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清楚,有很多名师在课堂上教学,都有一种内隐的“魔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这种魔力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名师们极富感染力、充满艺术魅力的教学口语。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是诗,那么教学口语无疑是流动着的韵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是乐,那么教学口语无疑就是跳动着的音符。教学口语是教学语言的一个载体,也是教学语言的灵魂。作为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工具,教学口语的艺术魅力无疑会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
教学口语融入文化因素
吕叔湘先生曾经这样指出:“什么是语言,说是‘工具’。那什么又是工具,说是‘人们之间互相交流思想的工具’。但是不管是打开哪本语言的书籍,看到的都只是‘工具’,‘人们’却没有了。语音啊,语法啊,词汇啊,条分缕析,讲得挺多,可都讲的是这种工具的部件和结构,没有讲人们怎样使唤这种工具。”这至理名言,可谓是一面偌大的镜子,从中可以窥出教学的种种肌瘤,最明显的有:一是“为语言教学语言”,所教语言滞留在静态“工具”规范层面,而忽略了“人们怎样使唤这种工具”的言语实际行为。二是“就知识来讲述知识”,所教的知识成了一堆干瘪的概念,将知识载体的所有文化意蕴、丰腴内涵全都抽没了。
其实,教学并非单纯的语言“工具”的规范,它始终离不开“人们怎样使唤这种工具”,并以此为旨归。教学语言,除了要传递与教学有关的信息之外,语言本身对于学生的知识迁移、文化熏陶等几个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从严格意义上说,教学语言是密集型文化信息的载体,与日常交际中的语言理应有雅俗之别,也即是文化品位的区别。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教学语言,十分注重语言与社会文化的联系,教师在“使唤这种工具”时,适时、适量地导入或融入与该语言承载的文化因素,使自己的语言实践行为、过程和结果,从整体上渗透出一种秀雅之气,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以更好地浸染感化学生,培养他们的文化气质。每一位有造诣的教师,都在钻研、把握学科内容信息的同时,精心挑选输出内容信息的方式挑选,特别是输出信息的语言载体。
教学口语的整体提升
高品位的教学口语,其文化意蕴丰润可触,是身为人师们学识积蓄、品德修养以及深厚功底的外在表现。为了教学言语文化意蕴的整体提升,现撷取一些优秀教师的宝贵经验以供借鉴。
1.“标准”的职业口语
口语的规范是职业规范中的一部分,教师的口语规范为普通话。学校理应成为推广普通话——汉语最规范、最标准的有声语言的坚实阵地,讲台是“推普”的最佳舞台。这对广大教师的要求便是下一番真工夫,切实过好普通话这一关。
就目前口语情况而言,广大方言区的教师所说的“普通话”都可视为普通话口语的变体。在普通话的学习、磨砺中,先要以《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普通话三千常用词表》等为基本教材,练好普通话声、韵、调基本功。同时,有意识地学习、模仿广播电视、电影话剧、播音员、演员的普通话,将自己的口语端正,使自己的口语咬音准确,行腔舒缓,抑扬顿挫,轻重分明,和谐中听。
实践证明,说普通话要远比说方言更文雅和有教养,所以方言区的教师是否能操一口准确、清丽、柔和的普通话,可以成为衡量其文化程度、文明涵养、师德水准的一个标尺。从这个意义上说,能说“标准”的普通话,是教师职业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
2.接近书面语的精粹口语
口语活动是教师语言和思维的综合活动,是全身心的协同投入,是一个多种能力综合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的运用和思维的反应,往往在几分之一秒的瞬间完成,口语的强弱也集中体现在一个“快”字上,也就是通常说的“现想现说”“口若悬河”“对答如流”。由于口语交际运行“快速”,加之其问答充满着复杂的变化,便容不得人们像写写文章那样反复推敲、广泛搜寻修辞手段等等。所以,在口语的遣词造句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粗糙、芜杂、冗余、不连贯等瑕疵。这所有的语弊恰恰正是教学口语中的大忌,是对教材“文质兼美”典范之作的偏离。教学口语,在“庄重、正式、通常、脱略”四种口语风格中,显然归属于“正式”类:既有日常语的通俗平易、自然活脱的优点,又十分讲究得体、集中及匀称性、洗练性。它要大步走近书面语,即摄取书面语的严谨、精确、典雅,又有形象生动、创新活用等精华,常常散溢出冲鼻的“书卷气”。
3.贴紧生活的鲜活口语
现在正处于新旧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其显著特点和实际要求便是开放性和高效率。对于口语而言,在准确无误的前提之下,以最为简洁、明快、易懂的手段,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创构新词语的群体之中,青少年特别是都市中的青少年所创造的流行语最为引人注目。这个群体,包括数量庞大的中小学生在内。在新时期,面对富有创新求异精神的中小学生群体,教师的教学言语必定要贴紧社会发展实际,注意社会文化心理诸因素,以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地审视现实生活语言,既强调口语的规范,说成段成篇的、有条理且连贯呼应的话语,又正视、研究各种变异。对于词语来说,只要运用得体,没必要计较它本身的规范性。吕叔湘先生说:“有些新词新义是来去匆匆的过客,还是要就此定居下来,也难以预测。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意见是与其失之过严,毋宁失之于宽。”可见,课堂用语运用新词语的环境宜宽松、忌苛求。
4.应接趣雅的机智口语
在教学口语的过程之中,充满着复杂的变化。即便是在上课之前经过了周密的准备,也会有临场的变异、曲折,甚至“冲突”或者偶发的事件,打扰和干扰原来的教学计划。因此,权宜的处置,即言语的反馈检验和调整、修改,以致交际过程向着预定目标持续发展,是每位成熟的中小学教师所必备的教学机智。
5.饶有情味的幽默口语
教学呼唤幽默。为了加强教学的效果,教师的教学口语,不单单要追求科学性、准确性,还要追求其艺术性。大思想家罗素在《教育的目的》中说:“教育就是获得运用知识的艺术。”在这门艺术中,教学口语的“幽默情趣”,似为其中应有之义。
言语千古事,功夫寸心知。说到底,教学口语的文化品位就是教师学识和修养的品位。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在多大程度上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自己的财富,他就只能在这样大和这样多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培养和教育的影响,而且必然会产生这种影响。”因此,将教学口语的文化品位提高,一定要着眼于教师的学识、修养、整体素质、自身文化意蕴的提高。言如其人,人如其言,就是这个道理。
(伊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