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学习方式的原则与标准
1.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人是教育最基本的着眼点,满足学生自身生活、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应该把学生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来培养,而不是把他们当作社会的被动客体来塑造。因此教育活动过程的主体性应该是教师主体引导学生主体依据教育规律进行学习、认识与实践,以获得发展的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方向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教育者,就是要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学生才能学会学习,才能有效地学习。
2.目标问题化原则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靠自己的智慧去寻求答案。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能有多种解题的设想,同时,还要让学生回顾解题的具体过程,搞清楚自己是循着什么思路解出问题的。不仅要回答问题,而且要提出问题,还要发展问题。当学生解答完某一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原问题的某一部分变化一下,编写出与原问题相关而又有所区别的发展问题,并加以解答。教师不要告诉学生怎样去编,而只让学生独立思考,允许他们编出不同的发展问题,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评价。当学生解出这些共同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考虑和找出在解答原问题和发展问题时从各题的关系中学到了什么,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3.整体发展性原则
这是指教师要把学生的成长发展看成是一个生命整体的成长发展,这个整体有一种内在的和谐性,它表现为能力的多样统一性、身心生长的有序性。而人的非整体性的发展,其最直接的不良后果就是导致创新能力的呆滞,更有可能造成一种人格的不健全。
4.民主个性化原则
这是指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要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民主的教育环境是挖掘中小学生创新潜能的最重要的客观环境。
5.激励进取性原则
这是指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选择新途径、新方法处理问题,要善于使用夸奖的言辞、友好的微笑和热情的鼓励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经常处于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
二、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过多地运用了“接受性学习”,几乎是“接受性学习”一统天下,导致了学生不会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面对众多的学习方式,又该如何选择呢?我们认为应该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根据学习方式选择的标准和原则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可以考虑以下学习方式:
1.自主合作学习
自主合作学习就是对学生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合作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统一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使其在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螺旋动态变化中逐步增强自我教育,使学生在发展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其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能自尊自信,能独创性地学习,能自我调控,能自学自理,能主动参与,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2.自主探究学习
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时,极少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一般靠自己独立完成的学习过程。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时,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确定探究的对象,设计探究程序,搜集所需数据,检验假设,直到最后作出结论。简言之,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经过各种探究活动独立地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究时,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给学生提供所需的资料,起着活动的辅助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自主探究学习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好地发挥创造性的机会,因此,当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从事一定的探究学习并知道如何着手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获得某门学科的相应知识后,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事自主探究。
3.合作探究学习
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培养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中应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注重能力的培养。同时,这种学习方式一般还应把握以下要点:第一,表达是开展主体合作探究的前提;第二,倾听会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第三,讨论会使合作探究活动更加完善。在合作探究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热烈交流,将是学生探究活动中优良的润滑剂,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传递知识、获取知识。
4.自主创新学习
自主创新学习是相对于“被动接受性学习”而言的,指个体在自我需要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新能力,解决新问题的学习过程。自主创新教学着眼于促进和发展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及教学评价。在学科教学中,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自主创新性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及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学习潜能,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性人格的形成。
5.自主体验学习
自主体验学习关注的是学生体验到了什么,发现了怎样的问题,从而积极地寻求问题的疑点和难点。老师在课堂中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产生主动尝试体验的欲望。只有亲身经历、亲自体验才能感受到运动的乐趣,才能有常常的反思体会,才能大胆想象,不断创造新的学习方法。开展自主体验学习,能很好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建立起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观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节,主要介绍了“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要求学生能分析其农业区位因素,说明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在反复钻研教材内容,充分研究了学生的情况之后,我对“季风水田农业”部分做了如下设计:
第一步,课堂延伸,增加体验。课前布置学生在网上查找水稻种植的相关资料或向长辈询问水稻种植的生产过程,去市场调查大米的产地。
第二步,步步设问,搭架攀梯。提问学生“本地人喜食的粮食是什么?”引出水稻,(同时多媒体展示图片“一望无际的水稻田”);“本地市场的大米主要产自哪里?”引出海南能够种植水稻,引用几条水稻农谚,如广东农谚“清明谷雨时,插田莫迟疑”,四川农谚“立夏小满正栽秧”,江苏农谚“立夏浸种,芒种栽秧”;问“为什么这三省的水稻插秧时间会不一样?”“海南水稻插秧时间又在什么时候呢?”引出各地气温条件的不同对水稻种植的影响。“水稻的生产还需要哪些自然条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你认为水稻的种植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想象、回忆,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有一个表层的、感性的认识。
第三步,读图分析,训练能力。(多媒体演示)四幅地图,分别为“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亚洲气候类型分布”“亚洲人口分布”“亚洲地形分布”,让学生进一步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在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读图分析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到黑板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分析,去掉那些不着边际的,最后得出结果。读图识图能力是地理学科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对于学生自己得出的任何结论,我们都要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最好交给学生自己去做。二是学生的答案有可能离我们的要求较远,此时千万不能着急,尽可能设计一些合理的问题去引导,切忌一着急自己把答案说出来,这样会挫伤学生进行探究的积极性。三是要提醒学生尽量使用比较规范的地理学科语言,不可太口语化。这样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交流中,学生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中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同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拟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以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四步,阅读思考,拓展思维。多媒体展示三段资料,分别为“我国水稻种植的历史”“我国南方居民的饮食习性”“我国人口与耕地对比表”,在第二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具有直观、形象、典型等特点,利于学生感知认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加深对抽象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由于涉及面扩大了,掌握并超越了课本知识,知识面大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资料分析能力也就提高了。
第五步,组织归纳,把握重点。由学生小结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避免出现课上热热闹闹,学生课后心中空空荡荡的情况。
第六步,学以致用,内化知识。我把课本48页的“活动”改成“以海南岛为例,说明应该寻找哪些资料,解释海南岛水稻产区形成的原因”,要求学生列出能够解释上述原因的资料清单,然后,多媒体展示海南岛的地形、气温、降水、土地等自然区位因素的相关资料,由学生运用上述和自己补充的资料说明问题。联系乡土地理,更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第七步,自学课文,提升思维。学生自主学习季风水田的水稻种植业的特点,要求学生重点分析各个特点的形成原因,发现各特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做,不是为了简单地让学生记住几个现成的特点,而是意在让学生通过分析,关注规律形成的过程,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
分析:本节课的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二是自主探究,提高能力。突出的是针对探究学习要求,学习内容有适当的阶梯性,老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当地学生一般对水稻种植没有体验,如果让学生直接进入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的分析,阶梯太大,会给学生学习造成过大的障碍。在这堂课中,老师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翅膀,让学生的脑、手都动起来,让学生的情感、思维活跃起来,从而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是主角,是探索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学生能自主探究是探究教学的最高境界,学生由“他主学习”到“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品质的飞跃,学生不待老师教而能自学是最成功的教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教学应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取知识的,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态度,把让学生学会学习作为主要目标。
(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