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停止不来则为闭经。西医认为,闭经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前者指女性在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和绝经期后,体内性激素正常变化而无月经来潮,属正常生理现象。而后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闭经是女性已过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继发性闭经指既往有正常月经,但已停止3个月以上。中医认为,闭经因冲任气血失调所致,分虚实两方面:虚者有脾、肾、血虚,多因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阴虚血燥而引发;实者有气滞、血淤、寒凝、痰湿,因气滞血淤、痰湿阻滞、寒凝血淤而引发经血不畅。
中医将闭经分为肾气不足、气血虚弱、气滞血淤、痰湿阻滞、血寒凝滞、阴虚内热六种。
由先天肾气不足引起的闭经(肾气不足型)
初潮晚,月经错后量少,色淡黯质稀,渐至闭经,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频,带下少,面色晦暗,舌质淡、苔薄润,脉沉细无力、尺脉弱
先天禀赋肾气不足或月经不持续,来潮又中断引起
由气血虚弱引起的闭经(气血虚弱型)
月经后延,经量渐减,色淡质稀,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毛发少泽,肌肤欠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不喜吃饭
先天体质、重病久病体质虚弱、饮食不当、忧思过度、劳累、哺乳过久
由情志失调引起的闭经(气滞血淤型)
经前、中小腹胀痛,经血量小,渐至闭经;或暴怒、情志抑郁后骤然经闭不行,乳房、少腹胀痛,舌质黯或有淤斑淤点、苔薄白或薄黄
情志失调,导致肝气不舒、气机不利,气滞血淤而致经血滞于胞中而作痛
由体型肥胖引起的闭经(痰湿阻滞型)
经期延后,量少至停闭,神疲倦怠,形体渐胖,胸脘满闷,食少痰多,带下量多,色白质稠,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滑
体型肥胖引起多痰多湿,痰湿壅阻经隧。或脾阳失运,湿聚成痰,脂膏痰湿阻滞冲任,胞脉闭,月经不行
由血寒凝滞引起的闭经(血寒凝滞型)
阳虚内寒为经期小腹痛,遇热则轻,经血稀少,色淡,脉沉,苔白;外寒特征为经前一两天小腹笼痛,经血黑有块,脉沉,苔白腻、惧按,遇热则减轻
阴湿、寒冷环境引起,或过度进食生冷食物
由阴虚内热引起的闭经(阴虚内热型)
月经先多后少,渐闭经。心烦热,颧红升火,潮热盗汗,口干舌燥,舌质红或有裂纹
劳累过度或是久病后引起
肾气不足型
主要特征 初潮晚,月经错后量少,色淡黯质稀,渐至闭经,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频,带下少,面色晦暗,舌质淡、苔薄润,脉沉细无力、尺脉弱。
致病原因 先天禀赋肾气不足,月经未至,冲任未通引起;或月经不持续,来潮而又中断。或损伤冲任,月经逐渐延后量少而至停闭。
中药方剂 归肾丸是治疗该症的主要方剂,成分是熟地黄、菟丝子、山药、枸杞子、茯苓、杜仲、当归等,能滋阴养血,填精益髓。用于肾水不足,腰酸脚软,精亏血少,头晕耳鸣。口服,一次9克,一日2~3次。
穴位按摩 摩涌泉可疏通经络、畅行气血,旺盛肾气。涌泉穴位于足心凹陷处,为足少阴肾经之首穴。方法:用右手中间三指按摩左足心,用左手三指按摩右足心,左右交替进行,各按摩60~80次至足心发热为止。以上三法,依次而行,早晚各1次。
食疗方法 补肾为原则,可食用猪肾、子母鸡、乌骨鸡、鸽肉、鸽蛋、旱鸭、雪虾蟆、黑大豆、眉豆、鲤鱼、芹菜、石耳、石松子、乌梅、葡萄、大枣、桑椹、枸杞子、龙眼肉、蜂王浆、蜂王胚、油菜子、肉苁蓉等食物。
日常护理 本症状人群要从加强体质入手,而不是迷信灵丹妙药。如经常锻炼腰部,闲暇时扭一扭腰,有养筋健骨、舒筋活络、畅通血脉等作用,可以明显增强自身抵抗力。像散步、慢跑、做健身、打太极拳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而且秋冬时节尤其要更注重锻炼身体。房事不宜过频,以第二天身体不乏累,心情舒畅为宜。
气血虚弱型
主要特征 月经逐渐后延,经量渐减,色淡质稀,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毛发少泽,肌肤欠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不喜吃饭。
致病原因 平素气血不足;或重病久病后,血运无力作痛;或饮食劳倦,忧思过度,心脾受损,致血虚气弱,月经停闭;或哺乳过久,或虫积噬血,致营血亏损,气血不足,月经源流衰少,致经闭。
中药方剂 主要治疗方剂为乌鸡白凤丸,成分为乌鸡、鹿角胶、鳖甲、牡蛎、桑螵蛸、人参、黄芪、当归、白芍、香附、天冬、甘草、熟地黄、地黄、川芎、银柴胡、丹参、山药、芡实、鹿角霜等,有补气养血,调经止带作用,多治愈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穴位按摩 以摩法、按法、揉法按揉中腕、气海、关元,直擦背部督脉,以透热为度。
食疗方法 补气虚食品,如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补血虚食品,如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豆等。
日常护理 切忌过度忧郁暴躁,凡事避免斤斤计较,学会泰然处之。工作或是居家生活要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适度适量,尤其是病后或是患病女性更要注意保养自己。
气滞血淤型
主要特征 经前、经中出现小腹胀痛,惧按,经血量小,渐至闭经;或暴怒、情志抑郁之后骤然经闭不行,乳房、少腹胀痛,舌质黯或有淤斑淤点、苔薄白或薄黄。
致病原因 情志失调,则肝气不舒、气机不利,气滞血淤而致经血滞于胞中而作痛。
中药方剂 血府逐淤丸,成分为当归、赤芍、川牛膝、莪术、熟地各15克,桃仁12克,红花、枳壳、醋柴胡、桔梗、川芎、甘草各10克。可治疗淤血内阻、头痛或胸痛、失眠多梦、心悸怔仲、急躁善怒。一次1~2丸,一日2次。
穴位按摩 按摩重点在侠溪穴(在第四、五趾缝间,在趾蹼缘的上方纹头处)。按揉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趾骨结合部之间凹陷中取穴)、行间穴(足背第一、二趾间的缝纹端)。按摩方法应从左脚开始按摩。
食疗方法 橘饼、山楂、红糖、红心萝卜、黑木耳、醋泡花生等食物都具有理气活血、祛淤通经功效,可适度食用。
日常护理 切忌情绪急躁低落,要怀有健康开朗乐观的心态。闲暇时,多参加户外运动,像跑步、散步、球类运动都是不错的锻炼方式。季节变化时,要注意添减衣物,以免受寒凉侵袭,感染疾病。
痰湿阻滞型
主要特征 经期延后,经量渐少而至停闭,神疲倦怠,形体渐胖,胸脘满闷,食少痰多,带下量多,色白质稠,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滑。
致病原因 若肥胖则多痰多湿,痰湿壅阻经隧。或脾阳失运,则湿聚成痰,脂膏痰湿阻滞冲任,胞脉闭而经不行。
中药方剂 主要方剂二陈丸,成分为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等。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多用于咳嗽痰多、胸膈胀满、恶心呕吐、纳呆、头晕、心悸等症的治疗。口服,一次9~15克,一日2次。
穴位按摩 1.取俯卧位,术者以拇、食、中指捏拿脾俞穴(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以10~15次为宜。
2.取坐位,用双手拇指轻轻按揉足三里穴,持续约8~10分钟,每日3次。
另外,中极、丰隆、次髎等穴位也可缓解该病症。
食疗方法 宜吃化痰燥湿食物如水梨、白萝卜、百合、荸荠、白木耳、白果(银杏)、橘皮(陈皮)、海蜇皮、麦芽糖等,其中水梨功效显著。
日常护理 避免久居湿地,天气转凉时,切不可受凉。避免过度悲郁,过度劳累。身体患有感冒、咳嗽等疾病时要及早治疗。另外,还需戒除烟酒。
血寒凝滞型
主要特征 阳虚内寒特征为经期小腹痛,遇热则轻,经血稀少,色淡,脉沉,苔白;外寒特征为经前一两天小腹笼痛,经血黑有块,苔白腻、惧按,遇热则减轻。
致病原因 久居阴湿之地,或行经期间涉水受寒,或过食生冷,使寒湿入胞宫,经血受阻,血行不畅作痛。有阳虚内寒和外寒两种。
中药方剂 主要方剂田七痛经散,成分为冰片、川芎、木香、蒲黄、三七、五灵脂、小茴香、延胡索。有活血化淤、行气散寒、止痛作用。适宜口服,经期或经前5天一次1~2克,一日3次;经后可继续服用,一次1克,一日2~3次。
穴位按摩 心俞穴是缓解这种闭经的要穴,位于左右肩胛骨中间、脊梁骨两侧。具体按摩方法是取坐位,让术者在该穴位先左转18次,再右转18次,按揉36次为宜。
食疗方法 适宜吃温经散寒食物,如羊肉、鸡肉、牛肉、火腿、虾、鳝鱼、海参、龙眼、荔枝、桃、杏、樱桃、核桃、松子、木瓜、胡萝卜、大白菜、黄豆芽、红枣、糯米、红糖等。
日常护理 避免久居湿地;经期不可用凉水洗衣物,若用则需戴好橡胶手套;天气转凉要注意免受寒湿等外邪的干扰。
阴虚内热型
主要特征 月经先多后少,渐致闭经。出现心烦热,颧红升火,潮热盗汗,口干舌燥,舌质红或有裂纹。
致病原因 劳损久病或热病之后阴液内耗,易使虚热上浮,营血不宁,则引起阴虚内热,阴津亏耗。由于阴虚不能制火,火炽则灼伤阴液使其更虚。
中药方剂 主要方剂百合固金丸,成分为百合、地黄、熟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甘草等,有养阴润肺、化痰止咳作用,可用于肺肾阴虚,干咳少痰,咽干喉痛的治愈。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
穴位按摩 指压少商穴(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约1厘米)或双侧翳风穴(耳垂后下缘的凹陷中),疼痛为度,持续时间1分钟。
食疗方法 宜吃泥鳅、鲥鱼、白鸭肉、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鲜山药、白木耳、广柑、白果、梨、红枣、莲子、甘蔗等养阴清热调经食物。
日常护理 饮食中避免酸奶等乳制品;应少食多餐,利于身体调节体温。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保持规律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