩咐身边的人对外传话说:“告诉他们,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正在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