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以良好的成绩升入一所寄宿制初中,谁知,开学才一个多月,张乐却告诉家长:“我宁可转校,也不再住宿了!”问他原因,张乐却闭口不言。经过到校了解,家长才基本弄清情况。原来,张乐的学习不成问题,就是平时有点争强好胜,凡事都要争个第一。这本来没什么不对,可争过了头,就有点问题了。有一次,班里派张乐和另一名女生参加年级的英语口语比赛,获得了第二名,可奖状只有一张,回来的路上,为了奖状放在谁那儿,两人各不相让,结果张乐一把把奖状撕了,说是谁也别想要了。在生活上,张乐也表现得很有“个性”,凡事不会替别人想。6人一间的学生公寓,每套房间带有卫生间和洗漱室,每晚60分钟洗漱时间,大家抓紧些是足够的,别人都是洗脸、刷牙后接一盆热水出来洗脚,可张乐一进去就得在里面待上半小时,全然不管后面还有同学等着洗漱,结果经常有同学到老师那里去告状。
了解这些情况后,家长意识到:由于孩子一直学习较好,在小学就备受老师喜爱,再加上从小在家里说一不二,所以养成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缺乏平等互助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必须及时矫正。
由于中国孩子中的独生子女数量大大增加,任性、脾气大、与人合作能力差成为孩子中大多数人心理品质上的弱点。加上有些家长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对他们百依百顺,使这些孩子只知道自己,很少想到别人,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状态。
与人合作的能力,已成为人的重要素质之一。有首《三个和尚》的儿歌,里面唱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你问这是为什么?大和尚说我挑水挑得最多,二和尚说新来的应该多干活,小和尚说我年幼身体太单薄。”一首小小的儿歌道出了人性中“缺乏合作精神”的一面。
今天的孩子是未来的主人,他们必须学会适应共同生活,这就需要他们从孩提时代就学会相互理解、平等交流与和平共处,让他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学会在合作中和不合作的伙伴间增进友谊,相互了解。特别是幼儿期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将是家长和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让孩子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行为必须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合作才能完成,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做到的。父母可以随时向孩子讲述合作的重要性。比如:家里的桌子需要挪位置,父母可以让孩子一个人先来试试,孩子肯定是搬不动的,这时,父母就可以适时对孩子讲解与人合作的重要性,然后与他一起搬动。再比如:玩耍时,一个人玩和与人合作玩,两者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孩子总是希望有人与自己一起玩,这也能让孩子体验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二、保证孩子受锻炼的机会
孩子在一起玩游戏时,彼此间合作的机会很多。比如,孩子们都喜欢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这就需要每一个孩子都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孩子们都喜欢扮演猫和老鼠,却不愿意拉圈,但是如果没有人拉圈,游戏就无法进行。这时,孩子就会懂得,游戏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大家的合作。
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推荐让孩子参与合作性的游戏。他们认为合作性游戏是“将人们团结起来的一种美妙的方式”,通过游戏,他们在玩乐中学会了如何更能体贴他人,更了解其他人的感受,也更愿意采取有利于他人的行为。
无论是“猫捉老鼠”的游戏还是叠罗汉,每个孩子都很清楚他们在为共同的目标贡献一份力量,每个角色对于结果成败都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孩子们在扮演自己的角色时都会全力以赴。在活动中,他们也学会了容忍不同的意见,接纳其他孩子的相同和相异之处。
三、让孩子学会悦纳别人
所谓悦纳别人,是指自己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愿意接受别人。从实质上来讲,合作是双方长处的联合,也是双方短处的相互遏制。因此,只有相互认识到了对方的长处,欣赏对方的长处,合作才有了真正的动力和基础。所以家长要常和孩子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不能因为别人有这个缺点或那个毛病,就嫌弃他、疏远他。为此,家长要教育孩子多看并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要诚心诚意地加以赞美,而不是采取一种“不承认主义”。
要教育孩子在平等的原则上为人处世,告诉孩子不管对谁都应树立平等的观念。要让孩子懂得,在人格上,人与人之间永远是平等的,遇事要无私,要言而有信。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互相信赖、和睦相处。特别是要教育孩子严以律己,宽厚待人,尊重他人,不轻易地怀疑、怨恨、敌视他人。
四、教孩子在竞争中合作
现代社会在要求人们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也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多方面合作。其实,这两点并不矛盾。同样,人在社会上,如果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那么,他不仅在事业上不会有所建树,就连适应社会都很困难。
许多父母总是教孩子与人竞争,希望自己的孩子超过他人。确实,竞争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最高兴的是孩子在班级中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这种片面强调智力竞争,忽视合作精神培养的现象是很有害的。事实上,不管是竞争还是合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不会与人合作,对其将来非常不利。
五、通过故事适时说教
给孩子看动画片和讲故事时,适当地加入一些教导的话会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比如利用故事“两只笨狗熊”,家长可以向孩子说明“不能吃小亏终必吃大亏”的道理。两只笨狗熊捡到一块面包,生怕分不均,便请不怀好意的狐狸当裁判。狐狸故意把面包掰为大小不均的两块,两只狗熊忙叫道:“不行不行,一块大一块小。”狐狸于是对着大的一块狠狠咬了一口。两只狗熊又叫道:“不行不行,那块大的被你咬了一口又变成小的啦”。狐狸就这样左一口右一口,最后把蜡笔头大小的两块面包分给了两只狗熊。
六、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责骂,从而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产生了自卑感,这样的心态也很难与同伴合作。下面是一些家长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采用的不当方法:
其一:责备埋怨。
家长:“你又在墙上留下了黑手印!我说过多少次了,你总是不听话!”
孩子(心想):“对妈妈来说,墙比我还重要;下次再抓住我,我就说不是我干的!”
其二:辱骂。
家长:“这么简单都不会做!你真笨!”
孩子(心想):“妈妈说得对,原来我这么笨,我何必再试呢?”
其三:威胁。
家长:“你再哭!你再碰台灯我就打你屁股!”
孩子(心想):“没人喜欢我了,我好害怕!”
这些教育方式,既没有让孩子表现得更好,反而严重伤害了孩子在早期正在形成的自我价值观。一个孩子自从出生那刻起,便开始吸收他人对他的评价和看法,别人怎么说他,怎么看待他,他就怎样看待自己。如果孩子经常听到的是指责、羞辱、谩骂、批评,可想而知,这样的语言堆起来使孩子变得消极自卑,长大后一直摆脱不掉那种糟糕的感觉:“我什么都做不好”、“我怕别人说我”、“周围的人跟我很难有友好的关系”。一旦产生了这样的心态,怎么会积极地与他人合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