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学们把握住人生的方向盘,确保不误入歧途,不走弯路,同学之间就离不开批评和劝说。
中学时代是“花的季节”,同学们正处在多思多变时期,难免不出现错误。为了让同学们把握住人生的方向盘,确保不误入歧途,不走弯路,同学之间就离不开批评和劝说。
批评、劝说也有很多学问。运用不当,不仅效果不佳,而且有时会适得其反,甚至可能破坏同学感情。
有位同学自以为吸烟挺有风度,于是想用吸烟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同学们见了,纷纷劝说、批评。有的直说:“吸烟有毒,不利健康”;有的当面批评:“抽烟是违反学校纪律的,是要受处分的”……他都不接受,还是“明知故犯”。
后来,一位同学改变方法,去跟他议吸烟的好处,你吸烟真的有风度,因为吸烟起码有四大好处:一是可以防小偷。吸烟会引起深夜剧咳,小偷怎敢上门?二是节省衣料。咳久了终成驼背,衣服可做短些。三可演包公。长期在烟的熏陶中,脸色黄中带黑,演包公不用化妆。四是永远不老。
据医学统计,吸烟历史越长,越短命,当然活不到老。所以从现在就培养“风度”,日后就更有“风度”了!
不久,吸烟者就把烟戒了,这原因何在?因为这位同学批评、劝说不但切中要害,而且得法。一般说来,批评方法有如下几种:
明话暗说
同学之间的批评都是在平等的地位上的批评,所以不应用命令口吻,也不宜采用说教式。否则,破坏了同学间的平等关系,对方会产生逆反心理,会认为“你算老几,也来教训我?”而采用明活暗说的方法效果会好得多。前面提到的例子,批评者利用“反语”,罗列吸烟有坏处,表面似乎没什么批评,实质上句句有锋芒,句句是批评。这种明话暗说,就像药物带上糖衣片,外面“甜”,里面“苦”,但人人都乐意吞服。
直话曲说
对同学的批评不宜采取锋芒毕露直截了当的方法时,可用联想、比喻、拟人等委婉、生动的手法,令人听得舒服,愿意接受。
小张平时不太注意,有乱甩废纸,随地吐痰的习惯。有一次,他又搞得满地是纸屑,还肆无忌惮地吐痰。同桌的小李批评他说:“我们的桌位真是物产丰富啊!有五彩斑斓的纸片,还有淡黄的‘龙涎’,但我们总不能光生产而不出口啊!”小张听后,心里明白,过后进行了清理,改正了这个不良习惯。
名句巧用
有一次自习课,同学们都在做数学课外作业,个个冥思苦想,然而谭波则在欣赏名曲高声放着录音机。优美的旋律也不时打断同学们的思路。
同桌的吴键首当其冲受到干扰。他对谭波这样不顾同学们的做法感到不满,便在旁边自言自语地说:“唉!音乐是那么动听,作业又是那么憋人,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啊’。”谭波听后意识到自己的不对,于是把录音机关了。
中学生是爱诗的年华,对这类妙语、名句特别感兴趣,批评时,若能切合实际,用些妙语名句给予表达,就能委婉地促使犯错误的同学反思,批评的效果也就更佳了。
学会关心别人
许多人的潜意识中,往往只注意关心自己重要的事情,因此,被人注目,就像得到了非常大的赞赏,似乎对方在告诉你,你的重要性得到了承认。这会令人意气飞扬,更会互相表示友好,更加同心协力地勤奋工作。
不仅如此,每个人都不可能永远保持身体健康,永远无忧无虑。生活中难免出现刮风下雨的情况,或是遇上了不顺心的事,或是生了病,身体不如从前一样强健。这时眼看别人身体和行动协调健康,朝气蓬勃,自由自在地生活,而自己却事事不如意,内心充满苦恼,忧伤,从而容易产生自卑和失望心理。这里一般比较敏感,很注意旁人对自己的评价,对精神需要看得很重。此时,就更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尊重。在这种情况下,主动关心,帮助其振作精神,克服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其领略生活的情趣,鼓励其发挥特长,自强不息。这时所产生的人际关系亲密无比,远比平时交往有效得多。
当然,关心慰问别人也需要一定的技巧,这里简单介绍一种幽默慰人术。
幽默是一种具有理智性、健康性与趣味性的心态和力量,幽默慰人术是借用幽默的语言给人以慰藉,消除人们的忧郁,增添人们的欢乐和友谊。幽默是社会交往的法宝,掌握幽默慰人术,有助于掌握打开心灵的钥匙。
一语双关慰人术,这是在说话时,故意使某些语词在特定环境中,具有双重意义的方法。在人际交往中有时触景生情,互相抒发感情,有时赋诗言志,借以自慰。这种方法能扬起人的理想风帆,激励人奋发向上。
巧借反语慰人术,就是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语词来表达本意的方法,它的特点是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表面上是一层意思,实际上又是一层意思。有时在夸夸其谈中推出一个可用的结论,有时在逆耳的言词中引申出人生的真谛。耐人寻味,既幽默又深刻。
20世纪80年代的老山前线,盛传着一句口号:“理解万岁。”这反映出全军将士的呼声。蔡朝东以“理解万岁”为题在全国十多个城市作了近三百场次的演讲,直接听众上百万。如此强烈的共振力,说明“理解万岁”还是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呼声。
互不理解、互不关心,互不信任,互不尊重,都会造成人际隔膜。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对人不理解首先表现为对对方的困惑,不明白对方为什么要这样做、要这样说。在更多情况下不理解表现为一种误解。例如:有的人本来是一片好心,你却认为是歹意。有的同学本来是帮助同学、为集体做好事,你却认为是出风头。不理解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以自己的心度他人之意。比如有的人说:“雷锋花那么多时间为别人做事,真傻!要是我,我就不干!”二是用不信任、怀疑的心境去看待事物。如有的人一提起个体户就认为对方只知道攒钱,是个经济动物。因而对个体户捐款办教育,办公共福利(办敬老院、幼儿园)等等,感到不可理解。理解与关心,信任与尊重既不相同又不可分割。不理解常常产生于不了解,理解又是互相信任、关心的基础。在青少年中,一般更希望向理解自己的人诉说衷肠,倾吐秘密。理解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