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火车南下或北上时,最刺激你神经的风景是什么?以往问乘客这一问题时,回答从青山绿水到落日孤烟,千奇百怪,见仁见智。而如今,答案却出人意料地相似—甚至几岁的孩童都会回答你:铁道两边的塑料餐盒和废塑料袋,真恶心!当你眼看着公园里的小麋鹿因胃里充满着塑料袋而悲惨地死去的时候,你会做怎样的感想?
1909年美国化学家贝克兰发明合成塑料时,人类是怎样的狂喜!而今天,人们在享受塑料制品所带来的方便生活的同时,却不禁被其衍生出的“白色污染”问题深深地烦扰。可以这样说,现代人类对塑料包装物已经到了“难分难舍,爱恨交加”的地步。一方面,塑料包装物因其能适应现代化生活节奏,方便、轻巧又便于携带和存放,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其产量和使用量在逐年上升。另一方面,许多塑料制品使用后被人们弃置于环境,它们数月乃至上百年不腐烂、不降解,且重量轻、体积大、数量多,或随风飘舞,或挂于树梢,或充塞于河道,或积存于土壤中,使之像恶魔一样对人类的环境及生存造成影响。
其实,“白色污染”一词并不是专指白色塑料。该词的来源应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农用地膜大量使用后不能及时回收而残留于农出地头及挂于树梢等处产生的一种视觉上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此后,“白色污染”一词就广为流传。目前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泛指经一次性使用后未经合理的收集和处理而造成环境污染的所有塑料废弃物,主要包括农用薄膜、塑料包装袋(如购物袋、食品袋、垃圾袋)及一次性快餐具等。那么,塑料制品到底有哪些危害性呢?其一是危害人类健康。科学研究表明,长期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会损害人体肝脏及肾脏,还有可能干扰人体内分泌,造成生育能力下降以及男性的雌化现象。“禁白”专家一语惊人:发泡餐具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经过专家最新研究发现,发泡塑料在高温下还会产生16种有毒物质,由于人们习惯于热饭、热菜、热汤的饮食方式,因此一次性发泡餐盒里的有毒物质在高温下释放并被食物吸收而危害人体健康。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禁白”实际就是“禁毒”。近年来,一些不法厂商利用垃圾站收拣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和医疗机构丢弃的塑料垃圾回收加工生产再生塑料,这些产品往往含有严重超标的病菌和有毒化学物质,如用它们作为食品袋或快餐盒,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将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另外,随风飘舞的废弃塑料袋还是各种病原体的“载体”。
其二是恶化土壤环境,危害作物生长。据调查,我国农田农膜年残留量中棚膜为3.06 kg/公顷,残留率为1.3%;地膜为10.5 kg/公顷,残留率为12.3%。有些蔬菜、花生耕地农膜残留率甚至高达40%~60%。此外,城市垃圾中废弃塑料制品也因分拣、回收不彻底,而与其他成分一起运入农田作肥料,将对土壤和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一方面,由于塑料残片的空间阻隔,导致土壤水分迁移受阻,孔隙度、通透性降低,不利于土壤空气的循环及交换,致使土壤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不利于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另一方面,有些塑料制品(如聚氯乙烯类塑料)及其添加剂中含有有害成分,会抑制种子萌发,或会使出芽、幼苗灼伤。此外,塑料制品中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对植物有毒害作用,特别对蔬菜有较大危害,而且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环境激素类物质)也能从各种途径进入环境,污染食品、粮、菜等,且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它们进入食物链影响人畜健康。
其三是造成大气污染和视觉污染。塑料制品的直接燃烧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毒害人体健康。许多塑料其燃烧过程中生成如多环芳烃、二恶英、多氯联苯、甲醛、氯乙烯、苯乙烯等,其中的许多污染物都具有很强的致癌作用。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五颜六色的废塑料制品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在大城市、旅游区、水体、铁道旁散落的废塑料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已成为公害之一。
那么,对于这些令人棘手“白色污染”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从政府到平民百姓已经开始向“白色污染”宣战。国家环保局1997年8月19日发布了《“白色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的通知,提出了“白色污染”的治理对策应是“以教育宣传为先导,强化管理为核心,回收利用为手段,产品替代为补充措施”的防治原则,同时批准北京和天津两城市作为试点,开展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工作。
从1997年9月1日起北京凯发环保中心根据北京市环保局和北京市工商局1997年6月1日发布的《关于对废弃一次性塑制餐盒必须回收利用的通告》,积极组织餐具生产企业和销售单位共同进行一次性餐具的回收利用工作,目前回收率已达50%,每月平均回收废旧餐具100吨以上,并全部进行再生利用,大大减少了一次性餐具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为彻底有效地治理“白色污染”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目前,该环保中心在北京市设有十回收站,以每吨2 000元的价格进行废旧一次性发泡餐具的收购工作,并配有回收专用车进行运输。此举措大大改善了首都市容形象,减少了城市垃圾的运输量,节约了填埋场大量的十地,使“白色污染”的治理形成了从生产销售使用-回收-运输-再生利用一条龙的系统工程,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白色污染”治理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许多专家认为,治理白色污染不仅要靠技术创新和法令政策,吏耍靠从每个人在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即提高环保素质。不论是塑料制品的生产者、经营者,还是它们的使用者都要充分重视白色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性,从实际行动上控制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使用量,对废旧塑料制品尽量多次反复使用,妥善回收、处理和利用废弃塑料制品,等等。总之,治理环境首先要管好自己,善待环境也就是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