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①丙辰朔,……次赤冈②,夜有声如雷,起于御幄,大星复陨于旗鼓前。乙丑,济黎阳渡③,顾谓侍臣曰:“朕此行④有三失:纵兵掠刍粟,一也;括民私财,二也;不遽遣诸节度使⑤还镇,三也。”皇太弟⑥遣使问军前事,上报曰:“初以兵二十万降杜重威、张彦泽,下镇州⑦。及入汴⑧,视其官属具员者省之,当其才者任之。司属虽存,官吏废堕,犹雏飞之后,徒有空巢。久经离乱,一至于此。所在盗贼屯结,土功⑨不息,饣鬼饷非时,民不堪命。河东⑩尚未归命,西路酋帅亦相党附,夙夜以思,制之之术,惟推心庶僚、和协军情、抚绥百姓三者而已。……”
《辽史·太宗本纪》
【注释】
①四月:此指辽太宗大同元年(公元947年)四月。
②赤冈:地名。
③黎阳渡:渡口名,在今河南省浚县境内。
④朕此行:指率兵攻打后晋之事。公元947年,辽太宗率兵攻破汴梁城,大败后晋兵。
⑤节度使:官名,掌管数州军政事务,权限很大。
⑥皇太弟:指辽太宗之弟李胡,曾被封为寿昌皇太弟兼天下兵马大元帅。
⑦镇州:州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土拉河以西。
⑧汴:今河南省开封。
⑨土功:即今所谓土木工程。
⑩河东:今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地区。
酋帅:部族首领。
【译文】
夏季四月丙辰初一日,……辽太宗率军驻扎于赤冈,晚上有像雷一样的声音,从太宗的帷帐中响起,并有一颗大星又降落在旗鼓跟前。乙丑日,渡过黎阳渡,太宗对侍从大臣说:“我这次出兵有三大过失:放纵士兵抢劫粮草,是其一;搜刮百姓私有财物,是其二;没有迅速派各地节度使返回镇守之地,是其三。”太宗之弟李胡派使者请示军事方面的事情,太宗回答说:“当初,我用20万的兵力败降了后晋杜重威、张颜泽的军队,占据了镇州。进入汴京后,我发现后晋归降的官僚中有不称职的,就予以裁减,根据他们的才能加以使用。后晋的官僚机构虽然存在,但官吏腐朽堕落,就像雏鸟飞走以后,只剩下空巢。这是因为久经战乱,才造成了这种局势。后晋所在的中原地区,盗贼屯集,土木工程不断,粮饷供应又不及时,老百姓无法生活。河东地区还没有归顺,西路的一些部落首领又相互勾结、联合,我日夜思考,认为控制中原之地的办法,只有推心置腹地对待投降来的众官僚,团结协调各地军事力量,安抚老百姓这三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