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 大萧条时期
◇危机时期的改革
◇V-8型车的诞生
◇任由邪恶势力的膨胀
◇流血的工人运动
◇工会的胜利
◇战时军工生产
◇爱德塞尔英年早逝
就在1929年那次轰动全国的庆祝活动结束仅仅3天之后,即1929年10月24日,被后来的人们称为“黑色星期四”的那一天,纽约证券交易所股价暴跌,美国股票市场瞬间崩溃,美国陷入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场危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大萧条时期来临了。
几个星期后的11月21日,美国总统胡佛在白宫主持了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都是美国工业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中有福特汽车公司的亨利·福特、通用汽车总裁阿尔弗雷德·斯隆、杜邦公司创始人皮埃尔·杜邦、商业家欧文·D。扬、财政部长安德鲁·W。梅隆。会议持续了3个小时,主要商讨困扰全国的经济危机以及应对策略。胡佛总统指出了目前经济危机情况的严重性,希望美国几位工业家一致同意把企业的工资冻结在现在的水平上,以求通过这种方法帮助灾难中的美国渡过难关。
本来,胡佛总统已经在会上和商业家们达成共识,并且在会后将发表一个声明,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亨利这一次又独树一帜了。当几位工业领袖走出白宫的时候,等在外面的记者蜂拥而上,提出各种敏感问题,其他几位都很谨慎,有的说“我现在不便说什么”,有的提醒记者关注即将发表的声明,但亨利·福特不知是出于有意还是无心之举,立刻就把总统的嘱咐抛到了脑后,将自己推向了舞台中央。他公开发表声明,谴责股票市场是一群唯利是图的商人大肆进行投机活动以迅速获取利益的舞台,他认为股票市场近来的崩溃固然是不幸的,但不过是反映了价值膨胀的崩溃;他认为经济大萧条“在总体上是一件好事”。亨利的话让人感到他在这场危机面前似乎是幸灾乐祸。更具有戏剧性的是,在几个小时以后,亨利·福特又发表另一项声明,他宣布福特汽车公司将为全体工人加薪,10日内实行。
亨利·福特的表现实在是出人意料,其他与会者非常不满,福特单方面作出了提高工资的声明,而其他人则一致认为当时情况下还是不调整薪资为好。胡佛总统更是气愤,他在想办法挽救危机,而亨利·福特却在拆他的台。
60多岁的亨利·福特真是有点糊涂了,对当时的危机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危机刚开始的时候,他并不太在意,借着新型车,他的公司又进入一段辉煌时期,公司拥有充足的现金流,不需要向银行借贷,他认为只要生产汽车并卖出去就能顺利渡过危机。然而他没有想到,这次危机的程度竟是如此之深,以至于所有的行业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在危机之前,汽车业已经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由汽车业的繁荣而连带着许多行业都兴旺一时。随着1929年大危机的降临,工业、农业、加工业、制造业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萧条中。1931年底,美国的形势空前严峻,当时的底特律就有21万的失业大军,还有10万名工人被迫离开底特律重新回到农村或者到别的地方谋生。1932年,整个形势更加严峻,每天都有失业工人站到了申领救济金的队伍。不少银行宣布倒闭,多少个家庭积攒了数年的存款付之东流。到1933年,更多的人失业了,到处是失业者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还有无数的企业破产、倒闭,美国人民的痛苦、恐惧和绝望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在这种情况下,福特工厂也解雇了大批工人,并且工资大幅度地降低了,日工资远远不到5美元。
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媒体都不会寂寞,他们一如既往地关注福特公司。因为福特公司的兴衰关系着无数工人的命运,关系到整个底特律乃至整个汽车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1933年,《财富》杂志派出记者在迪尔伯恩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进行实地考察。随后,这家杂志发表了长达20页的文章。文章传达了一个悲观的信息,福特公司的财务前景堪忧,亏损已达上亿美元。道理很明显,所有的行业都不景气,很多人失业,福特公司生产的是低价车,目标客户就是那些挣工资的并不富裕的阶层,而危机到来的时候,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这些人。他们都失业了,没有收入了,还拿什么来买福特汽车呢?
那么困难的情况,亨利·福特又是什么态度呢?70岁的老亨利似乎对自己公司汽车销售量的下降和收入的减少并不太在意,每当有人追问福特公司的衰落和通用汽车的崛起时,他就会轻蔑地说,没关系,我们只要生产出一部好车就行了。他只是不愿意承认,在这样萧条的深渊里,一部再好的车也不能救他了。
亨利·福特到底关注什么呢?我们知道,他一向是以有责任的美国公民相标榜的,现在,美国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很多人在受苦,那么他要出一份力了。他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在他的能力范围内进行一些改革。比如,当他听说工人们正在受苦,没有肉吃时,他“慷慨”地在自己的农场里开出一块地,让工人们在上面种菜,或者在自家开辟一块菜地。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自食其力,而不应该老是指望别人。也许他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他把这件事办砸了,他强制人们开辟菜地,那些菜地就获得了一个不太讨好的名字——“枪口下的菜地”。
前边我们说过,亨利·福特一直对慈善事业持反对态度,从小他就从母亲那里继承了自力更生的传统,他自己也是一直这样走过来的。他认为,做慈善只会使接受施舍的人堕落,使他们的自尊心在施予者面前荡然无存。
现在,正处于大萧条时期,即便是那些勤奋的工人甚至工程师都失业了,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且,他一直把自己当做对国家有责任感的人,他掌握着巨大的财富,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于是,他买下了国家广播电台的一档一小时的节目。在前54分钟,电台播放华尔兹音乐或者古典轻音乐,这是亨利的主意,他认为音乐可以给人们最大的享受,即便是肚子饿的时候,人也不能缺少音乐。在接下来的6分钟里,亨利会发表自己对时局的一些看法,他甚至提出了一个影响当时以及后世的至理名言——“如果我们不能自我救助,就不可能救助别人”。这句名言在艰难时期的美国广泛流行,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大萧条持续着,需要有人出来真正地把美国从灾难中解救出来。1933年3月4日,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竞选中获胜,荣登总统宝座。
当时美国人民处于极度的恐惧之中,罗斯福却毫不畏惧,在宣誓就职时发表了一篇富有激情的演说。就是这篇演说,给危机中的美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和力量。
“这个伟大的国家会一如既往地承担起一切,它会复兴和繁荣起来。因此,让我首先表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不得不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一种莫名其妙的、丧失理智的、毫无根据的恐惧,它会使人们将转退为进所需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
同时,总统坦白地向他的美国民众说出了现在面临的困境:
“我和你们都要以这种精神,来面对我们共同的困难。感谢上帝,这些困难只是物质方面的。价值难以想象地贬缩了,课税增加了,我们的支付能力下降了,各级政府面临着严重的收入短缺,交换手段在贸易过程中遭到了冻结,工业企业枯萎的落叶到处可见,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销路,千万家庭多年的积蓄付之东流。更重要的是,大批失业公民正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还有大批公民正以艰辛的劳动换取微薄的薪资。只有愚蠢的乐天派会否认当前这些灰暗的现实。”
他号召人民:“这个国家要求行动起来,现在就行动起来。”在这样的信念下,罗斯福开始了他的“新政”。
随后的3个月内,罗斯福先后向国会提出了70多个法案,以对付严重的经济危机。国会则以惊人的速度先后通过《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等。
亨利·福特对这位新总统一直不抱好感,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尽管他的儿子和新总统关系很密切,老亨利也不在乎,依然我行我素。为了争得大企业主对新政的支持,罗斯福总统主动接近老亨利,老亨利非但不支持,反而冷嘲热讽。对于《全国工业复兴法》他坚决不予支持,就算是华盛顿的要人出面劝说,他也丝毫不给面子。当全美国人民都在新总统的带领下,同心协力共渡难关的时候,亨利·福特却把自己打扮成圣人,不时地发表一些可笑的奇谈怪论。
这段时间,他已经表现出了妄想症的一些典型特点。有一次,他看到几只小鸡在他的汽车前边跑来跑去,便愤愤地说,它们前生都是人,很可能虐待了自己家养的驴,上帝为了惩罚他们,就把他们变成了鸡。他忙着做各种毫无意义的试验,比如,把一只袜子放在沸水里煮,以便弄明白它为什么会收缩。他还想做个按摩师,因为他不相信福特医院的医生。他的工厂里没有通风设备,这倒不是因为他吝啬,而是他认为厂房里过多的一氧化碳对心脏病和肺结核病人是有好处的。他禁止工人吸烟喝酒,当然他自己也是坚决禁烟禁酒的。他常常会在公开场合一只脚上穿着旧鞋,一只脚上穿着新鞋,他对人们说这是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贫困,或者可能再次陷入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