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奔死命的维护麾下将士的秩序,对于也算是老将的他而言,明白陈元这招撤退确实是无力为之。见过了夏军那强悍的弩阵之后,就算陈元不撤,牛奔也会建言撤退。没错,两军相距只有八十步,但大黄弩和脚蹬弩都是拥有可怕的穿透力的,身穿铁甲还好,可面对不少都只穿了布衣的蒙军,在一百二十步内脚蹬弩的弩箭一发穿三都没问题,更别提大黄弩了。而且当时牛奔也看得清楚,夏军上弦的速度很快,脚蹬弩上弦的速度已经和蒙军操作夹弩没有区别了,这还怎么打。
赵云已经盯上了牛奔了,本来赵云还打算将骁骑军分散开追杀的,但后来想想还是集中好,看了看还在尽力维持着秩序的牛奔,赵云心中虽然欣赏但也只能哀叹一声:谁让你是敌人。估算了一下距离,赵云就将冽风弓握在了手里,沉声喝道:“起弓!”
在骁骑军的口令里,弓和起弓是不同的命令的,弓的命令是三石弓,一般伴随着三连射;起弓则是四石弓,很少会有三连这个命令。听到了赵云的口令,骁骑军的将士将长枪都挂好在了得胜勾上,纷纷擎起了四石弓。
不知怎么的,一种极度危险的感觉涌上了牛奔的心头,赶紧抬头但还没来得及观察一下,一支利箭就从穿喉而过。牛奔的大手在空中挥舞了几下,似乎要抓住什么,但什么也抓不住,壮硕的身躯晃了晃就仰天倒下,接着,一片箭幕覆盖了过来。
骁骑军从那一片箭丛边隆隆而过,三万支四石弓射出的利箭覆盖之下,牛奔的八千多人就算还有活下的也都是小喽啰了,没有再杀的必要了。
杨泰也在尽力的维护秩序,虽然只是蒙军的后起之秀,但杨泰的祖上却曾是大月王朝的开国元勋,不过就是后来的子孙不愿意再入沙场而已,传到了杨泰这一辈又算拾起了老祖宗的本事。年龄不大,但杨泰却清楚的知道,败军如果没有了秩序的话,自相践踏而死的说不定比死在敌人手下的还多。不过当杨泰看着一支骑兵杀过来后,年纪轻的优势就是脑袋转得快,知道步兵是逃不过骑兵的,而且自己反正也是光棍,所以杨泰就很光棍的扔掉了手里的大刀举起了白旗投降了。
看着前面那三千多老老实实蹲在地上的降兵,赵云差点射出去的一箭收了回来,身后的骁骑军将士也都愤愤的放松了弓弦,太识时务了。看着对自己不肖一顾呼啸而过的骁骑军,杨泰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幸亏反应的快,不然的话这么多战马践踏而过自己还不成了肉泥啊,好死不如赖活着吧,反正现在大蒙王朝也吃不饱,所不定到了大夏王朝还能吃一顿饱饭。
看看火候差不多了,霍炬命令夏军的步兵不要再追击了,至于骑兵还要追一段,所以就不用去管赵云了,反正赵云是很懂分寸的。斩首虽然没算出来,但到现在为止已经俘虏了接近三万人了,霍炬也心满意足了,这三万都是壮丁啊。不要以为大夏王朝不缺人,天傲大陆的医术并不太行,当年爆发的瘟疫即使大夏王朝应对得法也付出了不小的损失,再说就算大夏王朝不缺人,铁项那边可是缺人的紧,所以不愁没有安置的地方。
赵云收起了冽风弓,再往前不远处就是肃阳城了,没有必要再追了,该杀的也杀的差不多了,该投降的也基本上都被后面的步兵带走了。冷冷的看了一眼不远处那支还在夺命狂奔的骑兵,赵云冷哼一声,如果不是骁骑军控制了马速,陈元真以为凭借大蒙王朝的那些战马可以逃出生天。要知道大蒙王朝出产的战马个头矮小,冲击力和爆发力都不行,耐力勉强还行,唯一的优点就是温驯,很容易饲养。在大夏王朝看来,这是最合适的驮马,而且还是民间驮马,军队是看不上的。
看着后面那支该死的骑兵终于没有再追了,陈元松了一口气,再看看已经跑得在吐白沫的战马和已经近在咫尺的城墙,陈元的心放下了,当即就将马速放了下来,不能再快速奔跑了,不然这战马就真的累死了。
当看到赵云和骁骑军安然无恙的回来后,霍炬就下令拔营,没必要再呆下去了,战果也没必要去认真统计,从这三万俘虏就可以看出,陈元的二十万大军能留下一半就是顶天了。
得知夏军撤军后,陈元当即就大开城门收拢败兵,同时组织附近的百姓去打扫战场,经过四天的忙碌,陈元的麾下总算又聚集起了六万人,剩下的不是战死就是投降了,当然估计也有一些干脆去落草了。想着那些去落草的人陈元就从内心里鄙视,大蒙王朝都成这样了,你落草去抢谁去,在城里好歹还有一口饭吃,落草真的是要去吃草了。
在仔细的清点了城里的粮草后,陈元也没脸去征粮,反正自己和夏军对战时就将大军携带的粮草放在了一个秘密之处,就是因为知道打不赢。现在好了,二十万大军只剩下了六万,派人把那些粮草运回来,不说秋收,过到冬天都没任何问题。
将一切都安顿好,陈元就上了一道请罪的折子,现在自己这个位子就是个超级靶子,估计败仗的消息传上去就能被人捅成筛子,所以陈元就很光棍的上了一道折子,甚至连发配三千里的罪名都给自己安好了。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知道朝廷那些文官只会嘴炮,要他们来战场不可能,而那些武官都知根知底,没几个愿意去面对大夏精兵。如果不是皇帝下的死命,陈元打死都不愿意去面对大夏王朝,要知道一个新兴的还是孱弱的王朝去面对一个现在几乎可以说是如日中天的王朝,和找死有什么区别。
朝廷回复的很快,没有罪名下来,甚至还有一道安慰的旨意。陈元也不说太多,直接带着传旨太监还有慰问的文官去了一次肃阳的城头,也没做什么,就是让他们参观一下那被夏军摧毁的城门楼,剩下的陈元也不多说了,至于他们回到京师去怎么回禀皇帝陛下那是他们的事,陈元现在最重要的是保证光州安安稳稳的度过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