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来自生活、事业、感情等方面的压力,使人容易产生某些不好的情感和不良的心理,而这种状态如果任其发展,后果就会不堪设想。我们该如何对待不好的情感与自私的心理呢?远离情感的误区。
当你生气、不耐烦、自私的时候,不要对抗,因为越对抗,这些不好的感觉就会越严重。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这些感情,这是人作为独立的个体的表现。
有一个人常常发脾气,稍有不如意就动起怒来。他仔细检讨原因,认为每次发怒都是由别人引起的。他为了能好好改变自己的修养,就一个人跑到深山隐居起来,天天在那里修心养性。有一天,他拿着陶罐要去河边打水,一不小心,把装满水的罐子弄倒了,水全倒了出来,他只好再去汲水,但是走到一半,又把水罐的水洒了一地,连续三次都是如此。他一气之下,把整个罐子摔碎在地上。他看着满地的碎片,自责不已地说:“我从前发怒,都以为是别人惹起的,现在只有我一个人,也能发这么大的脾气,可见它是从自己心中生出来的。”
当我们想要把错误归咎于他人时,往往发现自己才是问题的根源。返回内心世界,重新自我观照,当不好的情感被驯服时,才会迎来真正的平和。
人虽然有时候难免有自私的心理,但自私也有着好坏祸福之分,问题是怎样去看待它,应用它。例如,小学生时常有劳动服务,有的家长会“自私”地告诉小孩子别太认真,能溜就溜,甚至还主动编造理由向校方请假。久而久之,同学们都会认为其自私小气,进而排斥这位同学,造成小孩自幼即自卑孤僻的个性,同时也因为随便编借口的习惯,而养成偷懒的惰性,想想这对小孩日后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与此相反的是,有的家长“自私”地想借此教育孩子,不但要孩子努力认真,甚至要孩子主动准备工具与茶水,配合老师的工作,因而赢得了老师与同学的爱护与欢迎。这能使小孩自幼体会到合作的习惯,长大后自然到处被重视、受欢迎。
这就是广义的、理智的“自私”,它和狭隘的、无知的“自私”截然不同。前者能放眼未来而甘心付出努力,而后者则是只顾目前的小利而忽略了将来的发展。
事物有优劣之分,情感亦有好坏之别。不好的情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对它视若无物。当你学会了设法远离这些不好的情感时,你就超越了自己,离成功也为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