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我们需要包容不同的意见,允许各种不同声音的存在。尊重他人表达的权利和自由,人们之间才会和睦相处,社会会更加融洽和顺。缺乏包容的胸襟和气度,实际上是狭隘、虚弱的表现。包容不同意见,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是海阔天空的容人雅量;包容不同意见,有深厚的底蕴、深邃的精神、深刻的见识、深远的思想。
1倾听不同意见,善为他人着想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看法,不可能完全相同。在一个多元社会,尊重不同的观念、不同的见解、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意见。兼听则明,我们需要包容不同意见。只有允许各种不同声音的存在,只有听取各种不同的声音,才能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和掌握各方面情况,才有利于作出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
针对不同的意见,凡事多为他人着想,学会宽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多为他人着想,多为他人排忧解难,对他人的过失给予更多的理解和体谅,这样我们就能从生活中获得更多地安慰和快乐,取得他人的尊敬。牺牲一点,放弃一点,并不影响你什么,但却可以换来平和与宁静,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自己的心灵也会因为付出而感到满足和充实。
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是一个人人格成熟的标志,以满足人的社会性群居生活方式的需要。它饱含着温度与关爱。霍布斯认为,同情心是一种将心比心的推论。“发生在一个无辜人身上的苦难,也有可能发生在所有人身上,它是我们在感到他人灾难之后产生的,因为同样的灾难也可能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正是这种对他人感情的强烈共鸣,使一个人能够与他人共同经历痛苦和快乐。
如果我们对于他人的喜忧完全感同身受,与他们共欢笑,共哭泣,我们就是在爱着。当一个人在爱他人的时候,就会与他所爱的心融为一体:看到所爱的人快乐,自己便会同样快乐;看到所爱的人痛苦,自己便会同样痛苦。于是,一个人便会帮助他所爱的人得到快乐摆脱痛苦,就像自己得到快乐,摆脱痛苦一样自然。
谷歌以其独特的风尚吸引着各种优秀人才。它的福利中除了为员工准备按摩师、洗衣房、五星级饭店的免费午餐,最让人惊叹的是可以带心爱的宠物一起上班。其实,谷歌成立之初,并没有这个诱人的待遇,直到一个叫欧·亨利的员工把自己的宠物带进了办公室。
当时这个举动立即遭到了主管的责令:“你必须马上把它带走!”欧·亨利说:“我的狗有自闭症,关在家里,只会加重它的病情。”其他一些有宠物的员工也纷纷表示赞同。双方的争执,被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看到,谢尔盖·布林知道如果不能为员工解决问题,团队就不能更好地创作。他当即宣布:“从今天开始,可以把宠物带来上班,我们将成立一个宠物学校,毕业后的宠物就可以进入主人的办公室。”这样,谢尔盖·布林的事被口口相传,并被选为当年全美最受欢迎的CEO。
经历过贫贱、困难、挫折、痛苦的人,因为自己对这些东西有体会,所以为他人着想还容易一点。一帆风顺的人、条件优越的人、有名望有地位、才高力大的人,办起事来碰钉子时少,走起路来抬轿子的多,自己达到目的很容易,为他人着想就不那么容易了。甚至,只要有一点点权力的人,在运用这点权力时,为他人着想都不太容易做到。坐办公室的人,想不到前来办事的人的困难;超市站柜台的人,不愿体会购物者的心情;医院做医生的人,总忘记体贴病人。其实,要是人们能够多为他人着想一些,办起事来就容易多了。
如果人们心中都只有自己,完全不顾他人,那么爱的产生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了。社会生活愈发展,人与人的关系愈密切,对文明的要求也就越高,就要求人们自觉地把自己放到社会中,想到自己言行的社会影响,想到社会和他人,多一分对他人的包容与爱心。
包容不同意见,是一种高度。是境界的高度,思想的高度,精神的高度;是一种宽度,是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是海阔天空的容人雅量;是一种深度,需要有深厚的底蕴,深邃的精神,深刻的见识,深远的思想。能否包容不同意见,可以检验一个人的胸襟与气度。
2接受他人意见,反省自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做法:一些人可能会采取掩饰的方式,千方百计地推卸责任;而有些人却能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因此也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尊重。所以当我们发现自己的错误时,要勇于接受别人的意见,要主动承认它,只有改掉了坏习惯,我们才可能进步。
“好久没有看到这样的阳光了,到公园里去走一走该有多舒服呀!”卡耐基心里对自己说,他决定出去散步。在经过公寓房东的房门时,他看见了一条波士顿斗牛犬,那是房东的宠物。
房东让卡耐基带着这条名叫雷斯的狗出去散步。因为卡耐基没有给狗系上链子,也没有戴上口罩,所以雷斯特别欢,让卡耐基也感到很开心。
但是,没想到,竟然招来了祸事。
在公园里,卡耐基碰上了一位骑着马的巡警。警察骑在红棕色的马上,身上的铜扣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看上去显得威风凛凛。警察更是一副好像要迫不及待地表现出权威的样子,厉声问道:“公民,你为什么让你的狗跑来跑去,不给它系上链子或戴上口罩?”
卡耐基不禁一怔,他醒悟到自己的疏忽大意,但是无言以对。
警察可不管这么多,他申斥道:“难道你不知道这是违法的吗?”
“是的,我知道,”卡耐基赶忙轻柔地回答,“不过,我认为它不至于在这儿咬人。”
“你不认为!你不认为!法律是不管你怎么认为的。它可能在这里咬死松鼠,或咬伤小孩。这次我不追究,但假如下回我看到这条狗没有系上链子或套上口罩在公园里的话,你就必须去跟法官解释啦。”
卡耐基客客气地答应遵命照办,但他等警察一走,就带着雷斯跑到附近的另外一个森林公园。小狗在小山坡上撒欢的时候,又给另一位警官碰上了。这一下,卡耐基知道自己栽定了。卡耐基知道自己逃脱不了,未等警察开口,就首先认错:“我有罪,我没有托词,没有借口了。刚才有位警官先生警告过我,若是再带小狗出来而不给它戴口罩他就要罚我。”
“好说,好说,”警官回答的声调很温和,“我知道在人少的时候,谁都忍不住要带这么一条小狗出来玩玩。”
“的确是忍不住,”卡耐基回答,“但这是违法的。”
“像这样的小狗大概不会咬伤别人吧,”警官反而为他开脱。
“不,它可能会咬死松鼠,”卡耐基连忙补充。
“哦,先生,你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了。”警官告诉卡耐基,“我们这样办吧。你只让你的狗跑过小山坡我看不见的地方——事情就算结束了。”
卡耐基在这场语言交流中,抓住了警察的心理,他认为警察也是一个人,他要的是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因此当我责怪自己的时候,唯一能增强他自尊心的方法就是以宽容的态度表现慈悲。但是,如果我有意为自己辩护,就像刚才那样的话,结果是很明显的了。
卡耐基告诉我们,即使傻瓜也会为自己的错误辩护,但能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就会获得他人的尊重,而使他人有一种高贵怡然的感觉。如我们是对的,就要说服他人同意。而我们错了,就应很快地承认。
现实生活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一味地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而与他人一争长短,或许我们会因此而取得一时的胜利,但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永远是无法欺骗自己的;或许我们明明知道自己的错误,但处在某种情景之中,在虚伪面子的作用下,我们会想方设法毁灭那些不利于自己的“罪证”,强词夺理地与他人争辩。而当自己静心思考的时候,又会为此而感到烦躁不安,长此以往,很容易使我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会使我们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更何况这样遮掩自己的错误,不仅不能为自己挽回丝毫的“面子”,还会使自己为此而失去众人的信任。所以,只有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才能为自己赢得信任,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只要一个人主动承认错误,那么谈判的结局就会比较愉快。而且,主动承认错误的一方并不一定就是谈判中失败的那方。
当我们不小心犯了某种错误时,逃避并没有任何实质意义,最好的办法是坦率地承认和检讨,并尽可能快地对事情进行补救,只有这样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夏朝时候,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被打败了。伯启和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夏禹对伯启说:“不必了,我们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们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们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
从此以后,伯启听从了父亲的意见,每天很早便起床办公,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假如遇到失败或挫折的时候,能够像伯启一样深刻地反省自己,肯虚心地检讨自己,认真听取和接受有益的意见,并马上改正有缺失的地方,那么最后的成功,一定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当我们正确的时候,我们要温和地、巧妙地得到人们对我们的同意;当我们出现错误的时候要及时承认我们的错误。这种方法不仅仅只是产生惊人的效果,比我们为自己辩护更有趣味。因为它是用一颗真诚的心、一颗敢于承认错误的心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的心态会使我们得到人们的认可,得到人们的爱戴。
3良好的沟通是换位思考
沟通是我们生活的主要部分。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通常要花费50%~75%的时间同别人进行各种形式的沟通。通过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可以实现我们的目标和抱负,使我们的工作取得良好的进展,使日常的工作计划圆满完成。
良好的沟通谁都不会拒绝,企业希望与它的合作伙伴和顾客沟通无碍,一个人希望和他的家人、朋友、同事融洽相处。但是,良好的沟通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可能会误解对方。你肯定见过这样的人:他们在和别人谈话时总是滔滔不绝;但是在别人说话时,他们却不肯认真倾听,而是在思考,思考如何进行下面的讲话。这样的人和别人的沟通肯定存在障碍,原因就是他们不会进行换位思考。
可以说,换位思考是良好沟通的关键。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国庆节的假期里,一位教授接待了10多位学生。教授和他的学生关系很好,在一块儿坦诚相待,不用说客套话、好听话,气氛自由与开放,让人舒畅。这些学生中还有人带来了自己的孩子。
吃过饭后,大家很自然地围坐一圈自由地交谈,渐渐地,大家不再以孩子为中心,转而谈到了教育、社会等较为严肃的话题。有个11岁的男孩悄悄地加入了谈话的阵营,他坐在地毯上依偎在他妈妈的脚下,而其余所有的人都坐在椅子上,只有他一个人因为没有座位而坐在地上。教授当时有一个闪念:“我应该坐在地上与他为伴。”但是,这个念头稍纵即逝,他并未采取行动。
突然,这个11岁的小男孩说:“我可不可以打断你们一下,我也想说句话。”大家说:“当然可以。”那个11岁小孩的话深深地震撼了教授:“你们知道婴儿为什么会在人多的场合哭吗?”大家都猜测,有人说,因为太吵了;有人说,因为他要引起注意……这个男孩继续说:“有个心理学家为了了解真正的原因,就蹲下来从婴儿的位置来看世界。他发现,婴儿没有办法看到别人的脸,只能看到大家的腿。”
这个时候,大家都睁着眼睛看着这个男孩,也彼此相望。教授非常赞赏他的勇气与所说的话,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高高在上”。于是,教授从座位上滑下来,坐在小孩的旁边,不仅给予他口头上的肯定,也用行动表示:“我听到了你所说的。”于是,他们开始交谈,特别是谈到对“恋爱”的看法,11岁小孩的言论让教授惊讶于他的成熟。最后,小孩和教授谈得很开心,年龄一点也不妨碍彼此的交谈,两人可以平等交流与分享彼此的经验。
不了解对方的立场、感受及想法,我们就无法正确地思考与回应。这个时候,替别人想想,在人际沟通上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工作和生活当中遇到问题或需要作出决策的时候,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就容易沟通得多,结果也就好很多。
有位部门主管,近来与同事搞得不大开心。有一天,他紧锁双眉,两手不停按摩着心脏,生气地找朋友倾诉。朋友见他一脸苦恼,忙问:“出了什么事?”——原来,那天早上上班,进办公室时,大家居然都没有和他打招呼。
分配工作时,他们也是各人做着自己手里的事,没有人抬头答应一声,简直不把他放在眼里。他想想实在气不过,走出办公室时,竟又回过身来,气冲冲朝众人大吼一声:“都听见了吗?”谁知,竟然还是一片沉寂。他实在想不通:人与人之间怎么可以这样?
过了几天,他的朋友无意中遇见这位主管的一位同事,不无嗔怪地问:“你们明知他人不坏,为什么要那样对待他呢?”谁知,这位同事却也是满腹委屈地说:“哪里是我们不理他!你不知他那天走进门的样子,肌肉紧绷,满脸冰霜,真是吓死人,谁还敢开口?我们中的一个人小声唤了他一声,他也不答理,连正眼也不瞧他一下,我们如何凑得上去巴结他?”“那么,分配工作时,你们又为何不声不响呢?”“不都是照他的吩咐在做嘛!还要怎样呢?后来,他猛地大喝一声,真让我们吓了一大跳,他的脾气也太大了。”
这件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想得到友谊,必须先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别人。出现矛盾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及时沟通,才能化干戈为玉帛。如果主管和他的同事能够彼此体谅,为对方着想,可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矛盾了。
听一位老人讲,一次他去商店,走在前面的年轻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他进去后才松手。老人向她道谢,女士说:“我爸爸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他在这种时候,也有人为他开门。”听了这话,老人心里热热的,联想很多。
我们不信冥冥中的上帝,但我们坚信自然中的法则。“换位思考”就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法则。
换位思考是基本的道德教谕。古往今来,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马太福音》的“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人们,说着大意相同的话。
真理的身上布满伤痕。换位思考是人类经过长期博弈,付出惨重代价后总结出的黄金法则。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社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左手去伤右手,我们是同一棵树上的叶和果。克鲁泡特金在《互助论》中证明:只有互助性强的生物群才能生存,对人类而言,换位思考是互助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