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一见孩子犯错,也不问青红皂白,自己就先激动起来,连珠炮似地数落孩子,孩子往往紧张的一句也没听清楚,更没听进去,家长说了半天,把自己累着了不说,关键是一点教育效果都没有。相反,如果家长放慢一些说话时的语速,尽量低声一点,让孩子听清楚父母说的话,则更有利于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这就是说低声批评孩子比大声批评孩子更有教育效果。
——一位懂得低声批评孩子的母亲
孩子的缺点、错误有时真的让人非常气恼,可是如果你在气头上批评孩子,难免会令你和孩子“两败俱伤”。此时,最好缓一缓,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再选择合适的机会低声批评孩子。因为只有在情绪平静的时候,才能更理智、更客观地批评孩子。同样,孩子也会感到父母是尊重自己的,因而会认真听取批评,这样往往能取得比大声训斥更好的效果。
看到3岁的儿子吧家里弄得乱七八糟,尽管我很生气,但还是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轻声对儿子说:“宝贝,妈妈不喜欢你乱扔玩具,乱动家里的东西,因为那样妈妈要花好多时间和精力来收拾。现在你来收拾自己的玩具,妈妈来收拾家里的东西,你看好不好?"
儿子听了我的话,高兴地拍着小手,然后认真地把玩具放回到原位。与此同时,我也麻利地把孩子弄倒的凳子扶起来、摆整齐,然后对儿子说:“宝贝,你做的很好,妈妈很喜欢你。"孩子非常高兴,以后他懂得了自己收拾玩具,而且不再把凳子胡乱推到。
我这个低声批评孩子的做法很有效,每次都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这一家教方式是我看了《圣经》上的一句话受到了启发而总结出来的,那句话是“沉稳的回答能够平抑疯狂的愤怒。”而且我还阅读过相关书籍,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美国一所大学的语言研究班曾与美国海军合作,研究在军事行动中下达命令时发出多大的声音最合适。实验人员用电话、舰船上的传声管,向接收者发出不同分贝的声音,结果表明:发送者的声音越大,接收者回答的声音越响;发送者的声音越小,接收者回答的声音越低。
这个规律提醒我们做家长的,当孩子犯错时,如果我们大声批评孩子,很容易使交谈双方情绪处于紧张和敌对状态。如果我们低声地批评孩子,就容易避免或缓解对立状态。从这里我总结出批评孩子的方法——尽量平静下来,压低声调地指出孩子的错,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事实证明,我这种“低声细语”的批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原因有这样一些:
(1)低声调可以使父母理智一些、情绪平和一些,也可以让孩子放松一点,不那么容易产生抵触和你烦的心理,有利于沟通。批评孩子应该是一种理性的表述,而不是感性的泄愤。低声批评可以让孩子知道你是理智的,这会促使他保持理智。
(2)低声批评孩子,可以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倾听,而且可以先发制人,有效避免孩子使用高声调。生活中,我经常发现大人高声责骂孩子,孩子反抗的声音也不低。慢慢地,双方的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惹得大人一肚子气,孩子也一脸的不服。
(3)低声批评可以表现出你不想让他人知道你在批评孩子,你对孩子的批评不涉及他人,意味着是针对孩子私下里的讲话,容易形成“促膝谈心”的良好气氛。这对正在挨批评的孩子来说,是一种适宜的气氛。
(4)声调可以消除愤怒,避免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历程中,任期最长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如果父母遇事冲动、暴躁、不冷静,开口闭口大声责骂,肯定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不良的影响。
总之,低平的声音、沉稳的语调,能够诱使孩子倾听你的批评,也能更好地表示对孩子的尊重,孩子比较容易接受。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要避免大呼小叫、高声斥责,从而使双方都处于冷静自制的状态中,为进一步教育孩子创造条件。相反,铺天盖地、声嘶力竭地教训孩子,往往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生活中,我们可能见过这样的情景:面对高声哭闹的孩子,父母越是高声制止、越是声歇斯底里地高声怒骂,孩子越是高声哭闹,丝毫不降低音调。实际上,孩子之所以高声哭喊,是被父母的“高分贝”“吊”上去的。这种父母与孩子的交战,只能以双方中某一方的筋疲力尽而告终。因此,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平静情绪,降低声调,方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教子链接:
事实胜于雄辩,有理不在声高。家长的话是否有理,能否在孩子面前树立应有的权威,与嗓门的高低没有关系。 “低声效应”对家庭教育的启示是,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声调低一点往往比声调高一点效果更好。且越是批评、呵斥孩子的话题,就越应该用低于平日的声调来讲。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