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当我们也能由衷地赞叹“生活,多美啊”的时候,我们的心中一定是充满着明媚的阳光,耳边回响着和谐的音乐,脑中氤氲着诗意的灵感……只要我们的心灵之舟还漂荡在生活之海的那片蔚蓝里,它就会摇篮似的使我们的生命享受生活中每一刻美妙的时光。
一个人,只有永远拥有充满梦想和激情的心灵,才能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也才能从真正的意义上享受生活!
一位乞丐曾无限憧憬地说:“等我有了钱,每天吃一套煎饼。”而时下的小老板们,最怕的就是商务宴请,他们觉得那推杯换盏、珍馐美馔的应酬最痛苦,而回家喝碗粥才是享乐。这两者相比较一下,确实存在一个“享乐原则”的问题。
对此,弗洛伊德有句很经典的概括:“享乐的本质是解除痛苦的压力之后产生的感觉。”将此再解释一下,就是说享乐是一种无压力的精神和身体方面的放松,只要精神松弛、心态轻松、身体舒适,就是处在享乐状态。享乐与否,豪宅和陋室、满汉全席和家常便饭、坐轿车和骑脚踏车等这些外部条件不是决定因素。也就是说,享乐先要心乐。
说到享乐,人们常进入一个误区,马上理解成物质享受。以物质状态的优劣衡量一个人的享受程度,这无可非议,但这不等于“心乐”。
汉高祖刘邦得天下,立即将父亲刘太公接到长安。长安的皇宫并未使刘太公享乐,他总是“凄怅不乐”。刘邦先是不解,难道这皇宫不如乡下?后来刘邦按故乡丰邑的样子建了一座“新丰”城,里面设置农村的娱乐项目,这位刘太公方觉是享乐。
享乐首先是心乐,心不乐的“享乐”是痛苦。历代宫女在宫中,锦衣玉食,尽享荣华,但诗文中将她们描摹成“忧戚一族”。隋炀帝杨广在中国历史上骄奢淫逸要算是数得着的了,大业六年,举办大型的百戏表演,参演人员达三万余人,《隋书》乐志中载:“于天津街盛陈百戏。白海内凡有奇伎,无不总萃。崇侈器玩,盛饰衣服,皆用珠翠金银……其营费钜亿万。”这种规模的“文艺会演”够享乐了吧,然而杨广总揽镜自照,说自己的脑袋不知哪天要搬家,心不乐的享乐只是形式上的享乐罢了。
为此,19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将享乐归结到生理基础上,并分为三种形态。第一种形态是生存的享乐,饮食、休憩、睡眠都是享乐,是生理要求;第二种形态是体力的享乐,如散步、舞蹈、骑马、运动竞技等,是体能要求;第三种形态是感受性享乐,像思考、鉴赏、作诗、绘画、读书和静观等。叔本华在《幸福论》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它是各自生存之花,也是各自生存之果。”
倘若将叔本华这句话拿来借用,那么享乐之花并非能结出心乐之果,因为它们是“各自生存”的。金钱买得来享乐,但未必买得来心乐。心乐是心态和精神的舒缓状态,而心态并不能靠财富的积累得到舒缓。所以,享乐先行容易,心乐跟上很难。然而,一个人若心乐了,天晴天阴,屋大屋小,一切客观条件在他们的眼中都是享乐。若是各位小老板们也能做到如斯地步,那何愁你的心快乐不起来呢?
忧虑是毫无意义的
作为小老板,你是否整日都在担心自己的事业该如何发展,怎样才能发展壮大?其实这些都是毫无意义的忧虑。也正是由于这些忧虑的存在,才会使你过于紧张地关注那些过去的事情,或者是为根本就没有发生的事情担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你的决策。下面这个故事,也许会对你缓解心理的压力有所帮助。
一天黄昏,有一个人在森林中迷了路。黑暗的恐惧和危险,正在一步步地向他靠近。他心里明白:只要一步走错,就有可能掉入深坑或陷入泥沼。而潜伏在树丛后面饥饿的野兽,也正在虎视眈眈地注意着他的一举一动。这场狂风暴雨般的恐怖正在裹挟着他,侵袭着他。他觉得自己非常无助。
这时,凄黯的夜空中,亮着几颗微弱的星光,这似乎给他带来了一线光明,然而这星光却又不时地消失在黑暗里,留给他一些迷茫。不过,对汪洋中的溺水者来说,一根空心的稻草都是珍贵的,虽然这根稻草于事无补,但他还是会拼命地抓住它。
就在此时,他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位流浪汉,他不禁欢喜雀跃,于是走上前探询走出去的路途。这位陌生的流浪汉也很友善地答应帮助他。走呀,走呀,他发现这位陌生人和他一样迷了路。于是,他失望地离开了这位迷路的陌生伙伴,再一次回到自己的路线上来。不久,他又碰上了第二个陌生人,那人肯定地说自己拥有逃出森林的地图。他又跟随这个新的导引,在森林里转了起来。后来,他发现这是一个自欺欺人的人,他的地图只不过是他自认为正确的而已。
于是,他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他曾经竭力问他们有关走出森林的路线,但他们的眼神后面都隐藏着忧虑和不安。他知道:他们和他一样迷茫。他漫无目的地走着,一路的惊慌和失误,使他由彷徨、失落,进而变得更加的恐惧。就在这时,当他无意间把手插入口袋时,他找到了一张正确的地图。
他若有所悟地笑了:原来它始终就在这里,不要有太多的忧虑,事情总会好起来的。从前他太忙,总是忙着去询问别人,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事——从自己身上找答案。
如同这位迷途者,每个人天生就拥有一份内在的地图,可以指引自己离开忧虑和沮丧的黑森林。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情绪性的忧虑是多余的。解除忧虑的办法是始终存在的,但是我们一定要靠自己的能力去解除自己的忧虑,不能随便听信他人,不要因为他人自称知道解决的办法,就放弃自我明智的追寻,甚至委屈了自己。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追寻,甚至“绝望”本身也能够帮助我们。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在每个令人怀疑的深坑里,虽然感到绝望,我们对真理追求的热情,依旧不停地存在。”
为了一些不起眼的事情而忧虑,似乎早已成为人们的习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所作的一项研究指出,美国人中有5.2%的人每天至少会花一半的时间忧虑。而另一项研究报告宣称,在整个社会,有近35%的人群,都患有因忧虑而导致的严重的心理问题。
忧虑和烦恼都是自找的,然而,偏偏有许多人就是把焦点集中在过去的问题上,觉得不忧虑点儿这个,不担心点儿那个,就是对生活和自己不负责任。忧虑除了作茧自缚、自寻烦恼以外,毫无用处。昨天的事无法挽回,明天的事现在也影响不了你,忧虑只是在浪费你的精力而已。
相关研究还表明,我们在忧虑中消耗的精力,有39%消耗在了那些从未发生的事情上,29%消耗在已经发生的事上,23%消耗在那毫无意义的芝麻小事上,3.5%消耗在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情上。以上消耗的94.5%精力,都花在了一些无用的事情之上,只有5.5%的忧虑对我们的事业有着真正的影响。
然而,情况还不止这么糟糕。为我们所能控制的事情而忧虑也是浪费精力——既然我们可以控制这些事情的发展,只需照做就是,何必忧虑呢?而为我们所不能控制的事忧虑更是白费心思。结果是,我们的忧虑是百分之百地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忧虑不仅对我们毫无积极作用,而且还会造成很多的害处。忧虑使人恐惧、不安、内疚和懊悔,过多的忧虑会造成精神紧张、不安、压迫感、头痛、突发惊吓以及其他很多问题。可以说,忧虑使我们身心都饱受重创。
当有什么让我们忧虑的因素出现时,把时间用来忧虑,实在是浪费精力并且自找罪受。卡耐基说过:“如果一件事有变糟糕的可能,它就会变糟糕。”有创造力的人从不担心和忧虑,他们知道,困难是人生必经之事,不可能消除所有的困难,因为困难总会接踵而来。并且他们也知道,困难虽然源源不断,但总有办法克服。
当有困难出现的时候,有魄力的小老板们会想出一些办法来消除它们。他们要是跨不过去,就会钻过去,若是钻不过去,还可以绕过去。有很多条路可以去选,丝毫不用为困难而担忧。为问题而忧虑,会剥夺你的精力和健康,而这些精力和健康本来可以用来解决问题、享受生活的。作为小老板,你应该有这样一种健康的心态:其实什么事都无所谓,没麻烦固然好,有麻烦也不错。如果你能把这种信念深深地根植于脑海中,忧虑就会烟消云散,这对于你的事业和成长,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