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是俄罗斯联邦的首都。它位于东欧平原的中央。伏尔加河和奥卡河两河之间,分布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的两岸。面积为900平方千米,是俄罗斯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
莫斯科始建于12世纪中叶,当时是一座木头构筑的小城堡,后来逐渐发展为城镇。13世纪初成为莫斯科公国的都城。14世纪,俄罗斯人以莫斯科为中心,联合周围的力量,进行反对蒙古贵族统治的斗争,从而统一了俄罗斯,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15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初,莫斯科一直是俄国的首都。1713年,彼得一世迁都圣彼得堡,但莫斯科仍是俄国最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1812年,莫斯科毁于拿破仑侵略军的大火,但劫后不久很快重新建设起来。200多年以后,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1918年苏维埃政府从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从此恢复了它的首都地位。
今天的莫斯科,大部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重建、扩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是仅次于巴黎的欧洲第二大城市。它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市区以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为中心,呈辐射状一环套一环地向外展开,5条环形路与近4000条大小街道构成一张巨型的蜘蛛网。全市共分8大城区,各具功能和特色。中心区集中了中央政府各部机关、名胜古迹、博物馆、影剧院、大商场;北区是展览和体育活动中心;东区是森林区;东南区是工厂和污水处理基地;南区是新住宅区;西南区是科学城;西区是历史和军事爱国主义教育中心;西北区是莫斯科运河中心及新建高层住宅区。从空中鸟瞰,整个城市处在一望无际的绿海之中,古老的建筑与现代的高楼大厦交相辉映,蜿蜒清澈的莫斯科河穿城而过……,800年前的小城堡,已经发展成为闻名世界的现代化大都市。
克里姆林宫是莫斯科的心脏,也是莫斯科最古老的部分,十月革命前是历代沙皇的宫殿。十月革命后,1918年3月,苏联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成为苏联政府和苏共中央的所在地。苏联解体后,是俄罗斯总统的办公地点。
克里姆林宫位于莫斯科河与涅格林纳河交汇处的小山岗上,呈三角形,周长2250米,面积275公顷,始建于1156年,原名“捷吉涅茨”。当时是一座用木头建造的小城堡。在800多年时间里,经过多次改造扩建,克里姆林宫已成为世界上最宏伟壮丽的建筑群之一。20座塔楼与红墙结合成一体,耸立在克里姆林宫周围。其中6座有可通车马的城门。用宝石制作的5颗五角红星,高悬在5座最高的塔楼顶尖,白天随风转动,夜晚红光闪烁。宫墙之内,教堂争辉,殿宇轩昂,政府大厦拔地而起。各类博物馆穿插其间。在宗教建筑群中,首推圣母升天教堂,它建于15世纪70年代。上面装有5个金色圆顶,白色墙面,是俄皇举行加冕大礼的地方。稍晚建成的报喜教堂,有9个金色圆顶,是皇族子孙举行洗礼和婚礼的地点。天使教堂,有5个圆顶,建于公元1505~1509年,是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历代帝王的墓地。
大克里姆林宫,有700多个厅室,是克里姆林宫的主体宫殿,始建于1487年。它由门厅、侧翼、走廊连接起来的几个大厅构成。这些大厅非常豪华,它们是格奥尔基大厅、弗拉基米尔大厅、叶卡捷琳娜大厅、亚力山大大厅。后两座大厅于1933~1944年改建为会议大厅。多棱宫是礼仪大厅,呈正方形,460平方米,中间一根巨柱,擎起十字形穹窿。正式接见、皇家婚礼、招待宾宴,都在此举行。1959~1961年建起的克里姆林宫大会堂,是一座大理石和玻璃结构的现代化大楼,有800套房间,其中包括6000个座位的大会厅和2500个座位的宴会厅。
在克里姆林宫中,最高建筑物是建于1505年的伊凡大帝钟楼,高81米,重叠5层,金色楼顶。钟楼内有22个大钟,30个小钟。在塔旁石座上,是著名的“钟王”,重达200多吨,高达10米。“钟王”有它的“祖父”和“父亲”。“祖父”重1008普特(165吨),铸造于里斯·戈杜诺夫时代,在一次大火中坠落摔碎。17世纪50年代,俄罗斯匠师用钟的碎片,添加新材料,铸造了一个新的大钟,重8000普特(约131吨),即“钟王”之父,1701年也成为火灾的牺牲品。18世纪30年代,决定把摔碎的大钟重新铸造起来。伊凡·费多罗维奇·马托林克和他的助手,即他的儿子米哈依尔,费时3年(1733~1735)铸钟,但钟未铸成他就去世了。米哈依尔·马托林克继承父业,终于铸成了现存的这口大钟,重12337普特(约201吨)。大钟放在一个坑内的台座上。1737年5月,莫斯科又发生大火,使大钟脱落一边,在大坑里放置了99年,1836年才由工程师蒙费兰重新升起,安置在石座上。
克里姆林宫中的“炮王”,又名“俄罗斯枪”,1586年由匠师安德烈·楚霍夫铸造。重2400普特(约40吨),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炮,炮口可同时爬进2个人,每发炮弹重120普特(约2吨)。楚霍夫还铸了2门较轻的大炮,一门是特罗依尔炮,重430普特(约7吨),一门是珂斯皮德炮,重370普特(约6吨)。1658年马尔捷米扬·奥西波夫又铸造一门重779普特(约128吨)的大炮。这些武器虽然沉重粗大,但是装潢精美,既是武器,又是供人观赏的艺术品。
红场,位于克里姆林宫的东侧,呈长方形,长700米,宽130米,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它辟于15世纪末,17世纪中叶起称红场,是沙皇政府宣读诏书和举行凯旋检阅的场所。十月革命以后,这里成为莫斯科人民庆祝盛大节日和进行重大政治活动的中心。近些年来,则成为俄罗斯政治风云的晴雨表。
红场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其南侧,是瓦西里·布拉仁内大教堂。它建于1560年,上部由9座高低错落、造型各异、色彩不同的塔式圆顶组成,美丽壮观,气势非凡。教堂前面,是爱国志士米宁和波查尔斯基的铜像。广场北面是19世纪用红砖建造的历史博物馆,具有鲜明的俄罗斯风格,有42个展厅,陈列着从上古至19世纪中叶的历史文物。广场东侧,是一座几乎与之等长的宏伟建筑群体。十月革命前,这里开设240家商店,柜台总长度达25千米,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商场之一。1953年,它变成了全国最大的国营百货商店。1967年,在广场西北面建立起无名战士纪念碑,以缅怀在卫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碑顶火炬长明不熄,象征着战士的英灵与世长存。
红场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列宁墓。它位于广场中部靠克里姆林宫宫墙一侧。陵墓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表。地上部分呈“品”字形,采用黑色和红色而以红色为主的大理石和花岗岩建成,色调和协,庄严肃穆。墓上刻着“列宁”字样的碑石,重达60吨。墓顶是检阅平台,逢重要节日,国家领导人在此检阅游行队伍和武装部队。陵墓两翼,是用花岗岩修建的观礼台,可容纳1万人。墓底是一个方形深池,内壁用透明的蓝色小石镶嵌。正面墙上有用花岗岩雕成的前苏联国旗和国徽。列宁的水晶棺就安放在方形池内。列宁墓每周开放2次,这时,谒陵人依次从正门沿黑色大理石阶而下,进入陵内,绕棺瞻仰伟大人物列宁的遗容。之后从侧门走出陵墓。列宁亲手缔造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虽然已经解体了,但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拜谒列宁陵墓的人们,仍然络绎不绝。
莫斯科是俄罗斯最大的交通枢纽,水陆空运输都十分发达。11条电气化铁路和14条公路,从不同方向通向全国各地、独联体国家以及中、东、北欧各国。9个客运火车站,每天客流量达200万人。莫斯科有4大机场,是重要的国际空港,与本国及独联体国家的200多个城市、世界上70多个国家的首都和大城市直接通航。莫斯科是个内陆城市,但水路交通却很发达。莫斯科河有3个河港。莫斯科运河沟通了莫斯科河与伏尔加河的联系,另有多条运河与其他河流连接。特别是伏尔加河——顿河大运河的通航,从根本上改变了莫斯科的水上运输地位,使它变成了可以直通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和里海的“五海之港”。
莫斯科的市内交通十分方便。市区街道总长度为5500千米,开辟公交线路4100千米,有200多路公共汽车、60多路无轨电车、近40路有轨电车同时运营。在城区50千米的外围,修筑了一条长550千米的环城铁路,大大缓解了市内的交通压力。但是,莫斯科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地铁,它承担着市区45%的公交客运量,对莫斯科的交通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莫斯科地铁于1935年正式通车,当时线路长度为116千米。以后逐年扩建,如今已发展成具有7条辐射线和1条环线的地下铁路网系统。有116个车站,线路总长度近200千米,居世界第五位。但客运量居第一位,日客运量近800万人次,是伦敦地铁的47倍,纽约的24倍,巴黎的22倍,东京的15倍。而这几个大城市的地铁长度均超过莫斯科。莫斯科地铁何以有如此高的效率?主要原因有3条。一是发车间隔时间短,每2~3分钟到开1列,上下班高峰期,每隔80秒1列。每天发车达9000列次。二是运行速度快,包括停靠时间在内,平均每小时412千米。三是自动化程度高,进出车站均有滚动电梯;每个站设8~10个自动门,投币放行,不必买票和检票,大大节省了进出站的时间。此外,大部分地铁站设在交通要道,与地面的公共交通形成一个整体,换乘十分方便。同时,地铁通道又兼过街人行隧道,从而减轻了地面交通不畅的压力。最后,莫斯科地铁又是一道奇妙的地下风景线。各地铁站,建筑宏伟,风格各异。有的采用贵重的天然石料建成,装饰着独特的灯具和大量的雕像、浮雕和彩绘,显得富丽堂皇。走进莫斯科的地铁,就像置身于丰富多彩的地下艺术长廊,令人赞叹不已。
莫斯科有“绿色都市”之称,绿化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40%,人均占有绿地20多平方米。但是在十月革命以前,莫斯科是一座缺少绿色的“荒漠城市”。1928年建成中央文化休息公园,从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绿化工程。每年新栽乔木20万株,灌木200万丛。现在的莫斯科,有98座公园、约800个街心花园、11个自然森林区,大环路以外的郊区防护林,达到7200多公顷。森林环抱着莫斯科,与市内的林阴路、公园和街心花园相连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绿化体系。整个城市掩映在一片绿海之中。
与此同时,莫斯科的环境治理也取得了重大成就。莫斯科河,早在100多年前就变成了一条死河,是藏污纳垢的总下水道。河水污浊,臭气冲天。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恶劣的环境状况,对莫斯科河实施了大规模的治理工程,在市区30千米的河段,挖除河床半米厚的污泥,之后填上新砂。同时,在市区敷设总长5000千米的排水管道,把城市污水引入处理厂,之后再排入莫斯科河。经过处理的污水,净化度达到90%~95%。消失的鱼类重新出现在莫斯科河的碧波中。
为了保持莫斯科河充沛而稳定的水量和满足莫斯科市的用水需求,在莫斯科河上游修建了12个水库,汛期拦洪截流,旱季开闸放水。这个巨大的蓄水系统,与伏尔加河、亚乌扎河的引水工程结合成一体,通过总长度7500千米的输水管道,每天向莫斯科供应600万立方米的自来水,每天人均用水量近700升,超过巴黎、纽约、伦敦的供水水平。在莫斯科,所有的住宅、饭店、机关、学校,都装有冷热两条供水管,随时可以用热水洗刷餐具和进行淋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