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成就大事业者,他们都有坚忍的特质,他们中有的人或许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或许有其他弱点和缺陷,但他们一定都是坚忍不拔的人。劳苦不足以让他们灰心,困难不能让他们丧志。不管遇到什么曲折,他们都会坚持、忍耐着,从而获得成功。
约翰刚开始创业时,曾雇用了一位叫斯本塞的高龄绅士为办公室的经理人。那时,斯本塞已经70多岁了,但是,每天早晨他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永远保持愉快的心情,而约翰却因为工作的不顺利而阴云密布。有一天,他不慎陷入犹如鳄鱼出没、水深及膝的泥泽情绪之中,这时的他渴望有人能对自己稍加安慰,于是将心中的烦恼全部向斯本塞倾诉,他没想到的是,斯本塞只是简单地回了他这么一句:“是啊,这种事常有的嘛!而且往后还有更糟糕的呢!”
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斯本塞建议约翰暂时关在自己的公司里,集中心力思考自己人生的美好。尽量去想些有关身体健康、温馨的家庭、居住环境的优雅、好吃的食物、好朋友等种种美好的事物,以及生活在美丽、自由的国土上等等琐碎的事。
约翰采取了斯本塞的方法,并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于是,他调整自己的心态,遇事不再烦恼,而是采取忍耐的方法。因为他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度过风雨,美丽的彩虹就会展现在自己的面前,成功就会属于他。
有了坚定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再多的艰难困苦,约翰都扛了过去,最终他达到了胜利的彼岸,迎来了事业的成功。
以坚忍为资本去从事事业的人,他们所取得的成功,比以金钱为资本的人更大。许多人做事有始无终,就因为他们没有充分的坚忍力,因而他们无法达到最终的目的。然而,一个伟大的人,一个有坚忍力的人绝非这样。他不管遇到什么情形,总是不肯放弃,不肯停止,而在再次失败之后,会含笑应对,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继续前进。
做任何事,是否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是测验一个人品格的一种标准。坚忍是一种极为可贵的品德。许多人在情形顺利时肯随大众向前,也肯努力奋斗。但当大家都已后退时,他们也跟着后退。而总是有一些人却能够独自一人孤军奋战,这才是难能可贵的,当然这就需要很强的坚忍力了。
史达勒1988年辞掉体面的工作跑到佛罗里达,决心当一名训马师。为了熟悉马性,他必须从头学起。1988年初夏,他到迈阿密一家赛马场应征,获得一份替马梳洗整理的马夫工作。他的工作包括清除跑道、铲除马粪、替马梳洗等各种杂事。很多人问他为什么要做此种小事,他的答复是他喜欢马,也热爱这份工作,所以愿意这样做。
史达勒对自己的工作满意极了,一点也不急于成为训马师,并且认为该学的事还多得很。事实上他已对如何训练得奖马匹颇有心得。
他进赛马场不久,就买下了四匹纯种马。这些马儿迄今已为他赢得了25万美元。以前他常替别人照顾马匹,如今则一心一意照顾自己的四匹宝贝马,他还特聘训马师齐亚第为他训练。52岁的齐亚第已有34年的训马经验。他发现自己与史达勒之间的关系很微妙:“身为马主,他是我的老板,但身为马夫,我又是他的上司,幸而我两相处融洽。”
齐亚第夸赞史达勒是他所见过的最勤快的马夫,不但每天早上都是第一个抵达马房,而且两年来只缺勤过一天。
史达勒当马夫,仅仅是因为他喜欢马,喜欢这份工作。但在他努力做好工作时,也为他带来更多的财富,成为了有名的训马师。
史达勒从一个普通的马夫到著名的驯马师,他的成功可以说与他的忍耐力是息息相关的。当初,他放弃体面的工作,从一个职位卑微的马夫做起,然后凭着努力一步步地向前,这期间他付了多少的努力和艰辛,也正是因为他有战胜困难的忍耐力才成就了他的丰功伟绩。
法国讽刺作家罗比莱斯,早在16世纪时便说过:“坚韧卓绝之人,必能成就万事。”莎士比亚也有相同的观点,他说:“不具忍耐力者,实为赤贫之徒。”
忍耐的关键在于,先从事业或是个人的长期目标上略退一步,先行掌握、解决短期性的问题,这便是以一日为单位的理论基础。而安然度过逆境的基本方法,就是调整情绪,度过每一天。早晨醒来时,你真正能掌握的,唯有今天而已。谁也无法将一只脚遗留在过去,也无法单靠一只脚便踏入未来。因此千万不可拘泥于过去与未来,而眼睁睁地任今日流逝。
“以一日为单位”解决问题,为求好的发展,希望你能切记,忍耐是必要的。许多人往往缺乏超强的忍耐力,但是为了迎接人生的挑战,忍耐实在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有多少困难,事实上至多也不过堆积成一座山罢了。你要做的,只是将问题理清,从而一波又一波、一日又一日地渡过难关。这种方法绝非创新,许多人处于艰苦环境时,都是依此方式渡过窘境的。你应该锻炼忍耐力,使自己在重重压力之下,仍能保持明晰的思考。
生于公元前200年的罗马喜剧作家布劳道斯也说过:“忍耐,乃是所有困难的最佳解决方法。”因此,一个人若想成功,就应将此句名言当作座右铭,身体力行、亲身体验,以“一日为单位”,锻炼自己的忍耐力,这样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有胆有识方能成功
对于追求成功的人来说,既要有胆量,也要有见识,二者是不可少的,也是不可分的。光有胆量没有见识,那就会蛮干乱干。而光有见识没有胆量也不行。许多人学识渊博,技术高超,但就是成不了大事,其原因则是他们缺乏胆量,明明看准了的事情,却不敢付诸行动。
无数成功者的实践证明,有胆有识的人,才有旺盛的进取心和强烈的斗志,才能勇于创新,果断决策,从而实现人生的理想目标。
井植岁男是日本三洋电机公司的创办人,他在1947年创立三洋电机公司时,公司只有20个人,从一间小厂房起步,到1993年,该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跨国经营的大企业。
井植岁男性格豪放,决断大胆,处事单纯明快,不拘小节。他最初是在姐夫的公司里打工,后来从姐夫的公司走出来自己创立“三洋”,这是其胆识的体现,经过几十年的艰苦经营,把“三洋”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大企业,也是其胆识结出的硕果。
1955年,井植岁男曾试图鼓励其雇用的园艺师傅自己创业,但这位园艺师傅却因为缺乏胆量而失去一个致富的机会。
有一天,园艺师傅向井植岁男请教说:“社长先生,我看您的事业愈做愈大,而我就像树上的一只蝉,一生都在树干上,太没出息了。请您教我一点创业的秘诀吧!”井植点头说:“行!我看你比较适合园艺方面的事业。这样好啦,在我工厂旁有2万平米的空地,我们合作种树苗吧!我想种树苗出售是项有前途的事业。你知道一棵树苗多少钱可以买到?”
“40元。”
“好!以一平米地种2棵计算,扣除走道,2万平米地大概可种2.5万棵,树苗的成本刚好是100万元。3年后,一棵可卖多少钱呢?”
“大约3000元。”
“100万元的树苗成本与肥料费都由我支付,以后的3年,你负责浇水、除草和施肥工作。3年后,我们就有600多万元的利润,那时我们每人一半。”井植岁男认真地说。不料,那园艺师傅却拒绝说:“哇!我不敢做那么大的生意。”
井植岁男无可奈何地说:“要创业,必须要有胆识,否则,面对好的机会,不敢去掌握与尝试,这固然没有失败的顾虑,但是却失去了成功的机会。世上凡事都有风险,要成功,必须以胆量和力量去排除风险。”
纵观大多数成功人士,他们都具有过人的胆量和见识,正是因为他们具备这个特质,他们才会攀登上人生的顶峰。
李晓华1951年出生在北京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北京照明器材厂工人。尽管家庭生活较为艰难,但他的父母还是设法供子女读书,并严格管教他们,希望长大成才。但机遇不济,李晓华中学未毕业就遇上“文化大革命”,他作为“知识青年”被送到黑龙江劳动。1975年几经周折才转到河北农村插队务农,1978年回到北京生活。
从农村回到首都,对李晓华来说是庆幸之事了,但他却找不到工作。作为一个将近而立之年的青年,没有事情做要比艰苦的劳动还备感辛苦。他到处做杂工,曾做过司炉工,也在外经贸部食堂当过炊事员,后来开始从事个体经营。
但李晓华是个有胆有识的青年。他从事个体经营之初,南下广州物色经营项目。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初期,广州街都是服装摊,五颜六色的时装对刚刚从计划经济时期过来的人们充满诱惑。因此,经营者多,购买者亦多,服装生意显然是有利可图的。但李晓华却没有为此随波逐流,他认为服装生意虽然不错,但竞争激烈,势必利薄难做。他对广州的市场经过一番考察后,发现有一种进口的冷饮机,它制作冷饮十分迅速方便,用它在街上的摊档做零售生意,大受消费者欢迎。他知道当时北京尚未有此玩意,他相信北京也会大行其道的。于是他千方百计凑足了3500元买了一台冷饮机回北京,经营起冷饮小店。果然生意不错,当年一个夏天就赚了10多万元,他初战告捷,高兴万分。
到了秋季,北京的天气变凉了,李晓华便将这台冷饮机卖掉。家里人及朋友大为不解,问他为什么把自己的“印钞机”卖掉了。李晓华却说:“该进时则猛进,该退时则速退,此乃势也!相信明年,这儿至少有数以百计的冷饮机出现,那时该行当就不那么好赚钱了。”
果真如此,第二年不管是广州还是北京,都出现了冷饮机大战,而李晓华早已经将赚到的钱和卖掉冷饮机的资本投入到录像放映经营中去。改革开放之初,录像对国内观众来说,还是新鲜事,加上放映一些国内比较少见的港台式武打片、言情片,大大吸引了观众。李晓华的放映室每天从早放到晚也满足不了大众的需求,他于是趁势开设了第二间、第三间放映室。不言而喻,李晓华财源广进。如果说李晓华是经营冷饮生意与录像放映室而走上发迹道路的话,那么他经营“101毛发再生精”和房地产业务则是踏上超级富豪的快车。
1985年,年已34岁的李晓华考虑到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决定趁自己年轻积蓄了一点儿钱,毅然告别妻儿,东渡扶桑,进入东京国际学院学习,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知识。他到了日本后,一边读书,一边打工。一年后,他凭借自己的经营眼光,发觉北京赵章光发明的“101毛发再生精”大有前途,他决定回国联系,争取该产品在日本的销售代理。
当时正走红的“101毛发再生精”供不应求,李晓华到该厂谈经销代理之事不受厂领导重视,厂领导甚至冷漠地说:“一年后你再来谈吧!”他被拒之门外了。
李晓华经过细心的了解和思考,发现该厂缺乏上下班的交通工具,于是,他决定捐赠一辆客车和一辆小轿车给该厂。该厂领导觉得李晓华确实有财力、有诚意推销自己的产品,便答应了李晓华的要求。这样,他成为“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的三家经销代理商之一。
李晓华再到日本,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媒介中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的产品,并走街串巷推销该产品,很快打开了销路。他在日本又迅速富起来了。
李晓华超人的经营胆识使其不断进取。不久后,他又从日本转回香港,在那里开设华达投资集团公司,并在欧洲、美洲、亚洲、打丁美洲设立数家分公司,进行房地产投资和进出口贸易,他还在马来西亚建设公路,在阿根廷办鱼粉加工厂,在秘鲁和新加坡从事旅游业等。随着业务的迅速扩大,他又回到北京、天津、山东、吉林等地兴办了10多家企业。就这样,短短10年左右的时间,他成为超级巨富。
霍英东的胆识更是有口皆碑。他发现,香港是弹丸之地,人多地少,房地产肯定要走俏,于是在香港房地产业还没有正式形成的时候,他就投入巨资进军房地产业。此举比李嘉诚早4年,比包玉刚认准的产业还早1年,这对当时仅32岁的霍英东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在房地产经营方面,霍英东也是有胆有识。他最先推出“房地产工业化”,一是开创售“楼花”的先河,二是率先利用宣传小册子及广告推销楼宇。只要用户先付10%的现金,就可购得即将破土动工兴建的可供居住或出租的楼房。“楼花”的发明,使一般平民有机会买楼住,甚至出租,这样就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购买对象。用宣传小册子和广告来作宣传,又使更多有余钱的人来买房,使更多的人关注他盖的楼房。过人的胆识使霍英东很快成为香港有名的“土地爷”。
从这些成功人士的故事中可以看出,胆识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尤为重要的,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你用胆识抓住机遇时,你便会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