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36200000040

第40章 杂谈(3)

实际也不难理解,投资市场有自己的规律,会保持一种动态平衡。政府作为一个大财团一出手放钱,一定会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的降低。

因此,政府花钱一定要慎重呀!

闲不住的手

亚当·斯密说: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调整着经济的运行,而政府只是一个守夜人,维护经济规则。

但是,自从凯恩斯确立了宏观经济学,很多政府就曲解了凯恩斯的调控理论,开始用“闲不住的手”代替市场调控经济。

有的政府怕日常用品太贵,影响居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于是限制日用品价格不能提价。由于生产成本增高,使生产者只能停止生产,从而日用品干脆从市场上消失,要么价格报复性增长。

有的政府认为某种产业应该保护,怕价格降低会影响产业利润,于是不允许相关产品降价销售,或者采取保护性价格。由于价格太高,公众接受不了,产品就会积压,销售不出去,进而行业破产。

有的政府急于让劳工改变生活状况,提出最低工资标准。结果小企业不堪重负大批倒闭,大企业减产裁员,很多劳工失业,物价却在上涨(生产成本高了)。

还有的国家突然颁布劳动法,规定劳工在某个企业工作到一定时间,企业就必须与他签订终身劳动合同。一时间,老工人被企业纷纷解雇。

政府事与愿违、烦扰社会的举动还有很多,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这些举动不但会扰乱社会,还会滋生政府腐败,工作效率降低(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乱管),使政府自身就变成一个“麻烦”。

从历次经济危机分析,主要原因是管理漏洞,导致的公众恐慌心理。政府的主要职责最好是修补制度漏洞,做市场规则的守夜人;调节市场和社会管理也应该是宏观的、间接的,而不是婆婆妈妈地就事论事,显得无处不在。

科斯定理

朋友们,你们听说过贩卖“污染指标”,或者贩卖“温室气体排放”指标吗?你一定觉得滑稽可笑,甚至认为这是可耻的行为,对吗?这种“坏”东西怎么能卖呢?

先别早下结论,这实际是对治理公共危害的一种前沿性尝试。

说到公共危害,会涉及一个经济学概念“外部性”。任何一个人或者企业、政府等总会对周围产生一些影响,这些影响被经济学家称为“外部性”。好的影响称为“正外部性”,比如大学给周围居民带来的文化环境;坏的影响称为“负外部性”,比如造纸厂排污。

我们总是听说某企业将未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道或者湖泊里,造成下游群众吃水困难,或者造成蓝藻泛滥。政府投入巨资整治环境,三令五申不许排污,可这些问题为什么屡禁不止?

原因很简单,河道、湖泊是“公地”,没有人真正去捍卫公众的利益。

那么,如何才能让人们捍卫这些利益呢?科斯提出了一个想法,一切纠纷都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被称为“科斯定理”。很多人误解了科斯的想法,因此说,资本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是金钱关系。

科斯解决的办法是把公地“私有化”。科斯定理强调的是“产权明晰”,而我为什么要强调私有化呢?因为很多国家环境的产权也是明晰的,但是产权却属于公共部门,这样环境就又成了公家的事儿,人们又不会积极捍卫它了。

试想,假如你私人拥有一段河流的产权,如果你的上游排污对你造成损失,你是不是要不遗余力地通过法律武器捍卫你的权益?

如果你的上游请求你的谅解,他说不排污就维持不了生计,你会怎么办?你和你的下游可能会允许他稍微排放一些污水,前提是不至于过分影响你们的生产生活,但是需要上游对你们进行经济补偿;并且超过约定排放量要加倍赔偿。

如果你们的上游有很多家企业,怎么办呢?你们可能会把每年的排放量做成指标,分别卖给上游每家企业。

如果有的企业指标不够用,而有的企业指标没用完,怎么办?这就出现了我们一开始说的贩卖“污染指标”,或者贩卖“温室气体排放”指标的事情了。

必须要说明的是,科斯定理只是一种想法,切不可削足适履。科斯定理对那些“私有制”和“诚信制”经过漫长岁月发展完善的国家或许是适用的,但是对于公有制国家、未建立诚信社会的国家不一定适用。因为,产权从“公有”一下子转为“私有”,很可能会引发私有者追逐利益的短期行为,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配额制

人代替市场分配生产和消费,这就是“配额制”。

比如,让你生产多少就得生产多少,如果生产多了就没有销路,这就是生产配额;让你消费多少你就只能消费多少,再想消费也没有了,这就是消费配额;如果规定每所高校招生数量,或者每个地区可以升入大学的考生数量,就是教育配额……如果你仔细想一想,配额制几乎如影随形。

而负责“分配”指标(额度)的往往只是几个人,事实证明根本无法进行有效分配,而且一定会催生腐败。

欧洲曾经将进口商品配额分配给香港,而在香港,商会中有权力的人只需要倒卖配额就可以赚取暴利。

在中国历次饥荒中,粮食配额被官员倒卖,不法商人囤积居奇,造成百姓饿殍遍野。

教育、医疗、福利、工作机会等配额又导致社会的不公,滋生了潜规则。

配额制的弊端显而易见,为什么总会被政府使用呢?答案就是:简单省事,创造权力。

双轨制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候,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一定会经过社会的阵痛。这也不难理解,相当于更换了经济运转的骨架和灵魂。

俄罗斯在经济体制转型的时候就发生过经济休克。长期的计划分配使市场冰冻三尺,瞬间推行的市场经济虽然启动了人们的自觉生产,但是从生产到市场,并且在各领域达到供需平衡,毕竟需要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在此期间,足以使物价持续飞涨,社会到了动荡的边缘。

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时候提供了另外一种方法:双轨制。为了避免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的猛烈冲击,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改革方法:先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体,让市场经济的份额逐渐扩大,最终过渡到市场经济。看起来,这是个明智、稳妥,甚至完美的思路,但实际效果却南辕北辙。

计划经济导致长期物资匮乏,国家采取限制购买,限制价格的办法来均衡分配,而官员掌握着物资的配额。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双轨制下,谁能拿到配额,谁就能以极低的价格领取物资,转而在市场上高价出售,谋取暴利。逐渐地,官员与商人勾结形成了“官倒”,腐败问题日益严重,引发了公众的不满,进而引发了社会动乱。

双轨制不止存在于价格上,还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养老金,不同阶层、不同工作性质的人采取不同的养老金缴费、领取制度;比如,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享受不同的利率、拥有不平等的经营范围等。

双轨制的实质就是在同一个社会同时使用两套标准,它一定会造成不平等、腐败和垄断。

宏观调控———当把总理

我们讲过,货币是一种社会生产组织工具。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这种方式越来越显得无可替代。可以说,货币就是社会运转的润滑剂,少了,社会难以运转;多了会让社会运转过快,直到崩溃。因此,国家货币政策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将社会上流通的货币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假设你是一位国家的总理,那就利用此前我们讨论过的货币知识,在经济萧条和投资过热的风浪中一显身手吧。

经济萧条时期:

人们手中余钱不多,社会购买力下降,市场萎缩,社会生产下降,企业规模萎缩,失业率上升,人们手中货币更少,社会购买力进一步下降……逐渐进入恶性循环。原因就在于社会上流通的货币量少了。这时,你应该将货币补充到社会中。怎么补充呢,总不能乱撒钱呀?

因此,第一,要按照多劳多得的社会价值体系分发货币;第二,把钱给富人,不如给穷人,因为“消费边际效应递减”。我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发现有的政府把钱给了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并没有投资到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而是投资于房地产或者金融行业。这样不但不会提高社会购买力,让经济复苏,反而会引起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让经济雪上加霜。

首先看看政府部门应该怎么做。中央及各级政府有很多财政经费,可以动用预备费,通过投资、转移支付,或者增加政府采购等方式(在“税收的支出”中我们讨论过),将手中的财政资金注入社会之中。同时,还可以降低税收,把更多的资金留给社会。政府也可以使用非经济手段,劝说企业和消费者,促进生产和消费。

我们再来看看央行的货币政策。

央行作为商业银行的管理者,虽然不直接面对储户和企业,却可以通过对商业银行的管理来调节社会上的货币流通量。

第一,可以减低储蓄利率,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使一部分储户觉得无利可图,于是把钱取出来花掉或投资;二是可以降低银行运作成本,从而可以降低向企业的贷款利率,减轻企业投资成本,有利于恢复生产。

第二,可以降低准备金率(在商业银行中讨论过),以便使银行有更多的钱贷给企业。

第三,如果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在利率中讨论过),可以让自己的货币贬值,这样,可以抢占国际市场(市场是生产力要素之一,在贸易中“要素禀赋理论”中讨论过),使国内恢复生产。

第四,可以降低贴现率(在商业银行的“贴现”中讨论过)。它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商业银行针对企业的贴现率,一个是中央针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率”。这样,可以鼓励银行和企业把未来的钱赶紧拿到现在花。

第五,可以降低信用要求(在“信用”中讨论过)。它包括提高信用限额、延长信用期限、增加现金折扣、允许多种支付方式。总之,促进商品流通,刺激生产。

第六,公开市场操作。通过回购有价证券,比如债券、股票、期货、期权等,增加社会货币总量。

第七,特殊存款。中央银行将一大笔钱存进商业银行,使商业银行有充足资金放贷,刺激生产。这钱可不白存,商业银行是需要付利息的。

通过以上操作可以刺激生产,使失业率降低,使人们收入增加,消费增加,生产规模扩大……经济进入良性循环,走出经济萧条。

现在有的国家发行代金券,这是个非常好的办法。因为代金券可以“限时”使用,因此可以立即刺激社会消费,使企业恢复生产(企业最终可以将代金券兑换成货币),尽快使经济复苏。

但是还有的国家采取扩张型货币政策(就是乱印钱),这可能使国家进入可怕的“滞涨”,就是停滞发展,而且通货膨胀。

投资过热时期:

生产规模过大,人们收入增加过快,购买力过剩,商品价格上涨,进一步刺激投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进入恶性循环。原因在于社会上流通的钱太多了(通货膨胀)。这时,政府应该想办法把社会流通中多余的货币收回来,这就是所谓的“紧缩银根”。怎么收呢?总不能乱收钱呀!这就要从自身的财力和现有的经济规则中想办法,基本和经济萧条时期的政策相反。

首先看看政府机关的做法。中央及各级政府要少花钱,通过减少投资、减少转移支付,或者减少政府采购等方式,减少注入社会的财政资金。同时,还可以提高税收,把更多的资金留给社会。政府也可以使用非经济手段,比如道义劝说,争取民众不哄抢,企业不抬价,但是效果十分有限。

我们再来看看央行的货币政策。

第一,可以提高储蓄利率,这样做同样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使一部分老百姓觉得有利可图,把想花的钱存进银行;二是可以提高银行运作成本,从而可以提高向企业的贷款利率,提高企业投资成本,降低投资热情。

第二,可以提高准备金率,就是所谓的“紧缩银根”,让企业很难贷款。

第三,如果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可以让自己的货币升值,萎缩国际市场,使国内生产降温。

第四,可以提高贴现率。它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商业银行针对企业的贴现率,一个是中央针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率”,这样可以减缓货币的流动。

第五,可以提高信用要求。它包括降低信用限额、缩短信用期限、减少现金折扣、限制支付方式,减少商品流通,抑制生产。

第六,公开市场操作。可以通过融资平台抛售或者发行债券、股票、期货、期权等有价证券,减少社会货币总量。

第七,特殊存款。中央银行可以命令商业银行把手头的一大笔钱存进中央银行,使商业银行没有充足资金向社会放贷,抑制生产。这钱可不白存,央行是要付利息的,不然商业银行也不干呀。

通过以上操作可以抑制生产,使人们收入不再提高,消费平稳……使经济降温,进入良性循环。

一句话总结:经济萧条的时候,政府应该多花钱,央行应该多放钱;经济过热的时候,政府应该节约花钱,央行应该回拢社会资金。

请大家一定注意,以上讨论的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宏观调控就一定是“间接的”,开始间接调控到显现效果需要一个过程,国家越大,社会越复杂,这个过程就越长,因此,不要急于求成。部分国家可能是缺乏对经济形式的判断能力,见一点风吹草动,就几个月内数次调节准备金率、利率等,这不但无助于恢复经济,反而会造成社会恐慌。

国家是个庞大的体系,宏观调控不是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必须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形成合力才有效果。如果各行其是,就可能使调控效果相互抵消。

实际上,当个总理一点也不难,但是当个好总理可不太容易。

同类推荐
  • 谷歌不听话——互联网背后的大国角力

    谷歌不听话——互联网背后的大国角力

    本书以谷歌退出中国风波为切入点,描述并分析谷歌的全球战略以及它与美国政府、股东、用户之间的微妙关系。谷歌的特殊性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和美国其它大企业一样,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与美国政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在国际市场上又往往能够代表美国,推广美国的思维和文化。另一方面是互联网行业的特殊性,谷歌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舆论力量、政治格局甚至国际关系。这就让谷歌和政府之间有了一种既合作又矛盾的复杂关系。本书试图揭开这些微妙的关系,让读者看到谷歌一些“不听话”举动背后的真正原因。
  • 撞城:一位经济学人的乡城心路

    撞城:一位经济学人的乡城心路

    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经济学人,亲历了“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的大转型,这不仅是一个家族城乡生存方式的大碰撞,更是经济学思维和研究方法的大碰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发展经济学家刘守英至情讲述三十年来乡城碰撞的心路历程。本书主要收录了刘守英教授关于中国乡村变迁和哈佛访学的系列随笔文章。作者不仅以其自身及家族成员的亲身经历,感性阐释了改革开放给其家庭带来的翻天覆地的改变,而且凭借其几十年来对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研究积累,更从学理层面分析了改革开放给整个农村和城市带来的改变。更为难得的是,刘教授在哈佛大学访学期间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对大学教育和制度反腐败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充分体现了一位经济学人的问题意识和经邦济世之情怀。
  • 生活离不开经济学

    生活离不开经济学

    本书《生活离不开经济学》可分为经济是什么——最负盛名的十大经济学原理、怎样看清经济的大形势——影响经济的十二大指标等章节。
  • 富豪游戏:中国民间财富大转移

    富豪游戏:中国民间财富大转移

    他们是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的常客,他们是中国商界家喻户晓的传奇,从地产大亨到IT精英,从零售巨头到电商大佬,在他们谱写各自人生的同时,也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多彩的财富故事。深窥富人圈子,闲看“上流”社会的百态人生:创业之路上,他们也钻空子,拼钱拼爹拼人脉,甚至上演“空白套白狼”的好戏;而现实生活中,他们有的低调内敛,淡然安逸,有的则是灯红酒绿,张狂奢侈,为我们百姓看客上演着一幕幕有钱人生活的浮世绘。
  • 中国证券市场政府管制研究

    中国证券市场政府管制研究

    本书介绍了证券市场中政府管制的一般问题分析;中国证券市场政府管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证券市场管制制度的现状等。
热门推荐
  • 绝世剑侠

    绝世剑侠

    天生剑道奇才,奈何经脉受损,剑道真魂残缺,致其残剑一生。他,不甘于此,一路闯荡,剑之所向,无可匹敌。手持远古龙皇所化神剑,内纳混沌所孕八大神器,五行六道非其敌手,绝世成就剑道巅峰。
  • 大宫女——清凉如意

    大宫女——清凉如意

    她只想平平淡淡混完这十年就好,哪怕就只是做个扫地的小宫女,她也甘之如饴。没想过出人头地,更没想过成为后宫的嫔妃。因为她从不相信,在这个充满阴谋与血腥的皇宫里会有什么真情。可是事与愿违,一次意外,让她不再是单纯的扫地小宫女。从此,她必须**在后宫争斗的漩涡中,她必须小心地生存。因为她有一定要出宫的理由。直到遇到那个冷清且妖媚的男子,她不解为什么他会屡次相救于她,让她的心一直在纠结:不能像以前那样理直气壮地出宫了。她觉得欠他的情,这个总是要还的吧。那好,就让她还在皇宫之际,尽力地帮助完成他的心愿吧,到那时,她就可以心无挂碍地出宫了。可是,事情真的会如此吗?且看,一个宫女的传奇人生。
  • 永顺土司王朝

    永顺土司王朝

    华夏历史,永世长存。《永顺土司王朝》一书主要讲述了永顺县八百多年以来历代彭氏土司王平生经历的历史记事作品,此书清楚的刻画了人物形象,内容含有多种土家文化风俗,让更多神州儿女知道华夏历史的长河中会有一座屹立在偏僻山区的繁华都城,在那儿你会体会到风景的秀丽,百姓的朴实。让我们去看王朝最真实的那一面,让我们走进八百年前去探索这个辉煌的王朝!书友群:536882954
  • 无尽凤先

    无尽凤先

    混沌即初开,四素互交融。诞生三兽神,麟与凤与龙。元凤衍凤凰,皆生异双瞳。浴火重生光,涅槃之火荣。在那元凤转生之时,且看少年前进之路。
  • 陆家有女名曰瑾瑜

    陆家有女名曰瑾瑜

    陆瑾瑜重生后,发觉一切还那么熟悉。那么,趁着眼前人还在,好好珍惜,哪怕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也要保住自己最爱的人。
  • 爱的安魂曲

    爱的安魂曲

    钢琴家卓然穿越到两千年前,成为了当朝相国蓝若玄同父异母的妹妹。面对蓝若玄甘冒不伦之恋执意倾情相爱的执着,卓然选择了逃避。为此,她付出了失去所爱的代价……为寻找生死不明的蓝若玄,卓然浪迹天涯开始了放逐之旅,并在旅途中大放异彩,引得无数男子追逐。艰难的兜兜转转之后,卓然回到京城,经营了一家全部是男歌姬的夜总会,从此在京城名声大噪。随后卷入太子与皇帝之间的复杂争斗,被迫入宫成为了令人嫉妒的宠妃。进而,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夺嫡大战开始了。一心想要卓然于世的人,却成为各派政治斗争的中心,她究竟该何去何从……安魂?安魂!谁的魂魄在飘荡、不安,寻找休憩的乐土?
  • 战神之狂傲九天

    战神之狂傲九天

    他,凤傲天,凤家长子,本来集宠爱于一身的长子,却因六岁那年的体质测试,被测为废材体质,废除了凤傲天在凤家族谱的地位,赶出凤家大门。他们不知那废材体质正是那千年难的一见的空灵体质...............
  • 青涩琳茫

    青涩琳茫

    【校园随记】还记得?高中时总爱拔弄你头发的后桌吗?还记得高中时候体育课的疯狂吗?还记得高中时喜欢的那个人吗?还记得高考前的最后冲吗?……高中的时光,悄然逝去,彼此亲近的同学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你个拖后腿,考了一百九十九名,有我高吗?”某个考了五十名的大小姐趾高气昂道。“哦。”冷淡。“真是个傻叉,哼!”某个大小姐的跟班,寂风然思考片刻,语气惊人“汝乃天骄,何不上九霄?”“哼,算你识相。这才像个人语”考了八百多名的某跟班。却没有看见,后面的人脸黑了。寂风然走后,某大小姐,看着跟班,语气愤怒“傻逼!你没听见她骂我吗?”“啊?”跟班摸着头,不知所措。“你这么厉害,咋不上天呢?”
  • 神级撩妹系统

    神级撩妹系统

    泡妞能变强?能获得流弊异能?还有这等好事?那必须得赶紧啊!透视眼、过目不忘还有读心术,所有异能统统都会!一手生死人肉白骨的神奇医术更是纵横都市无人能及。总而言之,一切能用泡妞解决的事情那就不算事情!然而系统虽好,但泡妞对象能不能由我来挑?别见到一头母猪都嚷嚷着要我泡走行吗?
  • 剑领苍穹

    剑领苍穹

    他被追杀死后灵魂穿越到异界附身在一名同样被追杀而摔落悬崖而死的少年。身受重伤,修为跌落这些他还能忍,最不能忍的是还有神秘势力在追杀他!这让修为跌落,又是重伤之躯的他如何逃出生天?如何在这宗门林立、强者如林,神秘浩瀚的苍武大陆上,一步步成为可一手移山倒海的强者?只是在他成为强者之后,却发现这一切只是一个惊天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