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者是位布店老板,已72岁,年轻时曾和著名音乐指挥家卡拉扬一起学吹小号。他说他非常喜欢音乐,当时他的成绩远在卡拉扬之上,老师也非常看好他的前程,可惜20岁时,他迷上了赛马,结果把音乐荒废了,要不然他可能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音乐家。现在生命快要结束了,一生庸碌,他感到非常遗憾。他告诉兰塞姆,到另一个世界里,他决不会再做这样的傻事,他请求上帝宽恕他,再给他一次学习音乐的机会。兰塞姆很体谅他的心情,尽力安抚他,答应回去后为他祈祷。并告诉他,这次忏悔,使牧师也很受启发。
兰塞姆回到教堂,拿出他的60多本日记,决定把一些人的临终阡悔编成一本书,他认为无论如何论述生死,都不如这些话能给人们以启迪。他给书起了名字,叫《最后的话》,书的内容也从日记中圈出。可是在芝加哥麦金利影印公司承印该书时,芝加哥大地震发生了,兰塞姆的63本日记毁于火灾。1972年《基督教真理箴言报》非常痛惜地报道了这件事,把它称为基督教世界的“芝加哥大地震”。兰塞姆也深感痛心,他知道凭他的余年是不可能再回忆出这些东西,因为那一年他已是90高龄的老人。
兰塞姆1975年去世。临终前,他对身边的人说,基督画像的后面有一只牛皮信封,那里有他留给世人“最后的话”。兰塞姆去世后,葬在新圣保罗大教堂,他的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上将有一半的人成为伟人……
另据《基督教真理箴言报》报道,这块墓碑也是世界上惟一一块带有省略号的墓碑。
犹太人的财富
聪明的人并不是天生比别人聪明,但他们更懂得怎样去铸造智慧这枚无价的金币。
有一个故事。多年以前,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惟一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二。’纳粹在奥斯维辛毒死了几十万人,父子俩却活了下来。
1946年,他们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有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得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应该说3.5美元。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把看看。”
20年后,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上的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他曾把一磅铜卖到3500美元,这时他已是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然而,真正使他扬名的,是纽约州的一堆垃圾。
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了,没有应标。正在法国旅行的他听说后,立即飞往纽约,看过自由女神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未提任何条件,当即就签了字。
纽约许多运输公司对他的这一愚蠢举动暗自发笑。因为在纽约州,垃圾处理有严格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就在一些人要看这个犹太人的笑话时,他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他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把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最后,他甚至把从自由女神身上扫下的灰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现金,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
生在犹太家庭里的孩子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负责启蒙教育的母亲们几乎都要求他们回答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了,你的财产就要被人抢光,那么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孩子们少不更事,天真无知,自然会想到钱这个好东西,因为没有钱哪能有吃的穿的玩的?也有孩子说要带着钻石或者其他珍宝出逃,有了它,还愁缺啥?可这些显然不是母亲们所要的答案。她们会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们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在聪颖、精明的犹太人眼里,任何东西都是有价的,都能失而复得,只有智慧才是人生无价的财富。
犹太人并不是天生比任何种族的人聪明,但他们更懂得怎样去铸造这枚无价的金币。当他们的孩子刚懂事时,母亲们就会将蜂蜜滴在书本上,让孩子去舐书上的蜂蜜,其用意是想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智慧是永恒的财富,它引导人通向成功,而且永不会贫穷。
打开你观念的抽屉
对于年轻人来说,注重才能的积累远比注重薪水的多少更重要,因为它是每个人最厚重的生存资本。
一天,报社的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年轻人很珍惜这次采访机会,做了认真的准备。因此,他与松下幸之助先生谈得很愉快。采访结束后,松下先生亲切地问年轻人:“小伙子,你一个月的薪水是多少?”“薪水很少,一个月才一万日元。”年轻人不好意思地回答。“很好!虽然你现在的薪水只有一万日元,其实,你知道吗,你的薪水远远不止这一万日元。”松下先生微笑着对年轻人说。年轻人听后,感到有些奇怪:不对呀,明明我每个月的薪水只有一万日元,可松下先生为什么会说不止一万日元呢?看到年轻人一脸的疑惑,松下先生接着道:“小伙子,你要知道,你今天能争取到采访我的机会,明天也就同样能争取到采访其他名人的机会,这就证明你在采访方面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你能多多积累这方面的才能与经验,这就像你在银行存钱一样,钱存进了银行是会生利息的,而你的才能也会在社会的银行里生利息,将来能连本带利地还给你。”松下先生的一番话,使年轻人茅塞顿开。
许多年后,已经做了报社社长的年轻人,回忆起与松下先生的谈话时,深有感慨:对于年轻人来说,注重才能的积累远比注重薪水的多少更重要,因为它是每个人最厚重的生存资本。
放弃的意义
在逆境中能放弃,需要有在顺境中一样的眼光和魄力。放弃比努力争取更难,但却常常比紧紧不放损失要小。
必须清楚放弃的意义,在成功的希望微乎其微时,选择放弃是一种明智的作法。因为放弃走这条路,就避免死路走到底,而且可能开辟一条新路。
放弃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出击。在商业上,适时的放弃,也是企业一项有效战略。放弃是为了收缩力量,保留实力。在形势不明朗时忍耐很关键;在经济萧条时,业务作必要的放弃,保证能渡过难关,到经济复苏时,则以非同寻常的速度发展。
怎样在逆境中保留实力,是人们面临的一项挑战。在逆境中能放弃,需要有在顺境中一样的眼光和魄力。
在商场上,有时不是比拼获取,而是较量放弃的能力。特别是在经济危机到来之时。
31岁时,挪威的船王阿特勒·耶伯生继子承父业,开始管理一家船业公司。从此他走上了经商的道路。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耶伯生公司已从原来只有7条船的小公司,变成了拥有120多万吨的90条船的大型船队,并且在世界各地的油田、工厂和其他项目中拥有大量投资。目前,他到底有多少财产,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我惟一能说清的是,接受保险的财产大约是57亿克朗。”他的船运公司曾获得“挪威1977年最佳企业”称号,这在挪威航运界是独一无二的。
耶伯生父亲在世时曾尝试经营油船,在他接管一年后就果断决定卖掉油船,放弃运油行业。他的理由是:当时的船运公司没有实力,命运操纵在石油大亨们的手中。如果把本钱的大部分压在两三条大油船上实在没有把握。
耶伯生退出运油业后,迅速将资金投在散装货物的运输上,并与工业部门签订了长期的运输合同。
耶伯生的分析判断在以后的事实面前显得非常富有远见。油船脱手后,虽然他没有领受1973年石油运输短暂兴旺的好处,但是当石油运输的投资家们在70年代中期连遭噩运打击时,他却稳如泰山,丝毫无损。他以长期合同为基础,逐渐增置了6千吨至6万吨的散装船,为大企业运输钢铁产品和其他散装原料,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耶伯生主张,发展挪威的航运业,必须面向世界,走向世界市场,如果把眼光仅仅停留在国内的航运业,将会自我消亡。
他和很多成功者一样有着相同的信念:必须坚决走出去,放弃过去的,哪里有可利用的资本和待运的货物,就到那里去。这就是他取得成功的最关键之处。
一句价值百万英镑的忠告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真正快乐的男人,才能带给女人真正的快乐,反之亦成立。
弗兰西斯·霍勒是沙特王宫的一名外籍家庭教师,主要任务是陪7位小公主阅读英文童话故事。英国《太阳报》说,她是世界上年薪最高的家庭教师,每年的收入是首相布莱尔的40倍。不过,前不久她被解聘了。在重返剑桥读书的那天,有200多名记者云集在圣凯瑟琳学院门口打探内幕,鉴于有协议在先,她回避了所有的提问。
一位陪同小公主阅读童话的人到底出了什么差错?人们有很多猜测。法国的一家报纸说,是因为弗兰西斯和某位王子产生了恋情,在王宫里上演了灰姑娘的故事;德国的一家报纸说,弗兰西斯是被美国安全局买通的一名特工,在传递情报时露了马脚;阿拉伯的一家报纸说,弗兰西斯小姐合同期满,她的离开属正常解聘。
总之,众说纷纭,谁也不知道哪一条是弗兰西斯被解聘的真正理由。
2001年圣诞节,一封来自沙特某位公主的电子邮件透露了实情。这封邮件是向弗兰西斯祝福圣诞快乐的,在邮件中,小公主回忆了和弗兰西斯共同度过的快乐时光。她说,你还记得我们一起读《安徒生童话》时,问你的问题吗?我们傻乎乎的,真是愚蠢至极,以一致造成今日的离别。
原来公主们在读童话时,问了弗兰西斯这么一个问题:“谁的妻子最快乐?”当时弗兰西斯反问了她们:“你们认为呢?”7位小公主齐声回答:“农夫的妻子最快乐!”“难道国王的妻子、百万富翁的妻子、政治家的妻子、诗人的妻子不快乐吗?”弗兰西斯问。
“不快乐。”7个小公主回答。“为什么?”弗兰西斯接着问。7个小公主答不上来,她们只知道,在童话故事里,没有一个国王的妻子是快乐的,也没有一个百万富翁的妻子是快乐的。
后来,弗兰西斯给她们讲了其中的原因,并告诉她们: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真正快乐的男人,才能带给女人真正的快乐。谁知这句话被人告密,第二天她就接到了解除聘约的通知。
2001年年末,美国《纽约时报》财经版评选“十大经济新闻”,弗兰西斯的那句话破天荒地被选了进去,因为她的那句话,使她失去了百万英镑。
轻装前进
生命里填塞的东西愈少,就愈能发挥潜能,所以面对人生的旅程需要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理查·J·赖德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
有一年,理查和一群好友相约,到东非赛伦盖平原去探险。当时正逢东非遭受严重旱灾,赤地千里,酷热难耐。摆在理查和他的朋友们面前的,是一条充满考验的、艰辛而漫长的旅途。
为了能够方便、安全地抵达目的地,理查在出发前便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他选择了一个大号的行军背包,还带有食具,切割工具,挖掘工具。
理查对自己的背包很满意,认为自己已经为此次旅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理查与他的朋友一道,背着大包小包的行囊,来到了一个土著人居住的村子,为此次探险寻找一位向导。
他们找到当地的酋长寻求帮助,酋长专门为他们指派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土著人来做向导。出发前,向导依照惯例细心地为他们每个人检视了行囊。
在检视完理查的行囊后,向导突然问了一句:“理查先生,你认为你真的有必要带上这许多沉重的东西吗?这些东西能够让你的旅途充满快乐吗?”理查一听,刹那便愣住了。向导所提出的这个问题,他以前从未认真地思考过。理查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是啊,背负着这么多的东西上路,有这个必要吗?这些东西难道都是此行必不可少的吗?这些东西会让我的旅途充满快乐吗?理查思考的结果是:他发现背包里的东西,有些的确是此次探险旅行必不可少的,而且也的确会让他感到快乐,但有些东西其实纯属累赘,实在是不值得浪费太多的精力,背负着它们去跋涉那么遥远的路途。
明白了“轻装前进”的道理后,理查便决定重整行囊。他将一些不必要的东西取出,馈赠给当地村民。沉重的背包终于变小了,变轻了,变得干净利落了,理查也因此而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卸去重负的快感。他不再有束缚,不再有负重前行的疲累和烦恼。整个旅途,也因轻装前进而变得轻松愉快,变得情趣盎然。通过此次旅行,理查因此而得出一个结论:“生命里填塞的东西愈少,就愈能发挥潜能。”
从此,理查学会了在人生各个阶段中定期解开“包袱”,随时寻找减轻负担的方法。同时,他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思考,写出了脍炙人口的畅销书《重整行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