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科技知识,首要问题在于扫盲。扫盲活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根本使命。自从1946年成立以来,推广识字教育一直是该组织的中心议程。而教科文组织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全球仍有8.61亿人不识字,其中三分之二是女性。众所周知,知识改变命运,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普及和提高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联合国一直发挥着“推手”的重要促进作用。《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之一,就是“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这些国际问题中,扫盲和推动科普教育是联合国的重要工作之一。
联合国本身有一些与教育直接有关的机构,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大学等,它们对科普教育有相当大的关注和投入。其他还有一些联合国机构,如联合国儿童基金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工作,虽然并不以教育为主,但在其开展的项目中也包括了一些科学普及活动。联合国还举行过多次国际大会,讨论包括科技教育在内的发展问题,并通过决议和签订一些国际公约,推动各国政府制定政策,增加资源,加强和推广科普教育。联合国在开展国际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的扫盲和科学普及方面,其重要影响和作用是其他机构所无法相比的。
教科文组织推动扫盲和科普教育 联合国在推动科普方面的作用,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大学最为突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属于联合国专门机构,1945年11月正式成立,同年12月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其宗旨是通过教育、科学和文化促进各国间合作,对和平和安全作出贡献。它是各国政府间讨论关于教育、科学和文化问题的国际组织,在其主管的教育、科学、文化、传播与信息等业务范围内设立了10多个政府间的大型合作计划,以推动国际智力合作。其主要活动包括:召开地区性部长会议,讨论教育政策和规划问题,并对教科文组织在本地区的教育活动和国际合作问题提出建议;组织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到发达国家留学;帮助发展中国家兴办学校,提供教育仪器和设备;研究世界教育动向和问题,出版教育期刊和著作;协助会员国制定、协调科技政策,组织基础科学研究,培训基础科学研究人员;组织某些学科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等。
联合国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扫盲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特别在“千年发展目标”中规定,到2015年应当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小学教育,在未来10年新增1800万名教师。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史密斯在纽约总部说:“随着少数发展中国家学龄人口减少,教师需求也在降低,其中中国到2015年教师需求人数将减少180万名,巴西减少15万名,印度减少5万名,这为增加对每个学生和教师的投资、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一个契机。但与此同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须将教师队伍扩大68%才能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其中乍得的情况最严峻,到2015年须将目前的教师人数提高4倍,而地处东北非的埃塞俄比亚必须提高2倍。阿拉伯国家也面临长期的教师短缺,它们的教师人数须增长26%才能达到千年目标,这主要集中在埃及、伊拉克、摩洛哥和沙特阿拉伯。此外,阿富汗在未来10年也需要增加9%的教师。特别是非洲地区未来10年需要新增160万名教师,才能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如果现在的状况持续下去,到2015年该地区会有1.6亿儿童没有训练有素的教师。”
联合国下属一些组织,也通过各种方式普及科学知识,或在进行扫盲与科普的过程中推广联合国的宗旨。比如电脑游戏受到大多数青少年的青睐,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行的一套游戏则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儿童在娱乐的同时增加对世界解决饥饿问题的了解。这个名为“粮食力量”的电脑游戏,对象是8到14岁的青少年,游戏的设计思想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强人类对全球饥饿问题的认识,了解到世界饥饿问题的严重性及人道主义组织所从事的救助工作。
粮食署该项目负责人罗什表示,该项目获得的成功超出了他们的期待。通过使用免费的下载方式,以尽可能地使更多的人获得这一游戏软件。现在已有近200个国家的1000多万青少年在玩这一游戏。“粮食力量”游戏的背景是印度洋上一个虚拟的名叫谢尔兰的岛屿,由于长年的内部冲突和连年干旱,该岛发生了人道主义危机。粮食计划署决定在当地开展救援行动,向该岛数百万饥民提供粮食援助。玩游戏的人将作为团队中的一名新成员,学习完成六项使命。中国最大的网络游戏公司盛大公司已经同意免费将“粮食力量”译成中文版。
教科文组织强调,人类的未来越来越依赖科技的发展,科技教育将成为人类生存的核心问题,对学生和青年人的科技教育尤为重要。因为他们要面对的是一个科学和技术迅速发展的21世纪,而且这种科技教育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教育,而是需要把他们的科技知识与课外实际结合起来,以便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科学大会上,强调了以“从学校转化到职业”为模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开展科技教育,特别是在医学、卫生、通讯、环境、信息技术、工程制造和商业等领域。比如在非洲尼日利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该国科技教育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在全国四个大学里设立了全国性和地方性的科技教育中心,把科技教育纳入全国性的就业和消除贫困计划,培训教师、建立研究中心和示范学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专家们指出,目前世界在科技教育方面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学生和青年人对科技的兴趣有下降的趋势,许多青年人都不把科技事业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其原因在于传统的学校科学教育课程,把科学知识分割为孤立的相互没有联系的学科,如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而且这些课程与学生和青年人日常所感兴趣的活动没有关系。因此,专家们建议,科技教育应以学生和青年人感兴趣的主题为核心,围绕与之有关的科技知识,同时开展不同学科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组织了一些以青年人感兴趣的科普教育为核心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环境保护、性别异同、消费模式、技术发展等,未来还将组织关于消除贫困、可持续发展等主题的科技教育,这些活动也将改变学校中的科技教育模式。
由于全球化发展的不平衡,当前全球科技状况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鸿沟越来越大,这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教育更为迫切。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在其2006年3月发表的《缩小国家之间技术鸿沟》的报告中也指出:“科技的鸿沟是贫富国家之间经济和社会差距的主要原因,也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其发展目标的最大挑战。”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与发达国家人均收入的差距有60%可归结为他们对知识掌握的多少。发达国家不仅掌握了科技知识,还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掌握了科技知识转化为商品的途径和能力。安南还特别提到了“数字鸿沟”的问题,他指出,“信息资源富国”与“信息资源穷国”之间的差距,比贫富国家之间人均收入的差距还要大两倍。如果发展中国家要赶上全球以知识为核心的发展潮流,它们必须缩小这一“数字鸿沟”。
安南在报告中提出了缩小科技鸿沟的许多建议,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对教育的战略投资,提高国民对科学和技术创新能力重要性的理解。他建议各国政府采取特别措施,支持和鼓励年轻的、有才能的科学家的创新。安南把中国作为在这方面做得好的一个例子,的确,中国各级政府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全国建立科技展览馆425个,每年出版科技教育出版物7000至8000种,大大提高了人力资源的素质。
报告指出,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仅仅依靠技术转让是无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科技鸿沟的,它们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建立人力资源,提高其接受、使用国外先进技术,并与当地技术融合,乃至改进该项技术的能力,这些都与科普教育有直接的关系。
此外,国际社会对科学和技术与全球人类发展的关系的认识也是逐步加深的。以往对科学和技术问题的讨论都局限于其本身的发展,局限于专家和政府工作的层次,还没有从全球的战略高度来看待这一问题。一直到联合国成立60周年的各国首脑会议的最后文件中,才第一次写入了关于科学和技术的单独一节内容。这反映了各国领导人已经认识到,科学和技术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因素。而科普教育则是其中最基础的,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
联合国的专家指出:“扫盲和普及科技知识,是各国通向未来的大门,也是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无论教师的教育程度高低,无论学生上课的条件多么简陋,上学并完成学业的人比没有上学、没有毕业的人在生活中成功得多,他们更健康,更多地参与公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更有力量。因此,对于面临挑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为‘准教师’提供足够的培训和公平的经济补偿,将他们纳入主流教师行列是渐进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虽然我们的这些目标不一定能实现,但我们能有所进步,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一个机构——联合国对文盲状况宣战,它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