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透,做得到
人生在世,大半用于增益见闻。但亲自看到的事很少,其余都得靠他人才能得知。我们的双耳是把握真相的后门,也是虚假的前门。大多数的真相往往有赖于眼见,很少仰仗耳闻。一个看得透、断得准的人可驾驭事物而不被事物所驾驭。他可以洞察最深处的东西,了解并能把握事物本质。他观察严谨,思考微妙,推理明晰,天下没有什么东西他不能发现、留心、把握和理解。
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事实上,真相也时常混杂在一堆假象里,即便是眼见,所见的事情也不一定完全属实。有时眼睛也会欺骗我们的心灵,事情的表面常恰恰与真相背道而驰。如果因为看到一些事物而轻易下结论,那么你将很难接近真相,甚至最终被真理所遗弃。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好,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客房里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较老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问为什么,老天使答道:“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样。”
第二晚,两人又来到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又让出自己的床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那头奶牛死了。
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还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还是热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样。”老天使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墙里面堆满了古代人藏于此的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分享他的财富,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样。”
年轻的天使就像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他看不到隐藏在纷繁芜杂的假象背后的真实。有时候,眼睛看到的并不一定都是真相。人们在见到表象的同时,一定要有非常准确的判断能力。当你不知道如何判断时,就充分地对事情的表象进行质疑,然后排除心态和外界物质的干扰,让自己平静下来仔细思考,相信一定能找到你所需的真相。
1921年,印度科学家拉曼在英国皇家学会上作了声学与光学的研究报告,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国。甲板上漫步的人群中,一对印度母子的对话引起了拉曼的注意。
“妈妈,这个大海叫什么名字?”
“地中海!”
“为什么叫地中海?”
“因为它夹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
“那它为什么是蓝色的?”
年轻的母亲一时语塞,求助的目光正好遇上了在一旁饶有兴味倾听他们谈话的拉曼。拉曼告诉男孩:“海水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这一解释。它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勋爵,这位以发现惰性气体而闻名于世的科学家,曾用太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的理论解释过天空的颜色,并由此推断,海水的蓝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颜色所致。
但不知为什么,在告别了那一对母子之后,拉曼总对自己的解释心存疑惑,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那种到所有的“已知”中去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不禁为之一震。
拉曼回到加尔各答后,立即着手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发现瑞利的解释实验证据不足,令人难以信服,决心重新进行研究。
他从光线散射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入手,运用爱因斯坦等人的涨落理论,获得了光线穿过净水、冰块及其他材料时散射现象的充分数据,证明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显出蓝色的机理,与大气分子散射太阳光而使天空呈现蓝色的机理完全相同,进而又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被人们统称为“拉曼效应”,为20世纪初科学界最终接受光的粒子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930年,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使他成为印度上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
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是人们内心的看法和情感上的认知左右了人们的判断。欲得知事情的真相,不经调查,勿下结论,不经思考,不做判断。
“任何一个可信的道理都是真理的一种形象”,真理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被人类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感觉器官只是用来搜集信息,人们的思想进步才是一种本质的跨越。人们不仅要看得准,更重要的是要判断准确。