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共事好几年的同事今天调走了。临行前,来我办公室道别。我呢,给了三句赠言:一是好好学习,书本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与师长;二是立人做事,要有自己的追求与事业;三是勤奋踏实,不断广扬博爱诚恳之心襟。
同事离开了,单薄的背影却在我眼前不停地游移着。坐在那儿,我很久没有动,什么也没想。直到,视线被窗外****着深褐色的槐树捕获后,灵光这才有所浮现。
三九之下的严冬,常常为北方的天气搭建了冰飞雪舞、残酷无情的广阔舞台,让它们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令人瑟瑟发抖、穿心透骨的剧目,叫多少生命在其中接受震撼,得到穿刺,酝酿激情,裸露风格,表达气质,传递心志。
槐树,自然也不能例外。
走在冬季之外的槐树,是我比较欣赏的生命之一。大团的浓郁,像一把把巨大的蒲扇,高耸于蓝天白云之间,给或者温馨、或者炎热、或者厚重的其他三个季节,带来了深长悠远的清香与明丽、婆娑的表情。
尤其是一串又一串燃烧着淡黄与嫩白的花蕊,灿烂雍容地缀满枝头、饱满视野的时候,欣赏的眼睛常常就如蝴蝶翩翩的起舞一般,旋转于久久不能自已的停留。美的驻足,来自美的评价,这种评价又像一面神奇的镜子那样,折射着审美主体的人文修养。
一个朋友常讲“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我看来,玫瑰不仅仅代表了真挚的爱心、善良的胸襟,包含其中的自然也有美好的意韵了。除此以外,似乎还余音缭绕着予人以真、善、美的同时,更给自己留下了同样的熏陶与净化。
这一点,眼前的槐树最能说清楚讲明白。在季节尚未剥去婆娑、清香的外表前,谁能透过繁茂的叶片,看到支撑其褐色斑驳、曲折苍劲的枝干呢?每当冬季来临的时候,谁又能读懂其裸露的体魄中流淌着执一守定的生命力呢?
华丽诱人的外表,往往可以招蜂引蝶,迷惑许多肤浅的眼睛;斑驳粗糙的脸庞,并非就是丑陋的鼓荡与张扬,说不定一个内含富足的矿藏就掩埋于其中。
想起了一个有关戒指的故事。说是有个年轻人拜访了埃及著名学者尊南后迷惑不解地问:“老师,以您的身份,为什么要穿得这么简朴呢?”尊南微笑着摘下自己的戒指,让年轻人到市场上换一个金币。
年轻人看着肮脏的戒指,迟疑地说:“不知能否卖到这个价钱。”“试试看,说不定能卖到。”年轻人来到市场,问了很多人,包括布贩、菜贩、肉贩等,但没有一个人肯给一个金币。于是,年轻人回来告诉尊南:“老师,他们最高只出一个银币。”
尊南睿智地一笑:“那你到街后面的金店去,把戒指给店主看,不要报价。看他愿意出多少钱。”年轻人去了,回来却换了一个表情:“金店老板说值一千个金币。”
尊南仍旧笑着对年轻人说:“市场上的商贩们只是根据外表出价,而金店的老板却看到了戒指的真正价值。这就是你问题的答案。”
由冬天的槐树联想到戒指的故事,再由这个故事回到槐树在冬天,以及其他季节的境遇,我们不妨让思绪的辩论提升一个层次、扩大一个范围,把理性的触角投放到对人的认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等方面来判断、归纳,此时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我曾经写过一篇随笔叫《思想的价值》,其中说到“人生的最终价值在于思索和探寻,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则来自思想”,不知是否能回答这个问题。随着实践的积累和思考的深入,现在看来有一点应该得到延伸,那就是:积极上进的思想,常常来自于我们的追求和事业。
个体渺小的人生与平凡琐碎的生活,常常不动声色地磨砺和沉淀着人们锋芒毕露、尖锐凌厉的躁气与浮华,叫人变得含蓄圆润、心态平和了许多,也从另一个角度考验、培养着人们对追求、事业的认知态度与恒久耐性,尽管苦恼与浮躁、狂热与冷酷还不时地泛滥着。
这种砥砺与沉淀,虽然没有“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劳”、“饿”、“困”、“顿”那样肃整远迢和高调遥目,但包含于其中的常人可为之理,恐怕还是能够从中给以合适的品味与揣摩的。
实际上,每个人的一生,要走的路都很长。尽管时代的车轮在高速运转,人们的脚步越来越匆忙急促,岗位在经常的变换之中,观念也要不时地更新,但哪个能不时时地面对诸如恋爱、婚姻、家庭,工作、事业、追求,生活、人生、社会,亲友、老幼,以及自我人文的修养、专业技能的提高等看似琐碎的课题呢?
这些庸常琐碎、拉拉杂杂慢慢悠悠地构建了人们的生活,也都无一不含蓄着引领人生前进的动力,烛照追求曙光的明亮。弄明白了,价值和意义才具有真实的面孔,执著与不懈才能释放出动人心魄的神奇。孔子所谓的“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也才能走进平常心灵的生活。
有人说“思想出大师”。我,比较赞同。对于一个平常世俗的心灵来说,尽管可以不必想得那么悬乎,但至少还是要让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在事业、追求中加进一些思想比较深刻的元素,或许力量的境界、眼光的广阔、思维的深度等,终究不会迷茫于狭隘的草根与短视的脚背。
因为工作关系,时常到农村去。偶尔,看到一驾马车在视线内消失时,自然就会联想到许多人生的启示。我想,一个乐观向上的人如果配以善于学习和勤于思考的车轮,再加上马不停蹄的努力,还有什么不可能成就呢?
问题是,有几个人能剔除浮躁,让自己静下心来把眼神加以过滤,并投向人生或生活的深处呢?
同事调走了,就如面对面擦肩而过、各奔东西的火车,本来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离开的背影,却闪电般地划亮了我对平常人生的回望与凝眸。
时代的车轮敲击着匆忙飞驰旷野的边缘,心灵的焦灼拍打着波涛呼唤宁静的彼岸。只要还没有麻木,只要还有喧嚣在,漫漫不尽的孤寂总有翩然袭来的时候。对此,我们也只有时时不断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善待自己,超越自己。
这,算不算是一种自我的引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