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发出声音或尝试着说话时,你要做出回应,这会帮助他了解语言的重要性。还会帮助他更好地了解因果关系,同时,这也是帮助他树立自尊心的重要途径。
宝宝发育水平
身体发育
体重:男婴约8.46千克;女婴约7.82千克。
身长:男婴约68.88厘米;女婴约67.18厘米。
头围:男婴约44.32厘米;女婴约43.20厘米。
胸围:男婴约44.06厘米;女婴约42.86厘米。
坐高:男婴约44.16厘米;女婴约43.17厘米。
牙齿:部分婴儿开始萌出下门齿。
动作发育
会翻身。如果扶着他,能够站得很直,并且喜欢在扶立时跳跃。把玩具等物品放在孩子面前,他会伸手去拿,并塞入自己口中。6个月的孩子已经开始会坐。但还坐不太好。
现在,你的宝宝可以和自己的小手手、小脚丫玩上一会儿了,他很喜欢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语言发育
6个月孩子的听力比以前更加灵敏了,能分辨不同的声音,并学着发声。感觉发育
6个月的孩子已经能够区别亲人和陌生人,看见看护自己的亲人会高兴,从镜子里看见自己会微笑,如果和他玩藏猫儿的游戏,他会很感兴趣。这时的小儿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情绪,如用哭、笑来表示喜欢和不喜欢。睡眠
6个月宝宝一昼夜需睡15~16小时,一般白天要睡3次,每次1.5~2小时,夜间睡10小时左右。心理发育
6个月的宝宝,从运动量、运动方式、心理活动都有明显的发展。他可以自由自在地翻滚运动;如见了熟人,会有礼貌地哄人;向熟人表示微笑,这是很友好的表示。不高兴时会用撅嘴、扔摔东西来表达内心的不满。照镜子时会用小手拍打镜中的自己。经常会用手指向室外,表示内心向往室外的天然美景。示意大人带他到室外活动。
6个月的宝宝,心理活动已经比较复杂了。他的面部表情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会表现出内心的活动。高兴时,会眉开眼笑、手舞足蹈,咿呀作语。不高兴时会怒发冲冠,又哭又叫。他能听懂严厉或柔和的声音。当你离开他时,他会表现出害怕的情绪。
情绪是宝宝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一种心理表现。宝宝从出生到2岁,是情绪的萌发时期,也是情绪、性格健康发展的敏感期。父母对宝宝的爱、对他生长的各种需求的满足以及温暖的胸怀、香甜的乳汁、富有魅力的眼光、甜蜜的微笑、快乐的游戏过程等,都为宝宝心理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课堂。智能发育
大运动:仰卧位自行翻身到俯卧位。
精细动作:能用双手把纸撕破,会弄倒桌上一块方木。
适应能力:两手同时拿住2块方木,玩具失落有找的动作,但不一定找到失落的玩具。
语言:叫名字,会转头寻找呼唤的人。
社交行为:会白吃饼干,会和大人玩“躲猫猫”游戏。
4~6个月宝宝早教参考
游戏是孩子的工作
大人每天要去上班,其实,孩子游戏的意义也如此。法国著名思想家蒙山说过:“不应该把孩子的游戏仅仅视为娱乐,而应看作是孩子们最认真的行动。”孩子每天都需要游戏,游戏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心理需要之一。
游戏对孩子的意义,一是通过游戏表达多种多样的思想感情,二是运用游戏去试图解决并驾驭生活中曾经遇到的和正在面临的极其复杂的矛盾。通过游戏,成年人可以明白孩子是怎么看待世界和解释世界的。
在孩子全神贯注做游戏的时候,最好不要对其横加干涉。因为任何干扰,都可能断送孩子的创造天赋。为孩子营造游戏的氛围是父母最应该做的。每天为孩子提供一段时间和一定的空间让他自由地玩耍,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体验生活,认识世界。
玩具是孩子游戏的支柱,给孩子提供与其年龄相当的玩具十分重要。玩具不一定要买,自制的玩具不仅经济实惠,而且有利于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父母适当主动参与,不仅能使孩子体会到来自父母的爱和尊重,而且可以促进亲子关系。家庭中的亲子游戏对孩子日后与人的交往、对孩子的社会化有重大影响。
教孩子学认日常用品
5个月的宝宝早上睡醒后,很快就能完全清醒过来而且马上就要起床,好像新的一天有很多事等待他去做似的。的确,由于感知觉的提高,面对这丰富多彩的世界,你的小宝宝需要你倾注更多的爱和时间,陪他读一读周围的世界这部活“书”。
原来,你是随机地见到什么就对他说什么。现在,你要有计划地教宝宝认识他周围的日常事物了。宝宝最先学会的是在眼前变化的东西,如能发光的、音调高的或会动的东西,像灯、收录机、机动玩具、猫等。
认物一般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听物品名称后学会注视;二是学会用手指。开始你指给他看东西时,他可能东张西望,但你要吸引他的注意力,坚持下去,每天至少5~6次。通常学会认第一种东西要用15~20天,学会认第二种东西要用12~18天,学会认第三种东西用10~16天,也有1~2天就学会认识一件东西的。这要看你是否敏锐地发现他对什么东西最感兴趣。宝宝越感兴趣的东西,认得就越快。
要一件一件地学,不要同时认好几件东西,以免延长学习时间。只要教的得法,宝宝5个半月时就能认灯,6个半月时能认其他2~3种物品。7~8个月时,如果你问:“鼻子呢?”他就会笑眯眯地指着自己的小鼻子。一般的孩子,常在会走后才学认五官,而此时开始教育几乎提前了半年。
宝宝吮吸手指怎么办
家里吃饭的时间是与宝宝一起共度的好时光。他会很喜欢看你们吃饭,也许他自己也能够多吃一点。从2~3个月起,宝宝喜欢把自己的手放在眼前晃动,双眼盯着看,当手碰到嘴时就去吮吸;4个月开始会把整个手塞到嘴里,逐渐伸进2~3个手指进行吮吸,习惯了又减为吮吸一个手指,多半是拇指。宝宝在吮吸手指时情绪愉快,感到满足。4~5个月的宝宝吮吸手指不是一种坏习惯,这种行为表示他的身心发育进入一个重要阶段,即手眼协调逐渐形成,手功能的分化已经开始。
如果父母误认为这是坏习惯横加阻拦,不许宝宝吮吸手指,将会引起宝宝的不满和哭闹,甚至情绪波动。宝宝通过看到手,把手放进嘴里进行吮吸,练习手眼协调动作,起到满足了心理需求、稳定自身情绪的效果。
要注意在宝宝醒着的时候多与他交流、玩耍,让他手中拿着玩具摆弄敲打,与他面对面谈话、唱儿歌,让宝宝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下吃饱、睡足、玩好。这样,“吮指”行为就不大会出现,曾经有过的也会自然减少和消失。
吃玩具也是学习
到了这个月龄,婴儿不仅爱吮吸手指,还经常抓起自己的玩具往嘴里放。6~8个月的婴儿正值探索事物的萌芽期,当他抓到物品后,除了看一看、捅一捅和敲一敲外,他总是把物品放入口中,通过吮一吮、舔一舔、咬一咬等方式,来尝试和探索,这是婴儿很重要的探索方式,在探索的同时,婴儿还能获得无比的欣慰和喜悦。
孩子吃玩具时应注意:
(1)婴儿的玩具要经常洗刷,保持干净,以免因不卫生而引起肠道疾病;
(2)有毒的玩具(如上漆的积木)或危险的玩具(有尖锐棱角或锐利的边的玩具汽车)均不要给孩子玩;
(3)为婴儿买指拨玩具(如指拨的转盘,玩具钢琴的键盘,指拨发条玩具);
(4)为婴儿买软硬度不同的玩具,让宝宝通过抓握和捏玩具,体会不同质地物品的手感,让他的探索能力顺利发展。
宝宝语言能力训练
教唱儿歌
吃青菜
宝宝乖,宝宝乖,
宝宝喜欢吃青菜,
绿菠菜,翠黄瓜,
胡萝卜,嫩白菜,
多吃青菜身体好,
多吃青菜长得快。
吃豆豆
吃豆豆,长肉肉,
不吃豆豆精瘦瘦。
小青蛙
小青蛙,阔嘴巴,
大眼睛,穿花褂。
蹦蹦跳,呱呱呱,
吃害虫,护庄稼。
小西瓜
小西瓜,圆溜溜,
红瓤黑籽在里头,
水又多,味又甜,
夏天吃它凉哇哇。
模仿发音
目的:训练语言能力。
方法:与宝宝面对面,用愉快的口气与表情发出“wu—wu”“ma—ma”“ba—ba”。等重复音节,逗引宝宝注视你的口形,每发一个重复音节应停顿一下,给孩子模仿的机会。接着你手拿个球,问他“球在哪儿”时,把球递到孩子手里,让他亲自摸一摸,玩一玩,告诉他:“这是球—球。”边说边触摸、注视、指认,每日数次。
注意:发音与口型要准确。
叫名回头
目的:让婴儿知道自己的名字,增强语言能力。
方法:宝宝早就能听到声音回头去看,但是能否理解自己的名字,此时可以进一步观察。带宝宝去街心、公园或有其他孩子的地方,父母可先说其他小朋友的名字,看看宝宝有无反应,然后再说宝宝的名字,看他是否回头。当孩子听名回头向你笑笑时,要将他抱起来亲吻,并说“你真棒”,“真聪明”,以示表扬。
注意:父母应在胎教时,即在妊娠第6个月时就为宝宝取名,每次呼唤都用同一个名字。经过孕期一个月呼名训练的婴儿会在出生3个月时知道自己的名字而回头。未经训练的婴儿可在5~7个月时知道自己的名字。切记要用固定的名字称呼宝宝,如果大人一会儿说“宝宝”一会儿说“文文”,一会儿又说“闹闹”,经常更改名字,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就会延迟叫名回头的时间。
如果你想教宝宝一些手语,那么现在正是时候了。之前宝宝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他的活动能力比他说话的能力发展要快得多。学说话
目的:训练婴儿语言能力。
方法:当婴儿表现出“说话”的欲望时,大人要抓住时机,教婴儿说一些简单的词语,最好用普通话和外语交替着说,给婴儿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如:妈妈指着自己说“妈妈,mother”,又指着爸爸说“爸爸,father”。
给婴儿看图片时,指着图片上的花说“花,flower”,指着小鸟儿说“鸟,bird”。
在外面玩耍时,看见小狗就指给婴儿看,一边说“狗,dog”,看见小树说“树,tree”。
注意:即使小婴儿这时还不会说这些词,但家长一定要持之以恒,并作为一种长期性的、经常性的教育任务来做。
听儿歌做动作
目的:语言与动作的协调能力。
方法:让宝宝面对着妈妈坐在妈妈的膝上,拉住小手边念边摇:“拉大锯,扯大锯,外婆家,唱大戏。妈妈去,爸爸去,小宝宝,也要去。”到最后一个字时将手一松,让宝宝身体向后倾斜。每次都一样,以后凡是念到“也要去”时宝宝会自己将身体按节拍向后倾倒。
注意:注意宝宝身体向后的倾斜度,以免倾斜度过大摔伤宝宝。
宝宝视觉能力训练
看远处的物体
目的:此时婴儿的视力已明显增强,可以看到远处的物体,及时训练可扩大认识事物的范围。
方法:母亲要更多地指着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物品介绍给婴儿听,不管婴儿是否能听懂,都要多次重复,让婴儿反复感知。这时,除了指认室内的家具、玩具、食物、日用品和室外的花草树木、交通工具、建筑物等以外,可以开始指认远处的行人、车辆、天上的白云、风筝、初升的月亮和落日等等。
注意:不可带婴儿去太吵闹的地方或在恶劣的天气情况下外出。
自己玩
目的:提高婴儿认识物体和寻找物体的能力,同时训练其手眼协调能力。
方法:用被子把婴儿“围”起来,或者把婴儿放在带围栏的小床上。在婴儿面前放上会发声的橡皮玩具、可以抱的布娃娃或其他小动物玩具,让婴儿自己玩玩具。或母亲走过去,帮他把玩具弄出声响来,再把玩具放到不同的地方,逗引婴儿变换体位,抓握玩具。
注意:玩具上绝不能有易掉落的活动金属物、小纽扣等。要让婴儿呈躺卧状,但也不要长时间保持这种姿势,避免脊柱弯曲。同时注意让婴儿拿东西时,学会把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开。宝宝听觉能力训练
听音找物
目的:听音找物或找人,发展视、听,提高适应能力。
方法:用钢铃等带响的玩具,在住房的一角敲打,同时问孩子:“这是什么声音?”若未引起注意,可重复敲到他注视为止。还可以给孩子听悦耳的八音盒或电子玩具,甚至听动物的叫声、鸟类的啼鸣声,以及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等,扩大声音的范围,观察孩子的反应。
注意:音乐应和谐、动听美妙。
寻物游戏
目的:发展听觉、视觉,使小儿情绪活泼愉快。
方法:家长用色彩鲜艳和带响的玩具逗引小儿,一会儿给他看,一会儿藏起来或捏响玩具,使小儿听后寻找,如此反复练习。
注意:玩具不要藏在有可能碰伤婴儿处。也可和其他熟悉的人一起玩藏起来的游戏。
拉一拉,叮咚响
目的:训练听觉能力。
方法:在宝宝的床栏杆上,在其手可碰到的地方,吊一些漂亮、会发声的玩具。妈妈可拉着他的手去触拉玩具,让他体会拉拉线,玩具会动,还会叮咚叮咚响的情趣。如此反复多次,孩子就会自己去触拉玩具,成功后,孩子会咧嘴咯咯大笑,且乐此不疲。
注意:为训练婴儿听力,还可以把表贴在婴儿耳边,并说:“嘀嗒嘀嗒……”接着把表贴在自己耳边说:“嘀嗒嘀嗒在哪儿呢?”如果婴儿表示出要把表放在耳边听的要求就可以了。这时,可让婴儿多听会儿,再说:“给妈妈听嘀嗒。”如果孩子把表送到你耳边,就说明他懂了。
测听力
目的:训练婴儿对各种物品发出的声音的辨别能力。
方法:让宝宝坐在你的腿上,和墙壁的距离不应少于120厘米,并请另一个大人站在宝宝一侧与其耳朵齐高,但宝宝看不见的位置。
6个月大的宝宝,测试者应站在离他45厘米以外的地方。利用下列的顺序在宝宝耳朵高度处发出声音:
1.利用你的声音发出低频率及高频率的声音。
2.摇动会发出声响的玩具。
3.以汤匙敲打杯子。
4.搓揉卫生纸。
5.摇动摇铃。
如果宝宝对声音没有反应,等两秒钟后再试,试过3次之后,如果还没有反应则继续做下一项测试。
注意:敲打玩具时不要过于用力,会吓到婴儿。
宝宝动作能力训练
直立
和宝宝一起看书,将提高你宝宝的语言能力,并为他终生热爱阅读打好基矗目的:训练直立能力,为走打下基矗
方法:两手扶着孩子腋下,让他站在你的大腿上,保持直立的姿势,并扶着小儿双腿跳动,每日反复练习几次,促进平衡感知的协调发展。
注意:直立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累着婴儿。
靠坐
目的:训练靠坐能力。
方法:将小孩放在有扶手的沙发上或小椅上,让小孩靠坐着玩,或者家长给予一定的支撑,让小儿练习坐,支撑力量可逐渐减少。
注意:每日可连续数次,每次10分钟。
翻身
目的:经常翻滚有助于肌肉关节和左右脑的统合能力的发展。
方法:学习由仰卧翻至侧卧,然后再翻至俯卧。可将玩具放在宝宝的体侧伸手够不着处,宝宝为够取玩具先侧翻,伸手使劲也够不着时,全身再使劲就会变成俯卧。这种动作要经常练习,基本上到7个月才能翻滚。
注意:在婴儿周围应做好保护措施,弄不好一眨眼就摔到地上了。选择物体
目的:以此建立“比较”、“分类”的数概念。
方法:可同时给小儿2~3件种类相同但形状或颜色不同的玩具,让小儿进行选择。家长可在一旁适时引导。
注意:玩具的种类可以随时更换。
宝宝感觉能力训练
观雨
目的:让婴儿熟悉雨的声音、感觉。
方法:下雨时,可抱(扶)宝宝在窗前或阳台上,引导宝宝观看下雨的情景,听下雨的声音同时反复说:“嘀嗒嘀嗒,下小雨了,沙沙沙沙,小雨沙沙。”若下大雨,则说:“吧嗒吧嗒,下大雨啦,哗哗哗哗,大雨哗哗。”然后再唱一曲《下雨》给孩子听,加深印象。
注意:不要让婴儿淋到雨。
雪白的世界
目的:使婴儿知道雪的感觉,认识雪。
方法:冬天白雪飘飘的时候,父母可带宝宝外出欣赏美丽的雪景,让宝宝看一看漫天飞舞的雪花,摸一摸堆积在一起的雪团,让宝宝领略一下这银白色苍茫大地的气派。
当欣赏雪景的时候,父母可用语言与宝宝交流:“下雪了,雪花飘下来了,房顶上变白了,地上也变成白色的了,真漂亮。”
注意:观雪景的时间不可过长,小心冻着婴儿。
宝宝记忆能力训练
寻找玩具
目的:动动小脑筋,锻炼记忆力和判断力。
方法:让孩子看着把玩具小狗放在桌上,用手绢盖上,大人问:“小狗狗呢?”孩子可能懂得被手绢盖着,用手扯开。如不懂,大人可帮他把手靠近手绢,让他拉开见到小狗。要多次训练,逐渐学会,一问便扯开手绢。以后当孩子面用碗把小玩具扣上,再问,是否知道是在碗下面而揭开,再反复训练。
注意:玩具要经常更换。在用碗扣时要用带把手的喝水碗(杯),孩子不断揭碗,还能促进手指小肌肉的锻炼,增强手指力量。
从躲避到接受生人
目的:要让宝宝从躲避转变为接受生人,要容许宝宝自己去观察探索。母亲要谅解宝宝保护自己的意识,同时要逐渐让他能接受生人。
方法:来客人时,母亲抱宝宝去迎接客人,暂时不让客人接近宝宝,让宝宝有机会观察客人的说话和举止。适应一会儿后,母亲再抱宝宝接近客人,这时只让客人同母亲对话,偶尔看宝宝笑笑,不接触宝宝,使宝宝放松。告别时只要求宝宝表示“再见”,客人并不接触宝宝。第二或第三次再见面时,客人可拿个小玩具递给宝宝,如果宝宝表示高兴,客人把手伸向宝宝,看宝宝是否愿意让客人抱一会儿。客人抱宝宝时,母亲一定不要离开,使宝宝感到可以随时回到母亲怀抱。有过这种经历,宝宝就会从躲避到接受生人。
注意:循循善诱,不可强迫。
宝宝情感训练
传递积木
你的宝宝对他身边物件上的小零件和细节会很感兴趣,一定要注意别让他碰到纽扣、硬币、安全别针、气球、石块等容易引起窒息的危险物品。目的:训练手与上肢肌肉动作,提高用过去积累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方法:婴儿坐在床上,妈妈给他一块积木,等他拿住后,再向另一只手递另一块积木,看他是否将原来的一块积木传递到另一只手后,来拿这一块积木。如果他将手中的积木扔掉再拿新积木,就要教他先换手再拿新的。
注意:积木要保持清洁,坚持经常擦洗。
坐“飞船”
目的:增近父子感情,加强游戏能力。
方法:在婴儿情绪愉快时,爸爸与婴儿面对面,扶婴儿腋下站立,然后把婴儿往上举过自己的头顶,反复几次。也可把婴儿从爸爸身体的左侧向右上方举,再从右侧往左上方举,反复几次,边举边说:“婴儿坐飞船,飞船开喽!”
注意:不能将婴儿抛过头顶再接住,这样会增加婴儿患脑震荡的几率。
宝宝社交能力训练
照镜子
目的:认妈妈、认自己、认五官、认身体,了解实物与镜影的区别。
方法:抱婴儿在穿衣镜面前,让他追随、拍打镜中人影,用手指着他的脸反复叫他的名字,再指着他的五官(不要指镜中的五官)以及头发、小手、小脚,让他认识、熟悉后再用他的手指点他身体的各个部位,还可问“妈妈在哪里?”(让他朝妈妈看或抓镜中的妈妈),用他的手指着妈妈说“妈妈在这里!”逐渐地他就会朝着妈妈看或抓镜中的妈妈。
注意:不要让婴儿的头撞到镜子上。
捉迷藏
目的:让婴儿开心,增进与父母的感情,发展感知能力。
方法:妈妈在床上盘腿而坐,让婴儿面对面坐在她的腿上,一手扶着婴儿的髋部,一手托着他的腋下保持平衡。爸爸在妈妈背后,让婴儿一只手抓着爸爸的手指,另一只手抓住妈妈的胳膊,爸爸先拉一下被婴儿抓住的手,当婴儿朝这边看时,爸爸却从妈妈背后另一边突然伸出头来亲热地叫“××”(婴儿的名字),当宝宝转过头找到爸爸时会“咯咯”地笑起来。
注意:家长躲起来的时间不要过长,否则婴儿会失去信心,不愿再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