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妈妈的眼里,宝宝始终是个小孩,总是想给予百般照顾。殊不知,这样往往让宝宝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对于宝宝来说,并无益处。
萍萍的妈妈视女儿为掌上明珠,她爱女儿要比别人爱得更深,女儿长到6岁,她还未高声呵斥过一次,更不用说动她一个手指头了。吃的、穿的、戴的、用的,精心照料,无微不至,什么事都不让萍萍碰,即使如此,还唯恐女儿因照应不周而受委屈,萍萍变得特别依赖妈妈,出门,要妈妈抱;看电视,要坐在妈妈的膝盖上;睡觉,要搂着妈妈的脖子,甚至妈妈煮饭、烧菜、洗衣服时也要背在背上,哪一天妈妈要是晚下班,萍萍就会显得烦躁不安,甚至哭闹不止。
萍萍上学了,成绩不错,但是她不会独立做作业。平时她所做的作业,都由妈妈安排好后,一题一题地做下去,如果有做错之处,也是妈妈用橡皮把错处擦掉,再指点她写在什么地方,什么部位。萍萍像个机器人似的,拨一拨,动一动,一切听从妈妈安排。整理书包,削铅笔,换橡皮等更是由妈妈代办。萍萍就是一个患上依赖症的典型。
1.宝宝依赖症的表现
年幼儿童的依赖常常表现为寻求与成人(特别是妈妈)躯体的接触,如喜欢妈妈或成人抱着,坐在成人身上。若站立时,则紧紧抱着成人不放,而不愿与其他小朋友玩耍。年龄稍长儿童的依赖性,则表现为干什么事都自己不能作出决定,对别人比对自己更加相信,什么事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干什么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许。依赖的对象因年龄而不同,最开始依赖家长,长大后,依赖老师或其他成人,以后更加倾向于依赖自己的小伙伴。有专家认为有两种不同的依赖:一种为任务性依赖,这类儿童寻求帮助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如完成作业等,这类依赖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男孩多见。另一种为人格性(情感性)依赖,这类儿童主要寻求其他人对他的友好反应,感情上的支持,多见于年龄较小者,女孩多于男孩。
2.引发宝宝依赖症的原因
(1)妈妈过分隔膜
不论是人或其他动物都有依赖性,像胎儿依赖胎盘来获得氧气和营养,婴儿、幼儿直到成人也需依赖妈妈或其他人来满足其情绪要求。更需依赖家庭、学校、社会来获得智力发育,掌握技能及社会交往的能力。依赖常与环境有关,妈妈过分照顾可导致儿童的过分依赖性。
现在的家庭多数只有一个宝宝,几代人的关心与爱护都集中在一个宝宝身上。所以在家里,没有成人一勺一勺地喂饭,宝宝就不肯自己进食;没有成人陪着、拍着睡觉,宝宝就又哭又闹不能入睡;就连和小朋友玩耍时也要求家长跟着;早晨起床后不叠被子,吃完饭不知道刷碗,上学忘了带学习用具也要责怪是家长没有提醒他们。如果宝宝有这些类似的问题,家长就不得不思考宝宝的依赖性是否太强了。依赖性强的宝宝,大多数缺乏责任心,遇到一点困难就想到让家长替他去做,这种依赖心理对宝宝的成长极为不利。
宝宝依赖性强往往是成人包办过多造成的。在家里,家长什么都不让宝宝做,不给宝宝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宝宝便养成了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没有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什么事情也不会做,什么事情也不敢做。家长的纵容也是导致宝宝依赖性强的一个主要因素。对于宝宝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家长总是一味的迁就和满足,总怕自己太严厉了,伤害到宝宝,孰不知这样反而滋生了宝宝的依赖心理。那些自我意识强的宝宝相对来说依赖性也较强,这类宝宝总认为自己最重要,别人都得围着自己转,这样的宝宝在人际关系中容易受到冷落和排斥,所以时时要依赖家长的庇护。
(2)受到妈妈遗弃
另一方面,受到妈妈的遗弃,也会产生依赖行为。因为在儿童正常发育过程中,由于家长的遗弃(如离婚等),或家长、老师对于儿童的独立行为过早地过分苛求,会使儿童正常的依赖需要受到挫折,缺乏足够的支持与教养,因此,也不能发展独立成功的经验而出现依赖性。再者,若家长开始粗暴地拒绝了儿童带依赖性的要求,而最终又屈从于这些要求,则会使儿童发生更为严重的依赖。1岁末至3岁前为儿童发展依赖性的两个危机时期,此期由于种种环境因素(如家长离婚等)可导致焦虑情绪,此时期若缺乏家长的正常依赖,则可造成严重的依赖性。
3.宝宝过分依赖的危害性
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对人的生存是有重要作用的;而过多过久的依赖性只会推迟或中止个体的社会化进程而阻碍人的正常成长。像末代皇帝溥仪,而立之年,还不会穿衣系鞋带。一个大学生,因不会料理个人生活,摆脱不了对家庭的依赖,不得不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六七岁的幼儿,正处于心理发育的转折期,是形成个性倾向的初期阶段,上面提到的萍萍如果仍然受到妈妈对待婴儿般的照顾和帮助,摆脱不了躯体的依赖性,难以形成独立的个性倾向,自我意识不强,这样下去,就会影响到她的心理发育。有权威调查表明,大约16%的儿童具有较为明显的依赖性。因此,家长及师长必须重视这一问题。
4.宝宝依赖症的处理
(1)培养宝宝动手习惯
对于依赖性强的宝宝,家长尽可能让宝宝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宝宝自己动手的习惯。让宝宝从小事做起,参加家庭劳动,在劳动中,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从而变得独立。不过在培养宝宝动手能力的时候,要按照宝宝的年龄、能力的发展程度对宝宝提出适当的要求。能力要渐渐培养,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可使宝宝在遇到问题时,避免生活带给他的挫败感而导致的自信心的丧失。当宝宝看到自己双手完成了许多事,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便会增强,从而减少对家长的依赖心理。
(2)让宝宝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运用一定的策略改变宝宝已形成的依赖心理。家长一旦发现宝宝有依赖性,就必须及时地给予纠治。首先要了解宝宝依赖心理形成的原因,以此为基础。使用一定的策略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许多宝宝每天早上的赖床问题。你可以对宝宝说:“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晚上睡觉时上好闹钟,早晨自己起床,迟到了由自己来负责。”说到一定要做到,家长尝试着这样做两回,宝宝知道早上迟到,老师要批评,小朋友们要笑话,所以他以后自己就会留意起床了。
(3)鼓励宝宝的独立意识
家长应该重视宝宝此时出现的每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要求和行为,并加以鼓励和提供实现的条件。例如,当我们洗衣服时,宝宝要来帮忙,你不要怕宝宝会弄潮身上穿的衣服或洗不干净衣服,或认为会给自己添麻烦而不让宝宝动手,甚至还训斥宝宝。要知道,你的拒绝、训斥恰恰扼杀了宝宝独立动手的意识。其实这正是培养宝宝生活自理能力的大好时期,你应当给予支持、鼓励和引导,帮助宝宝建立自信心,提高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
(4)改良对宝宝的态度
家长、老师要改变自己对儿童的不良态度,如过分粗暴、冷淡,过分帮助等均应加以克服。对较大的儿童要告诉他的同学不要给他抄作业,要让他们自己去做。妈妈要把对宝宝的爱藏在心底,不要表露出过分的亲热。六七岁的宝宝,就该和家长分床睡了。宝宝在穿戴方面及其他生活琐事,家长应放手让他们去干,切莫包办。克服依赖性是必要的,但千万不要操之过急。
要知道,对宝宝冷淡、粗暴,不满足宝宝正常的依赖,也会影响宝宝的独立性、自主性,反而产生依赖性。
克服依赖性的所有措施,必须坚持到底,直到依赖行为完全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