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潼关,看到从故乡流下的黄河水,风颠犹如他乡遇故人一样高兴。沿着奔腾的黄河,迎着明媚的阳光,远眺一望无际的田野、随风起伏的麦浪,风颠只觉心旷神怡。
他晓行夜宿,步履匆匆,于一天早晨来到雄伟壮观的三门峡边。站在高高的石岸上,看到黄河在这儿冲破崇山峻岭,如脱缰野马一泻千里的气势,他心中被大自然的壮举所感染,更被大禹为了早日治好水,三过家门而不人,一心为了老百姓的执着精神所感动。
嵩山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的发祥之地,也是菩提达摩成道圆寂之处,历史上曾多次为国家、为民众立过汗马功劳,不但受到民众的拥护,而且为历代王朝所尊崇。想到此处,风颠无心贪恋山河风景,他脚下生风,星夜兼程直奔洛阳而去。
中州洛阳乃九朝古都,其宏伟、繁华景象不亚于西安,而人口更比西安稠密,只可惜着名的洛阳牡丹已经开败,无缘欣赏。风颠住了一宿,第二天根据店家的指点,首先南行二十多里,在伊河北岸瞻仰了开创于北魏时期的龙门石窟,接着向东而行,参拜了关林,然后继续向东,朝白马寺方向走去。
白马寺位于洛阳城东二十里处,背靠邙山,面对洛河,风景秀丽。风颠拜了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和接引殿,最后到了毗卢阁,在那里见了圆通方丈。方丈听明来意,十分热情地接待了这位从千里之外步行来寺的高僧。在品茶中方丈向风颠详细介绍了白马寺的来历。
原来这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是我国最早的佛寺。相传唐高宗之后,则天武皇拨巨金重修了白马寺,令宠臣薛怀义(又名冯小宝)在此当主持。后来薛怀义失宠,在寺内养奸宿娼,无恶不作,并举邪火将寺庙付之一炬,只留了门前的一对白石马。到了明朝嘉靖年间,佛教兴盛,官府斥资重修白马寺,比汉时更为宏伟。
风颠问:“门前的白马是何典故?”方丈说:“门前相对而立的两匹白马即是此寺的来源。有人说此马是帮助摄摩腾与竺法兰驮经而来的白马;有人说是唐玄奘到西天取经时的坐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无论如何,这白马便是本寺的象征,这一点无人置疑。”方丈还说:“这座毗卢阁便是当年摄摩腾与竺法兰译经的地方,阁内的两尊塑像便是二位高僧,后墙石碑上所刻的经文便是他俩翻译的《四十二章经》。”
风颠心中只想早去少林寺,故对《四十二章经》无意认真钻研。他指着寺东墙外的一座高塔问方丈:“此塔何名?”方丈说:“此为齐云塔,塔高二十一丈,离寺六十七丈。因为塔身高耸人云,人们常说‘洛阳有座齐云塔,离天只有一丈八’。这不但是本寺的镇寺之塔,也是洛阳城的一大胜景。”二人说着,小和尚端来斋饭。晚饭毕,风颠心想明日还要赶路,便早早歇了。
翌日清晨,风颠用过早斋,辞别方丈出门东行。走不多远,见两个小沙弥背着背篓在前面赶路。风颠加快脚步赶上了小和尚,三人一路攀谈起来。原来两个小和尚是从少林寺来洛阳采购物品的。
风颠问:“听说少林寺不远处有个登封县,你们为何不去县城采办,却要舍近求远到洛阳来购物呢?”小和尚说:“师父有所不知,登封虽近,但那里东西不全,质量也不及洛阳的好。再说少林寺要重修达摩殿,方丈要请白马寺、相国寺和五台山的长老来寺商讨重要事情,我俩不仅要到洛阳采办上等的纸墨笔砚、香料、绸缎绫纱,而且还要到白马寺向方丈大师递送请柬。昨晚我们就住在自马寺。”风颠听了高兴,说明自己此行的目标,便和两个小和尚一路谈笑询问,知道了不少少林寺的情况。
原来少林寺因建于少室山下的密林深处而得名。相传隋末唐初因少林寺的十三棍僧曾帮助李世民打败洛阳王王世充,保护了唐王,少林寺便名扬天下,被历代王朝所尊重。少林寺因此成为武林的泰山北斗,被尊为“天下第一刹”,还有“天下功夫出少林”的美誉。三人说说笑笑不觉走出几十里之遥。
风颠看出两个小和尚尽管年纪不到二十岁,功夫却也不浅,虽然头上开始冒汗,但脚步一点不慢。风颠将二人身上的背篓背在自己身上。两个小和尚原来也有暗自施展功夫,要和风颠比赛脚力的想法,没想到这个大个的游僧腿脚功夫如此了得,人又随和慈祥,三人脚下较起劲儿,一路行走如风,饿了啃几口干粮,渴了喝几口葫芦中的凉开水。好在夏日天长,平原上的太阳没有高山的遮掩,老是不肯落下,这倒给赶路人提供了绝好的便利。
约莫日近傍晚,一座巍峨的山峰逐渐矗立在三人面前,不用说那就是名列五岳的中岳嵩山了。风颠目视前方,不由得再次加劲。两个小和尚紧紧追赶,累得气喘吁吁,不得不对眼前的这位师父心生敬意。
到了少林寺前,风颠抬头观看,见山门殿为三开间歇山式建筑,其檐下正中所悬匾额中的“少林寺”三字乃康熙御笔亲题。风颠不敢造次,托二位小僧替他向方丈大师禀报,就说甘肃游僧风颠求见。
小和尚从风颠身上接过背篓,高高兴兴地进寺传报,风颠在寺外静静地等待。他环顾少林全貌,看到这里群峰葱翠,怪石嶙峋,溪水环流,古柏参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显然是个修行的圣地。
风颠正看着,忽然从不远处的树林中传出一阵“嗨、哈”的声音,便循声前去观看。走不多远,风颠看见十几个年轻和尚正在练习少林棍法,他们辗转腾挪,步伐整齐,动作刚劲,喊声阵阵,锐不可当。
风颠暗想,少林功夫果然名不虚传。十几个人动作整齐,浑然一体,木棍飞舞,水泼不进,简直无懈可击。那十几个青年和尚正练得全神贯注,个个面部威严,人人胸肌突起,一点没提防此时会有人悄悄观看。
风颠进前两步,见一个大青石桌上的筐篮内盛着不少干粮,旁边还有几个葫芦。风颠平时嬉笑惯了,此时竟忘了自己身在何处,便拿起大饼、提起葫芦大吃大喝起来,不知不觉,两个饼子下肚,一个葫芦底子朝天。风颠和小和尚竞走百里,原本十分疲倦,于是将石桌上的东西搬到地上,自己从怀中掏出一张纸铺在石桌上,然后倒头呼呼大睡。
不知过了多久,风颠觉得有人在揪他的耳朵,他伸手一打,继续睡觉。此时他觉得有人好像用棍子将他架起,心中一个激灵,下意识地将身子一跃,腾空而起,一个鹞子翻身,双脚便立在地上,随即睁开了双眼。
风颠见他身边围站着刚才练棍的十几个年轻和尚,一个个气得发狠。他们七嘴八舌,还在指责风颠。从他们的话中,风颠才听清他们是在斥责他偷吃了他们的大饼。
正在大家吵吵嚷嚷的时候,方丈圆慧大师在两个小僧的带领下,前来寻找客僧。
原来小和尚进寺后,并未立即向方丈通报。他们跑了一天,浑身困饿难当,于是先去灶房饱餐一顿,然后去找方丈通报。不料方丈正在待客,等客人走了,小和尚才得以通报。
方丈听了小僧的描述,从他们暗中竞走的情况分析,这个游僧功夫不浅,加之人家自千里之外专来少林,便急忙带领执事僧人在小和尚的引导下亲自出门迎接,不料碰到此等尴尬之事,也觉心中不快。
风颠见是方丈亲自前来,赶忙上前拜见。就在躬身还礼的瞬间,方丈发现石桌上平铺着一张《达摩东渡图》,便十分诧异地上前观看。这一看不要紧,高兴得方丈不由自主地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众僧均被方:丈喜出望外的样子搞懵了。只见方丈急步上前捧起达摩画像问众僧:“这画像是哪来的?”大家都不吱声,只听风颠拱手说:
千里送画表诚心,十万足迹行匆匆。
借得斋饭穿肠过,拜佛求经一梦中。
方丈听了十分高兴,赶忙拉了风颠就要进寺。风颠觉得对不起棍僧,便转身双手合十,向各位赔礼道歉,并取出十两银子,算是对大家的赔偿。众僧见方丈那样器重风颠,又见风颠如此大度,便转怒为喜,个个双手合十,口称“阿弥陀佛”。
方丈拉风颠进了客堂,一边吩咐上茶,一边就与风颠热情地攀谈起来,说是少林寺要整修达摩殿,不但要重新塑像,而且还要将达摩祖师出家修道、功成圆寂的故事绘制成壁画,用以光大禅宗。为此还邀请了白马寺、相国寺和五台山的几位长老前来共同商议修建方案。不料风颠和尚竟能先知先觉地千里送画像,方丈岂能不分外高兴?再看风颠所画达摩像,神态慈祥,栩栩如生,慈祥中透出一种庄严神武、与众不同的气质,正是方丈想象中的达摩模样。
风颠突然说:“方丈大师,贵寺的达摩洞中不是挂着很多初祖的宝像吗?为何还要另外求人设计?”方丈吃惊地说:“达摩洞中并无什么画像,师父从哪里听说?”风颠说:“不瞒方丈说,我所画的达摩像就是从达摩洞中学到的!”方丈惊问:“大师何时来过敝寺?”风颠说:“噢,那是十多年前的梦中……”
方丈听了觉得好笑,又看风颠的目光与面色中透露出一种少见的英气,又觉得此僧根基不凡,心中若有所悟,便不再追问。
风颠听方丈说达摩洞中并无画像,想起长眉师父梦中曾称他为“祖师”的话,心存谨慎,也不再提洞中有画的事情。
小僧端来了斋饭,方丈请风颠用餐,风颠说他已吃饱,就喝一碗热汤吧。用斋毕,方丈说:“既然风大师擅长画达摩像,又参观过莫高窟,那就拜托大师把梦中所观达摩画像统统绘出,并且率先为达摩殿设计壁画,待所请方丈会齐后共同商讨。”风颠点头答应,但要求须先参观少林寺,特别要到达摩洞去看看。方丈点头答应,并说:“大师急行一天,十分劳累,就请早早歇息吧。”知客老僧已经打扫好了客房,引风颠去客房休息。
翌日,早茶之后,方丈圆慧大师陪风颠到少林寺各处参观,并详细讲解少林寺的历史。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位于河南省登封县西北二十六里的嵩山西麓,西去一百一十二里就到洛阳。它背靠五乳峰,西对少室山,形势壮伟。
少林寺由于受到历代朝廷重视,名气太大,故而树大招风,历史上曾屡遭劫难。即使这样,少林寺仍然香火旺盛,很快就得到恢复。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达摩殿、千佛殿、地藏殿、白衣殿等七院九殿堂。其中位于最后面的千佛殿规模最大,殿内不但供有毗卢佛、阿弥陀佛和达摩像,而且东、西、北三面墙上还保存着明代大幅壁画《五百罗汉朝毗卢》。白衣殿中供观音菩萨像,墙上绘有少林拳谱和《十三棍僧救唐王》等珍贵壁画。
少林寺外围还有不少建筑,其中离寺西北二里处有初祖庵。大殿建于北宋宣和七年,内供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像。寺西南八里处的钵盂峰上修有二祖庵,是当年二祖慧可立雪断臂后的养伤之地。寺西二里处是全国最大的塔林,也是历代二百多名高僧的安葬墓地。初祖庵后的五乳峰上便是达摩面壁九年的修行圣洞。方丈边走边讲,风颠一一默记。
参观完塔林之后,方丈让昨日同行过的那两个小和尚陪风大师登五乳峰去参观达摩洞。三人又一次竞赛爬山,这次却是两个小和尚捷足先登,因为小和尚毕竟年少身轻。
三人通过石门牌坊进入洞中,里面点着蜡烛,供着佛像。洞中有简单的生活用具,最里面有达摩面壁时的蒲团,石壁上刻着一些文字,因光线太暗,看不清楚。一块青石上还留着一个人影,据说是达摩面壁时的形象融进石壁所致。
风颠看着此洞,觉得除了不见达摩的挂图外,其余和他当年梦中景象一模一样。风颠一边根据石洞地形、位置回忆当年梦中观画的情景,一边暗自下定决心,这次一定要到此洞呆上一两年,实际体会一下达摩当年面壁时的心境。
不多时,三人一起下山,风颠又到方丈室去拜谢圆慧大师。大师向风颠介绍了达摩院和戒律院的几位长老,风颠一一拜见后,大家同用午餐。
风颠请教方丈说:“天下的佛教殿堂原是诵经念佛的圣地,为何少林寺独以武功出名?”方丈说:“当初在少室山下的密林中修庙建寺,由于得天地之清气,夺地理之造化,寺庙雄伟而又秀丽。但是寺庙远离村舍,常有野兽及山贼出没,往往伤僧毁寺,很不太平。为了僧、寺之安全,在魏武帝的支持下,初祖达摩倡导武学。起初众僧以扫帚权把、铁锨棍棒为武器,边劳动,边练武,随时随地都可防身。天长日久,少林武术便以拳术为主,兼顾刀、枪、剑、棍,所以少林拳、少林棍最为有名。后来又创立了内功修为,内外合一,而且注重实战,不搞花架子,逐渐构成了博大精深的少林武学宝库。”
风颠听了点头称是。但是风颠是个爱好奇、喜钻研的人,所以他又请求方丈介绍介绍少林武功的修炼层次,让他开开眼界。
方丈见风颠认真好学,头脑聪慧,并且根基不凡,加之当日无事,便兴致勃勃地讲起了少林武学的层次,并且还作了一些简单的招式比划,风颠一一牢记在心。
听了方丈的详细讲解,风颠对少林功夫十分崇拜,十分仰慕,心想自己如果能学到一些少林功夫,不但可以防身护体,而且也可救助民众。
风颠正想着,忽听方丈说:“风大师,老衲今天满足了,你的要求,从明天开始你能否动手完成老衲的愿望,在十天之内将达摩殿所需壁画首先设计出底稿,供各位方丈大师讨论?”风颠说:“方丈要求的事,山僧一定提前完成。但图案确定之后,我还有两个请求,希望方丈大师允诺。”方丈说:“请讲。”风颠说:“画稿确定后,请允许我到藏经阁学习半年,然后到达摩洞面壁两年如何?”方丈已知风颠本意,笑着说:“只要画像设计好了,其他都好商量。”
说完晚饭已到,方丈留风颠与他共同用餐。风颠悄声对方丈说:“山僧平时不曾戒酒、戒荤,是否可过几日便开荤一次?”方丈摇了摇头,无可奈何地笑着说:“你是客僧。我不允许,你便偷吃,我也无法管你。这样吧,每隔几日,你可到登封城去解解馋,只是不准说是少林客僧,更不准妄称少林弟子。否则,坏了少林清规让我如何处置?”风颠点头答应。
第二天一早,方丈打发去洛阳采办货物的两个小僧侍候风颠,一切听风颠调遣,并为风颠腾出三问空房,做他的临时画室。
风颠不急于动手,而是先用半天时间认真回忆当年梦中境况:南印度小王子菩提多罗闹着要出家,后来终于成功;达摩东渡到韶关又至金陵见梁武帝遭冷遇;达摩折苇过江北上中州,在魏文帝的热心支持下,修建少林寺;在达摩洞面壁九年,一百多岁后找到传钵之人;洛阳僧人神光立雪断臂后,求佛法印,得达摩真传,改名慧可,传授袈裟成为二祖;达摩功成圆寂,真魂飘出仍自韶关返回印度归到灵山……一幅幅画面又呈现于风颠眼前。风颠静下心来,努力将那些画面牢刻于脑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