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不仅会持家理财,心思细致,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在乎亲情,同时还是一个工作极具责任感、肯吃苦的女性。女儿先后干过护士、物业管理、办公室等工作。
记得十多年前,物业管理还是一个新的行业,工作杂,少规律,辛苦劳累,加之我们的家离她工作的单位又远,她一个20多岁的女孩子,要为单位在市场上采购空调、桌椅及其他用品,其辛苦是可想而知的。那段时间,她脸上的光华渐渐减退,憔悴色悄悄爬上脸颊,即使这样,她也毫无怨言,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干好这项工作。后来,公司又让她去管理房产。在不长的时间里将单位的房产理顺理清,经过几年的努力,这项工作干得也很有起色。现如今,她在单位总经理工作部,一如既往地干好本职工作。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文化层次,她先后又忙里偷闲地边工作、边学习,读完了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本科的全部学科,不仅拿到了文凭,还拿到了学位。说起来她真是不易。
说这些,真像是给女儿评功摆好,但这些都是女儿生命中散发的芬芳与美丽,不由得使人欣赏、赞美,特别是对家庭,对亲情的那份在意、牵挂、惦念,让人久久地感动。
萍儿
萍儿是我最小的侄女,现在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侄女婿工作积极努力,对家庭责任心强,对萍儿关心体贴。两岁的女儿瑞瑞活泼可爱、健康成长。
几年来,就有想为小侄女萍儿写点什么的想法,但一直未能落笔。昨天收到她从青海寄来的信,思绪飘飞到了十三年前。
记得那是1995年的2月19日,是我领萍儿出来打工的日子,当时她只有16岁。一个刚从农村出来的女孩,初来省城,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新奇。对工作,怯怯的;对人,小心翼翼的;对事,懵懵懂懂的。刚带她出来,正好是早春二月,我利用每周的休息日带她到省城各个地方走走,看看,让她熟悉省城的生活环境、风土人情、人们的生存状态……看到早春的迎春花金灿灿地绽放,她跑过去闻闻,问我是什么花;看到如珠聚拢、红艳艳的榆叶梅花蕾,不忍离去;看到梧桐、杨槐、垂柳,惊呼这是什么树,这么好看!把小姑娘那种爱花、爱草的性情表露无遗,把刚到省城的新奇、兴奋尽情释放,好似换了一个人。这又让我想起她上小学时的情景。
每年的寒暑假,我都要从省城回农村老家去看望母亲,萍儿是侄女、侄子们中间最怕我的一个,总是远远地偷偷地望着我。当我们眼睛对视的一瞬间,她便迅速逃离,在一个能藏身的角落探出头来偷偷地看着我,一旦叫她过来,便逃得无影无踪。主要是怕我问她的学习成绩。当我住几天离开家时,她仍远远地、躲躲藏藏地跟在我身后,目送着我上车、离开。我不知道她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我后来就特别生气,觉得这个侄女怎么不跟我亲,像陌生人一样。再回家时,我就假装生气,不理她,有时甚至故意不用正眼看她。
当她上中学懂事的时候,母亲年事已高,我总希望侄女们中有一个能陪奶奶,给奶奶端茶送水,形影不离的人。当时大侄女已经出嫁,这件事就落到萍儿身上。以后我再回家看望母亲时,萍儿就给我端茶送水做饭,有时还去街上买些水果、鸡蛋等做给我吃,我心里感觉无比温暖,无比亲切,感叹萍儿一下子长大了,懂事了。再离开母亲回省城时,要把萍儿叫到身边,叮嘱她好好照顾奶奶之类的话,并承诺如果把奶奶照顾得好,以后就带她去省城,在省城找份工作,跟在姑姑身边。萍儿还真是不错,尽心尽意地照顾奶奶。每次回家看望母亲时,问母亲的第一句是:“萍儿对您好吗?照顾得怎么样?”母亲高兴地告诉我:“这孩子不错,步你的后尘,顶你的角。”我心里暖暖的、亲亲的,心想,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把萍儿带出去,给孩子不同的前途命运、不同的人生。
我们是搞水电的,沿江河迁徙,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这里干两年,那里住三年,对萍儿的承诺一直未能兑现,眼看着萍儿已经长大,农村的孩子考学无望,而萍儿也眼巴巴地希望我早点带她离开农村。机会终于来了。1995年元月初,我由云贵高原的水电局调回黄土高原家乡省城的水电局工作,春节回家看母亲时,就把萍儿带到省城兰州,找了一份打工的工作。虽然一个月只有160元的工资,但她已经兴奋异常,满足无比。
我想既然把她带出农村,就要对她负责,改变她的命运。我就不停地、填鸭式地、不厌其烦地给她讲女性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四自”精神,希望“四自”精神在她身上扎根,希望她明白我的心意,真担心她出点什么事,因为当时正是改革开放轰轰烈烈之时,社会上诱惑多,招聘广告满大街都有,生意人遍地都是,怕她禁不住诱惑,分不清好坏、上当受骗……
领萍儿到省城打工不满一年,丈夫又调北京工作,我想我将来肯定是要离开兰州去北京工作的,应该培养萍儿的自立能力,让她在我离开她时不至于无法面对自己,不能应付发生在身边的琐事,甚至不会生活。我便硬着心让她去和一块的打工妹买饭吃,并告诉她如果自己想做饭吃,我提供一应的灶具。萍儿哭了,觉得我不管她了,不要她了……
萍儿先后做过服务员,自己开过理发店。经过几年在社会上的摔打,人也长大了,慢慢成熟了,对社会、对人生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就在此时,我要离开黄土高原去北京工作。我虽放心不下她,但也无奈,只好叮嘱再三,让她记得我的话,把握好自己。当时,萍儿已经20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少女,那是一种不能言传、只能意会的担心与无奈。最后横下一条心:听天由命吧!
离开省城兰州赴北京那天,萍儿一路流着泪,送我到火车站,我也牵肠挂肚地离开了她。
好在离开萍儿不到一年,我原来的单位招工,萍儿就被招工到青海工地去了。
说来萍儿的运气还真不错。去青海后,就分到工程项目点上,她们的项目经理就让她搞办公室工作,后来又送她去学习电脑、培训会计。萍儿本人也比较争气,经过努力学习,电脑的操作运用基本掌握,还拿到了电算会计和会计资格证,在项目点上能胜任工作。后来在工地又谈对象结了婚。
至此,萍儿已完成了她打工妹的历史任务。
现在的萍儿,今非昔比,懂得珍惜现在的工作和生活了。用她信中的话说,她现在的生活是:“粉丝当作鱼翅吃,土豆当作鲍鱼品。”当年怕我的萍儿现在已是一名职工、家庭主妇和孩子的母亲了。感谢生活让萍儿长大、懂事,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心灵的慰藉
早就想写篇东西,为我曾经教过的学生强子,也为我自己心灵得到的慰藉,但一提起笔,又无从写起,可以说这篇东西在我心里已经酝酿了好几个月了。今天突然有所悟,觉得可以用“心灵的慰藉”为题来写这篇东西,顿感这个题目是再贴切不过了。
事情还得从20年前写起。1987年春,我从青海龙羊峡电站返回刘家峡电站。
强子是我返回刘家峡后教的高一学生。引起我对他的关注是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记得一天前,我们教室的水管漏水,教室地面积了近二寸深的水。大约是8点左右,我看到强子一个人在扫教室地上的水,他一个人干了大约两个多小时,累得满头大汗,他还是不停地干。要知道他的腿脚不便,是小儿麻痹症。当时我心里非常感动,劝他回家休息,星期一和同学们一块干。
当时,我既是他们的班主任,又给他们上语文课,强子经常写些小短文让我给他改,他的好学精神又引起了我默默的关注,我认真地给他批改小短文,也一丝不苟地写评语,这样就与他的感情距离拉近了。
上世纪90年代我调往贵州水电局,他还约了几个同学特意到火车站送我。
后来听说那年高考,他的数学是全省第一名,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兰州大学。
强子参加工作后我们电话联系过几次。后来我调到兰州他又去家里看望我,我非常感谢他,也珍惜我们的这份师生情。
1998年我随丈夫调到北京工作,又和强子联系上了,他来我北京的家看我。那次我们聊了很多,他真诚的话语仍在我耳边响起:“老师,您知道吗?我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在您带我们语文课时培养起来的。原来我对语文一点也不感兴趣。”
他给我讲了一件事。上初一那年他从农村学校转到工程局子弟学校,当时因他患有小儿麻痹,腿脚不便,说话又带着浓重的乡音,有的老师不愿要他;正在难堪无助时,一位魏姓老师让他上她的班里去,他记着魏老师的情,不论什么时候回家探亲,必定要去看望魏老师,觉得魏老师太好了。我感慨魏老师对他当年幼小心灵的慰藉,他竟铭刻在心。他还给我讲了他不愿学习语文的原因,那是他刚从农村学校转到刘家峡子弟中学时,乡音太重,对“肯定”的“肯”字总读成“孔”,当时的语文老师不但没有给他纠正,还羞辱了他,从此他不再学习语文。我又感慨一个为人师表的老师,他的言行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啊!
他还告诉我,他的腿先后做过七次手术,我又钦佩他坚强的毅力。
我先后从教二十五年,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也有很多学生经常来看我,但最使我感动的还是强子,他毕竟腿脚不便,我教他们的时间不算长,他还记着我,并不时地来看望我,给我心灵莫大的慰藉。
现在强子是一个公司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主管。我祝愿他在计算机技术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书信年代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正是我们国家国民经济恢复、建设和发展的黄金时期。不少新建的工厂开工、招工。记得那是1957年的早春,小学毕业不到一年的哥哥被招工去了甘肃玉门油矿当工人。从那时开始,我就给哥哥写信,给母亲读哥哥的回信。当时我是4年级的小学生。母亲口述,我写信的情景,我和母亲盼哥哥回信的心情,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写信,只是向哥哥讲讲家里的情况,三五句即可。盼哥哥的信,知道哥哥平安就好。
1965年,我离家去省城读书,之后又参加了工作,也开始了恋爱。那时写信、写情书,似乎在进行文学创作。写信时,思考如何把自己读书的学校环境、学习生活、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学习成绩、对家人的想念等比较真实客观地告诉他们,让他们不要牵挂、惦念。写情书时,考虑如何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充分,把思念之情表达深切,把工作、生活表达得轻松愉快,当然还少不了把自己在工作上的进步、思想上的收获表述一番,以达到深层的沟通和交流。给同学和朋友写信,表达自己的友情,工作情况,人际关系甚至相互关心的心中秘密,寻找生活中的倾诉者和倾听对象,同时也达到加深同学、朋友间的友情。刚参加工作时,一周能收到两封信。那种读信的感受、回信的急切、盼信的心情,真是一种既复杂的心绪,又是一种甜蜜的享受。至今回味还能品出当年的滋味。
那种信件的往来,是亲人间的牵挂,朋友间的惦念,恋人间的深切思念。其实,亲人间的牵挂,同学间的友情,恋人间的思念,是人世间最美的感情,是一种幸福,一种享受,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深深惦念,它凝结着亲情、友情、爱情,它能使你产生力量,扬起生活的风帆。也只有书信,能充分表达牵挂、惦念、思念之情。不知在哪篇文章中读过这样一段话:信件的基本功能是传递信息,作为传递信息的信件,当传递的是男女两人间的感情时就叫做情书,当人们把信息传递给别人,也想把感情传递给别人时,就进入了文学创作的时代。信件和情书的传递,是人类的乡村时代,是文学的黄金时代,更是爱情的纯真时代。
像我们这代人,正是经历了人类的乡村时代、文学的黄金时代、爱情的纯真时代。
人类进入了都市化时代、信息时代和网络化时代,人与人之间没有了空间距离,也没有了时间距离,甚至没有了年龄距离,有什么事,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个电子邮件,简单直白,可谓便捷,可谓快速,但却无法充分表达亲情间的牵挂,朋友间的友情,恋人间的深切思念,找不到倾诉的人,更找不到倾听的对象。
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在物质空前丰富的今天,自己的感情变得苍白而无味,竟然没有人写情书,甚至连信件都稀缺,写信成了落后愚昧的代名词,因而人们感到寂寞、压抑,找不到排遣的手段、释放的地方……
我怀念人类的乡村时代、文学的黄金时代、爱情的纯真时代。怀念书信往来的年代。
生日
明天就是自己60岁的生日。今夜竟有些失眠。俗话说自己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生日这一天应该纪念母亲。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5年多了,5年来很少为母亲写点什么。
母亲刚去世时,总希望她老人家来到我的梦中。可是一年年过去了,总也没有梦到过母亲。去年的一天夜晚,母亲终于走进了我的梦中,竟然是我儿时除夕夜的场景:傍晚时分,母亲为我们做好了年夜饭,正在给菩萨烧香,我和哥哥在院子里放炮。那是上世纪50年代时的一个除夕夜。我大声喊着妈妈,被惊醒了。没有泪水,只有儿时的甜蜜。
1990年,我随丈夫去了西南边陲小镇鸭池河,当时是水电九局的所在地,东风水电站就建在这条河上。可能是离家乡太远、离母亲太远,思乡思亲太切,竟在不知不觉中为母亲写了一些东西,如《最恋是殷殷母爱》、《儿时的除夕夜》、《寻找母亲的年轻》等。这些都是写母亲的勤劳、吃苦、坚韧和她为我们付出的一切。现在读起来都倍感亲切,想来那都是思亲、思乡之作。
母亲离开的5年多,故乡似乎遥远了,现在才悟出故乡就是母亲住的地方。
我们那里的乡俗好像不过生日,至少我们家没有给谁做过生日。
工作以后也没有为谁做过生日。只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经济条件好了,偶尔也过生日。印象比较深的一次生日是1993年年底的一次。那时女儿已经结婚,是她给我过的生日,有生日蛋糕,一家人围着火锅过的生日。女儿还给我点了一首《烛光里的妈妈》的歌曲。当我听到电视中女儿为我的生日点的歌曲,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滚烫的热泪。那种感动、那种情景至今想起还有些热泪涟涟。
今年我想为自己过60岁生日。这种想法源于给自己一点关爱,给自己一点快乐,另外想借此和朋友们聚聚,为生活增添情趣、增添色彩,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
60岁是进入老年的象征。为自己过生日是希望今后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身体更加健康,心情更加愉快,更加关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