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绩效管理体系得到有效执行
绩效管理制度颁布之后,执行是个问题。
直线管理者通常会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拒绝执行绩效管理制度。因为,在他们看来,那是额外增加的工作负担,自己本来工作就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去做那些工作。
如果人力资源部把制度发下去之后就不再关心它,不管不问,那么绩效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只是个时间的问题。
鉴于此,人力资源部必须在新的方案推行之后,跟踪设计一套监控措施。用必要的手段去检查、督促直线经理更好地执行,使最新的绩效管理体系始终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我把这一套监控措施称为“绩效管理审计”。
一、绩效管理审计的内容和标准
在具体操作上面,可以成立由总经理直接领导的,由人力资源部经理、绩效主管、各分管副总经理组成的绩效管理审计委员会。绩效管理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按照绩效管理的流程,对各部门经理在绩效管理工作中所担负的职责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提供绩效管理审计报告,向总经理汇报并对各部门经理进行反馈,表扬优点,指出不足,保证绩效管理体系始终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即使出现偏离,也要及时作出调整,使之重新回到预定“轨道”。
1、审计的内容
绩效管理审计的内容主要按企业员工绩效管理制度规定的直线经理的职责进行。依据制度规定,直线经理的绩效管理职责主要有以下9条:
(1)制定员工的职位说明书;
(2)制定员工的关键绩效指标;
(3)与员工保持持续不断的绩效沟通,并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绩效辅导;
(4)建立员工绩效档案;
(5)考核员工的绩效表现;
(6)将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
(7)将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到员工的晋升、培训、薪酬调整等人事决策上;
(8)对员工进行绩效满意度调查;
(9)帮助员工制订绩效改进计划。
2、审计的标准
审计标准主要考察直线经理是否按照制度规定的标准和时间严格执行。
二、审计时间与审计结果的运用
审计周期和绩效周期一样。由于公司员工绩效管理制度规定的绩效周期为一个季度,那么审计周期也是一个季度为一个周期,具体时间按照绩效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执行。
审计结果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A=优秀(8~9分),B=良好(7~8分),C=合格(5、4~7分),D=不合格(5、4分)。绩效管理审计结果将与部门经理的晋升、培训、工资分配等人事决策挂钩,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实际上,绩效管理审计也就是对绩效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的一个考核,是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过程的一个过渡。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帮助直线经理更好地履行各自的职责,更好地执行绩效管理制度,使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得到持续的改进和提高,真正成为对企业经营和管理有帮助的方法和工具。
当直线经理都全面系统地掌握了绩效管理的技巧,都愿意把它视为工作的需要而不是负担的时候,绩效管理审计就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