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的联合国广播电台,周一至周五每天播出15分钟的汉语普通话时事节目“今日联合国”,为海内外的华人听众直接报道联合国的最新动向。节目内容包括新闻、时事报道与分析、专访和专题报道等。那么这15分钟的节目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制作这些节目的又是哪些人呢?
笔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位于总部大楼8层的联合国新闻部。在那里,笔者见到了各种肤色的工作人员,听到人们在讲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等多种语言。在中文部工作的6名工作人员全部是中国公民。负责人刘克凡介绍说,中文部的工作人员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安徽、大连、西安等地,资历最老的许业善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二十几年。他们全都是通过公开招聘、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推荐等途径,经过严格的公务员考试才得到录用的。他们的年薪平均为4万至5万美元,这在生活费用非常高的纽约,只能算是中等以下的收入。好在联合国雇员福利待遇较好,再加上各种补贴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从各方面来看仍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好工作。
谈到在联合国工作的感受时,刘克凡说:“在联合国上班的每个工作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把进入联合国工作看成是人生一个难得的好机会,崇高的使命感使他们觉得,自己不是替任何一个人或团体工作,而是为了全世界。我们中文部的工作人员,更要为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华人服务,让他们更多地了解联合国、认识联合国和支持联合国。我们在这里的最大感受是每天都有一种荣誉感和成就感。”
刘克凡说,通过在联合国多年的工作,体会到这个全球范围内最具权威的国际组织,为了实现和平与发展这一目标,从安理会辩论到维和行动、从对抗艾滋病到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从推动妇女儿童权益到保护环境、从普及全民教育到推广信息科技等,确实在世界各地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成立于1946年的联合国广播电台本着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一直用多种语言向全世界报道与联合国有关的各种新闻。而联合国的正面形象和权威影响,也使越来越多的人渴望了解更多的情况。为了及时报道听众最关心的实事,特别是中国观众关心的联合国与中国有关的活动,中文部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他们早上开完碰头会后就分别到有关部门联系采访,回来再制作节目,并赶在下午两点之前,把节目送到播音室去。
受时差的影响,“今日联合国”华语广播的听众数量还是比较少的。据刘克凡介绍,联合国汉语广播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在北京、上海、天津、纽约、澳大利亚、新西兰、开罗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广播电台有合作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每周至少听一次联合国广播的听众,目前已有2600多万人。不过,细心的听众会发现,“今日联合国”的广播时间虽然不长,但其内容却涉及与人类生存与发展有关的大问题,这些问题大多具有前瞻性和预警性。
刘克凡表示,虽然在联合国工作很紧张也很辛苦,但每当看到游客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来联合国参观、拍照,个人的辛苦和烦恼就觉得不算什么了。近几年,看到中国在联合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发挥的积极作用越来越重要,更是从内心感到高兴。但同时也看到,如今联合国的处境很艰难,192个成员国就有192个“老板”,很多对人类有益的事情不是联合国不想做或不想推动,而是在联合国的旗帜下面,有很多组织和利益集团,平衡起来非常困难。但不论困难多大,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联合国的责任更加重大,加强联合国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因此,让联合国的声音传得更远,对每个在联合国工作的人员来说,都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