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最能锻炼人才,奇迹常在厄运中涌现。达尔文创立进化论时,连祖宗十八代都被骂遍了;安立林为求给人类提供香蕉梨,无端被人指控为“把上帝的果园变成了妓院”!这些不同凡响的强者把厄运当作动力,奋然前行,终于攀上了理想的高峰,到达了胜利的彼岸。“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鉴于此,贺龙元帅曾异乎寻常地为赛场上的失败者设宴、干杯,使其士气为之高涨。厄运是一面透视镜,使人心明。
古希腊哲人德谟克利特声言:“能使愚蠢的人学会一点东西的并不是言辞,而是厄运。”文化界就有一条至理铁则:文穷而后工。不少人官场失意而文坛留名。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行文如流水,一口气数出: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可见人在厄运时,往往能抛开一切杂念,成就古今大业。
厄运是一方“清洁魔巾”,使人眼高。
厚道人唯处厄运中,方能窥尽世态炎凉,透彻、自如地品味人生的苦辣酸甜。豪门公子曹雪芹,若非落到“茅椽蓬牖,瓦灶绳床”之境地,何来辉煌巨著《红楼梦》,把个封建酱缸揭露个淋漓尽致?鲁迅如果终其一生做富门大少爷,或者委身蒋家王朝,又岂能写出一手如投枪,似匕首的泼辣杂文?
拿破仑说过:“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远。”有鉴于此,倒替那些平步青云却十分稚嫩的幸运儿担忧,如其自认为“天之骄子”,得意忘形,随心所欲,说不定有一天要摔下来,甚至掉到最不干净的地方去。
缺陷不是你的过失
缺陷不是你过失。先天的不足,你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给予补偿。做人,没有必要去纠缠一些无法改变的过去。
从前有个人,相貌极丑,街上行人都要掉头对他多看一眼。他从不修饰,到死都不在乎衣着。窄窄的黑裤子,伞套似的上衣,加上高顶窄边的大礼帽,仿佛要故意衬托出他那瘦长条似的个子,走路姿势难看,双手晃来荡去。他是小地方的人,直到临终,甚至已经身任高职,举止仍是老样子,仍然不穿外衣就去开门,不戴手套去歌剧院,总是讲不得体的笑话,往往在公众场合忽然忧郁起来,不言不语。无论在什么地方———在法院、讲坛、国会、农庄,甚至于他自己家里——他处处都显得不得其所。
他不但出身贫贱,而且身世蒙羞,母亲是私生子,他一生都对这些缺点非常敏感。
没人出身比他更低,但也没人比他升得更高。他后来任美国总统,这个人就是林肯。
一个人有这么大的弱点而不去补偿,难道也能得到林肯那样的成就吗?
原来,林肯并不是用每一个长处抵每一个短处以求补偿,而是凭伟大的睿智与情操,使自己凌驾于一切短处之士,置身于更高的境界。只有在一个方面,就是教育方面,直接补偿自己的不足。他拼命自修来克服早期的障碍。他非常孤陋寡闻,在20岁以前听牧师布道,他们都说地球是扁的。他在烛光、灯光和火光前读书,读得眼球在眼眶里越陷越深;眼看知识无涯而自己所知有限,总是感觉沮丧。他填写国会议员履历,在教育项下填的是:“有缺点”。
他一生就是对一切他所缺乏的全面补偿。他不求名利地位,不求爱情和婚姻美满,集中全力以求达到更高的目标,他渴望把他的独特思想与崇高人格里的一切优点奉献出来,造福人类。
可是,常人必须选择可以达到的目标,不可好高鹜远,妄自追求达不到的目标。
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是:假定你有一两种自卑感,而想加以利用,转弱为强,办得到吗?
不错,并不容易。但是办不到吗?就人过去的经验来说,并非如此。有几位伟人(男女都有)生平就是一部奋斗史,显示出借补偿作用而获得成就的可能性有多大。读达尔文、济慈、康德、拜伦、培根、亚里斯多德的传记,就不会不明白,他们的品格和一生,都是个人缺陷形成的。象亚力山大、拿破仑、纳尔逊,是因为生来身材矮小,所以立志要在军事上获得辉煌成就;象苏格拉底、伏尔泰,是因为自惭奇丑,所以在思想上痛下功夫而大放光芒。
惟一的阻碍,不是我们不能改变自己,也不是改变的困难,而是我们不要改变。只要别人或是别的事物改变了,你就会看到,我们把自己调整得多好。现在就是开始的时候了,明白了你自己的这个窍门,你便可以过大好的新生活。你不再会让自卑感作祟而使自己觉得难堪,你会决定,象一般成功快乐的人那样,好好地发挥自卑感原有的作用。虽然起初不大有把握,可是你会发现你自己不再受它的驱使,而是在利用它,将来好过更多彩更丰富的生活。
接纳不同的声音
罗兰德说:弱者惧怕他人的意见,患者抗拒他人的意见,智者研判他人的意见,巧者诱导他人的意见。罗兰德说:弱者惧怕他人的意见,患者抗拒他人的意见,智者研判他人的意见,巧者诱导他人的意见。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可能你也会遇到一些意见、看法跟大家南辕北辙的人。在一致的看法中,他总是有出人意料的主见。除非是明显违背了真理,我们应学会用宽容的心,学习和接纳这些不同的声音。
一群站在树枝上的麻雀对其中的一只说:“我们全都是迎风站立,只有你跟我们站得相反。”
“我就是喜欢这样,有碍着你们吗?”那只麻雀不服地说。
“你破坏了团体精神,是一个不合群的人。”所有的麻雀一致地谴责它。但是这只麻雀仍一意孤行。
他们依然迎风站立,只有这只麻雀继续站在相反的方向。
这时一只大花猫潜行到树丛后面,由于大家都是向着迎风面,没有察觉到花猫的出现。
当花猫正准备一跃而出时,那只站立方向和别人不一样的麻雀及时看见,大叫道:“猫来了!快逃!”其他的麻雀立刻闻声飞走,这只特立独行的麻雀救了大家一命。
罗兰德说:“弱者惧怕他人的意见,愚者抗拒他人的意见,智者研判他人的意见,巧者诱导他人的意见。”容纳别人的观点并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它要求我们首先要开放自己的心灵。
有甲乙两人刚刚从办公大楼里出来,在道上不期而遇了。
甲问:“你对会上公布的那个推广方案怎么看?”乙答:“整个企划部中,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甲追问:“那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乙答:我对两种观点都作了一番比较。我觉得应该可行。
这种看似什么也没说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心灵开放的一种基本表现,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策略,即容纳相互对立的观点。
著名物理学家玻尔认为,如果你把两种对立的思想结合在一起,你的思想就会暂时处在一个不定的状态。这种思想的“悬念”使思考的智力活跃起来并创造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立的思想的纠结缠绕为新的观点的奔涌而出创造了条件,这样,你的思想也就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玻尔本人有很大关系的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说,就是这种思维策略取得成功的一个典型事例。我们能否更好地与人相处并从这种相处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同样也必须具有这种开放性,了解人们不同的观点是克服主观、武断之妙法。
如果你觉得那些不同的观点是缺乏理智、蛮横无理、令人厌恶的话,你就得提醒自己:在他们的眼中,你或许也是如此。在这一点上讲,或许两方面都是对的,但不可能两方面都是错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果你的想象力很丰富,那你不妨假设一下自己与持不同观点的人进行辩论。这种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任何限制。例如,印度独立运动的领袖甘地痛恨铁路、汽船及机械,如有可能,大有要毁灭整个工业革命全部成果之势。也许,你根本不可能有机会真正同这种人辩论,但你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与甘地争论的话,他会如何驳斥你的观点呢?在这种假想的辩论中,你很可能会发现,对手的观点也有正确之处,而你则应当改变原来的武断看法,即使你的看法也有正确之处。
在我们的生活圈中,可能你也会遇见一些意见、看法跟大家南辕北辙的人。在一致的看法中,他总是有出人意外的主见。但除非是明显违背了真理,我们是否可以学习用更宽广的心,学习接纳其他人的不同呢?孔子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求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但不求完全相同;而小人却求别人要与之完全相同一致,搞党同伐异,因此而不能和谐相处。
把嘲笑当善举
受人嘲笑,是因为自身确有嘲笑之处;把嘲笑当善举,是因为嘲笑中往往有合理之处;豁达地接受嘲笑,不失为做人的高明之处。
受到了嘲笑,不要窘态毕露,无地自容,正因为嘲笑中往往存有真实的成分,事实越真确,剌激越厉害,如果立马反戈难免见你狭隘。不妨把它当作是别人帮你认识缺点、改正缺点的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