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的冬天最爱纠缠疏狂的人
一个君主如果不能够在他的国家里看出滋生的忧患,他就不是真正英明的君主。如果君主沉醉于安逸比对关心军事更多,便会亡国。
——《第十四章 君主在军事上的责任》
历史上有很多君主的出色都毋庸置疑,例如居鲁士,他在文章中出现过不止一次。但仍有些人不为世人熟知,例如阿凯亚人的君主菲利波门。这位君主就曾受到各国史学家的赞扬,原因在于菲利波门在和平时期还思考着战争的方法。
有一次,当菲利波门和他的朋友一起走在乡村的小路上时,他常常停下来同他们讨论:如果敌人出现在这个山丘,而我们的军队却在此处,到底谁在地理上有优势?应该摆出什么样的阵形,才能最有效地打击敌人?如果想要撤退,又应该如何做?如果敌人撤退,又应该怎样追击?
菲利波门一面提出疑问,一面听取朋友们给出的意见,然后他再进行质疑或加以评论。由于深谋远虑、居安思危,他在率领军队打仗时能够应付各种意外事件。而在治理国家方面,菲利波门也非常出色。
无论是古代哪个国家的名君名臣,均知居安思危的重要性。有关居安思危之于现实的作用,也一样相当重要,特别是对那些领导者。作为公司、企业的领导者,居安思危则是站在宏观视角上的未雨绸缪。
某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取两只青蛙,一只放在盛满沸水的容器里,这时候,青蛙因为一下子接触到太烫的水,奋起一跃,成功地从容器里跳了出来,保住了性命。另外一只放在盛有室温水的容器里,然后慢慢加热。一开始青蛙游得自由自在,过了一段时间,水温逐渐升高,青蛙还没有察觉,最后,青蛙在毫无设防的情况下被活活煮死了。青蛙由于神经线条较少,所以条件反射的危险意识很低,而如狼、狐狸、藏獒、熊、马等这类较高级的动物,其危机意识就相当强。与这些动物相比,经常处于顺境的人类发现危机、预见危机的能力就要差很多。
事实上,在人的一生中既有顺境也有逆境,两者交替出现。我们若想取得成功,在逆境中要有战胜一切的勇气,同样在顺境中也要有防微杜渐、迎接未知挑战的决心和准备,只有这样,你才可能不会被逆境打击得再也无法立足。
2000年新世纪的伊始,在“网络股”泡沫破灭的寒流还未侵袭中国时,国内通信业增长速度仍以20%上升。当华为在2000年年销售额达220亿元,以实现利润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其总裁任正非却大谈危机:“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一定会到来。”他在一次公司内部讲话中颇有感触地说:“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只有危机感,也许是这样华为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这篇题为《华为的冬天》的文章后来在业界广为流传,深受推崇。
当然,“华为的冬天”实际上并非只是华为公司的冬天。正如在《华为的冬天》最后,任正非指点江山地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网络股的暴跌,必将对两三年后的建设预期产生影响,那时制造业就惯性进入了收缩。眼前的繁荣是前几年网络大涨的惯性结果。记住一句话‘物极必反’,这一场网络设备供应的冬天,也会像它热得人们不理解那样,冷得出奇。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能活下来。”
“华为的冬天”带给我们这样一个重要的启示——在顺境中也要警惕危机的侵袭。
企业如此,个人也应当如此,在顺境中疏狂只会让人大意,应当始终保持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不是来自内部的压力,也不是单纯的外部影响,而是一种处世的心态,时刻警觉,求生存就好像如履薄冰,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掉进窟窿。对危机的警惕可以让我们知道怎样去务实、怎样去创新、怎样去求变,而不至屈居人后。
事实上,求生存也好,求发展也好,逆境也好,顺境也好,人时刻都应处于一种如履薄冰的状态中。在安逸时思考危险,并采取必要的准备措施,那么逆境中就会转危为安,顺境中就能把危机消灭于萌芽之中,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