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就是以“管钱”为中心,通过抓好攒钱、生钱、护钱三个环节,管好现在和未来的现金流,让资产在保值的基础上实现稳步、持续的增值,使自己兜里什么时候都有钱花。理财的关键是合理计划、使用资金,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
小老板必须学会理财
有位富有的农场主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他将自己的部分财产交予3个儿子,并对他们说:“你们都不小了,也到了该知道如何使用和管理钱财的年龄了。我送给你们每人一份财产,你们要好好珍惜并且要妥善管理。”
半年之后,农场主回到了家里,将3个儿子再次召集在一块儿,问他们是怎样处理、保管钱财的。
大儿子用这笔钱买下了附近的一块地皮,种植了许多果蔬。估计秋后能赚取一倍多的钱;二儿子用那笔钱购买了乳牛喂养大之后,将牛奶出售掉,也赚了一笔大钱,农场主十分得意。
农场主问最小的儿子:“我交给你的钱如何保管呢?”
小儿子回答:“我听从您的嘱咐,为了安全起见,我将钱埋在树下保存,您看一点都没少。”
农场主听后勃然大怒道:“你真是没有脑筋的笨蛋,给了你创造财富的资本,可是你却不知道怎样利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穷富的差距就是这样产生的。穷人总是不知道怎样利用手中的资本创造财富,而那些善于理财的人会越来越有钱。
俗话说:“有钱,老板好当;无钱,心里发慌。”要当好老板,必须先学会理财。对于小老板来说,商界的每件事情都要挂在心上,比如推销产品、筹集资金等,都需要老板一手操办。倘若老板理财有高招,就能以钱生财,财源就会广进。相反,老板如果没有理财能力,不仅会赔本,还会债台高筑。
有一家小水泥制品厂为了扩大生产,便贷款50万元,利息高达23%。结果逢年过节要备重金厚礼打点“财神爷”,这还不算,还安排了一位“财神爷”的亲戚在厂里领高工资。当时曾有人建议老板考虑工厂的承受能力,但这家县办小厂的决策者却置若罔闻,认为不能栽在面子上。两年下来,工厂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花去将近7万元,比高息还高。结果,不堪重负的这家小厂最终关门了。
这种盲目开支的厂长就是贷给他再多的钱也得赔,因为他不懂得理财之道。通常来说,理财有三道:聚财之道、生财之道和用财之道。
所谓聚财之道,就是通过筹资方式可以对取得的经营利润进行定性评价,通过筹资决策对预期利润进行定量分析,以便用最经济、实用的手段获得自己需要的资金。
而所谓生财之道主要表现为选择适当的财路,一方面要增加自己的收入,另一方面要尽力压低成本、减轻负担,进而通过盈亏、成本收益比较,确定经营的利润。
经商过程中超出计划以外的开支称为不必要的开支。不必要的开支常会打破经营计划,被迫增加经营成本。因此,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是商家必须用心关注的事。
老板应充分掌握财务信息,要有一定的财务分析能力,资金预算要合理制定;运用现金流量原理,进行切实有效的投资分析;要树立查账观念,运用资金责任制,资金运营要合理控制,把钱花在关键处。这就是用财之道。
熟知理财之道,会使你的经营锦上添花,使你的经营一帆风顺地进行,从而获得财富。而一个不会理财的老板,必定会像无头苍蝇一样找不着方向,买卖经营也不会如意。
把钱花在“刀刃上”
某小公司的老板一直觉得自己公司的效益不够好,招揽的顾客也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他觉得是自己公司的宣传力度不够,因此决定在媒体上做广告。但是由于公司没有专门的宣传策划部门,所以一切就由老板自己裁决,他觉得钱花得多就一定会有好的效果,所以就多管齐下、狂轰滥炸,报纸、电视无一不存在此公司的身影。电视时段安排紧,报纸版面大,广告语也写得非常直白:某某公司产品好,某某公司服务态度好,某某公司就是好。如此一来,公司的知名度大大提高,简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知道的人却没有一个不笑话他们的,都觉得这是一则没有意义的广告,完全没有阐述公司的优势,甚至有些人看见他们的广告就换台。钱倒是花了不少,但是依然门庭冷落,老板为此焦头烂额。
这样的宣传手段,确实能让别人记住这个公司,但是也可能招致别人的反感,因此,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并不一定钱花得多就是好,而是要将钱花在“刀刃上”,也许这家公司换一种策略将高额的广告费用在找专业人士策划上,效果会大不相同。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一定要找专业人士策划,只是如果自己不够了解购买者的心理,那就不要将高额的费用花在这场毫无胜算的仗上,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钱也浪费了。
花钱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想使小资本经营获得最大的利,钱应用在“刀刃上”,胡乱花钱,毫不懂得资金管理只会让你的公司恶性循环,直到无路可走。
做生意,简单地说就是出售商品、赚取利润,但如果你认为只要生意好、顾客多,就能赚大钱,那就不对了。钱若不能用在“刀刃上”,那等待你的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经营者筹措到资金后,最终是要用资金达到生财的目的。用财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生财的多寡。正确决策、适度用财,就能生财;决策发生失误,用财不合适,就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正确地用财是生财的关键。小老板应当注意,学学用财之道,将钱花在“刀刃上”,也是助你成功的催化剂。
一个体户筹措了10万元资金后,准备生产服装,他将10万元资金全部用在设备、厂房和原材料投资方面,生产倒也顺利。但由于没重视销售,结果造成产品积压,资金不能回收,导致经营出现危机。而另外一个体户同样筹措到10万元资金,也进行服装生产,但他只将6万元资金用于设备、原材料、厂房等投资,其余资金用于广告和推销。虽然生产规模不大,但是他的产品很快便销售出去了,快速便将资金回收,结果获得很大利润。
合理用财就是把资金投入到有效益的地方去,实现资金的增值。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市场环境和自身能力,明确哪些地方不要花钱,哪些地方要花钱,这样才有利于合理搭配财源。
有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先生,你有什么事需要我们办吗?”贷款部营业员一面小心地询问,一面打量来人的穿着:名贵的服装、高档的皮鞋……
“我想借些钱。”
“可以,你想借多少呢?”
“1美元。”
“只借1美元?”贷款部的营业员吃惊地将嘴巴张大。
“我只需要1美元,行吗?”
贷款部营业员考虑:“这人穿戴这样阔气,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他是在试探我们的工作质量与服务效率吧!”
于是,营业员装出喜悦的样子说:“当然,只要有担保,不管借多少,我们都能够照办。”
“好吧。”这个人从豪华的皮包中取出一大堆股票、证券等放在柜台上,“这些作担保行吗?”
营业员仔细清点了一下,说道:“先生,一共是50万美元,作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你真的只借1美元吗?”
“是的,我只需要1美元,有问题吗?”
“好吧。请办理手续,年息为6%,只要你付6%的利息,且在一年后归还贷款,我们就将这些作保的股票和证券还给你……”
富翁走了后,一直在一旁观看的银行经理根本搞不明白,一位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1美元呢?
他追上去问道:“先生,对不起,能向你请教一个问题吗?”
“当然能。”
“我是这家银行的经理,我实在搞不明白,你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
“好吧,我不妨对你说实情。我到这里办一件事,随身携带这些票券十分不便,问过了几家金库,想租赁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贵。所以我就到贵行将这些东西以担保的方式寄存了,由你们替我保管,况且利息很便宜,存一年也不过6美分……”
经理听后,顿时醒悟了,他很钦佩这位先生,他的做法实在高明。
“能赚会花”的意思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能赚”是“用自己所能去争取”,靠自己的劳动获取应得的报酬;“会花”就是“花有所值”,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小资本者经营企业成功的关键不在于省钱,而是要学会更好地花钱。一味地省钱只能够保证企业不会在一夜之间毫无保留地全盘输掉,但是却不能够避免日积月累的亏空。资金管理是很多小老板的软肋,所以常导致失败,而要学会资金管理,首先应该学会将钱用在“刀刃上”。
控制成本,认识利润
小老板要想赚钱,节约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利润等于营业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差,在收入不能够确定的情况下,小老板只能够靠减少成本来扩大利润。
成本就是指货品的进价、员工薪金、店铺或办公室的租金、公司设施、水电费等,把毛利扣除这些开支后,还有剩余,那就是利润。但计算下来,若毛利不足以支付成本,就是有亏损。
小老板通常很少对店里的财务做整体的规划。这是一个大忌。他们在开业前很少会预估营业额,也不拟订年度预算和销售计划,因此在成本和利润的控制上,往往不得要领。
要知道每月收入的多少和利润不能画等号,只重月底现金的多少,忽略实际生意的盈亏,是小老板的生意误区。因为实际的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成本,而成本不仅仅是本月的开销,还包括一些创办公司时的固定成本分配摊销。
有一家花店,店主一直觉得花店生意很好,每天都有现金盈余,所以每个月都慷慨地发奖金给员工,但年终一结算,却发现亏损不少。探究其中原因,原来是未将当初投入的设备和人力(生意人本身的薪金)费用算进成本。如此便理解错了利润的意义,更加忽略了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可是为时已晚。
成本控制提倡预先控制和过程控制。成本控制必须遵循预先控制和过程控制的原则,并在成本发生之前或在发生的过程中就去考虑和研究为什么要发生这项成本,应不应该发生,应该发生多少,应该由谁来发生,应该在什么地方发生,是否必要,决定后应对过程进行监管、分析和改进。
开公司前就应该正确预估所需资金,以便有效控制成本。一般来说,开业资金的基本项目包括装潢费、基本进货费、广告促销费、店面押金和第一个月租金,其中店面租金往往占相当比例。开店者必须将租金和押金比例控制在总资金的30%以下,因为除非营业利润很高,或对营运十分有把握,否则超过30%,很可能吃掉大部分盈余。还有很多人将公司的地点放在家里,这不失为一个有效控制成本的好方法。
除了备妥基本费用外,预留一份准备金也是资金有限的小店不可省略的。小老板通常会有三到六个月的亏损期,所以开业之初就要预留至少三至六个月的固定支出费用(指每个月的经常性支出,如薪金、水电费、租金)和两个月的进货成本最安全。
当业务开始兴旺起来了,销售量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客户源源不断,也引起了公众浓厚的兴趣。这时,你就会感到把企业设在家中显得太小、太寒酸了,似乎必须有一个商业门面才不致显得卑微,也才显出大生意人的风度,对于这类想法必须十分小心。
在搬迁生产或营业场地之前,多数人已经预测过新的支出额。但是,即使使用最现实的预测,仍然存在着在家中管理业务时所不会有的精神压力。
很多小老板都感到:增加现有面积,而不是重新安排生产场地,在经济上才更为合算。你同他们的情况应该差不多,较为适宜的办法也是增加工作面积,加一些房间、加一些架子或柜台,而不是搬一个新地方。等到公司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按照自己的判断及专业人士的判断,必须在家庭以外寻找业务点时,再搬出去。
而在此之前,一定要耐心等待,对想搬出去的动机作出认真的评估,不能一时脑热,更不能为了自己的面子问题而扩大没有必要的成本,待真正做到非搬不可时再搬。
成本对于小老板能否赢利至关重要,因此,正确认识利润,学会控制成本,是一个公司成功的基石,也是小老板的心血不会付诸东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