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那位主管拍着胸脯承诺小王的话,不过只是碍于情面的场面话而已,可小王却信以为真了,所以才吃了个哑巴亏。
场面话是待人处世中必不可少的客套话,每一字,每一句,都可能影响到一个人办事的成功概率。
与人交往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场面话,例如:“你的事情包在我身上。”“我全力帮忙。”“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像这一类型的场面话,该说时,还要说。如果你当面回绝了对方,势必会将场面弄得很尴尬,难免会得罪人。
与智慧型的人说话,辨析能力一定要强;与学识渊博的人说话,需要有广博的知识;与善辩的人说话,就没有必要啰啰唆唆;与上司说话,就要把话说到他心坎里;与下属说话,必须让他们感觉到你的慷慨,从你这里他们能得到好处。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勉强;而别人喜欢做的,应给予大力的支持;别人喜欢听的话,要多说;别人不喜欢听的话,要少说,甚至不说。做到这些就算是管好了自己的嘴巴。
有人认为,说场面话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身处复杂的社会中,在待人处世中,场面话该说还要说,有时候,不说场面话真的很难脱身,而且还会影响你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说场面话的重要作用,但场面话还是要以不要太离谱或引起别人误解为好,否则就有麻烦了,起码会影响到别人对你的看法。
办事要讲究语言艺术
孙武有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话求人,也是这个道理,不能不看对象,否则往往会伤害对方的面子。如果了解了对方的情况,即使发表一些大胆的言论,也不会对对方造成伤害,从而比较容易达到自己求人的目的。
看对方的身份地位说话
《世说新语》中有这么一则故事:
三国时期,许允担任魏国的吏部侍郎,他在选派官员的时候,多选择他的同乡。魏明帝听说这件事情以后,心中开始犯嘀咕,认为许允是在结党营私,居心不良,于是就派侍卫将他传去问话。
许允哪里想到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当他被皇帝的侍卫带走的时候还莫名其妙。好在他的妻子脑袋极为清醒,赶出来提醒他说:“聪明的君主只能以理说服,不能依靠软语相求。”
魏明帝一见许允就责问他为什么只重用同乡,是不是有什么不良企图。许允想起妻子的话,便理直气壮地说:“孔子曾经说过,在举荐人才的时候要‘举尔所知’。我之所以任用我的同乡,那是因为我对他们非常了解,觉得他们担任那些职务非常合适。如果陛下认为臣所说的话有不实之处,完全可以去考察他们,看看他们到底称职还是不称职。如果不称职,臣甘愿承受一切责罚,但如果情况属实,还请陛下开恩放臣回去。”
魏明帝便对许允举荐的那些同乡做了一番细致考察,发现每个人都可以胜任其职,于是对许允褒奖一番,让他回家了。
许允重用同乡,并未违反魏国的荐举制度。不管他此举用意何在,也不管这么做是否妥当,只要完全合乎皇帝认可的“理”,他就高枕无忧。许允的妻子也明白,和皇帝打交道难于求情,却可以据“理”相争,所以,她才叮嘱丈夫要以理服人。许允同样明白这个道理,面对皇帝的责问,坦然以孔子举荐人才时要“举尔所知”相对,并通过用人称职这条硬道理,摆脱了自己结党营私、居心不良的嫌疑。这可以说是善于根据说话对象的身份来选择说话方式的绝好例子。
看对方的性格说话
求人办事时说话,除了要考虑对方身份以外,还要注意观察对方的性格。对于不同性格的对象,一定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了解了对方的个性和喜好,做到知己知彼,再灵活运用“三寸不烂之舌”的功力,一定能“笼”到人心。
揣摸对方的心理说话
通过对手无意中显示出来的态度及姿态,了解他的心理,有时能捕捉到比语言表露更真实、更微妙的思想。
当然,对请托对象的了解,不能停留在静观默察上,还应主动侦察,采用一定的侦察对策,去激发对方的情绪,才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对方的思想脉络和动态,从而顺其思路进行引导,这样的会谈易于成功。
针对不同的办事对象谈话或请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性别差异:男性需要采取较强有力的劝说语言;女性则可以温和一些。
年龄差异:对年轻人应采用激情的语言;对中年人应讲明利害,供他们斟酌;对老年人应以商量的口吻,尽量表示尊重的态度。
地域差异: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所采用的劝说方式也应有所差别。如对我国北方人,可采用豪爽的态度;对南方人,则应细腻一些。
职业差异:要运用与对方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较紧密的语言与之交谈,对方对你的信任感就会大大增强。
性格差异:若对方性格豪爽,便可单刀直入;若对方性格迟缓,则要“慢工出细活儿”;若对方生性多疑,切忌处处表白,应不动声色,使其疑惑自消。
文化程度差异:一般来说,对文化程度低的人所采用的方法应简单明确,多使用一些具体数字和例子;对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则可采用抽象说理的方法。
兴趣爱好差异:凡是有兴趣爱好的人,当你谈起有关他的爱好方面的事情来,对方都会兴趣盎然。同时,对你无形中也会产生好感,为你找人办事儿打下良好的基础。
看对方的文化层次说话
自命清高者常常是洁身自好的墨客文人,或者是那些自命不凡、看破红尘的人。这种人文化层次一般都较高,他们不愿与常人来往,比较希望同有才华的人结交,因此要顺利地叩开这种人的大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善于表现自己,设法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使其因爱“才”便会自开家门。
一个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到乡下或基层找普通农民或工人办事儿,就不应该装腔作势、满嘴文绉绉地高谈阔论,也不能以文交心,以诗会友。而应该放下文人架子,用老百姓容易接受的话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显得平易近人,与对方没有文化距离和心理距离。对方一旦有了这样的感受,办起事情来就会很痛快。
用坦诚的话语打动人
由于说话态度不同,语言既可以成为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强有力的工具,也可以成为刺伤别人的利刃。语言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人格。即使是说话比较笨拙的人,只要具有发自内心的关怀对方的心情,其心情就能在话语间充分流露出来。相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关怀的心情,即使用再多华丽的语言,也会被对方看穿。所以,满怀真诚是最重要的。
在洽谈生意或说服对手时,应用真诚的说话态度,容易招人喜欢,被人接纳。入情入理的话,一方面显示说服者坦诚的态度,另一方面又尊重对方并为对方着想。这样无论在交易原则上,还是在人的情感上都达成了沟通,扩大了双方的共识,促使合作成功。
松下电器公司还是一家乡下小工厂时,作为公司领导的松下幸之助总是亲自出马推销产品。在碰到杀价高手时,他就说:“我的工厂是家小厂。炎炎夏日,工人在炽热的铁板上加工制作产品,大家汗流浃背,却努力工作,好不容易制出了产品,依照正常利润的计算方法,应当是按我给出的价钱承购。”
对手一直盯着他的脸,听他叙述。听完之后,展颜一笑说:“哎呀,我可服你了,卖方在讨价还价的时候,总会说出种种不同的话,但是你说得很不一样,句句都在情理之中。好吧,我就照你说的买下来好了。”
松下幸之助的成功,首先在于他真诚的说话态度。他强调自己是依照正常的利润计算方法确定价格的,自己并无贪图非分之财的意思,同时也暗示对方无讨价还价的余地。这就使对方调整角度,与其达成共识。
松下幸之助的语言充满情感,他强调了工人劳作的艰辛,创业的艰难,劳动的不易,语言朴素、形象、生动,语气真挚、自然,唤起了对方切肤之感和深切同情。
正如对方所说的,松下幸之助的话“句句都在情理之中”。对方接受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用真诚的态度说话不应是一种技巧,而应是人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在这种本位下,说出的每句话都是闪烁着朴实光泽的,易于被人接受,这种本位下的交流方式是一种最值得信赖的交流方式。
在我们与人沟通时,必须秉持着一颗“至诚的心”,不要巧言令色、油嘴滑舌,并根据时间、场所和对象的不同,将自己最好的一面通过“说话”表达出来,如此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自己融入群体之中。
费城的耐佛先生,多年来一直想把燃料卖给一家大连锁店,但是这家连锁店一直从外地购买燃料,运货的路线正是从耐佛先生办公室的门口经过。耐佛先生晚上就在卡耐基(西方现代人际关系教育的奠基人)的课堂上演讲,并且大骂这家连锁店。
卡耐基建议他改变战略。首先,他们准备在课堂上举行一次辩论会,主题就是连锁店的广布,对国家害多益少。于是卡耐基建议耐佛先生加入反方,他同意了。由于要为连锁店辩护,便前去拜访一位他原本瞧不起的连锁店经理,告诉他“我不是来推销燃料的,我是来找你们帮个忙”。他把来意说清后,并特别强调:“我来找你,是因为我想不出还有其他人更能提供给我事实。我很希望能赢得这场辩论,无论你提供什么给我,我都十分感激。”
后来耐佛先生回忆:“我原先要求这位经理只拨出一点儿时间,所以他才同意见我。当我把事实说出之后,他指着一张椅子要我坐下,并且用了一个多钟头的时间。他请来另一位主管,这位先生写过一本有关连锁店的专论,他觉得连锁店提供了最真实的服务,他也以自己能够为许多社区服务为荣。当他侃侃而谈的时候,两眼发亮,我也不得不承认他的确让我明白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他改变了我整个人。
“在我离去的时候,他陪我走到门口,用手揽住我的肩膀,祝我辩论得胜,并且要我再去看他,让他知道辩论的结果。最后,他向我说:‘春天来的时候请再来看我,我很愿意向你买些燃料。’这真是奇迹,他居然主动提起买燃料的事。由于我对他们连锁店的关心,使他也转而关心我的产品,因而能在这一个多钟头里,达成10年来所不可能达成的事。”
耐佛先生发现的并不是什么崭新的真理。早在公元前100年,有个罗马诗人帕利里亚斯·赛洛斯就说过:“说话真诚,语气亲切随和,不卑不亢,入情入理,”这是成功地打动对方的原因所在。
由此可见,坦诚的语言是我们求人办事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想要别人为你积极办事,必须学会坦诚待人。
求人办事中常见问题与对策
我们在求人过程中要学会察言观色,并随机应变。这也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本领。我们在求人时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我们应全神贯注地与对方交谈,与此同时,也要对这些意料之外的信息敏锐地感知,并作出恰当的处理。
对方若面露难色要及时改变语气
在求人办事时,许多经验丰富的人都特别留意谈话过程中对方表情的变化。因为他们明白,只有能够时时注意对方的心理、周围的状况而随时应变,才有把事情顺利办成的可能。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达思想的方式,并不是非用言语不可。尤其是对那些语言不易表达的感情,人们往往总是通过脸部表情来显现的。
有的时候,人们对自己的反对性意见,会故意让对方了解或看出,但是有些时候,他们非但不想让对方知道,甚至想隐藏起来。不论哪种情况,都或多或少会显现在人的脸上。当它展现出来时,如果你不注意而继续自顾自地说下去,就会带给你不利的后果。
因此,当你和他人面谈时,要随时注意对方的表情,一旦对方出现了“难色”时,要立刻停止自己原先强迫性的说法。如果你改变语气或说辞之后,对方的那种表情尚未消失,可以直率地问对方是否有什么困难,这样做可以将对方难以启齿的心事或是心理上的疙瘩予以表面化,同时更能了解对方的心理。
对方顾左右而言他
即使是初次见面,有些人在谈话时,也会不知不觉地扯到主题以外的事,而且愈扯愈远,然而,现代社会生活忙碌,面谈的时间实在有限。因此,当对方尽讲些与主题无关的事时,性急的人就会焦躁不安,想把话题扳回来。不过,如果想多了解对方,让自己的计划更顺利地进行,就不要这样做。
依常理判断,对方将话题转向,会有三种情况:第一,是完全不小心,也就是不知不觉地将话题扯远了;第二,是心血来潮,忽然想到了他得意的事;第三,是故意转变话题,不愿意再谈原来的事。这三种情况中无论哪一种叫你遇上,最聪明的办法是以静制动,暂时不要去打岔,让对方说下去。出现第一种情况时,对方一般会突然想起来自己跑题了,而主动地打住。出现第二种情况时,等讲完了这件事,他自然会回到原来的话题上。如果对方总是云里雾里地讲个不停,那就很可能是第三种情况了!既然是第三种情况,那就表示他不愿意与你商谈本话题,你再勉强反而会导致对方不快,你不妨索性利用这个机会去观察他的心意与动向。
应该主动中止的谈话
对方一面跟你说话,一面眼往别处看,同时在跟别人小声说话,这表明刚才你的来访打断了什么重要的事,对方心里惦记着这件事,虽然他在接待你,却是心不在焉。这时你最明智的方法是打住,丢下一个最重要的请求告辞:“您一定很忙。我就不打扰了,过一两天我再来听回音吧!”你走了,对方心里对你既有感激,也有内疚:“因为自己的事,没好好接待人家。”这样,他会努力完成你的托付,以此来补报。
在交谈过程中突然响起门铃、电话铃,这时你应该主动中止交谈,请对方接待来人、接听电话,不能听而不闻滔滔不绝地说下去,使对方左右为难。
当你再次访问希望听到所托之事已经办妥的好消息时,却发现对方受托之后尽管费心不少但并没圆满完成甚至进度很慢。这时难免发急,可是你应该将到了嘴边的催促化为感谢,充分肯定对方为你做的努力,然后再告之以目前的处境,以求得理解和同情。这时,对方就会意识到虽然费时费心却还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产生了好人做到底的决心,进一步为你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