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投资不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资产吗?
难道我们把身家给了别人就会富有起来?
投资理财的技巧是一些外在硬件的东西,它可能让我们多了“钱”,但是有一些东西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我喜爱看武侠小说,喜欢武侠小说中《九阴真经》的意念。
《九阴真经》是金庸先生笔下的武学秘籍,天下所有学武的人都希望练成真经上的武功,称霸武林。《九阴真经》分为上下两卷,这个意念值得深入研究研究:下卷写的是武功招式,然而如果不明白上卷的心法道理,单练招式,很容易走火入魔,练功不成反受害。上卷写的是内功心法以及拳经剑理,并非克敌制胜的真实功夫,若未学到下卷中的实用法门,徒知诀窍要旨,却是一无用处。在故事中,《九阴真经》的总纲是以中文音译梵文,写在上卷的最后一段,读通了才可以贯通上下两卷,达到《九阴真经》的最高境界。即是如果不是通晓中文及梵文,便不知其中的巧妙,仍是得物无所用。
在前面几回关于定立储蓄目标、做理财计划、开源节流,这是“招式”。做得好的话,每一分钱都会用得其所,亦可累积财富、平衡风险、生活无忧。若只沉迷招式,便容易变得不近人情、市侩、锱铢必较,为钱而失去感情。
能够明白到金钱有很多用途,同时也有很多限制,也了解到理财的最终目标就是财务自由,放开“金钱”这个包袱,达至心灵富足,这就是“心法”,比单练招式高了一个层次。
这一回讲的是捐赠,将得到的与别人分享,这个题目跟理财好像格格不入,有如“梵文”一样,不知所谓。其实这亦是理财的“最高境界”,有“舍”才有“得”,能“舍”才能“得”。就像饭碗一样,要能盛物,必先将中间掏空,想载得愈多,中间便要掏得愈空。只有明白到与人分享的意义,才能在管理金钱时心安理得,知所进退。
这些道理很难明白吗?在很多地方都听过吧,不算是难明白。但明白了吗?也好像不十分明白。“理财”的真正意义,就是字面的意义:管“理”“财”富,只是管理,但不拥有。就像参加比赛,想胜出,便要用平常心,不要被“胜利”二字影响。很吊诡是吗?
现在书店很多理财书大多集中研究“招式”,偶有提到“心法”,但谈到“捐赠”时,又回归到“招式”的层次。
《三字经》的开首说:“人之初,性本善。”但是人在功利的社会中,很容易受到诱惑,很容易会失掉最自然、最单纯的“心”。本来帮助别人是天性,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但现在社会的价值观被扭曲,才衍生了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失去了这种最原始的观念,我们便要刻意做很多的事,才能教晓下一代这种“自然”,孩子最初可能对捐赠助人存在很多疑惑,但希望他在习惯以后,能对自己、对人性明白更多,让心灵富足,也能健康地成长。
理财的最终目标是财务自由,放开金钱这个包袱,达至心灵富足,这是心法,比单练招式高了一个层次。“理财”的真正意义,就是字面的意义——管“理”“财”富,只是管理,但不拥有。
(一)为什么要捐钱?
“博爱欢乐传万家”“慈善星辉仁济夜”“星光熠熠耀保良”……在这些一年一度、“一年几度”的慈善晚会上,我们会见到很多有钱人、上流绅士、超级富户,除了平日的身份外,他们还会冠上“善长人翁”的名衔,向团体捐款,既增加自己的名声,也能帮助人。
通常访问他们的心声时,他们总会谦虚一两句:“大家都是为了帮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通常有很多钱的人都会,或者都有一个责任去帮助别人。无论是哪个宗教的教义也都有提及帮助弱小。渐渐地,这已成为一个普世价值了。
有能力的,应该帮助没有能力的;有钱的,应该要帮助贫苦的人。《心灵鸡汤》有很多感人的故事,都不断带出这个意念:“我们来到世上都是为了帮助别人。”
教导孩子理财时,要让他们知道帮助别人的价值,也要让他习惯帮助别人。但帮人也要帮得其所,否则只会愈帮愈忙,到时候,帮人的和被帮的人也不会好过。把捐钱纳入亲子理财教育之中,只是希望让孩子先习惯如何有系统地帮助别人的方法。日后当他们明白其中意义之后,便不需要再强行借助捐赠金钱的行为来说明了,因为到那时,他们已会“自动自觉”地做应该做的事。
你自己和你所有的一切,倘不拿出来贡献予人世,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
——莎士比亚
(二)理财是为了拥有更多的钱,为什么要捐出呢?
我们发现,很多人都以为“理财”是处理怎样攒钱和怎样赚钱,所以才有以上的问题。
金钱可以给人富足的生活,改善生活环境,在生命中可以享受到乐趣,为什么不是愈多愈好?又,我的钱是我辛辛苦苦赚取的,其他人并没有付出,为何我要捐给他们呢?
世界由不同种族不同阶层的人组成,当中有些人天生富裕,有些人天生贫困,有些人天生健全聪颖,有些人天生有残缺智障,有些人连照顾自己的能力也没有。世上的人起步点都不一样,然而,我们是同一个整体。要一同进步就要互相帮助,有能力的人应该多付出一点。
“施比受更有福?”明明是付出了,那得到的“福”在哪里呢?
其实,“福”在你“施”之前已经领受到了。你“施”的行动,已代表你是社会上有能力的一群,至少你是相对地在能力和财力上比受众好。能“施”已是一种“福”份。再者,“施”出愈多,你的世界便会愈大,我们都不喜欢看到别人困苦流离,能见到别人开心,自己便会开心,满足感亦会很大。
著名的汽车大王福特兄弟,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以流水式分部作业的汽车生产公司,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富豪。车厂老板亨利福特总结自己成为富豪的心得是:“钱财不能改变一个人,有钱反而会让人看到你的真面目。”
最困难的时候和有钱的时候,是对人性最真实的考验,也最容易让人发现你的真面目。在圣经故事提及过有钱人进天国是难的,钱财多了会令人容易变得自大,令人觉得自己掌握了一切、财大气粗、自以为是……当一切都放不了在眼内的时候,快乐和谦卑如何有位置进入心底里呢?
有钱人会选择捐钱,但捐钱既是一个好行为,亦可以是一种手段。
2005年6月,香港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席江素惠在《信报》以“冠名之累”发表了一则文章,指出香港著名富商李嘉诚先生捐出10亿给香港大学医学院后,不理学生及一些旧生的反对,高调坚持接受港大医学院以冠名为李嘉诚医学院作为回报一事。本来李先生对港大的捐助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江素惠写道:“然高调强硬的姿态,只反映了金钱万能的事实,外国人说的Money Talk即是其理,今后见到‘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难免总有几分商业气息了。”一桩捐款美事引起多方抨击,实在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一下。
我们无意猜测李先生的心意,但这件事让我们明白,如果捐钱为了“发财立品”,捐钱为了宣传自己,都失去了做善事的原来意义。做善事是不需要问回报的。
要做善事做得心里踏实,做得心安理得,必先让孩子明白刚才说明的、做善事应有的心态,不然,孩子捐钱给“儿童之家”,却时时期望“儿童之家”会给他什么好处,或是得到其他同辈的称赞,得不到便气馁沮丧的话,孩子便会缺乏继续行善的动力。
如果家长认为以上的道理太深奥,孩子在一时三刻难以领会的话,可以先培养孩子帮助别人和捐钱的习惯。在孩子实践的过程中,灌输给他“尽力赚(发挥自己的能力),尽力帮”的思想,并且在他遇到疑惑时,替他解难。到最后,他能懂多少就多少,至少他已用他的能力回馈了社会。
“Make all you can, save all you can, give all you can。”(尽你所能去做一切,奋力去拯救一切,努力奉献你的一切。)
——John Wes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