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发展
目前,国外的心理辅导领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纷呈的理论流派、层出不穷的改革创新和不断更新的辅导模式,这一切无不向人们昭示着一个时代发展的趋势。在这种时尚背景影响下,国外学校的心理辅导也日益受到重视并迅速得以推广。眼下,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英国、荷兰、挪威、俄罗斯、德国、印度、日本、阿尔及利亚、南非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的学校,都无不努力开展这项工作并获得较大的成效。推广心理辅导已成了世界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无疑,我国学校教育也应跟上这一改革的时代潮流。在此,我们把国外学校心理辅导的历史和现状作一个简要的介绍,以求从中得到某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国外学校心理辅导的历史演变
心理辅导这种教育服务的形式最早出现于美国,它的起源可追溯到1900年。当时,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美国的大城市,如底特律、波士顿、纽约和芝加哥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加上各地移民大量涌入,使社会问题与日俱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忧虑和困难。为了适应这种社会现状,心理辅导工作便应运而生。1908年,心理学家帕森斯在波士顿成立了一个辅导中心,专门辅导青年去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志趣以便寻求合适的工作。这项服务在美国大受欢迎,帕森斯为此而获得“辅导之父”的美称。除此外,当时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也促进辅导的发展。心理卫生运动的产生与一位美国大学生比尔斯有关。1908年,比尔斯根据自己患躁郁症住进精神医院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出版了一本名为《我找回我自己》的书。这本书的问世,引起美国大众对心理卫生工作的注意和重视。1909年,由比尔斯发起成立了美国的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其宗旨是防止心理异常和精神疾病的产生,增进人的心理健康。当辅导运动在美国各地兴起的同时,作为学校教育也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设立了心理辅导这一科目。辅导员由一般教师兼任,辅导内容主要有心理健康辅导与职业辅导,辅导方法主要是利用一对一的面谈,提供经验性的帮助。那时缺少辅导的理论指导,也没掌握谈话的技巧以及评定手段等技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辅导逐渐成为一门学术性的学科,心理测验和辅导技巧也日益受到重视。这时学校的心理辅导内容不仅限于职业或适应问题,而对个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所以在后来逐渐产生的各种辅导模式中,注重个性和人的整体发展的辅导模式,以情感交流为基础的新的辅导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1942年出版的著作《辅导与心理治疗》中,提出受导者在辅导过程中应改变以往的被动地位,自由决定辅导的方向和进展。这种理论受到人们的认可和赞同。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关于辅导理论与实践的刊物、著作和心理测验等大量涌现,使得心理辅导的经验、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提高,辅导的模式也日渐见多,目前流行的辅导模式最少也有12种。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学校心理辅导,每年由政府拨出大量资金资助辅导工作的开展。早在1957年,在俄国人造卫星上天这一重大新闻的震动下,美国联邦政府就有针对性地颁布《国防教育法》,指定学校要推行辅导及评估计划,识别天才及迟缓的学生并因材施教,而大学也不断增设辅导训练课程,并给辅导工作提供专门的经费。由于各国政府重视扶持和投资,加上辅导的价值和功能日益得到社会人士的认可,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发展很快,建立了由小学至大学的完整的辅导体系。在欧美各国的中小学均设置“心理辅导中心”,大学则普遍设置“学生人事服务处”与“心理辅导中心”,由受过心理辅导专业训练的人员提供各项咨询、辅导与测验服务;另外,辅导的专业性日益增强,有一批经过严格训练的辅导队伍,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辅导理论和技巧,可以为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服务。
二、当前国外学校心理辅导的现状和发展趋向
今天,世界各国学校的心理辅导都进入了空前发展的阶段,并且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如下的趋势。
(一)由矫治性转向发展性
心理辅导的矫治性,是针对一些有情绪障碍、行为偏差以及学习和适应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适应环境,消除各种异常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心理辅导的发展性则体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全发展,其中包括促进学生健全人格与心理适应能力的发展(为提高自尊,强化承受挫折的能力,发展社交能力,学习合理利用闲暇时间等),使他们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校传统的心理辅导侧重于矫治这一层面,只为少数有问题和适应有困难的学生(如敌视同学的学生、羞怯的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寄养学生、离异家庭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提供服务,补救性工作占主导地位,忽视对正常学生的辅导。现在,矫治性工作虽是辅导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强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发挥学生潜能的发展性工作却日益受到重视。美国学校辅导主任协会在所制定的“小学辅导主任的工作”中就强调对儿童的发展性工作,提出“和教育哲学相一致,小学辅导主任必须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儿童的潜能,并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对高中辅导主任也提出明确任务,指明“发展性的指导是指导工作的组成部分,这个指导努力是对学生成长的有计划的积极干预,从而推动学生各方面——个人的、社会的、情感的、生计的、道德的、认识的、审美的——都得到发展,并促进这些方面综合统一到个人的生活方式之中”。辅导的工作取向向发展性倾斜,使得辅导的对象、内容、目标也相应地出现了变化。辅导对象由过去单纯面向心理障碍的学生扩及全体学生。辅导内容由心理治疗、职业指导扩展为生活辅导、学生辅导和职业辅导,其中生活辅导是对学生整个人生、整个人格的辅导,故这些内容具有涵盖面宽、适应范围大、针对性强的特点。辅导的目标也由单一的变成多层次目标。为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或纠正偏差行为只是辅导工作中的短期目标;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自我观,能对学习和人际关系作出适应,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适当的生活方式等则是辅导的中期目标;辅导的终极目标是自我完善,使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矫治、适应、发展分别体现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指向。
(二)日益重视对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培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学校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培训很少,职务也无资格标准。辅导主任都是由教师兼任,兼任辅导主任的教师每日半天教学,半天从事辅导工作,主要任务是给学生职业信息,并不懂得运用心理辅导的理论、方法、技巧以及评定手段等。美国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专业辅导人员的培养标准和作用的全国性文件。现在对心理辅导人员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辅导的专业化日趋明显。
1.在大学院校开设辅导咨询的专业课程
如美国心理辅导专业课程内容比较广泛,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是基础知识课,学生在掌握上述课程的基础上,还要学习“辅导与指导原理”、“辅导与指导方法”、“心理及行为测验法”、“辅导关系”、“变态心理学”以及“鉴定、测验和评估”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另外,专业实习和见习也是不可少的一环。
2.从业人员日趋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