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尼克搭乘一辆出租车在这个城市游览。车子经过一个破破烂烂的街区,所见几乎都是一堆堆的垃圾。尼克摇下车窗,想多停留一会儿,好看清楚这只有在电视上才能见到的悲惨场景,但扑鼻而来的臭气让他不得不赶紧离开。在经过一处情况略好点的路段时,他发现不远处有一座垃圾堆成的小山,一名衣衫褴褛的妇女带着两个孩子,在苍蝇飞舞的垃圾里翻寻着什么,口里嚼着刚刚找到的食物。
这名可怜的妇女和她孩子的形象让尼克生出一种莫名的无助情绪。“‘个人的善举’,听上去多么高贵、多么动听!可是,在眼前这一家三口的命运面前,这样的字眼又是多么苍白无力……”尼克在车里一边看着车外,一边这样想着,愈加感到头天晚上那名演讲者所说的话荒诞可笑。
18个月以后,尼克重返这个城市。在家乡舒适环境中度过一年半的逍遥日子后,他几乎完全忘记了那名妇女和她的孩子。只是在出租车路过同一个地点的时候,他才猛然记起那可怜的一家三口。眼前的这块场地依稀就是他当初见到过的,但看上去比以前干净了一些。
尼克告诉出租车司机,18个月前他在这里看见一名妇女和她的两个孩子在垃圾里找东西吃。“哦,你说的是依布·拉妮。”司机回答。
于是,尼克向这位司机打探她现在的境况。
“我领你去看看。”
车在堆积如山的废弃纸盒和旧报纸之间穿行了一段路,然后停在一间小木屋旁边,屋子后面堆满了空瓶子和生锈的铁罐。
“这就是她平时住的地方?”尼克犹豫不决地走出车子,问道。“不,”司机笑着说,“那是她的办公室。她另外有一套房子,就在她孩子所在学校的附近。”
“办公室?”尼克非常惊讶,“我以为她穷得没东西吃,才在垃圾堆里找食物。”
“那是以前。有一个外国人指点她捡废品卖给回收公司。他还带人来跟她见面,让她熟悉他们想要的东西。这些事我一清二楚,因为那个外国人头一次看到依布·拉妮在垃圾堆里找东西的时候,正好在我的车子里……瞧,他们在那儿。”
顺着司机手指的方向望去,尼克顿时愣住了。不远处站着的正是他在一年半前见过的那名妇女。只不过,如今她穿着考究,洋溢着一种优雅的自信——完全是另外一个人了。而站在她的旁边、穿一件脏兮兮的外套、手里拎着一只塞满旧报纸的废品袋的不是别人,正是那名他曾以为装腔作势的演讲者!
一时间,尼克为自己感到深深的惭愧,甚至无颜打搅他们,匆匆地离开了。
此后,尼克在这个国家一呆就是七年。这七年当中,作为志愿者,尼克时刻铭记着那位演讲者的教诲,并且一直身体力行。他不敢揣测自己小小的善举会改变多少人的命运,但他确信自己已被改变了很多,至少他再也不会认为“个人的善举”是荒唐可笑的话了。
善举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表达方法,是一种本能,又是一种美德。当心灵被触动时,善举就被激发了出来。不要因自认为力量微薄就放弃善举,因为善举的意义在于心中的善良和爱,而不在于善举本身的大或小、多或少。
竞争的意外结局
杰夫是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他和外婆在一间低矮的房屋里相依为命,靠每月定时发放的政府救济金生活。
当伙伴们在梦想能去迪斯尼乐园玩一次的时候,早熟的杰夫已经有了比他们更远大的理想:将来一定要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永远离开这个地方!
杰夫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大学毕业后,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一家报社的摄影记者。他终于走出了贫民窟,这一年他23岁。
同时被报社录取试用的还有一个叫本杰明的年轻人,他也是摄影记者,两个刚踏入社会的小伙子很快有了竞争意识。主编严肃地坐在他们面前,说:“我必须慎重地提醒你们,三个月的试用期很快就会过去,你们将有一个人被淘汰。能否保住这个职位,就看你们的努力了。”
杰夫和本杰明对视了一眼,两人目光中都充满了敌意。然而,他们的经验太少,求胜心又太强,转眼两个多月过去了,两人依然是个平手。
眼下正有一个好机会,一个主题为“关注被社会遗忘的少年”的摄影大赛正在举行,如果谁能拿出一幅惊世骇俗、激荡人心的好作品出来,并且获得大奖的话,毫无疑问将在报社扎下根来。
杰夫一直冥思苦想,希望找到一个好的拍摄素材,他忽然想到了自己曾经生长过的贫民窟。那里的很多少年,由于没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不能像普通孩子那样健康地成长,很多人选择了盗窃、打架,甚至吸毒,以此来耗费自己的生命,他们被称为“社会的毒瘤”,为大多数人所唾弃。
一个叫凯恩的吸毒少年引起了杰夫的注意。他大概十四五岁的样子,脸色泛青,目光呆滞,手臂上满是针眼,身体如同纸片一样脆弱。他白天浑浑噩噩地躺在一个废弃的仓库里吸毒,晚上就出去盗窃以获得吸毒的资金。
杰夫跟踪他到第五天的时候,看见了惨不忍睹的一幕:凯恩的毒瘾犯了。由于没有钱买毒品,他在地上翻滚着,号叫着,抓咬着自己的身体……过了很久,凯恩的神智好像清醒了一点儿,他踉踉跄跄地爬上了旁边一栋四层楼的老房子。难道凯恩要自杀?杰夫的心中充满着疑惑,他毫不犹豫地跟了上去,躲在一个角落静静地观察着,同时调好焦距,对准了那个少年。
杰夫知道,如果他能拍到吸毒少年飞身坠楼的那一瞬间,将会成就一幅绝好的作品:一个贫民窟长大的少年,没有亲人的呵护,没有社会的关怀,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他是被社会遗忘的弃儿,他在自我放逐中选择了吸毒来麻痹自己,最终走投无路,将年轻的生命交付于蓝天。每个看到这幅作品的人,都必然会产生心灵的震撼。
杰夫的嘴角漾起一丝狡黠的微笑,他似乎看到了自己在与本杰明的决定去留的战役中取得了胜利。“我不是义工,只是记者,我的职责就是忠实地记录每一个事件,其他的都与我无关。”他这样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可是,杰夫心里也响起了另外一个声音:“他要是真的跳下去了怎么办?他这样年轻,应该还有美好的未来啊!”
正在杰夫摇摆不定时,他吃惊地发现,对手本杰明竟然拿着照相机站在了天台的另一边。“这个卑鄙的家伙,他一定是知道我有好的拍摄题材,唯恐我拍了比他好的作品,才跟踪我来这儿的。”
杰夫握紧了拳头,心中再次升腾起争斗的冲动:“我的距离比他近,角度也比他好,只要我抓拍的瞬间比他到位,这个职位还是我的。我一定要赢!”
凯恩正一步步走向天台的边缘。杰夫从侧面看见,凯恩的眼神充满了悲伤和绝望。忽然,一行浑浊的眼泪从凯恩的眼中落下。不知怎的,这使杰夫忽然想起了自己年少时,在贫民窟感叹命运不公而流下的眼泪,他很能理解那种痛苦和无助,他们都是被主流社会抛弃的孩子,如果这时没人给他信心和鼓励,他是很容易对人生产生厌倦的。
想到这里,杰夫抛下照相机,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紧紧地抓住已经下落的凯恩的衣角,半个身子几乎要跟着坠下……他终于拉住了这个轻生的少年。围观的人群纷纷为这惊险的一幕松了一口气。救护车呼啸而来,带走了凯恩。
这次肯定是本杰明拔了头筹,杰夫在从医院回来的路上黯然地想着,自己可能要失去这个职位了。但是想到那个孩子可能从此远离毒品,被社会关怀,他又觉得很轻松。回到报社,他遇见了本杰明,便故作热情地说:“嘿,伙计,恭喜你!这次是你留下来了!”
“可我什么也没拍下来啊!”本杰明望着杰夫吃惊的样子,笑着耸了耸肩,“在你冲向那个少年的一刹那,我就知道你比我强了。你为了把那个少年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自动放弃了这次绝好的机会。我输得心服口服,我愿意自动放弃这个职位。”
“嘿,本杰明!”主编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了他们身后,他兴奋地拍着本杰明的肩膀说,“警察局打来电话要我转告对你的谢意。原来第一时间打电话去叫救护车,还通知警察局的人是你啊。这次我们报社名声大振,出了两位救人英雄,并且掌握了第一手现场材料,这都是你们的功劳!希望你们两个人同心协力,一起为报社的发展而努力!”
两个竞争对手相视一笑,击掌庆祝。他们的同事们也为这个意外的结局而鼓掌。
在利益和良知之间,我们该怎样选择?毫无疑问,我们必须选择良知,为什么?因为在良知面前,任何其他事物都显得无足轻重!善良的人永远不会让利益蒙蔽自己的双眼而泯灭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