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秋天,现在已进入了“早穿皮袄,午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时节。
一直习惯于早晨的锻炼。迎着朝霞行走,面容被镀上了温润的辉光,心情受到了明亮的渲染,脚步也就变得有劲、敦实了许多。
旁边,川流不息的车辆和着行色匆忙的路人,融汇成一道行走的风景。而,脑子却游离于当前的景况之外。
8月31日,重庆气象台发布了入夏以来的第二十四个高温红色警报:低温为31℃,高温为42℃。其中,巴南地区的气温已经超过43℃。重庆市政府发布消息称,今年的干旱是1891年以来最严重的特大旱灾。
9月1日,新疆乌鲁木齐遭遇了冷空气的袭击,城区最低气温降到10℃,部分地区达到1℃,该市气象台发布霜冻黄色警报,提醒市民做好御寒准备和蔬菜防冻工作。
这两个地方同处于西部的秋季,一个地方热得出奇,一个地方竟然在预防寒冷。大自然以这种极端的方式诉说什么呢?是信息技术的发达,还是自然对人的报答,还是别的什么?弄不清楚。
倒是一个文友的几幅反映重庆酷热大旱的照片,让人很受教益。面对残酷的天象境遇,人们并没有被困难所击倒,相反却始终以乐观积极的态度生活着。物质的社会里,蔓延的并非都是物质。灾难深重的文明里程,已经在华夏文化的血脉里融进了中国老百姓昂扬向上、勤劳朴实、乐观诙谐的精、气、神与通、达、透。
9月1日,还是一个值得追记的日子。来自天津五十八岁的仝正国女士,经过三年高中学习生活的准备,顺利考入昆明理工大学。看着她灿烂的容颜、自信的脚步,以及和孙子辈分的人一块行走在校园里,作秀的感觉久久不能挥去。
有一篇文章写到: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专家预测:到2020年知识总量将是现在的三至四倍;到2050年,目前的知识总量只占届时知识总量的1%。
因此,农业经济时代只要七岁至十四岁接受教育,就能满足日后一生的需求;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需延长到五岁至二十二岁;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唯有把十二年制的学校教育延长为“八十年制”的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至此,从另一个角度,才读懂了不断进取的仝正国女士。罗彻斯特说过“人生下来就是为了含辛茹苦”。尽管不太赞同这个观点,但苦与乐统一,往往就是如此地辩证着生活的色彩。应该说,仝正国女士所走的路是极不容易的,从中折射出的,似乎是比含辛茹苦更具价值和意义的是终身学习、求知不懈的学习型人生追求。
阅读一个内心,只需要朴素地进入;理解一种心灵,往往考问着你的眼睛。当人们摘掉有色眼镜以后,抛却自我的视觉设限,视线就会从高远的天边、内心的深处,涌现出席卷千钧的肃然起敬和浸彻肺腑的景仰阔达,并且,毫不留情地冲击着我们一直自得于过去的那点可怜巴巴的沉积。
最近,在看美国人亚历山德拉·斯脱达德的文章。作者在《分享雅致生活》中讲:“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坚持创造富有意义的个人情趣,那么我们就能够摆脱乏味的日常生活,丰富自己的经历,提升自己的品位,同时还能给身心带来舒适和安宁。”很是赞成这个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为什么有些人快乐开心,有些人却常常浮躁不安呢?除去性格的因素以外,看来还与个人的情趣爱好不无关系。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色彩,缺少的是能够让人受到陶冶的氛围。一个人,把空余的时间用在唱歌跳舞打麻将上,不失是一种淋漓的释放或宣泄。把自己交给类似写写画画或者涂来刻去的充实,或许又是一种不算肤浅的活法。
实在说,并没有暗自羡慕什么“法官”、“贵人”式的诗人作家,也没有那些“老到圆润”“、平地深渊”的气质禀赋,但却一直津津有味于向来的喜好而乐此不疲。不想有什么沽名钓誉,或许因了朋友们的鞭策或督促,让一个个时候敞开心扉,并保持着不敢懈怠的真诚和敏感。这,就足够了。
有时,常常思谋,现在令人悸动的事情越来越多,令人感人的故事却越来越少。是人心的麻木还是同情的缺失,很难说明白。有人说,时间可以抹去一切。想想,也是。确实有很多很多东西都被时间抹去了。比如:青春,韶华,甚至生命等。
但是,很多事情的存在,有时就是叫你曾经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变成错误的判断。据说武汉市有一座建于1917年的六层楼房,是英国的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取名为景明大楼。20世纪末,这座楼房在建成八十个春秋后的一天,它的设计者远隔重洋给大楼的业主寄来了一份信函,明确告知:景明大楼为本事务所在1917年设计,设计年限为八十年,现在已经超期服务,敬请业主注意。
读了这则消息后,你还坚持“时间可以抹去一切”的看法吗?其实,想说的不是抹不抹的问题。古往今来,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有多少芸芸众生不是在有无之间,唠唠叨叨着欲说还休、欲道不明。可以说得那么多、那么好,那么委婉动听、那么睿智豁达,但有什么意义呢?时间能够抹去一切,但也最能证明一切。
古希腊有句话说:“每滴水里都藏有一个太阳。”细细揣摩,感到有一种对开心灿烂或保持发现的喻示。可是,很多时候并不都能这样的。
比如:有很多熟悉和亲近的人,我们几乎每天都能见到他们;因为每天都能见到,就慢慢地怠慢了他们;因为怠慢,就很少去欣赏和赞美他们;因为少了欣赏和赞美,也就失去了对他们的感激;因为感激不再,就产生了许多抱怨;因为抱怨,熟悉或亲近就成了视而不见的陌生或不再留恋的疏远。
于是,人际之间爱与恨的距离、亲与疏的情结、远与近的交互、高与下的换位,在时空的隧道里,就这样通过一个个个体的验证,不断地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循环,像一幕幕身不由己的话剧一般,叫人常常深陷其中,却又无能为力改变。人们,为什么就不能经常保持一份善良真诚和友爱景仰的心态呢?
走在喧闹的街道上,秋天多彩而又丰硕的景况,洋洋洒洒地扑面而来。鲜艳的红,燃烧着浓郁的绿,冰凉的白,点缀着城市灰色的心情,而累累悬坠于枝头的果实,并不着急于人们的采摘。这里的人们离开大自然已经很久很远了,视觉第一的认同比路边的钻天杨还要茂盛。
很久以前,亚里士多德说过“优秀是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