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6年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广西编号:Ⅰ-2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在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有一个神话人物,它就是布洛陀。它被壮族人奉为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它的功绩主要是开创天地、创造万物、安排秩序、制定伦理等。布洛陀“布洛陀”是壮语的译音,布洛陀的“布”是很有威望的老人的尊称,“洛”是知道、知晓的意思,“陀”是很多、很会创造的意思,“布洛陀”就是指“山里的头人”、“山里的老人”或 “无事不知晓的老人”等意思。
布洛陀创世史诗叙述布洛陀开创天地、创造万物、安排秩序、制定伦理的艰难过程;歌颂布洛陀创世功绩歌谣,是布洛陀的子孙对始祖布洛陀丰功伟绩的由衷赞颂。据说布洛陀源自广西田阳县的敢壮山。传说,布洛陀与姆洛甲受玉帝的派遣,于农历二月初一启程,用箩筐挑着五个孩子及镰刀和锄头等用具,乘着玉皇大帝宫殿前摘下的两片树叶,飘飞到田阳上空。这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布洛陀肩上的扁担断了,两只箩筐坠落大地,分别落在相距十里的那贯和三今两地,形成现在的敢壮山和五子山,锄头和镰刀坠落的地方划开了一道大沟,成为右江河。
每年农历三月初七、初八、初九这三天,来自田阳及周边百色、田林、田东、平果、凌云、靖西、德保、巴马等县市的十多万壮族民众,都自发来到敢壮山举行隆重的朝拜布洛陀祭祀大典和歌圩盛会。敢壮山布洛陀祭祀大典祭祀活动由当地德高望重的壮族麽公主持,各村寨以糖、烟、果、饼、酒、猪、鸡、鸭、鹅、牛、羊等供品,按先来后到上香祭供,麽公带领众人高声念诵祭词,感谢祖公布洛陀赐给丰收、保佑百姓平安幸福。祭祀完毕,众人沿着通往山上的小路上山,一路燃香至祖公庙前还恩许愿,从山脚到山顶,形成一道烟雾缭绕的香火长龙。然后,众人分散到周围的山坡草地,对唱山歌,这种男女老少尽情欢歌的场面常常通宵达旦。
《布洛陀经诗》是壮族巫教的经文,它唱诵壮族祖神布洛陀创造天地万物,规范人间伦理道德,启迪人们祈祷还愿消灾祛邪,追求幸福生活。这部经诗贯穿着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意识。《布洛陀经诗》各篇都可以独立成篇。
《布洛陀经诗》因其相当多的内容是创造天地万物的,可以说是壮族的创世史诗;因其唱词是民歌,又是在祭祀时喃唱的,故又可以说是壮族宗教文学。
《布洛陀》以诗的语言和形式,生动描述了布洛陀造天、造地、造太阳、造日月星辰、造火、造谷米、造牛等的“造化”过程,告诉人们天地日月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各种农作物和牲畜的来历,以及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等。这部史诗满腔热情地歌颂了壮族祖先布洛陀这个半神半人的祖先创造人类自然的伟大功绩,全诗长达万行,自古以来以口头方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一带传承。
大约从明代起,在口头传唱的同时,《布洛陀》也以古壮字书写的形式保存下来,其中有一部分变成壮族民间麽教的经文。《布洛陀经诗》原手抄本全部是用古壮字书写,诗是壮族民歌五言体、押韵。在内容上,融壮族的神话、宗教、伦理、民俗为一体,思想深奥、字义艰涩;在形式上,由于千百年来的传唱加工,语言精炼工整,有韵律,朗朗上口,其中保留了好多古壮语、宗教语,为当今所无。
《布洛陀经诗》的内容从性质上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创世神话、伦理道德、宗教禁忌。它的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布洛陀经诗》的内容从性质上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创世神话、伦理道德、宗教禁忌。它的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布洛陀》的内容包括布洛陀创造天地、造人、造万物、造土皇帝、造文字历书和造伦理道德六个方面,反映了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走向农耕时代的历史,以及壮族先民氏族部落社会的情况。
根据已整理的版本,全诗分为四个部分,共十九章。第一部分是开头歌,包括第一章礼貌、第二章回答歌、第三章石蛋歌。第二部分是创造歌,包括第四章初造天地、第五章造人、第六章造太阳、第七章造火、第八章造米、第九章造牛。第三部分是治理歌,包括第十章再造天地,第十一章分姓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